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8年

做强现代果业 助力精准扶贫

日期:2018/9/5        来源:三明建宁县老促会        点击数:

做强现代果业 助力精准扶贫

—关于建宁县果业持续健康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2018年的工作安排,建宁县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就促进全县果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里心、溪口、濉溪三个大镇的重点村、水果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大户,调查近年来水果面积、产量、销售、收入变化情况;走访了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建宁县春花家庭农场,共同交换了对今后水果生产发展的方向和看法,在综合分析调查的基础上,对促进全县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看法与建议: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面积产量形成规模。截止2017年(统计年鉴),全县果树面积12.0421万亩,年产鲜果12.9283万吨,产值29639万元,其中梨面积9.9884万亩,产量10.9603万吨,产值21921万元;猕猴桃面积0.7万亩,产量0.6万吨;黄桃面积0.85万亩,产量0.85万吨;其它果树(水蜜桃、李、柰、杨梅、青梅等)面积0.5037万亩,产量0.518万吨。梨、黄桃、猕猴桃无论是面积,还是产量均居全省首位,特别是梨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县果树总量83.5%84.9%;占全市梨总量60%70%;占全省梨总量50%60%。形成“一梨两桃”果类布局,果产业已成为全县一大支柱产业。

(二)品种结构逐步优化。在黄花梨,金魁、米良1号猕猴桃,“锦秀”黄桃等品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引种范围和数量,筛选适合我县气候生长发育的新品种“翠冠”、“翠玉”梨,“红阳”、“金艳”猕猴桃,“锦香”、“锦园”早熟黄桃和“锦花”、“锦硕”晚熟黄桃品种,采取新植、改植、高接换种技术,扩大新品种面积规模。现已扩大市场前景看好的“翠冠”、“翠玉”早熟梨面积4.5万亩,“红阳”、“金艳”中华猕猴桃0.15万亩,“锦园”、“锦花”黄桃 0.1万亩。全县梨生产形成了早熟品种以“翠冠”、“翠玉”为主,中熟品种以“黄花”为主的品种布局,改变了我县以“黄花”为主的梨品种格局有效地错开了梨果集中上市的高峰期。

(三)品牌建设成效显著。20003月,我县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黄花梨之乡”, 2005年获“中国梨产业龙头县”殊荣;黄花梨产品2002年获福建省名牌农产品,2003年以来建宁县石燕果业有限公司、托斯卡纳(福建)葡萄庄园有限公司黄花梨、翠冠梨、葡萄获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2007年以来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5个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建宁县黄花梨2012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先后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社会服务功能增强。在充分发挥12316信息服务中心作用的同时,着力抓好建宁县果业协会、黄花梨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进一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各行各业都在资金、技术、物资、信息、运输等方面为果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高效优质服务,为果品销售创造一个宽松的软环境,全县每年实现“订单果园”、“订价果园”面积达3万亩,果品销路不断扩大,呈现顺畅销售态势。

(五)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宁县果子产业的发展给全县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一批以果业为基础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电子商务企业应运而生,同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镇、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了新的机遇,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据调查统计,全县以果业为主进行加工、贮藏企业2家,包装产品生产企业3家,运输服务企业5家,全县从事水果种植、加工、经销、电子商务等各个环节的人数达3万多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果类、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比例失调。据调查统计,我县梨无论面积、产量均占全县水果总量的80%以上,而早先享誉省内外,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挤身于全国十大猕猴桃基地县的猕猴桃面积现缩至0.7万亩,产量仅0.6万吨。在品种结构上,不同熟期品种搭配不当,如“黄花”品种占全县梨总量的70%,而目前市场前景较好的早熟梨“翠冠”、“翠玉”总量还明显偏少,产量不多,仅占30%左右,造成熟期相对集中,给运销构成极大的压力。

(二)老果园面积比例大,基础设施差。现有果园多为19851995年建园,其中30年以上树龄占15.5%2530年树龄占66%;即25年以上树龄果园占全县果园面积81.5%老果园面积比例大,道路、水利基础设施差,水土流失严重,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严重制约果品的质量和产量。

(三)营销手段单一,商品性能差。目前我县尚无一家果品营销龙头企业,也无定点果品销售批发市场。果品销售主要依靠个体营销户和果农自销,形式单一,而且以国内鲜销为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加之早采早摘、等级分差,包装混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果品的质量,商品性较差,价位低迷。

(四)加工工业滞后。由于鲜果好卖,收鲜果加工罐头、蜜饯成本高,不好卖,果品加工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残次果销售难,产业链条难于持续延伸。

(五)生产成本高,果农获利低。受区域(地貌),环境气候影响,我县果树多种在矮丘山上,机械化操作程度低,农药化肥用量大,同周边地区、特别是北方种植条件相比,成本高、品相也没有北方水果好,缺乏竟争力。由于我县目前栽培模式、立地条件,且树龄在25年以上的果树面积达80%以上,造成劳动力成本高,特别是今年的黄花梨价格偏低,果农获利低。

(六)部分果农重利轻质,自毁品牌。从行情分析,市场上各种水果品种繁多,因国内水果产能过剩,国外水果冲击国内市场,进口水果质优价廉,市场竟争激烈。而本县部分果农为一已私利,往往在水果未到采摘期就抢着采摘上市,使消费者对建宁水果特别是黄花梨的品质产生了怀疑。这种重利轻质的“短视”行为,使建宁的水果正在丧失品牌优势。

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老果园改造,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增强果品的市场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改造老果园势在必行。一是园地改造。进一步完善道路、水利设施、修整台面、梯壁,防止水土流失;二是土壤改造。通过深翻扩穴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三是树体改造。应用高接换种技术,改良品种,推广优质高效的新品种;四是对于树龄过长、收益过低的老果园,建议在果园内套种高产油茶,三年后砍去老果树,套种的油茶进入盛产期。

(二)建立高标准果园,推行标准化生产。在现有果园的基础上,按照标准果园建设要求,抓好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高接授粉花枝、人工辅助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矮化修剪、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外观,提高内质,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准进入市场,以提高市场的信誉度。推广绿源果业、托斯卡纳(福建)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等棚架栽培模式,有条件的果园推广适应机械化耕作栽培模式,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

(三)提升果品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坚持以“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为抓手,不断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质量认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三大体系建设,扩大“三品一标”基地建设规模,整体推进质量提升、品牌建设一是县政府以通告形式规范果品采摘上市日期,并且监管到位,防止早采上市影响品质;二是邀请知名策划大师对建宁果业区域公用品牌进行脉诊,提炼品牌口号、核心价值,借力各大新闻媒体平台、聚焦各界人士,广泛宣传、深度营销,做到视频有影、播音有声、报刊有文,形成倍乘效应;三是持续开展“金、银、铜牌果品”评选活动,并实行动态管理,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以示范创建促内涵提升,努力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金、银、铜牌果品”示范果园,培育、打响有建宁特色的企业品牌、行业品牌,成为引领建宁果业“二次腾飞”的新名片,进一步提升建宁果业品牌美誉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打造生态果园,生产绿色果品。围绕建设闽赣省际生态产业集聚区的总体布局,一是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整治要求,进一步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果园台面套种日本菁、印度豇豆等绿肥,梯壁套种宽叶雀稗等固壁绿草,对野生杂草牧草,采取以割代除法适时选留,综合利用,禁止在园内使用草甘磷等化学除草剂;三是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计划,基肥以果园套种绿肥、选留的生草及商品有机肥为有机肥源,有机肥施用量占施肥用量的80%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病虫防治以推广粘虫色板、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等生物防治为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实现既降低生产成本又提升果品质量的目标。

(五)建设休闲果园,助推乡村振兴。按照构建“闽赣省际生态产业集聚区”的总体思路,打造“清新花香,福源建宁”的旅游格局,一是扶持培育建宁县绿源果业有限公司、托斯卡纳(福建)葡萄庄园有限公司、建宁县里心镇花果山等十大特色生态休闲采摘果园,打造高品质、参与度高的旅游产品;二是坚持每年举行“建宁花海跑”、“为荷而来.好梨相待”采摘季等系列活动,促进生态休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调研组:徐水泉 陈宝发 黄得裕 李崇高

                   汤定远 丁学友 宁学宏宏         

                      20188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