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文苑

"闽东红旗渠"

日期:2018/11/3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闽东红旗渠"

 

茜洋溪,是茜洋村村民的母亲河,也是"闽东红旗渠"---茜安水利的水源溪。

茜洋村,是"闽东延安"---柏柱洋的物资集散地。旧时,街上的茶庄、布庄、鱼货店、裁缝店、食杂店、医药店星罗棋布,街埠繁荣。当年,设在这里的闽东惟一村级盐仓,遗存完好,如今,已被改为村集体茶叶加工厂。穿过枕山、临水的茜洋村,不远就是茜安水利源头了。站在气势恢宏的引水工程坝址上,眺望横卧于茜洋与坑边之间的拦河坝渠,湲湲清涟,悠悠流淌,宛如生命的源泉,生生不息。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座水闸仿天安门造形,闸口上方青石板镂刻有"北京天安门"五个大字,而三孔水闸犹如一座石拱桥,人称"金水桥"。伫立桥上,60年前那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仿佛就在眼前浮现......

195861日,一条长达65公里的茜安水利工程全线动工,当年建成通水。这条从溪柄镇茜洋村一直延伸至湾坞镇深安村的工地上,1万多名技术工人和民工,顶热日、迎寒风、战洪水、凿岩壁,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以冲天的干劲,在这里鏖战150天,在福安兴修水利的历史上,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诗章,铸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翻山越岭,勘探丈量,茜安人用铿锵的跫音奏响了历史的乐章,谱写了一串串时代的诗行;堤坝砌筑,库底清淤,茜安人所有的努力都不被辜负,他们的每一滴汗水都折射出太阳的辉光。

福安农田水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农业灌溉为主,拓展至农田灌溉,乃至工业、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都得益于这条水利。灌区粮食当年平均亩产255公斤,提高到1972年的498公斤,增长95%1980年又提高到600.5公斤,比1972年增长38%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60年在岁月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茜安水利工作者,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水利事业,他们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用雕山刻水的激情和焚膏继晷的艰辛,建起了福安极具划时代意义的水利工程。

一滴水可藏大千世界,一支曲可识山高水长。都说水乃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茜安水利,宛如一支响彻旷野的清曲,回响在人们的耳际,湿润在人们的心间...... (市老促会、老区办特邀通讯员:王振秋)

                                 福安市老促会  市老区办

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