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7年 >2017年度调研材料选编

2017年调研材料选编龙岩部分,共15篇

日期:2018/10/17        来源:本站        点击数:

     龙岩市革命基点村贫困户脱贫情况调研报告

             龙岩市老区办、龙岩市老促会、联合调研组

今年是全市打响脱贫攻坚战的第二年,是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为深入

了解我市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实施进展、成效,存在的困难问题等情况,

为市委、市政府部署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工作提高决策服务,5 月,市老促

会联合市、县老区办、老促会开展了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

调研。调研组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走进七县(市、区)9 个乡镇中的105 户革

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与他们面对面座谈,另外还召开了9 场乡

镇、村干部座谈会,详细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扶贫项目进展、挂钩帮扶落

实、脱贫成效等情况,听取他们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

况汇报如下:

一、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1、减贫成效明显,贫困户收入有较大增长

在调研的105 户贫困户中,2016 年脱贫49 户,脱贫率46.7%。通过帮

扶脱贫户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升。2016 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6585 元,其中,

最低的3732 元,最高的达13000 元。武平县象洞乡光彩村贫困户谢卫坤,

全家4 口人,家人长期生病致贫。去年在扶贫干部帮助下,申请到3 万元

扶贫贷款用于建设家庭农场,3 亩鱼塘养鱼养鸭,当年净收入3 万元,加上

扶贫干部牵线外出务工收入1 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户帽子。永定区金砂

乡秀山村谢和太,儿子残疾、女儿读大学,因残因学致贫。2016 年通过就

业辅助,扶贫干部帮助他到县城做环卫工,月收入1500 元;帮助其子到县

城学修车月收入600 元,仅这两项工资性年收入就达2.52 万元,成功实现

脱贫。

2、住房安全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过去,革命基点村有相当部分困难群众住在危旧土坯房中,甚至有的

居无定所,住房困难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这轮脱贫攻坚中,全市各级

各部门将解决革命基点村住房安全问题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举措,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推进力度之大、给予的扶持政策力度之大都前所未

有。例如国定贫困户,实施异地扶贫搬迁,最高的每户可筹措到20 万元的

资金扶持,少的也有数万元,大大缓解了贫困户建房资金困难。加上镇村干

部、扶贫干部积极向群众宣传政策、帮助贫困户争取政策、项目等,极大

鼓舞了贫困户改善住房信心,他们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政策加快建房步伐。

在市调研组走访的35 户贫困户中,有15 户通过集中安置、异地搬迁、原

址修缮等方式住进新房。他们搬进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新房子,实现了“安

居梦”无不感到由衷高兴,同声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关心。

实现安居梦后他们对今后脱贫致富奔小康更充满了信心。调研中我们感受

最深的是,革命基点村过去长期不能很好解决的住房困难问题终于得到根本

性解决,使脱贫户百分之百解决了住房问题,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效。

3、村集体经济有了持续增长

革命基点村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

济薄弱,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困难。在这轮脱贫攻坚中,在各级帮扶下,基

点村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生态、红色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红色

生态旅游等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特别是在光伏扶贫政策帮扶下,革命基点

村利用当地闲置厂矿、学校、村民屋面等,采取政府帮扶、企业赞助、贫

困户扶持资金入股等建起小型光伏发电项目,使村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发

展。在我们走访的10 个基点村中,有7 个村在光伏扶贫政策支持下建起了

光伏发电站,年发电量在30 千瓦到80 千瓦不等,发电量以每度0.98 元政

府补贴价全额上网销售,使村财有了长期稳定收入,同时也带动了贫困户

脱贫。

二、主要措施、做法和成效

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能取得明显成效,我们感觉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

面:

1、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是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顺利实施的关键。自全

市打响脱贫攻坚战后,各级党委政府本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和紧迫感,高度重视,绝不让一个革命基点村落后,切实把革命基点村脱

贫攻坚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挂钩基点村,把工作能力较

强人员安排到基点村挂钩帮扶贫困户。如漳平市,市长马勇亲自挂钩革命

基点村,并帮扶3 户贫困户。强化责任落实,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

立县、镇(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落实部门挂钩、

资金捆绑、干部驻村综合措施,做到了革命基点村挂钩帮扶全方位、全覆

盖,不脱贫、不脱钩。漳平市永福镇龙车革命基点村,由挂村领导、驻村

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包村干部等40 人组成扶贫工作队进驻龙车开展帮扶

工作,全力加快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步伐。上杭县还创新扶贫机制,在帮

助革命基点村加快发展实现强村富民上积极创新,其经验很值得学习借鉴。

上杭县历来重视革命基点村建设发展,曾先后出台《支持和促进革命基点

村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革命基点村帮扶的实施意见》等。从2016

年起至2020 年,为帮助62 个革命基点建制村发展生产,持续稳定增加财

政收入,县财政每年给予10 万元(贫困村20 万元)“以奖代补”帮扶资金 。

取代常规做法的是,帮扶资金并不直接下拨到村,而是由县财政局拨付到

县民政局,再由县民政局拨付到闽西兴杭国投公司,由公司统一运营管理,

村每年收益统一按12%(闽西兴杭国投公司确保8%,县财政补助4%)计算。

这样使基点村村财有了只“下金蛋”的母鸡,扶贫政策也取得了细水长流

的扶贫效果,深受革命基点村欢迎。上杭县溪口镇石铭村是省级贫困村,

在册贫困户29 76 人。县财政从2016 年至2020 年每年给予20 万元扶贫

资金,交由兴杭国投公司管理,第一年增加村财2.4 万元,第二年可增加

4.8 万元,到2020 年就可达到10 万元以上收入,再加上30 千瓦光伏发电

项目每年增加3.6 万元的村财收入,就可以彻底摆脱贫困摘掉贫困村帽子。

2、政策措施到位是保障,产业扶贫是根本。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各级

各部门在精准扶贫中科学统筹、精心组织、精准施策,对贫困户的帮扶是

实实在在的,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是到位的。帮扶干部在深入了解贫困户

生产生活情况和致贫原因后,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贫施策,在产业帮

扶、就业帮助、住房保障、教育资助、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等上结合贫困

户的致贫原因积极帮助对接落实扶持政策和项目,制定精准帮扶措施,不

漏一户、不落一人,让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调研中看到,抓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是各地抓扶贫工作的重头戏。通过

产业发展解决贫困户脱贫问题是最有效的路径,也是最可持续的措施。在

革命基点村,帮扶生产,助力脱贫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产业扶持。各地

紧密结合实际,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优

势产业,全面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林果、蔬菜、养殖、加工等产

业,实现可持续增收。漳平市永福镇龙车村,是传统的反季节蔬菜村,如

今是远近闻名的“芹菜村”。2016 年,扶持贫困户陈忠明等四户贫困户种植

芹菜,户均增收2 万余元,人均增收6000 余元。武平县武东镇张畲村,有

藤器编制传统产业,是编制藤椅专业村。一个人二三天可编制一张藤椅,

成本四五十元,平均售价三百余元,一个月可挣到二三千元。2016 年已带

21 户贫困户脱贫。二是旅游扶贫。革命基点村生态资源、红色资源丰富,

生态休闲旅游、红色旅游逐渐兴起,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新

罗区小池镇培斜村乡村休闲旅游在继竹凉席、茶业、淘宝村等标签后成为

了另一张新名片,其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被列入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

扶贫示范项目,带动帮扶13 户贫困户,评选16 户贫困户为旅游扶贫示范

户进行帮扶。武平张畲村,利用独特山水田园资源,依托梁野山大景区打

造梯田紫云英、野生杜鹃花海和单车骑步道等,带动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和

旅游服务、劳务等增加收入实现脱贫。三是“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

以点带面带动贫困户脱贫。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村,2016 年成立先发种养

合作社,种植大肉黄姜、淫羊藿、槟榔芋等。5 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

他们不仅有分红收入,还可返聘在合作社劳务,一天收入100 元,少的一

月十几天,多的二十多天,仅此一项就可助其脱贫。四是光伏扶贫。光伏

是一种环保、见效快、可持续的扶贫项目,建成后可实现较稳定的扶贫效

果。连城县庙前镇水北村,以村集体+10 户贫困户建立81KW 的光伏发电项

目,2016 9 月并网发电。贫困户以政府补助1 万元入股,每度电收益0.98

元,每年预计收入1500 元,深受贫困户欢迎。这些精准的帮扶措施保证了

扶贫攻坚顺利实施。

3、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充分发挥主体意识是摆脱贫困的根本。精准扶

贫、精准脱贫,群众是主体。为激发群众发挥主体意识,增强内生动力,

提振精气神,不等不靠干事创业,各级各部门、帮扶干部下足功夫。一是

通过积极向群众宣传各级扶贫攻坚政策,鼓励发动贫困群众用足、用好政

策,抓住机遇改变命运;二是扶真贫、真扶贫。经常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帮助他们找政策、找资金、找项目、找出路,通过实际行动感召。漳平市

龙车村,通过鼓励帮助贫困户陈铭地、陈福山、游振金外出务工,年收入

都达到万元以上。特别是建了新房的贫困户,极大提振自信心、干劲。入

户调研时问起他们对脱贫有没有信心,他们都底气十足回答,有!并说政

府帮助住上了新房,没理由不好好干活了;三是着力智力扶贫。针对贫困

户脱贫办法不多、能力不足问题,组织贫困户积极参加“雨露计划”“竹业

技术”等科技培训活动,学习农业、竹业科技知识,着力提高贫困户农村

种植、养殖,竹业丰产等实用技术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他们自主脱贫

能力;四是典型带动,用身边看得见、学得着的榜样激发示范。新罗区建

立了江山镇山塘等26 个典型示范村、铁山镇果芙家庭农场等35 个典型示

范基地和适中镇仁和村谢泗英等57 户脱贫示范户进行示范带动,激发贫困

群众学习、模仿,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中,干部群众反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主要有:

1、持续稳定的脱贫增收措施还不多,脱贫基础不牢。革命基点村由于

经济发展滞后、底子薄,集体经济、特色经济、合作经济等非常薄弱,有

的甚至空白。“一村一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多处在刚起步阶段,存在弱、

小、散,组织化程度普遍不高。“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经济也

很匮乏,贫困户难有稳定增收的支柱项目。2016 年脱贫的贫困户,虽越过

了贫困线,但收入普遍不高,是低水平脱贫。由于脱贫主要是依靠传统的

家庭果蔬种植、家禽家畜养殖、提供公益岗位、劳务收入等短期项目,受

着农副产品市场、劳务市场等波动影响,增收不稳定,脱贫脆弱存在返贫

危险。

2、扶贫政策有待完善。如小额扶贫贷款,由于有指标限制,申请难,

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能申请到,且期限3 年太短;能申请到的,有的到位

不及时,2016 年初申请的要到下半年甚至第四季度才到位。而有的银行先

预收3 年利息。这些使小额扶贫贷款作用打了折扣,没充分发挥其应有作

用。又如“低保”、“五保”等兜底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把握问题。武

平县武东镇张畲村低保户朱良锦,现年56 岁,孤身一人住在危旧土坯房里,

长年患肺病致残丧失劳动力,靠每月209 元低保和100 残疾补助生活,生

活很困难,无力脱贫,又因未到“五保户”年纪,只能艰难度日。

3、挂钩帮扶还有待加强。从调查情况看,虽然基点贫困村、贫困户挂

钩帮扶、结对帮扶实现了“全覆盖”,大部分挂钩帮扶单位和个人帮扶是实

实在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如有挂钩单位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等条件限制,帮扶力量不强、帮扶措施

不多;有的市直、县直部门选派的结对帮扶干部,由于农村工作和农业生

产经验缺乏,帮扶贫困户点子不多、办法不足,拿不出有效措施,仅停留

在定期走访、送钱送物上,帮扶效果不明显;还有个别帮扶干部责任心不

强,帮扶仅停留在填写“两本手册”应付检查上。

4、部分贫困户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依赖思想,把贫困帽当作一

288

种待遇,等着扶、躺着要。他们坐等帮扶干部送钱送物上门,有的甚至相

互攀比,不同程度存在“要我脱贫”的观念;有的对帮扶部门和干部工作

不配合,不愿参与扶持的脱贫项目,缺乏辛勤劳动、自力更生主动性、积

极性。

四、意见和建议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役,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是全

市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部分,其成效如何事关全市脱贫攻坚战役成败。革

命基点村经过两年的脱贫攻坚,相对而言较易脱贫的已陆续脱贫,剩下的贫

困群众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而已脱贫的也还有

存在返贫的危险。因此,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还不能松懈,还需要各级各

部门继续将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的位置,对革命基点村扶贫工作

给予进一步倾斜,以确保顺利脱贫为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我们建议:

1)大力扶持革命基点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为稳定脱贫提供保障

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

应突出主业,突出产业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应在政策、资金、技术给予

倾斜,支持革命基点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扶持产业化

龙头企业、扶持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给予政策、措施

引导,加强组织领导,推动革命基点村建立各类合作经济组织, 推广“合

作社十基地+贫困户”“企业十贫困户”等脱贫模式,将贫困户组织起来,

融入到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中,保障其稳定持续的脱贫致富。

2)进一步给予政策倾斜

按照“老区优先,适当倾斜”原则,给予革命基点村更多的关爱。我

们建议,一是推广上杭县的做法和经验,市、县政府对比较困难的革命基

点村每年安排一定的“以奖代补”帮扶资金,将资金拨付国投公司,由公

司统一运营管理,村年度收益按12%计算,以持续稳定增加村财收入,实

现革命基点村的整体跨越发展。二是扶贫小额贷款向革命基点村倾斜,适

当延长贷款期限,更好地发挥助力贫困户发展生产尽快脱贫功效。三是以

解决住房安全为目标,造福工程扶贫搬迁政策从实际出发,对个别特殊情

况应予以特殊处理。如长汀县四都镇楼子坝村贫困户谢来娣,自己身患心

脏病,丈夫早亡,两个女儿读小学,靠低保和打零工生活。按政策,她可

以在四都镇麻坡造福工程安置区购房,享受国家补助8.4 万元,但还需自筹

7 万元。因无力筹钱,本人要求能用国家补助款在安置地附件买二手房以解

决住房问题。四是将革命基点村贫困户中因年老、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

的孤寡者尽可能纳入低保、“五保”,让他们生活有保障,摆脱贫困。

3)挂钩帮扶单位和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帮扶工作要适应攻坚需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

方法,切实提高工作实效。一要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性和协调性。扶贫机

构和挂钩帮扶单位、个人加强沟通、联系,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协调性;

二要克服个人能力不足问题。挂钩帮扶干部既要走访掌握贫困户情况、解

决问题,也要注重与驻村干部、包村干部、村主干等人员组成工作协调小

组,加强集体会商,合力解决难点问题;三要加强信息和技术服务支持。

扶贫机构和涉农部门,应向挂钩帮扶单位和个人及时通报和提供有关扶贫、

农业、农村的政策、项目、技术、市场等信息,并适时组织培训,以提高

帮扶机构、人员的帮扶能力;四要脱贫不脱钩。对于已脱贫的贫困户,应

“扶上马再送一程”,继续关心贫困户,防止返贫。对还未脱贫的贫困户,

应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切实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帮助寻找脱贫政策、项

目、资金,落实可行、可持续的脱贫计划和措施,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

五要加强挂钩帮扶工作的检查、考评。扶贫工作成效不能仅体现在“五个

一”上,体现在材料上、数字上,最重要的要体现在实际的帮扶工作和取

得的实效及群众的看法和满意度上。

4)扶贫先扶志,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信心

扶志也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能是政府的“一

厢情愿”,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全社会的帮扶,更需要贫困群众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因此,要先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帮助贫困群众克服“等、

靠、要”思想和畏难情绪,增强脱贫致富自信心。基层干部和扶贫干部要

做扎实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光荣感、自豪感,特别是

要激励他们发扬革命基点村的红色传统,传承“干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

力争上游”的红色基因,激发内在动力,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

奋斗精神,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大好机遇下,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摆脱

贫困,走上致富道路。另外,探讨扶贫政策在同等条件下能否引入竞争激

励机制,让积极性高的贫困户较早获取扶贫项目、资金、技术、就业等政

策的扶持,让早干早受益早致富、晚干晚受益晚致富成为普遍共识。

五、客观准确把握脱贫攻坚时间和进度

党中央提出2020 年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当前各地都在加快步伐,确保

提前完成任务。在调研中,走访的多数村都计划在2017 年提前实现脱贫目

标。建议县、乡各级加强对各村的督促、指导,帮助客观冷静分析形势,

实事求是确定脱贫目标,防止盲目攀比,数字脱贫,在保证脱贫实效的前

提下加快脱贫步伐。

                                            2017 7 31

             龙岩市老促会、老区办联合开展

       对省定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调研

                       龙岩市老促会、老区办

近日,龙岩市老促会、老区办联合连城县老促会、老区办对连城县庙

前镇水北省定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是

市调研组对本市省定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调研的第一站,

调研旨在切实发挥老促会组织评估作用,为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革命基

点村脱贫攻坚进程提供决策服务。

依上级要求,为了更好地配合此次调研工作,使调研有序而务实,连

城县老促会、老区办高度重视,于 4 25 日先行一步,联合对庙前镇丰图

省定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调研,与镇领导、挂村干部、

村“两委”班子深入座谈,了解扶贫挂钩责任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困

难。会后,调研组选取了10 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与镇村

干部分成两组入户调研,就贫困户致贫原因、人均收入、挂钩单位、脱贫

措施、住房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作了深入了解。

调研组对丰图村能很好贯彻落实扶贫政策,在住房保障、金融支持、

安排公益性岗位、发展传统产业、扶持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为表示肯定,

对庙前镇党委政府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充满信心。同时,县老促会、老区

办根据调研了解到的庙前镇革命基点村扶贫工作基本情况及丰图省定革命

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市老促会、老区办。

市老促会、老区办联合调研组一行在龙岩市老促会蓝其鉴会长带领下

5 9 日到庙前镇展开对庙前镇水北省定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

贫情况调研工作。龙岩市老促会副会长、市老区办主任曾平,市老促会常

务理事蒋仁龙等共同参加了调研,连城县老促会会长罗意珍、老区办主任

王启祯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首先在水北村组织召开了有镇长、驻村干部、村“两委”

班子等参加的座谈会,县老促会罗意珍会长首先就此次调研的内容、目的、

要求作了阐述,对镇村干部提出了严格认真对待,积极配合,毫不懈怠,

坚定信心的要求;市老促会蓝其鉴会长强调:调研必须深入到户、分析到

户、总结到户,细致地了解每一户具体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

才能如实地向上级政府汇报,为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指明方向。

会上,水北村支书罗金和代表全体村民感谢市县老促会、老区办领导

一行对水北村的关心与帮助,并详细介绍了本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对水

北村在2017 年顺利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充满信心;庙前镇 镇

长吴福东补充汇报了2 点情况:其一,水北村“两委”班子团结,实干,

肯干,在扶贫脱贫工作方面探索有力,走在全镇的前面。村干部积极通过

盘活集体资产,如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力争2017 年彻底摘掉

贫困村的帽子;其二,挂村帮扶干部工作认真、踏实,给扶贫户带来实实

在在的帮助,并与村“两委”班子主动作为,积极帮助牵线搭桥,深入贫

困户家庭做好沟通帮助工作,助力发展种养殖业、土地流转、介绍务工、

农业技术培训等,以增加贫困户收入。

会后,在镇村干部陪同下,调研组一行选取了5 户具有代表性的建档

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进行入户调研(其中3 户未脱贫,2 户已脱贫),面对

面交流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贫困户生产生活变化等情况。

吴福祥,水北村阙坑坝人,不幸患有尿毒症,因病致贫,政府每月给

788 元低保金和有限的医疗救助亦是雪中送炭,这次,当他亲手接过市

调研组领导递上的慰问金时,不善言辞的他,不停地说着“感谢政府”的

话。

罗开煌,水北村仙坪自然村人,一家四口,两个儿子大学在读,妻子

身体不好,因学致贫,扶贫政策落实后,获得小孩助学贷款和异地搬迁机

会,并获小额贷款2 万元,入股村级光伏发电项目,同时大力发展生产,

种植20 亩毛竹,今年已成功脱贫。

??

脱贫工作任重道远,关乎民生大计,这是调研组成员深切体会,对于

脱贫户如何后续巩固发展,建立长效“造血式”扶贫机制,有待探究;对

于未脱贫户如何激励自我解困,转变思想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

自力更生发展生产,顺利脱贫还需要各级各部门、挂钩干部的大力帮扶。

                                              2017 5 12

   上杭县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调查报告

                   上杭县老促会 上杭县老区办

2017 5 月上中旬,我县老促会与老区办组成调查组,选取革命基点

村比较多的6 个乡镇中7 个脱贫攻坚重点基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

况进行调查。通过听取汇报、走访座谈、逐户核实,对当前革命基点村建

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有个基本认识。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脱贫攻坚取得初步成效

全县打响脱贫攻坚战后,上杭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

史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基点村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组织

领导,出台扶持政策,制定实施方案,举全县之力,开展苏区干部“千人

挂钩、万人脱贫、共奔小康”活动,经过近两年努力,基点村脱贫攻坚取

得初步成效。在调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46 458 人,2016 年已脱贫93

户,312 人,脱贫率分别达63.7%68.1%

1.结对帮扶换穷志暖民心

全县2015 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98 19926 人(其中82 个革命

基点村建制村贫困户1243 户,4353 人,分别占17.03%21.85%),贫困村

50 个,(其中基点村12 个,占24%)。2016 3 月我县制定颁发《上杭苏

区干部“千人挂钩、万人脱贫、共奔小康”挂钩帮扶工作方案》, 4 个扶贫

开发重点乡()分别由县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钩帮扶;50 个贫困村除15

由省、市直部门挂钩外,其余35 个贫困村均分别由1 个县处级领导挂钩帮

扶;7298 户贫困户分别由市领导挂钩15 户、市直部门挂钩526 户、县领导

挂钩108 户、县直部门挂钩3305 户,其余由乡(镇)负责安排领导和干部

挂钩。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 “一帮一”“一帮几”“部门帮”,结

对帮扶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挂

钩帮扶全覆盖。挂钩帮扶干部在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基础

上,因地施宜,因户施策,制定精准帮扶办法,切实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

增加收入、尽快脱贫。同时,解开困扰贫困户思想疙瘩,消除贫困村民内

心阴霾,提振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也是扶贫干部们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工

作的重要内容。调查组所到之处,贫困户精神面貌好,对党和政府的扶贫

政策心怀感恩,对今后的生产生活充满信心。

2.政策帮扶改穷貌壮村财

为切实帮助我县82 个基点村建制村完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发

展生产性增收项目,增加村财收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扶持政策,将4

个基点村列入红土先锋党支部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每个村由县财投入

300-500 万元,实施以“五通”(水、电、路、电视、网络)工程、环境整

治、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和村部等阵地建设,扶持“一村一品”

生产性项目,增加村财和农民收入。4 个基点村列入县级扶贫开发重点村、

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每年县财支付90 万元,用于村庄绿化美化、农民公

园、乡村旅游示范点及产业发展项目补助。有12 个基点村是建档立卡贫困

村,从2015 年开始,县财政连续五年每年分别补助20 万元,专项用于这

些村发展生产性项目,补助资金不直接下拨到村,由县财政统筹集中投入

购买优质企业股权、基金或优质资产等,所得分红全额返还该村作村级收

入。还有62 个基点村从2016 年起至2020 年止,县财政每年每村安排“以

奖代补”帮扶资金10 万元,由县属全资企业闽西兴杭国投公司统一运营管

理,年度收益按12%给付基点村(国投公司确保8%,县财政补助4%),至

上年底,第一年的620 万元资金已经拨付到位,并逐个与相关乡镇、村签

订了《委托营运协议书》,此项举措,将又增加基点村村财一项稳定收入。

3.产业带动减贫困促增收

稔田镇通过“农业企业或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光伏发电村集

体+贫困户”、“认购认养+贫困户”等多种帮扶方式,助力贫困户早日脱

贫。通贤镇确立了肉鸽、乌兔、毛竹、光伏发电、生态旅游为该镇五大脱

贫“法宝”,帮助贫困户、贫困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该镇礤头村、障云

村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进行深加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通贤、大东、礤

头、文坑四个贫困村通过光伏发电项目增加村财收入;引导、鼓励有劳动

能力和养殖意愿的贫困户加入鑫源乌兔专业合作社和同福鸽业专业合作社,

不仅解决贫困户劳力出路,而且有了稳定收入。溪口镇石铭村积极引进光

伏发电项目,在省能源集团公司帮扶下,投入23 万元建起了一座30kw

光伏发电站,9 2 日并网发电,每年可增加村财收入3.6 万元。临城镇白

玉村今年也计划建一座30kw 光伏电站,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并计划将该

5 户政府兜底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投入光伏电站参与分红。旧县镇以

“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经营模式,发展百香果产业,以“就业+合作社”

的方式供贫困户进行自由选择,对就业需求比较强烈的贫困户常年招聘,

对希望自主创业的贫困户可以农场为基地参加技术培训并进行销售帮扶,

真正让贫困户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目前该镇百香果

产业已带动贫困户就业30 余人,发动贫困户种植百香果50 余亩。

4.技能培训提素质断穷根

两年来,县乡两级挂钩部门,围绕优势主导产业,重视在智力扶贫、

知识扶贫上下功夫,建立完善适销对路的实用技术培训进村入户机制,广

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努力使新技术为贫困户所掌握、优良品种为贫困户

所接受。溪口镇组织参加“雨露计划”培训39 人、职业技能培训贫困户54

人、参加新型农民培训的贫困户20 人、参加科技素质培训的贫困户10 人,

参加月嫂培训的贫困户6 人。临城镇组织111 户贫困户参加果树种植专业

技术培训,邀请农业局高级农艺师授课,现场讲解示范果树种植技术和病

虫害防治要领等内容。县老促会、老区办还联合举办三期基点村蜂农养蜂

技术培训班;今年四月,又举办一期百香果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全县

基点村180 多名种植户参加了培训。

5.易地搬迁挪穷窝住新房

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的原则,帮助基点村

贫困群众“挪穷窝”。对居住在危房中的贫困户,优先列入危房改造扶助计

划,在具体实施中,除省财政每户补助7500 元外,县财政再补助每户2

元。对居住在偏僻自然村、地灾隐患点、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且有搬迁意

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列入造福工程搬迁计划,实施易地搬迁安置。

除省级财政每人补助3000 元和市级财政每人补助1500 元外,县财政每人

再补助1500 元,同时享受残联、民宗等补助政策迭加;对各级财政补助(含

迭加补助)达不到危房改造补助标准的,由县财政按危房改造补助标准进

行补足。另外,对造福工程搬迁户,每人提供不高于1.5 万元的长期低息

贷款。临城镇2016 年帮助偏僻自然村6 19 人实施造福工程建房,其中

新丰村4 户贫困户13 人实施易地搬迁,上登村贫困户刘钰实施易地搬迁,

白玉村贫困户陈百寿户5 人已在城区购买商品房。对城市规划区内的44

贫困户实施危旧房屋改造,其中五保户12 户、低保户32 户。溪口镇利用

已经建好的安置房景福花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同时将贫困户优先列入

危房改造补助对象。2016 年该镇共完成造福工程搬迁户共46 172 人,

其中易地搬迁31 户,原址新建15 户, 完成危房改造验收18 户。庐丰乡

三坪村2016 年对3 户贫困户的易地搬迁住房实行村委会统筹统建,从征地、

设计、施工到验收,均由村委会组织人员具体实施,不足资金由村委会负

责垫付解决。如今,3 户贫困户都已搬迁入住。

6.教育扶贫助学子圆学梦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家庭困难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实施教育扶

贫工程。对贫困家庭高中生,每年每生给予2000 元的生活补助;对贫困家

庭高职在校生,除享受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外,每生一次性给予3000

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每年每生给予5000 元生活补助。

县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慈善总会等组织和“春蕾计划”、“希望工程”

等助学项目筹措的就学资助经费,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就学

补助。同时,运用财政资金兜底、社会募捐等方式,加大对扶贫对象重大

疾病救助、重大灾难救助、养老关怀救助、升学救助等特殊临时性专项救

助。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我县138 个革命基点村,分布在19 个乡镇82 个偏远山区建制村,交

通和经济发展条件比较差,贫困人口占比大,脱贫攻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

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扶措施存在难点。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在册贫困户中容易脱贫的

已逐渐脱贫,至今尚未脱贫的又大多居住在自然资源贫乏、地理位置偏远

的地方,往往有计难施。导致这部分人难以脱贫的原因,除了客观条件外

还有其自身因素。调查中,发现未脱贫的贫困户老弱病残比例较大,占未

脱贫人口的75%还多,还有部分由于缺乏劳动力,本身不具备脱贫的内生动

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依靠社会保障“兜底”,帮扶效果十分有限。

2.办法力度存在不足。从调查情况看,虽然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全覆

盖”,但一般干部因自身资源和能力有限,未能按“一户一策”要求认真细

化帮扶措施,点子不多办法少;少数挂钩帮扶干部责任心不强,帮扶措施

办法停留在填写“两本手册”上,实际落实到位不够。另外县直个别部门

选派的帮扶干部缺乏农村基层工作经验,解决问题点子乏力,帮扶效果不

太明显。

3.稳定脱贫增收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做实。一是“输血式”扶贫的多,

“造血式”扶贫的少。个别乡镇依然是“慰问式”扶贫,持续的产业扶持

措施少,少数贫困村存在干部“点菜”、群众“下厨”的现象。二是产业结

构比较单一。今年拟脱贫越线的贫困户多为走种养殖的老套路,只注重眼

前能脱贫越线的短、平、快种养殖项目,缺乏真正致富奔小康的长效打算。

三是贫困群众普遍无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卖苦力,有的工资还得不到及时

兑现。

4.农副产品销售的风险大。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除部分用于自己消费

外,其余只有通过流通才能转化为货币收入,而贫困户大多文化素质低,

销售信息不灵,其剩余的农副产品一旦滞销,极易导致已脱贫的再次返贫,

或未脱贫的前功尽弃雪上加霜。

三、意见和建议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

从长远考虑、从实际出发,横向互动,纵向联动,统筹推进,瞄准贫困,

精准发力,才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分类施策,着力促进扶贫脱贫的帮扶实效。要在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的基础上,抓住困难群体最需要帮助的事,解决困难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

要加大挂钩扶贫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地处偏远、成效不明显的村,各挂钩

单位要多深入挂钩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村里制定扶贫规划,做到基础

设施建设、产业开发、项目后续管理与贫困户脱贫兼顾,加快扶贫开发重

点村的挂钩帮扶实施进度。找准贫困成因,实行精准扶贫。扶贫过程中,

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

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

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

实现“扶真贫”“准扶贫”。通过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行动,剖析致贫原

,找准问题根源, 准确划分造成人口贫困的类型,分类扶持,不搞“大锅

饭”。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研究对策建议和帮扶措施,做到每户一策。

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集中力量优先“技术”

“项目”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对于因病因残致贫的,纳入社

会民政救济体系中;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又无动力的,要进行耐心教育和引

导,激发自我脱贫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调动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对于丧

失劳动能力的家庭,要尽快完善政府兜底保障机制。

2.因势利导,着力增强贫困对象的“造血”功能。要创新帮扶形式,为

村集体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送门路,变“输

血”为“造血”,提高扶贫实效。要积极探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把培养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抓,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

力。支持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增强农村自我“造血”功能。

要通过 “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以企带

村,以村带社,以大户带贫困户,激发贫困户的自身原动力,提高贫困群

众发展产业的参与度、受益度。要着力提高产业、就业“1+1”能力,让

每个贫困户都有1 个产业可以发展,让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都能掌握

1 项以上就业创业技能。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但会使农

民直接得到经济和技术支持,提高收入的稳定性,减少生产的风险性,还

会为贫困农户直接或间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促进其发展。所以要按照产

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

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公司+农户”和订

单农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乡村建立

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

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4.联系实际,制定科学合理接地气的扶贫政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

策制度设计不合理不接地气,往往给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带来许多麻烦,

还导致扶贫效率低下。调查中,就有危房改造贫困户反映,有关部门要求

每户收取1000 元的施工图设计费,建造时非得要持有施工证的泥水工施工,

给贫困户增加了诸多限制条件。对此,他们很不满意。

5.扶贫先扶志,弊除“等、靠、要”陋习。调查中,发现地处生产生活

条件较好的极个别贫困户,不是缺资金缺劳力,而是满足于吃饱穿暖,自

身没有富裕起来的动力。因此,激发这部分人的致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

自信力,也是扶贫工作必须重视的问题。扶贫先扶志,远比给钱给物难度

大,一旦脱贫的志气扶起来,又远比给钱给物收效大。扶贫工作不是靠政

府“一厢情愿”,也不是靠某个人的“单兵作战”,既需要政策支持和扶贫

干部有作有为,更需要贫困群众发挥自身能动作用。政府的“输血”,仅是

给群众脱贫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供政策支撑,而贫困群众的自我“造

血”,才是全面脱贫、真正致富的根本。如果我们的干部和贫困群众没有意

识到这点,那么群众脱贫工作只能“永远在路上”。要扶起贫困群众的精气

神,加强榜样的宣传以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适时

引入激励机制,使“勤奋多支持,懒惰少支持”成为一种常态。

6.建立正常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和新生贫困户的帮扶机制。对已脱贫

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按规定及时退出档卡;对当年新产生的贫困户(如

自然灾害、重大疾病等)要及时补上,按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实施一户一

策措施予以帮助,使这部分贫困户享受同等待遇,与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样,尽快摆脱贫困。

7.加强革命基点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新一轮安排省、市下派驻村任职党

支部第一书记时,把贫困基点村作为重点,以增强村干部力量;同时,健

全和完善村规民约以及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基点村脱贫攻坚进程与其他村

同步推进。

                     精准扶贫路子宽

            ——武平县省定革命基点村象洞镇光彩村扶贫记

                             武平县老促会

一、基本情况

光彩村是武平县省定革命基点村,又是省定贫困村。全村24 个村民小

组,628 2568 人。拥有耕地面积2216 亩,山林面积37800 多亩,2016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6 194 人,其中2016 年已脱贫44 119 人。

二、工作特色

1、革命历史风采

全村有省定革命基点村(自然村)7 个,是一个著名的20 年红旗不倒

的革命老区村。1929 年冬,中共武平第一个临时县委在光彩村张天堂革命

基点村成立。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马

克思主义哲学家陈仲平同志诞生在这里。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受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入象洞和红四军主力入

闽的影响,在中共武平临时县委的领导下,光彩村革命基点村成立了赤卫

队和农民协会,发动贫苦青壮年参加象洞区农民武装暴动,同时,还成立

了苏维埃政府,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革命烈火如火如荼。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象洞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成立了光彩

中心党支部,中共党员发展到46 名,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掀起了抗日救亡

运动的高潮。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地方自卫队疯狂扫荡,人民游击队在革

命基点村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开展了向国民党反动派英勇奋战的铁钉岽、

白石顶战斗,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年代,光彩7 个革命基点村人民为了祖国和人民的

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代价,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为了革命胜利

而殉难人员有21 人,革命五老人员53 人,革命烈士7 人。他们作出的贡

献,党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2、美丽乡村建设成绩喜人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项工作关系人民

群众的生活和农村的发展。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

大贡献,如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积极为老区人民多办好事、实

事,建设美丽家园、美丽乡村。近年来,村里按照上级部署,狠抓工作落

实。首先,抓科学规划,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布局,聘请县、镇规

划设计专家和技术人员来村规划设计,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设计。

第二,抓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市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

投入300 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修筑村里沿河堤坝、步行道、村主干道

路铺设水泥,实现全部硬化。家家户户还用上了自来水,村民们饮上了安

全水、放心水;村主干道安装路灯,实施绿美化、亮化工程。第三,抓文

化体育设施建设。村里兴建了蓝球场、乒乓球室,购置了体育健身器材;

组建了舞狮队和农民业余舞蹈队;兴建了农民文化公园、农村幸福院、居

家养老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活跃。与此同时,还抓

好革命基点村红色旅游项目建设——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事迹陈列室、

张天堂临时县委旧址、红土地茶园等一批红色旅游品牌。极大地丰富和加

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第四,抓治村容村貌整治。治理垃圾乱扔、乱堆放;

拆除污染环境的一大批养猪场,保护生态环境,还村庄一个绿水青山。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休闲娱乐文明建设,

邻里之间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社会治安稳定,使广大干群对脱贫攻坚实

现全面水康目标更加充满信心。

3、精准扶贫,培育特色产业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党中央吹响了扶贫攻坚的战斗号角,到2020 年全面

实现小康目标。村党支部按照上级工作部署,结合本村实际,针对全村2016

66 194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门别类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他们中有

的家庭因病人长期卧床而面临窘境,有的家庭因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而负

担沉重,还有的家庭因灾、因伤而负债累累等等。可以说,精准扶贫已到

了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二是进一步细化脱贫措施,因人制宜,分别施策,

对症施策,逐一化解难题。三是通过结对帮扶,捆绑责任。市、县、镇、

村四级单位和干部挂钩帮扶贫困户,为他们解决一些资金、技术、项目等

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四是聚力发展,全力推动产业扶持。(1)投资50 万元

兴建60 千瓦光伏发电,动员贫困户入股,投产后,每年可为村财取入7

元,入股的贫困户从中得到分红收入。(2)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一些贫困

户,利用申请扶贫小额贷款3 万元资金,兴建家庭农场,养鸡、养鸭、养

羊、养牛和水面养鱼;以及种植果树、仙草等经济作物,增加家庭收入,

大多数贫困户实现了当年脱贫摘帽。(3)发挥当地企业家、经济能人投资

兴业,推进扶贫。吸纳贫困户到企业、项目基地常年务工,为贫困户提供

便利的就业门路,增加收入。(4)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全面提高贫

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2016 年共组织30 多名贫困户参加“雨

露计划”培训,邀请农业专家对福建白兔、象洞鸡饲养、柚子栽培等方面

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家庭收入,

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通过特色产业支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在三年内如期实现脱贫目

标。

象洞乡洋贝、光彩革命基点村贫困户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武平县老促会

4 18 日,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区办一行4 人,在县老促会会长方

锦兴同志带领下,深入到我县象洞镇洋贝、光彩两个革命基点村调研建档

立卡贫困户2016 年脱贫攻坚实施情况。采取听取镇村领导介绍、查阅资料,

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重点走访了10

贫困户(其中:已脱贫6 户,未脱贫4 户)和实地参观了洋贝村大棚蔬菜

基地和光彩村茶园、林下经济种养基地等,通过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

情况、说体会、提建议,掌握和了解该镇及洋贝、光彩两个革命基点村2016

年脱贫攻坚工作。认为扶贫工作标准高、步子稳、措施实、力度大、成效

好,镇村两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领导重视、指挥有方、科学统筹、精准组

织、产业主打、综合施策、强势推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密切了党群

干群关系,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全镇2016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18 766 人,其中国定239 515

人,省定79 251 人。2016 年已脱贫175 400 人,占脱贫人数的52.2 %

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122 299 人,已全部验收并已发放补助。贫困

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17 152 万元。洋贝村2016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2

134 人,其中:国标45 112 人,省标7 22 人,2016 年已脱贫33

82 人,占脱贫人数的61%;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16 29 人,已全

部通过验收、发放补助款。光彩村2016 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9 202 人,

其中国标48 121 人、省标21 81 人;2016 年已脱贫45 144 人,

脱贫人数率占71.2%;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35 86 人,已全部通过验

收并发放补助款。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9 26 万元。

2、光彩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46 150 人占贫困人数74.26%

因残3 户占贫困人数的4.95%,因学1 4 人占1.98%,因缺技术1 2

占贫困人数0.99%,缺劳力3 5 人,占贫困人数2.4%,缺资金4 13

占贫困人数6.43%,因其它原因8 户占4.95%。其中因大病致贫原因占大多

数。

3、洋贝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21 75 人占贫困人数55.9%

因残3 12 人占贫困人数8.95%、因缺劳力14 17 人占贫困人数12.7%

因缺资金2 6 人占贫困人数4.48%、因其它原因10 23 人占贫困人数

17.16%。其中因病致贫人数占一半多。

二、扶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革命基点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2016 年上级扶持光彩村48 万元,新建光伏发电60 千瓦,投产后每年

可为村财收入7 万元。洋贝、光彩2 个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去年2

村分别投入100 多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兴建农民文化公园,修筑沿河

道路,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

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拆除大部分猪舍,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邻里之

间和谐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治安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

部对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2 个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主导产业有较

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洋贝村养猪转产户练进堂、

练荣文等户,去年县里开展“百日会战”攻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拆除

经营10 多年猪场,投入200 多万元,建立和种植91.5 亩大棚蔬菜基地,

吸纳本村贫困户到蔬菜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光彩村返乡创业大学本科生

307

陈坤华,毕业后,曾在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评估中心工作,尔后到泉州经营

效益较好的一家房地产评估公司,赚到钱后,他不忘家乡建设,于2009

在本村张天堂海拨500 米高的山地上投资开发种植茶叶面积达125 亩,在

采茶期间,组织本村贫困户13 20 多人采摘茶叶,每天可为每个贫困户

劳务收入200 元左右,为该村贫困户提供了便利的就业门路。又如:光彩

村贫困户谢卫坤,因家人长期患病导致贫困,但他人穷志不穷,去年申请

扶贫小额贷款3 万元后,兴建了家庭农场,经营鱼塘3 亩多水面,养鱼3000

尾,去年销售收入1 万元多元;鸡场年出栏象洞鸡1000 多头,收入2 万多

元;鱼塘养水鸭收入3000 多元,该户家庭农场当年就收入3 万多元,还有

劳务收入1 万多元,全家4 口人,收入4 万多元,人均收入1 万元,实现

了当年脱贫摘帽。

(三)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

业能力。

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工作,镇村两级党政高度重视,深入调研

检查指导培训工作,2016 年共组织了60 多名贫困户参加“雨露计划”培训,

邀请了3 名农业专家对福建白兔、象洞鸡饲养、柚子栽培等方面技术授课

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家庭收入,提

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

工程的政策落实。

镇党委、政府,村两委高度重视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工作,做到

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确保了贫困户易地搬迁工作强力

推进。2016 年县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22 299 人,现已通过验收。通

过镇村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扶贫搬迁对象的意愿下,光彩村7 13

人在村级集中安置点统一新建,安置点主体工程全部已封顶,配套设施已

全面启动。目前,洋贝、光彩两个村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已全部通过

上级验收,补助款全部发放到位,贫困户易地搬迁对象普遍较满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镇、全村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一是镇村二级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细化分解扶贫攻坚任务,将责任落实到村组和帮扶挂钩干部。确定党政一

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

严格奖惩,确保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二是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

设,组织贫困村干部培训,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攻坚

能力。三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等活动,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

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镇村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

与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镇村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

低保、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并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

找出路,在全村上下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基点村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

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

为消除贫困村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开发与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

蔬菜、茶叶、养鸡、养羊、养鱼等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每个

村选准1-2 个既能为村财增收,又能为本村群众,特别是为贫困户实现增

收的好项目、好产业,从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着力实施智力扶贫,一

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

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大力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科普知识,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

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

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认真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

309

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切实做

到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该镇及洋贝、光彩两个革命基点村2016 年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

绩,但离全面脱贫和实现小康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一是2016 年全镇还剩下143 366 人未脱贫,洋贝村还剩19 52

人未脱贫;光彩村还剩24 56 人未脱贫;因灾因病返贫现象还比较严重,

扶贫形势依然严竣。

二是2016 年脱贫户未脱贫主要原因:1、因病返贫;2、项目实施差;

3、一部分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3、缺劳力,

缺资金。如:洋贝村未脱贫户练德涵,家庭人口2 人,因其老母亲患病长

年卧床,需要他本人护理,无法脱身组织家庭收入,导致当年未能脱贫;

又如:洋贝村未脱贫户练永田,全家3 人,劳力1 个,没有实施产业项目,

2016 年全户仅种2 亩水稻,根本没有组织其它经济收入,因而去年也没有

实现脱贫。

三是仍有一些贫困户思想观念滞后,不思进取,自身脱贫能力不强。

四是市、县、镇三级扶贫帮扶挂钩部门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帮扶力度不

够大,帮扶资金少,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多,需要加大帮扶

力度。

五是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不足,贫困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又广,所

需的财力很大。

五、对今后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

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为主要

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扶

310

贫攻坚,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向上多争取资金,重点解决好贫困村、革命

基点村的通路、水、卫生、造福工程搬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

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内

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

项目引进来,把贫困户、扶贫资金与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

政策和激励措施,让项目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

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六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

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

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

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总之,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

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当作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疾

苦当作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

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齐心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

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早日过上更美好生活。

                                          2017 4 21

                     产业脱贫谱新篇

                ——武平县武东镇张畲革命基点村脱贫记

                             武平县老促会

一、基本情况

张畲村是省定革命基点村。位于武东镇西部,距镇政府10 公里,12

个村民小组,382 1382 人;耕地面积960 亩,林地面积5600 亩,其中竹

林面积3000 亩;建档立卡贫困户43 102 人,2016 年脱贫27 60 人,

未脱贫16 42 人,2017 年新增1 6 人。2016 年村财收入5.2 万元。

二、工作特色

1、革命历史风采

张畲上屋革命基点村,在1927 8 月,受八一南昌起义军入闽活动的

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及组织发展迅速,当时该村有志进步青年朱发古、

林营妹夫妇组织和发动同村青年建立读书会,书写红色标语,宣传革命道

理,积极发动农民开展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建立农会组织。朱发古带

领张畲村赤卫队员、革命群众200 多人举行武装暴动,他们高举红旗,高

呼口号,号召贫苦农民起来闹革命。他们打开了土豪的谷仓,杀了土豪家

的猪,贫苦农民扬眉吐气。

只有几十户人家的上屋革命基点村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

身于革命,尤其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村青壮年男女积极参加赤

卫队、游击队、少先队、儿童团,全民武装抗击敌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

贡献,以朱发古夫妇为代表的许多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据统

计,建国后全村评为革命烈士16 名。这些英雄儿女的革命事迹永载史册,

浩然正气与日月长存。

2、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革命战争时期,老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

为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村两委始终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攻坚

工作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加快基础

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是以革命基点村道路、人饮、供电、通信等生活

设施和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为重点,村主干道路面硬化、道路畅通;村里家

家户户安装了自来水;村民户户通电、电视收视、通信设施全覆盖;帮助

群众解决了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摆脱革命基

点村自然条件障碍奠定了发展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是以整治村容

村貌为中心,抓好工农业、生活等污染;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

以及抓好村容维护、环境绿化、改厕等环境整治。通过整治村容村貌得到

大为改观。三是精神食粮丰富。村里体育文化设施齐全,有图书室、阅览

室、棋牌室、老年活动室、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一应齐全。

3、扶贫攻坚与特色产业成绩显著

村党支部把扶贫攻坚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因人制宜,

分别施策,对症下药,为贫困户谋项目,找路子,创收入。坚持以产业开

发与本村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该村具有几百年编织藤椅传统工艺的历

史,远近闻名。全村占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会编织藤椅,产品销往省内外,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村里成立了藤椅协会,组织贫困户加工藤椅,为该村

贫困户提供了便利的就业门路,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

水平。

此外,充分发挥本村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毛竹林,同时,依托生

态资源,促进旅游开发;依托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渠道;利用农业资

源,兴办农家院,发展种、养殖业。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全村脱贫致富

步伐,到2018 年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6 194 人全部实现摘帽脱贫,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

           选准扶贫产业 促进精准脱贫

                         新罗区老促会

近年来,新罗区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初步形成了

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引领,政策扶持启动,龙头企业带动,培育新型经营主

体推动,科技帮扶促动的精准扶贫新途径,使全区扶贫工作从传统的“输

血型”救助向“造血型”帮扶转换。本会通过认真调研,现将做法报告如

下:

一、产业扶贫发展现状

1、具有地方优势的特色农业

全区近年来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具有地方特

色、市场竞争力较强农产品,初步形成了水果、蔬菜、畜禽养殖、茶

叶、食用菌等五大特色产业。五大特色产业产值达6.8 亿元,其中特色水果

(蜜柚、水蜜桃、特早蜜柑等)面积达7 万亩,产值1.8 亿元,初步建立

了以适中、大池、江山、白沙等以大棚蔬菜生产基地6000 亩,产值达1.5

亿元,大力发展以山地养牛、养羊、集约化养兔,龙岩传统地方名牌产品

山麻鸭,产值达1.7 亿元,全区以高山茶种植为特色,发展茶叶面积1.7

万亩(种植斜背茶、适中绿茶、铁观音等)产值达1.2 亿元,山区乡镇以

枝桠材为原料的食用菌生产(秀珍菇、茶树菇、黑木耳等)年产量1.2

吨,产值达0.8 亿元。

2、林下经济产业

如何在森林限伐、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证山区林农收入不减,我区

近年进行了探索。把山区经济从林上转移到林下,作为全区农村经济新的

增长点,目前初步形成了以土鸡、山鸡、野猪、山羊、蜜蜂为主的林下养

殖业,以(金线莲、铁皮石斛、胶股蓝)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以正红菇、

杂菇、春冬笋等产品为主的林下采集加工,还有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为

依托的森林人家、森林生态旅游,2016 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达9 亿元。

3、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产业,是我区的一个新兴产业。我区认真做好这篇文章,一

是充分发挥传统建筑、红色旧址特色,做好传统文化的开发和保护,开发

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二是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与观光休闲紧密结

合,建设一批适合我区气候特点的名优特水果、蔬菜、花卉基地,供游客

采摘与欣赏,并结合水果成熟季节,举办采摘节,结合“农家乐”形成“吃

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观光休闲农业。第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

开发一批旅游点,吸引广大游客(如江山睡美人,小池、铁山的漂流),并

在景点开发一些娱乐项目(如儿童乐园、水上乐园、烘烤区等),吸引广大

游客。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100 万以上,旅游总收入10.2

亿元。

4、农产品加工业

为提高农产品的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我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

植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以森宝容和盛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

业为代表,专门从事生猪、肉鸡加工,全年产值达百亿元;以泰华实业有

限公司、梅花山农牧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专门从事水果、蔬菜的保鲜加

工、销售,并建立了农产品配送中心;以圣龙花生为龙头的一批花生加工

厂组建了咸酥花生加工集团,直接建立了花生生产基地,负责花生的收购、

加工、销售,使生花生的收购价格达每公斤10 元。此外,还有大批的木竹

制品、蛋制品、牛肉制品等一大批加工企业。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

500 多家,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农产品卖难”和“增产

不增收”这一困扰农村经济的难题,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每年都达10%

以上。

5、农村电商产业

随着淘宝的日益发展,电商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罗区

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农村电子商务合作协议,组建了新罗区农村淘宝服务

中心。并于2015 11 月正式投入运营,在新罗区13 个乡镇,48 个农村

建立淘宝服务站,其中5 个是贫困村。全区有200 多家实体店,500 多家网

购店投入运营。电商从业人员达3000 多人,经营范围涉及新罗区的特色农

产品,以及服饰、日用品等诸多领域,带动了全区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

解决了农村“买难”、“卖难”的问题,并安排了部分农村老人、妇女、贫

困户参与产品的包装、配送。2017 年全区电子商务成交额达7.8 亿元,日

均评单70 单以上。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突起为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

大的动力。

二、 聚集脱贫,精准发力

全区从事产业领域的农户7.8 万人,总产值达百亿,2016

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117 元,其中产业贡献率达60%以上,特别

是推进脱贫效益显著,拓宽了贫困户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全区通过产业发

展有147 家企事业,提供了4226 个岗位,为1133 个贫困户找到了就业岗

位,33 家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280 户贫困户,每年户增收2.4 万元,

40 家区级以上的示范合作社带动210 多户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每年每户

贫困户可增收2500 元以上,仅百香果产业,有243 户贫困户种植429.3 亩,

每年每户可增收3500 元。

主要做法是:

1、因地制宜,找准产业扶贫的着力点

新罗区在产业发展上,结合我区实际,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区

位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专家、基层干部、农民的意

见,把特色明显、市场发展前景好、效益明显,优势强的特色农业,林下

经济、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确立

主导产业区,围绕精准脱贫上下功夫,围绕产业链的延伸,产品品质提升,

市场开拓等关键环节,特别注重与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关键点,从产前、产

中、产后解决贫困户“信息不灵、就业难、产品卖难”等节点,确保贫困

户收入稳定增长。

2、政策支持,推进产业扶贫发展

我区选定的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都制定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的

发展目标、措施,并将产业发展规划纳入全区“十六.五”规划,同时根据

产业分类,成立产业的专门领导机构、相应职能部门参与,对产业的发展

动作进行调度,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其次,加大资金的扶持

力度,每个产业都制定优惠的资金扶持政策,有项目专门补贴、示范点工

作经费、小额贷款、贴息,每年扶持产业资金达3600 多万元;第四,打造

平台,促进产业聚集,产业发展壮大后建立产业园。如农产品加工、农村

电子商务都安排专门地块、楼宇,促进产业发展膨胀。

3、企业带动,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产业发展壮大,打造了一批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企

业实力的增强、市场的拓展,又促进了生产基地的扩大,为贫困户生产、

就业开辟了途径。全区形成了森宝容和盛为龙头的畜禽产业,其中白羽肉

鸡养殖向万安镇、白沙镇、苏坂镇等贫困山区延伸,吸引了众多的贫困户

参加肉鸡养殖,以泰华、梅花山、嘉丰为龙头的果蔬产业,建立了农产品

保鲜配送中心,促进全区水果、蔬菜产业发展,吸纳了不少贫困户参与大

棚蔬菜、水果种植,适中的七彩蓝田生态农业示范园、创意培斜、洋畲等

的生态旅游,各乡镇创办的乡村游、水果采摘节,名乡镇村都有“农家乐”、

“森林人家”,很多贫困户是不出村,在家就可就业,同时,还带动了当地

土特产的销售。企业的聚集发展,带动了800 多户贫困户实现就地转移就

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企业壮大—促进贫困户致富”的特色产业扶

贫新路子。

4、创新经营,培育新型发展主体

创新经营机制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区在产业发展中,

高度重视经营机制的创新,并侧重向带动贫困户倾斜,构造了“龙头企业+

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紧密型的组织模式,并在基层组织较强的村大力推

行“支部+合作社+专业村+品牌产品+贫困户”的紧密利益型机制。同时,

鼓励具有专业特长的农村专业大户建立家庭农场,全区累计培育家庭农场

314 家,带动农户达1.2 万户,其中贫困户800 多户。新罗区龙锦生猪专业

合作社晋升“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农村电商产业在村设立电商服务中

心,培植淘宝专业村。总之,通过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促进产业发展

升级,农户参与面增广,一批贫困户得以脱贫。

5、科技帮扶,开辟精准脱贫新途径

在产业扶贫中,我区十分注重科技帮扶,充分发挥科技队伍在精准脱

贫中的引领作用,加快“五新”技术在贫困户发展生产中的应用。从2014

年开始,全区组织一批专家,对我区的主导产业,编写出适宜在全区推广

的实用技术专项教材,通过“雨露计划”培训,专门组织贫困户进行培训,

每年平均培训500 人次以上,同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区认定建档

新型职业农民524 人,为特色农业、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培育了一批领头人。

同时充分发挥各种科技机构的作用,组织全区科技人员、种养专业技术人

员、农民技术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使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项种养业的

实用技术,并参与一项特色农业的增收项目,全区共推广家庭增收项目2300

多项,通过科技帮扶减贫2627 人。

三、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扶贫成效的建议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打造具有地

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提升竞争力,巩固脱贫成果,对推进产业发展提出如

下建议:

1、突出绿色发展。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构建与资源环

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当前特别要注重土壤保护,农业面源污染

的治理,促进全产业链绿色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突出转型升级。注重创新推动,一手抓科技的创新推广,一手抓经

营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统筹利用国际、

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产

业提质增效。

3、突出项目带动。遵循市场规则和经济规律,围绕产业发展重点,突

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科学谋化,针对当前产业的短腿,引进实施一批促

当前、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可持续。

4、突出龙头牵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头雁”作用,

加快培育一批领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利益联接机制,打造发展新引擎,

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协同推进、融合发展。

5、突出产业聚集。以园区为平台,加强对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提升,确

实做到“一产业一规划”,综合精准施策,推动优势产业向适宜发展区域和

园区聚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延伸产业链,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

6、突出农民增收。完善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

共同发展经营方式,引导广大农民参与到优势产业发展中来,稳定提高农

民在产业各环节增值收益,不断扩大产业的扶贫成效,让广大农民特别是

贫困群众分享产业发展成果。

                                         2017 12 7

  紧盯目标,精准施策全力打好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战

              永定区老区促进会 永定区老区办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

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老

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老区

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脱贫攻坚任务相当艰巨。为此,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

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加大革命老区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

建设步伐,使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资

金保障。为打好新一轮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战,近期,永定区老区促进会

与永定区老区办联合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全区重点革命基点村进村入户实

地走访,开展《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重点村》课题调研工作。现将调研工

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目前,永定区列入脱贫攻坚扶持的有合溪乡、金砂乡、堂堡乡、岐岭

乡等4 个扶贫开发重点乡、城郊镇桃坑村、中坑村、金砂乡秀山村等54

扶贫开发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08 15609 ,其中国定标准3308

10634 人,省定标准1500 4975 人。至2015 年底,全区有266 个革命

基点村,分布在24 个乡镇114 个建制村,总户数14068 户,总人口53541

人,劳动力30556 人,其中54 个扶贫开发贫困村中有27 个重点革命基点

村,已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595 1965 人属革命基点村贫困人口。完成

53 个基点建制村125 个基点自然村道路硬化138 公里,建成老区村人饮工

45 处,架通桥梁6 座。同时,全区基点村实现照明用电、广播电视和电

话通讯全面覆盖。全区基点村耕地总面积46880.4 亩,林地总面积507113.7

亩,其中毛竹林总面积136011 亩。

二、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2015 年以来,全区上下认

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和中央、省、市、

区委决策部署,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工作思路,从强化扶贫对象建

档立卡动态管理,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和美丽革命基点村建设,加强特色产

业发展,着力破解贫困农户增收难题入手,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完善政策

措施,改“漫灌式”扶贫为“滴灌式”扶贫,实施精准扶贫,精准施策,

精准脱贫,切实推进扶贫开发“九到户”落到实处,全区脱贫攻坚取得了

初步成效。

(一)严格精准识别,规范建档立卡。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

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

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按照中央、省、市关于贫困人

口精准的要求,我区各乡镇(街道)组织人员随即进村入户开展建档立卡

“回头看”工作,对所辖区贫困户进行全面复核调查,坚持一家一户摸清

生产生活条件、住房条件、经济来源、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

具体情况,并深入细致地在村、乡、区等三级逐级建档立卡,确保对象准

确、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目前,全区已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

作,已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08 15609 人的信息的国网录入,其中革

命基点村贫困人口595 1965 人。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贫困人口的致

贫原因。目前,贫困人口因病致贫所占比例最大,达1755 5697 人,占

贫困人口的36.5%;其次为,缺资金达980 3184 人,占贫困人口的20.4%

其它致贫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缺技术664 2154 人,占贫困人口的13.8%

因学288 933 人,占贫困人口的5.98%;缺劳力422 1369 人,占贫困

人口的8.77%;因灾57 184 人,占贫困人口的1.18%;因残504 1639

人,占贫困人口的10.5%;其他134 434 人,占贫困人口的2.78%。全区

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贫困人口“一个不漏,一个不错”,为精准管理、精准

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增收基础。一是强化产业扶贫政策支持。

我区出台的《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永委发[2016]1

号),在支持贫困乡、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出台了系列政策。如对重点贫困

乡建设装机容量不低于50 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区财政一次性给予20

元补助;对重点贫困村建设装机容量不低于30 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区财

政一次性给予10 万元补助。对省、市级贫困村每年分别由省、市财政扶持

20 万元;区级贫困村由区级财政每年扶持10 万元。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区政府对贫困户实施光伏发电扶贫,每户补助5000 元、发展生产以奖代补,

每户补助5000 元、发展生产贷款(三年期5 万元以内贷款)贴息补助等三

种精准资金扶持模式。二是持续推进产业扶贫。2015 年全区中央财政资金

和省、市、区各级共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20 万元,贷款贴息130 万元,重

点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产品加工以及“农家乐”等项目,受益建档立卡贫

困户共378 户,人均增收2100 多元,实现126 户、386 人精准脱贫。三是

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按照“贫困户自愿”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和贫困村利

用扶贫资金在自家屋顶或村部、小学屋顶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构建贫

困群众和贫困村持续的收入渠道。全区已实施太阳能光伏扶贫发电项目的

有堂堡乡寨下村、赛智村,大溪乡莒溪村、湖雷镇增瑞村和歧岭乡外坑村

等五个贫困村,装机总容量达230 千瓦,共有75 户贫困户和5 个贫困村参

股建设太阳能光伏扶贫发电站。目前,全区贫困村、贫困户参股建设的太

阳能光伏扶贫发电站已累计发电7 万度(以全额并入电网可获得发电每度1

元补贴计算),累计增收7 万元,其中5 个贫困村村集体共增收3 万元,每

户参建贫困户(1 万元股金计算)增收560 元(4 个月,140 /月)。

(三)实施造福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将美丽革命基点村建设与造福

工程搬迁相结合。2015 年全区共申报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351 5500 人,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6 980 人,残疾户143 638 人,计生户165

户,革命基点村274 1162 人。全区继续加大造福搬迁项目推进力度,已

增加投入3200 万元,其中群众投入2060 万元,完成贫困户住房建设8000

平方米,增加入住贫困户26 户。2016 年已实施1531 5028 人,其中国

定标准1514 4971 人,省定标准17 57 人;2017 年易地搬迁任务2372

人(其中国定519 人,省定1853 人),目前,已落实688 2310 人(其

中国定169 519 人,省定519 1791 人)。20132015 年,每年投入

老区转移支付资金500 万元,用于14 个美丽革命基点村建设试点工作,并

将美丽革命基点村建设分成两个类型来推进实施。一是新村建设型,包括

金砂乡秀山村小山背、抚市镇五湖村上寨、陈东乡石岭村草子湖等6 个基

点村,主要进行整村拆旧建新村;二是环境整治型,包括湖坑镇实佳村蛟

塘、坎市镇秀山村樟坑、湖雷镇上湖村横岗头等8 个基点村,主要实施村

容村貌环境整治及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同时,积极争取省、市级集中

安置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完善。今年全区已完成上报造福搬迁计划750

户、3000 人;省级集中安置区建设计划3 个,分别为大溪乡太联村下科、

抚市镇中湖村杏坑和仙师镇秀富村,力争加快改善广大有搬迁愿望贫困户

的居住条件。

()加大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收入。全区始终重视“智力扶贫”,将老

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青壮年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和扶贫助学等工作紧密

结合起来,着力把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

略性措施来抓,注重引导贫困户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力宣传“想创业、敢

创业”的思想,鼓励贫困户积极创业,提高贫困劳动力培训实效,提升贫

困户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脱贫致富能力。近5 年来,区老促会、区老区

办继续加强对基点村种养业的扶持力度,先后投入125 万元,在金砂、湖

坑、城郊、仙师、湖山、下洋、湖雷等乡镇建立各种科技示范基地17 个,

建成金砂乡1000 亩美蕉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城郊乡1000 亩油茶示范基地、

仙师乡1200 亩柚子基地、合溪乡500 亩脐橙基地、湖雷镇花卉科技示范基

地、仙师乡300 亩柚子科技示范基地,扶持湖坑镇南江村、城郊乡上下斜

村毛竹基地共计发展6000 多亩。同时,建设省老区科技示范项目湖山乡巴

戟天基地,开发种植1000 亩巴戟天,建立30 亩种苗基地。通过科技示范

基地的建设,促进全县老区村、基点村群众经济收入的增长。先后举办了

种植、养殖、兽医、食用菌、电工、电器、烹调、家政服务等行业的实用

技术和技能培训班45 期,基点村青年和“五老”后代受训4200 多人次。

同时,针对部分基点村群众和“五老”人员后代上学困难的问题,区老区

办会同区老促会,在每年八九月份定时发放“金凤凰”奖助学金、“黄仲咸

助学基金”等扶贫助学奖学金。5 年来共向210 名贫困大学生发放“金凤凰”

奖助学金,每人奖助2000 元。向805 名在校高中特困生发放“黄仲咸助学

基金”,每人扶助1000 元。扶助165 名老区村、基点村的初中毕业特困生

到育民技校、富民技校等职业技校就读,解决他们就学难问题,提高他们

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今后,各乡镇(街道)还将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

做好贫困人员培训需求的调查摸底,并制定培训计划,实现培训一人,脱

贫致富一家的目标。

()完善政策体系,强化金融扶贫。我区出台了《关于完善精准扶贫管

理机制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精准扶贫打赢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这些文件构成我区实施精准扶贫开发的政策体系。其中,《关于推进精准扶

贫打赢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确保区财政每年专

项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资金不少于2000 万元,推动金融扶贫、产业扶

贫、电商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实施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其中在金融

扶贫方面,我区将成立扶贫小额信贷担保机构,利用省400 万元和市级50

万元的担保金财政补助,其余由区财配套,建立总额度为800 万元的扶贫

小额信贷风险担保基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提供5 万元以下、3

以内的贷款提供无抵押担保。2016 年完成扶贫小额信贷发放3893.1 万元

(其中贫困户901 3728.1 万元,经营主体5 165 万元);2017 年市下

达扶贫小额信贷任务4150 万元,目前已发放2283 万元(其中贫困户529

2253 万元,经营主体1 30 万元),占任务的55%

(六)完善帮扶机制,落实精准措施。一是全面推进干部挂钩帮扶工

作。按照《区脱贫攻坚挂钩帮扶工作方案》(永委[2016]12 号)中“处级干

部挂钩2 户,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挂钩1 户”的要求,由各区直单位提供

在职人员名单给所挂钩的乡镇(街道),乡镇(街道)负责安排建档立卡贫

困户结对帮扶,剩余未安排结对帮扶的贫困户,由所在乡镇干部职工和村

(居)干部挂钩帮扶,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形成挂钩帮扶全覆盖。

目前,全区4808 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别由市、区、乡镇(街道)挂钩干

部结对帮扶,已派出驻贫困村工作队52 个,完成结对帮扶达100%。各挂钩

帮扶单位、帮扶干部正按照要求,扑下身子,真帮实扶,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到“五个一”,即:摸清一个底子、选准一个项目、

每季走访一次、办好一件实事、记好一本日记;部门挂钩帮扶贫困村做到

“四个一”,即:制定一份计划、培植一个项目、落实一笔资金、组织一次

慰问;领导挂钩联系贫困乡做到“三个一”,即:制定一份规划、争取一批

政策、开展一次督查。二是认真抓好扶贫“九到户”政策。各乡镇、挂钩

干部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

一策”的原则,坚持因人因户、分类扶持落实具体帮扶项目,认真落实扶

贫“九到户”措施(即生产扶持到户、就业辅助到户、建房补助到户、就

学资助到户、医疗援助到户、生存救助到户、科技帮扶到户、社会捐助户、

挂钩帮扶到户等),从技术帮扶、资金帮扶、信贷帮扶等方面因户施策,实

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户贫困户都有

“九到户”政策中的一项或一项以上措施进行帮扶,做到工作到村、扶持

到户、责任到人。同时,在精准考核方面,制定出台了《永定区乡镇(街

道)党委、政府(办事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永委办发[2016]6

号),实行每季一检查、半年一调度、年终一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列入绩效

考评重要指标。严格督查考核责任,采取随机抽查、现场督查、定期通报

等方式,凡是扶贫工作推动不力、效果不佳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予以

严肃处理,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当前,在革命基点村建设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比较

突出,主要表现在:

1、基础差,底子薄。老区村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

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老区

村发展仍比较缓慢。相当一部分老区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虽然有实现“五

通”,但多数是小公路3.5 米宽,影响来往车辆交会通行,而且一些农田小

水利建设也还很脆弱。同时,基点村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村办企业,因土

地资源、山林、场所都已划分到户,集体失去收入来源。据调查,全区老

区村有三分之一的基点村村财收入在1 万元以下,尚有 个老区村村财

收入为“零”。

2、人力资源缺乏。老区村地处山区,近年来,多数青壮年农民进城务

工或经商办企业,中年人则随子女在外地城市或县城、乡镇所在地陪儿孙

念书。留守村里务农人员越来越少,多是老弱人员,劳力甚少,无法开展

生产和建设活动,良田抛荒现象也较为普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甚

至有的地方已形成“空心村”,当地群众有一句顺口溜叫“有路无人走,有

房无人住,有田无人种,有酒没人喝(办喜事)”,有的偏远乡镇人口大量

外流情况很严重,并出现一些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无人照料的现象。

3、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长期以来,老区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

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历史欠债较多。据调查,全区现有16 个老区“美丽乡

村”建设示范村,计划投入资金2000 万元,平均每村需投入125 万元。建

设资金缺口大,不少村在“等米下锅”、“找米下锅”。

4、产业调整步伐不大。传统经济和单一产业在革命基点村中仍占主导

地位,且缺乏经济领头人才和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对产业调整和转变经济

326

方式的办法也不多。特色农业不成规模,存在小、弱、散,尚未形成品牌

效应,知名度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展缓慢。同时部分老区群众经济

生活来源十分脆弱,若遇到自然灾害、病灾等因素随时都有返贫的危险。

四、几点建议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党的执政基础,

是“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

最繁重的任务,是如何实现老区的脱贫致富,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村掉

队。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落实政策措施,促进老区村加快发展

要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

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

以及省、市、区《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

的基础上,继续贯彻落实“老区优先,适当倾斜”方针,并结合各地实际,

尽快出台省、市、区“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意

见”,进一步加大革命基点村的扶贫攻坚力度,形成政府、部门、社会共同

投入的格局,促进老区村快速发展,增强政策效应。

2、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老区村发展条件

交通要重点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并逐步升级改造通乡(镇)、

通村水泥公路。要增加老区自然村公路硬化的补助标准,自然村公路硬化

交通部门每公里补助20 万元,老区村增加10%也就是22 万元,显然偏少,

按这个标准自然村还需自筹20 万元左右,自然村财力薄弱,难以配套得上。

有的行政村还比较大,无法纳入“造福搬迁”的行列。为此,建议省、市、

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按自然村的大小,分批次加大补助标准,或采取一

村一议的办法,加快自然村道路硬化进度,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村村通

客车。

3、适当倾斜政策,扶持老区村经济发展

支持老区村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化农业和特色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特

327

色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扶持老区村组建种养,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壮大集体经

济,增加村财和农民收入。优先安排老区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水利

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适当向老区村倾斜;加大对老区村科技帮扶力度,科技

培训经费适当向老区村倾斜,提高老区群众依靠科技致富能力,提高贫困

人口的就业能力。优先安排老区村的项目开发建设。市、区每年确定的重

点帮扶老区村要占70%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示

范村在同等条件,优先安排老区村。充分挖掘革命基点村“天蓝、山绿、

水清”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老区旅游富民工程,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

化为生产力。

4、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老区村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优先解决老区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对自然条件差,水源分散,

投资量大的村,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提升水管道提级改造,确保“十三.五”

期间全面解决老区村群众喝上“放心水”。二是优先安排老区村家园清洁行

动项目。结合实施造福工程搬迁和危旧房改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三.

五”期间实现老区农民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不落下一户一人。改造农村

公共卫生设施,加大建设“美丽乡村”资金投入。

5、深化精准扶贫,确保如期脱贫

要广开投资渠道,以多元化提速扶贫开发,为老区村发展提供资金、

项目、人才和技术支撑。适当提高省、市级重点帮扶贫困村捆绑资金额。

开展区直机关单位“一帮一”挂钩扶持老区贫困村和“企业进村,老板入

户,结对帮扶,贫富互助”活动,实行干部派驻基点村蹲点驻村全覆盖,

加强对经济实力靠后的薄弱基点村的结对帮助力量。要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逐步健全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扶贫对象,因户因

人量身定制脱贫良策,认真制定帮扶计划,实行“菜单式”精准扶持,精

准施策,精准脱贫,实现提质增效。

6、建好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328

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工作能

力强的人选入“村两委”班子,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充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年轻干

部到革命基点村驻村,选聘高校毕业生到老区村工作。根据贫困村的实际

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提高区直机关单位派出

干部比例。选拔一批有事业心、责任心、公平心的优秀人才选入村干部队

伍,注重培养大学生村官,选派各类行业专家、优秀技术骨干到老区村开

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工作,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脱贫攻坚合

力,团结带领全区老区人民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老区人民共享

改革发展成果。

漳平市革命基点村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漳平市老促会

根据2015 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

我们在2016 3 月份开始对全市省定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

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扶贫办、帮扶干部、村干部,深入龙车、岭下、

新坑等革命基点村的部分脱贫户、贫困户,对全市九个有省定革命基点村

的贫困户进行了解,现将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漳平市全市贫困户3385 户,贫困人口10010 人,已脱贫1617 户,占

47.77%,脱贫人口4738 人,占47.33%。九个有省定革命基点村的行政村贫

困户209 户,占全市贫困户的 6.17%,贫困人口632 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

6.31%。已脱贫110 户,占贫困户的52.63%,脱贫人口352 人,占55.7%

31 个革命基点村总户数1644 户,总人口8008 人,贫困户104 户,占

6.33%;贫困人口293 人,占3.65%2016 年间已故3 3 人。实际贫困户

101 290 人,已脱贫46 户,占45.54%,已脱贫人口130 人,占44.83%

31 个革命基点村贫困户101 户中,单人户12 户,占11.88%;已脱贫

7 户,占58.33%。双人户33 户,占32.67%;已脱贫 14 户,占42.42%3

人户30 户,占29.7%;已脱贫12 户,占40%4 人户16 户,占15.84%

已脱贫6 户,占37.5%5 人户7 户,占6.93%;已脱贫4 户,占57.14%6

人户2 户,占1.98%;已脱贫1 户,占50%7 人户1 户,占1%。已脱贫1

户,占100%46 户已脱贫户中有10 户是列入低保户,2 户是列入五保户。

漳平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全市干

部走村入户,精准核实,全心挂钩,多方发力,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役。

二、主要做法

一是高度重视革命基点村精准扶贫工作。把革命基点村的脱贫攻坚工

作纳入全市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决不让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拖住全市后

腿。市长马勇亲自挂钩革命基点村的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把工作能力较强

的工作人员安排到革命基点村贫困户挂钩。同时,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

状,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各级党政一把手总负责,落实“部门

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三位一体综合措施,做到革命基点村干部挂

钩全方位、全覆盖、不脱贫、不脱钩。漳平市人民政府于今年3 21 日又

发了漳政办〔201767 号“漳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脱贫攻

坚工作的通知”,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

二是干部挂钩扶真贫、真扶贫。革命基点村的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

部、包村干部及乡镇挂钩领导共102 人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革命基

点村开展帮扶工作。入户宣传脱贫攻坚的意义和国家优惠政策,指导帮助

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马勇市长亲自带头挂两户。每个帮扶人员每

季度入户一次,国庆、春节分别给予慰问。每个帮扶人员对帮扶对象的基

本情况都十分了解,帮助他们寻找脱贫路子,有的安排他们当村保洁员等

公益性岗位,有的介绍他们到台资企业打工,有的指导他们发展种养业,

帮助他们创业贷款,有的指导帮助他们争取政策补助贷款资金进行危房改

造、修缮,有的帮他们争取易地搬迁补助和集中安置指标。新坑革命基点

村政府扶持建立新坑、小村光伏发电,总投资40 万元,政府扶持20 万元,

15 户贫困户每户出3500 元,每户再贷款4000 元。建成后供电公司以每度

0.98 元收购。预计三年可收回投资,三年后收益归贫困户。为贫困户增加

收入保障脱贫奠定基础。这是一个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的一个好的项目和好

的办法。

三是帮扶尽心尽责、工作到位。1. 由帮扶人员到各户发给贫困户一千

元起动资金;春节前又发放500 元慰问金;老促会国庆期间发给两百元慰

问金;有的发给食用油两桶。2. 2 户子女就学得到补助;有4 户高中子

女享受黄仲咸教育基金奖助学金各一千元;3. 已脱贫户中有26 户易地搬迁

或危房改造、修缮得到补助共159.9 万元;有17 户得到创业贷款共43.6

万元。马勇市长挂扶的是后盂村冬坑革命基点村的吕光才贫困户,吕光才

母亲病重住院,市长亲自送去2 千元慰问金,又帮他解决小孩就学学费2

千元。还有10 户列入低保,2 户列入五保。

四是全面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将“要我脱贫”变身“我要脱贫”,在

基点村扶贫攻坚战役中,原政府推动、干部挂钩帮扶外,部分基点村贫困

户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抓住机遇,找准项目,奋力拼搏,力争早日摆脱贫

困帽子。有的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贷款发展种养业,如龙车村的陈忠明、

陈仙梅、陈新行、游金堆、岭下陈建潮等种植蔬菜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

以上,际头陈悦钟承包85 亩竹林,人均收入13000 多元;有的贷款外出做

生意,如龙车陈铭地到广州做服装生意;有的外出务工,如龙车陈福山、

游振金、岭下陈庆文、冬坑吕水河、际头陈悦钟、曾江福等外出务工收入

人均都万元以上;有的利用国家补助或贷款修建住房进行易地搬迁改善居

住条件,有26 户进行易地搬迁或住房修缮。

五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101 户贫困户已有46 户脱贫户,人均纯收入

最低都有3800 元以上,高的有22600 元。10 户列入低保户的人均收入都达

4300 元以上。2 户列入五保户的实行集中供养。

革命基点村贫困户未脱贫55 160 人中。有14 户已安排落实低保户,

3 户是五保户。计划2017 年底脱贫29 86 人。已经实施易地搬迁5 户,

灾后重建1 户。计划易地搬迁10 户、集中安置的3 户。

三、存在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同时也发现了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革命基点村贫困户脱贫比率低于全市比率,全市户脱贫47.77%

人口脱贫47.33%。而革命基点村的户脱贫45.54%,人口脱贫44.83%,分别

332

2.23%2.5%

二是集中安置不到位,有4 户计划2016 年集中安置,但因进展缓慢,

至今未安置,造成这四户仍住在危房中,未实现脱贫。

三是帮扶措施不尽到位,有的帮扶干部把走访次数当着任务,没有帮

贫困户提出或指导可行性脱贫项目措施,贫困户仅凭帮扶人员来走几趟,

领到1000 元起动资金和500 元慰问金就算脱贫。脱贫户基础不牢,有的还

很脆弱,人均可支配 收入仅在贫困边沿,有12 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在5000

元以下,最低的一户才3800 元。有的贫困户没有可持续发展项目,极有可

能存在返贫危险。全市革命基点村46 户脱贫户中,除2 户列入五保户外,

其它44 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以上的只有7 户,其它37 户都没有达到全

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12 户在5000 元以下,7 户在5000 6000 元之间,

18 户在6000 9000 元之间。其中8 户仍依赖低保补助脱贫(人均可支配

收入因计算方法不一,造成我们调研的数字与扶贫办统计数字不一,有的

我们调查的数据高,有的低。但都达到脱贫标准。扶贫办的数字是根据帮

扶干部对贫困户长年跟踪的结果,因此,最后我们以扶贫办的统计数字为

准)。

扶持革命基点村建立光伏发电是个很好的项目,不但可解决贫困户有

个稳定的收入,还可增加村集体收入,而且是一个新能源环保生态项目。

但是,新坑、后盂村因是被确定为贫困村,才有这一扶持项目,其它革命

基点村没有这一政策。而这一项目效益如何一些群众不了解,如后盂村目

前还没有落实实施。

四是创业贷款困难,受指标影响,有的经申请有贷到,有的有申请则

没有到位。有贷到位的也是在2016 年下半年甚至是第四季度才到位,因此

发挥其效益迟缓。

五是未脱贫户55 户中脱贫难度更大,有8 户是因长年病或残致贫,12

户是低保户,3 户是五保户。虽计划27 2017 年脱贫,但有的没有具体措

施和具体项目。其它28 户要脱贫难度更大。

333

六是部份革命基点村道路还没有改造硬化,村民反映强烈。就是早期

已经硬化的也只有3.5 米宽,极不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应进行第二轮改造

的呼声强烈。

四、意见建议

1.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脱贫攻坚计划,

进一步制定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措施,继续做到脱贫攻坚人员、项目、资

金三落实,把国家脱贫攻坚优惠政策和改革开放成果让革命基点村群众和

贫困户充分、及时享受。以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为动力,坚决打好革命基

点村和老区村脱贫攻坚战役,让革命基点村尽早摆脱贫困帽子,确保2020

年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脱贫。

2.将革命基点村贫困户中因老、残且多病无子女的达到五保条件老人及

时纳入五保,让他们老有所养,摆脱贫困。一家多人残、病无劳动力的家

庭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低保扶持。

3.全面提高贫困户医保报销比率,解决因病至贫问题。继续帮助解决贫

困户子女上高中、大学的基本费用,解决因学致贫问题。

4.尽快落实易地搬迁和集中安置项目,整合社会资源着重帮助仍然居住

在严重危房里的贫困户,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

5.帮扶人员继续做好帮扶措施,做到脱贫不脱钩、不脱策,继续关心脱

贫户,防止返贫。确实为贫困户出谋划策,帮助贫困户寻找脱贫项目,制

定可持续发展的和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的脱贫项目和计划,创业贷款要及

时,让贫困户尽早发挥经济效益,筑牢脱贫基础,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6.每个革命基点村都建立光伏电站,增加革命基点村集体收入,或贫困

户收入。

7.提高革命基点村造福工程补助标准,以帮助人口稀少的自然村贫困户

的搬迁。如漳平市的蜘蛛形、田头、半岭、下宫、上雷石、四旺、内佳山、

坪仑、淇洋、际头等革命基点村都应列入造福工程整村搬迁范围。

8.加大力度解决革命基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落实实施还没有改造硬

334

化的革命基点村道路建设;政府应尽快出台革命基点村村道第二轮拓宽硬

化政策并付之实施;帮助革命基点村尽快利用红色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村庄整治;加快革命基点村农田整治、水利、林区道路建设的实施。

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利用革命基点村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

和美丽乡村旅游项目,提高革命基点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2017 10 30

                   荒山绿竹家园

         ——帮扶革命基点村余地发展竹业的实践与体会

                          长汀县老促会

河田镇余地村是省定的革命基点村。土地革命时期,余地人民举行武

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支援红军上前线。解放战争时期,余地是闽粤

赣纵队独七团团部所在地,成为长汀革命风暴的中心。战争年代,余地先

后牺牲了8 位烈士,还有15 名失散红军战士,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由

于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加上历史诸多原因,余地曾

“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1999 年,长汀县老

促会将余地列为挂钩帮扶的示范村,探索了一条“治理荒山—发展绿竹—

建设美丽家园”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一、理清发展思路,选定发展项目。

余地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群众仅靠种植水稻和槟榔芋维持生计。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县老促会尝试引导扶持村民搞种养。经过一段时间的

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种植小米椒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养殖生猪造成环境

污染。如何选准致富门路?县人大原主任、时任县老促会会长俞仰尧与县

老促会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爬山坡、钻山沟、下田头、进农户,做了

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因地制宜,确定将种植毛竹、发展竹业作为帮扶项

目。

二、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余地和周边村庄都没有种植毛竹的历史,种竹能否成功,大家心中没

有底。2002 年,县老促会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部分村民到本县庵杰、铁长、

古城等竹乡参观学习,增强了大家的信心。同年,县老促会从古城梁坑买

180 株竹种,选定8 户村民,在余地的山坡、河滩试种。第二年,毛竹

成活了。县老促会与种植户一起,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精心抚育。每年都对

竹山进行除草、劈杂、施肥。五年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180 株竹子

长成了大片竹林。县老促会因势利导,发动村民大面积扩种毛竹。2008

2010 年,余地四周水土流失的山坡种植毛竹13000 多株,达300 多亩。

余地种竹取得了成功。

三、全程跟踪服务,全方位实施帮扶。

围绕种竹这个项目,县老促会联系林业、水保、老区办等单位,在资

金、苗木、技术、肥料等各个环节均予以扶持,适时进行帮助。缺乏信心,

县老促会两次组织村民到本县竹业乡镇参观学习,两次到我国竹业大县浙

江安吉参观考察、开拓视野;需要竹种,县老促会设法从外乡镇购买调运,

赠送给村民;缺乏技术,县老促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科技讲座,传授

竹业管理知识;施肥季节,县老促会及时送肥下乡进户,进行技术指导;

行走不便,县老促会帮助修建竹山便道。在县老促会的大力扶持和村民的

共同努力下,余地村的毛竹长势喜人:竹子越长越粗壮,不少毛竹胸径达

30 公分以上,亩立竹数均在200 株左右,竹林面积达1000 多亩。

十多年过去了,余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化之一:山青了,水绿了。如今的余地被绿竹环抱,景色迷人。余

地河穿村而过,河水清澈如镜。放眼四周,昔日光秃秃的山岗长满翠竹,

郁郁葱葱;过去荒凉的河滩翠竹林立,如诗如画。余地到处呈现生机盎然

的景象,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余地改写了无毛竹历史的成功经验鼓舞

了周边的村庄,马坑、潘屋、李坑、番坪等村相继种植毛竹,使大片荒山、

荒滩成了绿洲。

变化之二:群众的致富门路拓宽了。以前,全村1100 多人的生计就指

望仅有的500 亩耕地,除了种植水稻和槟榔芋,就是外出务工,没有其它

的就业机会。现在,全村260 户农户中有150 多户种植了毛竹,不少农户

将其作为重要经济来源。60 多岁的廖太阳保种竹10 多亩,年收入5000 337

元。2009 年,丘万金生在屋后的黄泥坑种竹400 株,如今发展到5000 多株,

今年收入10000 多元,竹林成了他的“绿色银行”。现在,吃着自产的鲜笋,

看着一车车毛竹运往他乡,余地的村民们打心眼里感到高兴,为之自豪。

变化之三:群众的观念转变了。现实是最好的说服力。开始试种毛竹

时,动员再动员,群众仍有顾虑。现在群众种竹的主动性、积极性普遍高

涨。村两委规划三年内将毛竹面积扩大到3000 亩,待形成一定规模后,发

展加工企业,提高毛竹附加值,逐步将产业做强做大。目前,村民们正在

选竹种、定地块,为明年春天的扩种做好准备。有的村民正在考虑,如何

利用自家的竹林开办“农家乐”。发展竹业,已经成为余地广大村民的共识。

在帮扶余地种竹中,我们颇有体会。

体会之一:大力发展毛竹生产,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利国利

民、造福子孙的事业。

——种竹既能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也能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长汀

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重灾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中央和

各级领导对此高度关注。2011 年冬和2012 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作出

重要批示,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指明了努力方向,吹

响了新一轮进军号角。余地位于河田水流失治理区域,在治理水土流失的

探索与实践中,通过种竹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变了山河面貌,带动了周边

村庄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种竹成为种植“草、灌、乔”治理水土流失的

又一种新手段、新模式。可以说,余地种竹的成功经验,是治理水土流失、

建设生态文明的“长汀经验”中重要的篇章。

——种竹投资少、见效快,且可以永续利用,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

有效途径。竹子三至五年即可成材,年年择伐而不破坏生态环境。只要管

理到位,竹子越伐越旺,越长越壮。发展竹业,成为农民可持续发展的新

途径。对于许多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的贫困户而言,种竹脱贫是较好

的选择。

——毛竹全身是宝,用途方泛,发展前景看好。毛竹的竹笋、竹根、

竹兜、竹茎、竹梢、竹叶、竹壳均有使用价值。据有关资料披露,我国目

前年用毛竹的砍伐量为2000 万立米,且有“以竹伐木”的发展趋势。我们

应当努力扩大种植毛竹的规模,大力发展加工业。同时做好林下经济这篇

文章,鼓励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林下休闲。要将竹业的发展与治理

水土流失、建设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长汀经验”的升级版。

体会之二:坚持科学态度,遵循自然规律,是余地种竹取得成功的关

键。

余地引种毛竹之初,人们普遍持怀疑态度。有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不看

好,认为余地土质差、海拔低,不适宜毛竹生产,竹业发展难有作为。县

老促会和村两委面对质疑,顶住压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终于试种成

功。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精心抚育,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

管理方法,及时进行推广运用,推动全村竹业的健康发展。可以说,余地

种竹成功,倾注了县老促会的老区情怀,也是解放思想,尊重科学,努力

实践的结果。

体会之三:帮扶余地种竹的实践,是“滴水穿石,人一我十”长汀精

神的具体体现。

1999 年开始,县老促会与河田余地、古城梁坑两个革命基点村挂钩,

进行了近二十年的帮扶工作,持之以恒,从未中断。确定帮扶余地种竹的

项目后,县老促会一抓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开展全程的跟踪服务。

县老促会对村里种竹大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对村里毛竹生产的

点滴变化,挂记在心。2008 年春节,一个长途电话从非洲挂到余地,原来

是正在博茨瓦纳探亲的老会长俞仰尧挂记竹业生产,询问试种毛竹的长势。

今年,年过八十的他转任老促会名誉会长,仍然十分挂记余地地竹业发展。

余地种竹脱贫项目引起了龙岩市老促会的关注,加入了帮扶行列,连续几

年给予各方面的扶持。市老中会两任会长谢克金、蓝其鉴多次到余地查看

竹业生产情况予以指导。今年,市老促会将余地列为挂钩联系村。市、县

老促会不忘初心,十几年如一日帮扶余地种竹,广大村民看在眼心,记在

心中。担任余地村党支部书记二十年的丘广春深情地说:“老促会对革命基

点村的发展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

十几年过去了,帮扶工作仍在延续。今年,县老促会新一届理事会决

定,在继续挂钩帮扶河田余地、古城梁坑两个革命基点村的同时,将庵杰

涵前和南山中复列为帮扶对象。对余地的帮扶,县人大原代主任、县老促

会会长王华有着更深更远的谋划,提出了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

丽乡村”的目标。加速“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质变,真正让农民富

起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余地人民的期盼,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

记“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的历史使命。围绕这一目标,县老促会

在重点帮扶余地发展竹业的同时,鼓励村民发展养牛、种植槟榔芋等经济

作物,帮助组建专业合作社。近期,县老促会组织人员就“美丽乡村”建

设开展实地勘察,多方论证,制订设计方案,规划建设文化广场、老年活

动中心,在村头河上建蓄水坝,河两岸建木栈道、休闲亭? .目前,各项

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实施,一场“弘扬苏区精神,建设美丽余地”的

活动悄然兴起。我们深信,余地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2017 3 20

关于开展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的调研报告

                           长汀县老促会

县委、县政府:

为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发(2015

64 号和闽委办(201624 号文件精神,切实发挥好老促会的监测评估作用,

根据县老促会今年的工作计划和市老促会的工作部署,四月下旬,县老促

会会同县老区办开展了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的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在河田镇余地村、古城镇梁坑村选择了10 户各种类型、有一定代

表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5 户已脱贫,5 户尚未脱贫。调研采取听介绍、

看资料、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革命基点村脱贫攻

坚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余地村

该村有265 户,1158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 户(占6.04%),61 人(占

5.27%)。其中国标11 41 人,省标5 20 人。2016 年已有5 18 人实

现脱贫。此次调查了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2 户已脱贫)。具体情况:

1)廖新明:全家4 口人,2 亩耕地。因田少,缺劳力,2015 年人均

收入3270 元。2016 年在南山肖坊租地13 亩种植槟榔芋,收入1.8 万元,

人均收入达4503.5 元,实现脱贫。

2)丘元发生:全家4 口人,2.5 亩耕地。因子女均上学,仅靠种田,

2015 年人均收入2550 元。2016 年在村两委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丘

元发生安排到将乐钨矿就业,每月收入2500 元左右,加上其妻打零工和扩

大槟榔芋种植,人均收入达8115.50 元,实现脱贫。

3)丘水昌:全家5 口人,3 亩耕地。因3 个子女有2 个上大学,1

个尚未就业,仅靠夫妻两人种田,收入少,负担重。2016 年靠种植槟榔芋,

人均收入2660 元,尚未脱贫。2017 年计划种植10 亩槟榔芋,安排2 个子

女就业,今年可实现脱贫。

4)李书仁:全家4 口人,0.9 亩耕地。因2 个子女年幼,妻子患席

汉氏综合症,仅靠其本人搞装潢装修的收入,2016 年人均收入3096 元,尚

未脱贫。目前,其妻的病情有所好转,医疗保险已经落实。

5)蔡烧火:全家4 口人,1 亩耕地。1 个儿子脑膜炎后遗症,1

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1 个养女正在择业。由于2 个儿子患长期慢性病,成

年而未成家,虽已就业但收入低。2016 年人均收入3225 元,尚未脱贫。去

年在村干部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进行了易地搬迁,新盖了住房60

方米,但未来得及验收,待2017 年申报。今年可实现脱贫。

2、梁坑村

该村有331 户,1169 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 户(占4.53%),55 人(占

4.70%)。其中国标12 39 人,省标3 16 人。2016 年已有9 34 人实

现脱贫。此次调查了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3 户已脱贫)。具体情况:

1)廖马仔妹:全家6 口人,3 亩耕地。户主本人已经71 岁且重度

失明多年,妻子年迈体弱,孙子、孙女年幼,儿媳照顾一家老小,仅靠儿

子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计,2015 年人均收入2980 元。2016 年,经村干部

介绍,其儿子进入长汀新东华服装厂工作,月工资达4500 元。同时,为户

主申请残疾补助每月150 元,两位老人养老保险每人每月110 元。2016

人均收入达3925 元,实现脱贫。

2)曾纪先:全家4 口人,2 亩耕地。户主现年67 岁,体弱多病,其

2015 年底因病去逝,孙子年幼,靠儿子打工、儿媳务农,2015 年人均

收入2735 元。2016 年,其儿子在厦门物流公司就业,月收入3000 元,儿

媳在本县安踏公司上班,月收入2000 元,同时户主享受养老保险每月110

元,人均收入达4038 元,实现脱贫,同年实行易地搬迁,新盖住房100

方米,改善了住房条件。

3)陈永华:全家5 口人,3 亩耕地。其母68 岁,无劳动能力;儿子、

女儿在县城上小学,其妻在县城照看孩子无收入,全家仅靠户主打零工维

持生计,2015 年人均收入2734 元。2016 年,户主本人已在龙岩就业,月

收入5500 元,其妻也在企业上班,月收入2000 元,人均收入3907 元,实

现脱贫。

4)傅马水生:全家3 口人,2.8 亩耕地。户主现年45 岁,2015

11 月被山石砸伤,经多次手术仍未治愈,导致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其妻

因照顾病人无法外出务工,儿子年幼,全家无任何收入,生活非常困难。

2016 年,村两委安排养蜂能手进行一对一帮持,发展蜜蜂养殖。同时帮助

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争取将全家纳入低保。2016 年人均收入2758 元,尚未

脱贫。下一步,村两委拟加大帮扶力度,并发动村干部 为其捐款解困。依

靠政策兜底实现脱贫。

5)童水木:全家2 口人,0.5 亩耕地。户主现年70 岁,其妻64 岁,

两人均年老 体弱,无劳动能力。两个女儿已外嫁。2016 年村,两委安排养

蜂专业户为其授养蜂技术,并为其解决蜂蜜销售问题,引导发展养殖蜜蜂,

人均收入2689 元,尚未脱贫。2017 年,在鼓励其发展养蜂的同时,为其申

请一类低保,每人每月235 元,养老保险每人每月125 元,二女结扎计生

户补助每人每月200 元,2017 年采取政策保障兜底的方法脱贫。

二、好的做法和经验

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在革命基点村调研中发现其主要特点:

1、健全档案资料,落实帮扶责任

各村均建立了规范的信息库,记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详细信息,既

翔实准确,又实行动态管理,真实反映了帮扶工作的进度情况。在调查中,

村干部介绍的工作情况非常到位。余地村党支书丘广春、梁坑村党支书傅

烨和大学生村官赖丹妮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扶贫挂钩的责任落实较好。县检察院检察长陈上翼、党组副书记钟文

8 名干部挂钩余地村的16 户贫困户。他们经常进村入户,与贫困户促膝

谈心,宣传扶贫政策,其商脱贫措施,为其排忧解难,得到贫困户的一致

好评。原检察长工作调动后,接任的检察长陈上翼立即与3 户贫困户挂钩

联系,开展帮扶工作,防止了帮扶脱节。

2、扶贫项目落实进展比较顺利。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各村均制订了精准扶贫措施。河田

镇人大副主席、挂村 领导吴传毓与余地村两委研究制度了“产业发展扶持

一批、优势产业引导一批、致富能人带动一批、造福工程改善一批”的扶

贫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余地村贫困户蔡烧火打算进行易地搬迁,苦

于没有启动资金。村主任钟腾长为其垫付材料款和工资,组织人员帮助盖

起了新房。梁坑村贫困户廖马仔妹计划发展河田鸡养殖业,但缺乏资金购

买种苗。负责挂钩帮扶的县人保局干部黄铉凯及时送去50 只河田鸡种苗,

帮助启动扶贫项目。

3、扶贫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各级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各村和挂钩干部都进行了广泛宣传,

做到家喻户晓。余地村利用易地搬迁的扶持政策,去年改善了9 户贫困户

的住房条件,建起了新房,且有7 户完成了验收。梁坑村也有3 户贫困户

进行了易地搬迁。据了解,其它的扶贫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4、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县老促会帮助余地村制定了打造“红旗不倒的地方——余地”规划,

发展红色文化、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产业支撑四大块板。为大力发展槟

榔芋种植产业:一是发动全村村民在保障粮食自给的情况下种植槟榔芋,

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引导种植大户到周边地区包括邻近的江西省租地种植

槟榔芋,扩大规模:三是组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销售队伍,负责本村和周

边地区槟榔芋的销售,远销至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形成了品牌。

该村副主任丘荣荣去年销售槟榔芋盈利10 多万元,并带动了一批人致富。

344

贫困户廖新明正是通过种植槟榔芋实现了脱贫。这一特色产业帮助许多余

地人实现了“娶新娘、盖新房”的致富计划。

梁坑村耕地少、竹林多,他们在1.5 万亩竹山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林

下经济。去年开始,在竹林下种植了近千亩的姜黄、三叶青等药材,取得

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他们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蜜蜂养殖,组建

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并带动了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养蜂。目前,全村

蜜蜂养殖达2000 多箱,年产值200 多万元,形成了特色产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1、特殊困难群体占了一定比例。

这次调查的1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致贫的主要原因:因病2 户、因

1 户、因年老体弱1 户。这些特殊的困难群体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

靠组织发展生产脱贫非常困难,主要还得靠政策兜底,采取保障措施帮助

脱贫。

2、部分脱贫户经济基础仍较脆弱。

经过一段时期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部分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实现

脱贫。但其中一些脱贫户的经济基础并不牢固,脱贫也只是低水平,一旦

出现市场波动或其它客观原因,就有可能出现返贫。因此,要对脱贫户继

续予以帮扶,“扶上马送一程”,使其稳定脱贫。

此外,,调查中发现,“等、靠、要”的思想仍在个别贫困户中有所反

映。

3、应正确处理工作质量和时间进度的关系。

中央提出用五年时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各地都在加快步伐,确保按

期或提前完成任务。有的村安排在2017 年提前实现脱贫目标。建议加强检

查指导,帮助各村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作目标,防止盲目攀比,在保证脱贫

实效的前提下,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

                                         2017 4 30

关于庙前镇丰图革命基点村贫困户脱贫情况的调研报告

             连城县老促会、老区办联合调研组

4 25 日,连城县老促会、老区办组成联合调研组,到庙前镇丰图省

定革命基点村,选择10 户各种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

5 户已脱贫,5 户尚未脱贫)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丰图村地处连城南部,距庙前镇政府所在地9 公里,毗邻上杭县蛟洋

乡,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丰图村有11 个自然村,28 个村民小

组,现有952 户,总人口3806 人,人均收入6400 元。全村拥有林地面积

31000 余亩(商品林20972 亩、生态公益林10028 亩),耕地面积1700

亩,毛竹林面积6000 亩,有丰荣、丰裕、板寮等省定革命基点村,全村有

记载革命烈士41 人,五老人员22 人。该村是典型的以粮、烟、猪为主的

农业产区,部分村民有竹木藤器加工技术。

二、丰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

丰图村在册登记建档立卡贫困户总计90 户,223 人,其中致贫原因缺

劳力的36 68 人,缺自身发展动力的8 20 人,缺技术的5 12 人,

缺资金的1 5 人,因病19 46 人,因残15 49 人,因学5 17 人。

1、脱贫成果

2016 年底,全村90 户贫困户,已脱贫42 户,94 人。

2、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

1)、家有劳动力的与挂钩扶贫单位以就业扶持的形式安排劳动与技

术培训,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如,去年丰图村举办了一期有56 人参加的“雨

露计划”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对邓盛生等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进行就业帮

扶,介绍到县工业园区工作,并计划在今年脱贫。

2)、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政策。如,在住房保障方面,全村去年

异地扶贫搬迁14 户,其中国定标准贫困户8 户,一般贫困户6 户,集中统

5 户;在金融支持方面,落实小额信贷3 户,每户3 万元,发展养殖业

(其中邓华培户养一千多只鸡,邓远钧户养四千多条鲫鱼,邓原初户养百

来只鸡和鸭);在公益性岗位上,优先安排贫困户。如,村保洁员、河道专

管员就优先安排邓大雄夫妇等;在村传统产业发展方面,为村里毛竹产业

发展,特别是竹筷、藤椅加工拓展销路,定做定销,增加邓兴水、邓初钧

等竹制品加工贫困户经济收入;在教育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

界人士的教育资助,对低保、孤儿、残疾孩童、建档立卡贫困户孩子认真

落实政策内补助及优先争取社会资助。

32017 年脱贫计划

1)、今年异地扶贫搬迁再安排落实9 户,22 人。

2)、今年再组织邀请有关专家举办一期种养殖技术培训班。

3)、继续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特别是竹笋深加工,扩大规模、效益。

4)、尚未脱贫的48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力争今年全部脱贫。

4、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今年仍有15 43 人脱贫较困难,有的重度残疾,完全丧失劳

动力;有的思想守旧,越穷越生;还有7 户是孤儿,无亲无故,缺劳力。

2)、一些贫困户素质较低,缺乏自我解困意识,存在“等、靠、要”

思想。

3)、对脱贫户后续巩固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建立长效“造血式”扶

贫机制。

4)、对因病特别是重大疾病致贫户帮扶措施少,仅靠有限的农村医

保补助力度有限,脱贫难度大。

5)、目前尚有丰图至板寮革命基点村2.4 公里道路坑坑洼洼,路面未

硬化,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给脱贫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三、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情况反馈

此次调研的10 户对象均为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且致贫、脱贫原因有

一定代表性:

1、张富梅:与15 岁孙子邓文键(在读初中生)生活,主要靠低保政

策兜底,由电信马华保挂钩帮扶。

2、邓存涛:一家六口,缺劳力致贫,儿子在水泥厂打工,儿媳智力较

低无劳力,2 个孙子读书,爱人68 岁,无劳力,家庭年人均收入3423 元,

目前未脱贫,脱贫措施主要靠安排儿子就业、生产扶持、保障住房补助,

由镇党委副书记李吉东挂钩帮扶。

3、邓道桂:一家4 口,2 个孩子,缺自身发展力致贫,安排2017

异地扶贫搬迁,保障住房补助,目前靠载客与卖菜谋生,年人均收入5750

目前已脱贫,由电信余汀青挂钩帮扶。

4、邓茂东:一家4 口,因病致贫(白血病),两女儿读书,靠老婆一

人打零工补贴家用。现在家养10 多头猪,保障住房补助11 2 千,家庭

年人均收入一万元,目前已脱贫,由电信林荣光挂钩帮扶。

5、邓远钧:一家5 口,因缺资金致贫,一儿子读书,今年贷款3 万养

鲫鱼,妻子做筷子月收入600 元,目前未脱贫,由原镇人大主席邓远明挂

钩帮扶。

6、邓华洪:一家4 口,因残致贫,妻子编藤椅,女儿儿子读书,目前

异地搬迁补助8.4 万元,2 级残疾补助1200 /年,低保4320/年,助学金

2000 元,目前已脱贫。

7、邓正财:一家4 口,女儿读大学,儿子高中,因学致贫,现异地搬

迁住房补助2.4 万元,助学金4000 元,夫妻打零工2000/月,现已脱贫。

8、邓华培:一家四口,缺技术,两儿子读书,住房不足50 平米,计

划搬迁,贷款3 万元,现养200 多只贵妃鸡、200 只家蛋鸡和1300 多只放

山鸡,种植200 株芙蓉李,杨梅100 株,先后带动2 户养鸡,现已脱贫,

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赖李林挂钩帮扶。

9、俞完凤:一家5 口,丈夫已故,丈夫弟弟出资建房,解决完凤住房

困难;2 个孙子,大的孙子6 岁,患有自闭症;入赘女婿打工月收入2000

多,种水稻一亩多,粮食自给自足。目前未脱贫。

10、邓斌:一家3 口,母亲中风,妹读高中,本人车祸骨折未痊愈,

缺劳力致贫,目前未脱贫。

四、几点建议

1、各级各部门,各挂钩帮扶干部,村“两委”班子要高度重视扶贫脱

贫工作,要清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凝聚共识、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坚

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2、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人饮工程建设、农村电

网建设,为争取投资项目,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特色经济,做到一村一品

提供硬件保障。

3、因户制宜、因人施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农

产品加工业及“农家乐”项目,充分利用基点村毛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

好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手工制造业, 并依政策提供小额贷款或“以

奖代补”帮扶。

4、要强化科技兴业意识,对大量有劳力又缺技术致贫户,对发展特色

种养的贫困农户组织技术干部开办培训班,提供技术培训,自力更生,自

我创业,发展生产,使贫困户拥有稳定增收项目来源,杜绝“等、靠、要”

思想的滋生。

5、积极鼓励引导,吸引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投入,降低贫困户就业、

就医、就学压力,提高因病致贫和靠政策兜底的部分低保贫困户发展生产

生活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顺利脱贫。

                                              2017 5 6

           立足村情创特色 围绕优势促发展

          ——关于革命基点村岩背村发展特色经济的调研

             连城县老促会、连城县老区办联合调研组

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对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民脱

贫致富、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

要意义。革命基点村特色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9 月下

旬,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县老区办联合组织专题调研组前往省定革命基点

村庙前镇岩背村,通过听取汇报,召开镇村干部、特色种养专业户等座谈

会,实地察看产业经济示范点等方式作一初步了解。

一、庙前镇岩背村基本情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谭震林、张鼎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岩背

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开展革命工作。岩背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当时总

人口仅200 多人的村就有28 人参加红军,25 人参加游击队,先后共有48

人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在册烈士22 名,五老人员23 人,现仍健在五老

人员1 名。

岩背村是庙前镇最偏远的村(离镇政府所在地30 公里),全村有上岩、

下岩、中坪、马家坪4 个自然村,5 个村民小组,共232 688 人;山地面

6 万余亩,其中农田面积680 亩、毛竹林面积2 万余亩,村落平均海拔

750 米,是连城县典型的高山边远山村。

二、岩背村发展特色经济情况

岩背村在发展壮大毛竹经济支柱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

积极发展特色经济。近年来,该村发展特色经济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做法

是:

一是抓特色品种,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产业。据统计,岩背村有8 户村

民种植反季节蔬菜40 亩;有11 户养中华蜂(其中2 200 箱以上,1

100 箱以上)800 箱;有6 户养牛60 头;有2 户种植红心猕猴桃各10 亩;

2 户养黑山羊各存栏100 只以上;有2 户养殖野生石蛙约4000 只,1

养殖人工石蛙3000 多只;有1 户种植日本脆柿50 亩;有1 户种植百香果

20 亩。其它特产还有竹笋干、笋罐头、野生红菇、灵芝等。农民收入持续

稳定增长,2015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00 元,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增收部

分的80%以上。

二是抓示范带动,引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岩背村两委班子坚持“先

示范,后推动”的原则,先由村干部建立示范点、示范片或具有影响力的

能人大户示范种植,让群众从示范种植的过程中看到效益、学到技术以此

激发群众的热情,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变政府行政推动为群众自觉要求。

如:2010 年村党支部书记罗佑彭带头种植红心猕猴桃10 亩,今年都已部

分投产,产品供不应求,效益十分可观。2011 年开始逐年增加中华蜂养殖,

近两年产量达2000 斤以上,蜂蜜产值在10 万元以上。今年,罗佑彭又规

划建设更具市场潜力的野果农场20 亩,准备种植野生木通果(俗名牛合卵)、

水汇五味子、野橄榄、野荔枝、龙爪果等本地特有野果。在他的带动下,

村民罗水松也种植红心猕猴桃10 亩。

三是抓基础设施,破解特色产业发展“瓶颈”。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是

制约岩背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有效解决这个突出问题,岩背村

两委通过争取项目扶持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化解。2011 10

月筹资85 万元完成行政村通马家坪道路硬化一期长2.52 公里;2015 2

月又筹资23.8 万元完成行政村通马家坪道路硬化二期工程0.7 公里;今年9

月又筹资150 万元实施上岩自然村道路硬化3.25 公里。为了发展休闲旅游

业,村两委发动村民捐资30 余万元完成下岩溪拦河坝建设,建成后可蓄水

1.5 万立方米,既极大改观了村容村貌,又为今后发展河道养殖和游客休闲

垂钓创造条件。

三、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交通依然不便,环境整治有待加强。岩背村通村公路18.6 公里于

1998 年开通,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扶持下,2004 年开始历时4 年完成

了水泥路面硬化。但路面宽度小,弯多坡陡,交通路况仍然较差。要发展

休闲观光农业,还必须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来规

划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让游客进得来、住得下、吃得放心、玩得

开心。

2、产业调整不快,规模效益有待扩大。岩背村村民收入主要还是靠毛

竹产业收入。特色种养虽有一些发展,但未形成规模,效益也小。要突破

“一家一户成规模”的发展模式,提高土地流转,鼓励能人、协会承包经

营,造就一批经营大户,走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3、村财匮乏,筹资难度大。地处高山,远离镇所在地和国道,集体经

济空乏,技术欠缺,项目难立,产业调整不快,规模效益小。

四、几点建议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社

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2015 12 23 日中共中央办公

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

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564 号),2016 6 3 日省委办公厅、省政

府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实施

意见》(闽委办发〔201624 号)。《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都指出“要

以改变老区发展面貌为目标,以贫困老区为重点,到2020 年,老区基础设

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对此,针对革命基点村发

展特色产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

央《指导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推进革命基点

村特色产业发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薄弱是制约特色产业发展的瓶颈。交通和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大投入,改变目前

352

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保证特色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强化科技兴业意识。技术缺乏是阻碍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特色产

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科技离不开人才,必须解决目前山区边远村缺乏科技

人员的现象,保证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3、着力自有品牌创建。品牌建设是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每个特

色产业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就没有竞争力,创品牌

是保证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

4、积极拓展产品市场。市场开拓是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要素。特色产

业的发展关键要靠市场,有市场就有销路,群众就增加了收入,才能提高

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

5、继续做强毛竹产业。毛竹产业是该村的支柱产业,要在科技兴竹上

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6、做好旅游规划。县旅游部门要帮助该村做好旅游规划,做到全面规

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

                                         2016 10 8

          弘扬革命老区精神 加快特色产业发展

            ——关于革命基点村儒畲村发展特色产业的调研

               连城县老促会、连城县老区办联合调研组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革命基点

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9 月下旬,县老区建设促

进会、县老区办联合组织专题调研组前往省定革命基点村新泉镇儒畲村,

通过听取汇报,召开镇村干部、特色种养专业户等座谈会,实地察看产业

经济示范点等方式作一初步了解。

一、儒村基本情况

新泉镇儒畲村位于新泉镇政府东部,面积约20 平方公里,与庙前镇兰

桥村、岩背村及莒溪镇小莒村相邻,村部离镇所在地15 公里,离319 国道

7 公里。全村有14 个村民小组,共381 户、1823 人。全村有耕田面积1443

亩,林地面积30678 亩,其中:生态公益林5230 亩,毛竹林1 万亩。村主

导产业仍以农业为主,2015 年人均收入为4635 元,村财收入1 万元,村

民家庭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二、儒畲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合理利用资源,推进鳗鳅养殖。2011 年儒畲村充分利用温泉资源,

引进县外资金发展温泉养鳗,目前该养鳗场已投入资金1000 多万元,养殖

规模已达40 余亩,年产值达500 万元,解决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

题。因温泉养鳗效益好,投资商拟扩大养殖规模40 亩。鳗鱼场大量未被鳗

鱼吃完的含有丰富饲料的温泉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河

道,贫困户罗宏运却因此看到商机,在原有鳗鱼场下游挖掘一个5 亩池塘,

投放了30 万头台湾鳗鳅,直接用水管将上游鳗鱼养殖场的尾水引到自己池

塘,不仅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解决了鳗鳅对水温、水质特殊要求的

养殖技术问题,预计亩产2000 公斤,亩产值可达6 万余元。

2、立足地方特色,发展规模农业。儒畲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烤烟

种植200 亩、芋头种植100 多亩,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还利用海拔较

高,地处山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不易积水的梯田较多,且全村盛

产毛竹以搭建果棚的有利条件,发展百香果种植。目前,全村种植百香果

面积有60 余亩。其中:农户黄海波率先种植百香果30 余亩,并获得了较

好收益。村两委以此为契机,鼓励种植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展百香果等农产

品种植,以先富带后富,造桥引行人的模式帮助贫困脱贫致富,其中贫困

户黄火旺就在带动中种植了15 亩百香果园,并取得丰收,预计今年亩产

2000 斤,按批发价5 /斤计算,亩产值1 万余元。

三、儒畲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儒畲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转型,增加群众收

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是基础差,投入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对发展特色产业出台了一些扶

持政策,但对于大部分地处边远山区的革命基点村而言,仍显得扶持力度

不够。特别是老区基点村在交通、人饮工程、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相对滞

后,投入不足,影响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步伐。

二是规模小,布局分散。目前,儒畲村除温泉养殖有一定规模外,其

它如养殖鳗鳅、养殖白鸭、养蜂和种植百香果等,规模都小,布局分散,

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不高,带动力不强,效益不明显。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科学规划。特色产业之所以有特色,就是因为它在种养、品质、

气候、环境等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根据各地区的不同特

点,加强科学规划。特别要加强对适宜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红色旅游

的边远老区基点村的景点、食宿实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进行科学规划。

2、加大财政投入。要把革命基点村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当前脱贫攻坚

工作的重点,切块安排专项资金,对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的给予适当的项目

资金补助。特别要加大基点村的基础设施、示范项目、能起带动引领作用

的专业户、种养合作社等给予必要的补助、扶持和奖励。同时,各级政府

要将革命基点村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列入财政部门“一事一议”项目,给

予倾斜补助。

3、加强科技引领。要通过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单位产量、提高产品质

量、提高营销水平等,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维护生态平衡

的目的。特别要充分利用基点村山地多、林木毛竹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

的优势,广泛推广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积极发展有机农产品,

发展林下经济,形成自有品牌,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同时,要积极鼓

励和支持自主创业,通过发展互联网、电商、微商销售平台,拓宽农特产

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4、加强党政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对革命基点村“高看一眼、厚爱一

层”,把革命基点村发展特色产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政策扶持、项目扶持、技术扶持、资金扶持。同时,要建立挂钩帮扶

责任制,明确挂钩领导、挂钩责任人,及时协调解决革命基点村发展特色

产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革命基点村加快特色产业健康发展。

                                               2017 10 8

     关于革命基点重点村朱地村、水北村的调研报告

                 连城县老促会、老区办联合调研组

连城县庙前镇朱地村、水北村是省定革命基点村,也是脱贫攻坚重点

村。4 月中旬,县老促会、老区办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到这两个村,通过听

取村“两委”汇报,召开驻村干部、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走访

贫困户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个村的基本情况

朱地村地处山区,村部离镇所在地12 公里,有3 个自然村,161 户,

727 人,耕地560 亩,林地有18456 亩(其中生态公益林8494 亩,毛竹林

2470 亩),2015 年农民人均收入4531 元,没有村财收入,不通班车,没有

卫生所,没有村部,村负债22 万元,该村有9 户贫困户23 人(含2 户五

保户2 人,5 户低保户14 人,2 户一般贫困户7 人)。

水北村属半山区,村部离镇政府3 公里,有5 个自然村,25 个村民组,

566 户,人口2184 人,有耕地1313 亩,林地14901 亩(其中公益林3586

亩,竹林600 亩),2015 年农民人均收入8950 元,村财收入12.3 万元。该

村有贫困户39 91 人(其中五保户6 6 人,低保户24 52 人,一般

贫困户9 33 人)。

二、在“精准”上下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战

1、精准确定贫困对象。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基础,扶贫对象精准了,

才能精准发力,精准帮扶。这两个村的村“两委”按照标准和程序深入细

致地做好工作,在精准识别上严格把关,按照农户申请、村民小组评议、

村民代表审议、村委会公告、镇政府审核、村委会公示,经过几上几下复

核认定,确保一个不少、一户不漏,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

2、建立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两个村都实行了领导干部挂钩帮扶,

单位部门驻村帮扶、村“两委”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

扶。县委、县府对这两个革命基点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也非常重视,朱地村

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百坤挂钩,水北村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赖李

林部长挂钩。县环保局挂钩朱地村,县农业局、县台办等单位挂水北村。

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因户因人施策,主要是发展种养业和到镇工业集中

区务工。同时,对危房改造的贫困户协助给予申报资金补助。

3、努力实施脱贫项目。这两个村的村财都很困难,没有什么固定收入。

朱地村村财为零、水北村的村财主要靠企业捐助。为了解决长期困扰的村

财问题,朱地村近年来多方寻找项目,经过多方努力,他们准备上制造脱

养剂项目,该项目经多方认证,如果能够实施成功,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又填补了省内空白。水北村则准备上80 千瓦时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实施

后,既可增加村财收入,又可吸收一部分贫困户参与投资分红,长期受益。

三、脱贫攻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村财困难,在经济上无法帮扶贫困户。水北村无固定的村财收入,

这几年的村财收入主要靠一些企业捐助,遇到企业不景气,村财收入则难

以为继。朱地村的村财收入则是零。这样,在经济上根本拿不出钱来帮扶

贫困户。

2、一些贫困户素质较低,缺乏自我解困的意识,存在“等、靠、要”

思想。

3、地处偏僻山区的自然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抗

旱排涝条件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造成大量农田荒废。

4、两个村现在都没有小学,小孩上幼儿园、上小学都得家长接送,不

少离校较远的(特别是朱地村)小孩,家长还要在镇政府所在地租房陪读,

既增加经济负担又影响家庭收入。

5、水北、朱地村都没有卫生所,特别是朱地村群众有点小病也得跑24

公里到镇卫生院看,十分不方便,有的把小病拖成了大病,造成新的贫困

户。

四、几点建议

1、朱地村的制造脱氧剂项目,水北村的光伏发电项目,如果经过可行

性研究属好项目,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帮助村里尽快、早日建成。

2、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对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对

去年“722”特大洪灾的水毁工程尽快修复。

3、帮扶措施的落实是关键。现在贫困户的底子摸清了,去帮扶他们的

干部也明确了,帮扶的办法措施也有了,关键要尽快落实,尽快行动,尽

快见效。

4、实践证明,发展毛竹是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政府应继

续加大对毛竹丰产的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