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8年

发挥红色文化特色 助力老区乡村振兴 市老促会深入秀屿区调研

日期:2018/6/5        来源:莆田市老促会        点击数:

 

 

  5月24日,市老促会王玉宝会长、梁国章常务副会长及本会人员组成的调研组深入秀屿区调研。秀屿区老促会马炳扬会长及有关人员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考察了东峤镇珠江老区村"珠江联络站旧址"、"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慰问了珠江村革命"五老"人员。

调研组在珠江村部听取了秀屿区和东峤镇老区建设情况介绍。王玉宝会长肯定了秀屿区重视革命遗址建设,革命遗址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他希望秀屿区,一要继续大力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要充分收集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清代古民居、革命旧址的史料和文物,使"三座厝"历史文脉、红色基因得到传承。为此,对"三座厝"要在按原貌抓紧做好修缮和保护的基础上,增加内涵,发挥其优势,综合展示他的特有文化以供后人参观留念,一是展示红色文化,可以考虑在内设立闽中领导人林汝楠故居纪念馆。二是展示族系文化,可保留原房屋主人一一林氏家族的子孙传统活动的空间及其家族历史传统文化遗产。三是展示农村农民文化,可以在该古民居内腾出部分空间,设立本地的农村农民博物馆。以此使"三座厝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为珠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发挥更大的作用。二要加大革命老区宣传力度。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和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林氏宗祠是闽中海上游击队现保存最完整的2处遗址,要着力抓住红色品牌,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影响力。三要实施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利用好珠江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契机,挖掘珠江历史名人林光朝讲学琼林书院和闽中海上游击队红色资源效应,走出去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凸显沿海特色,使珠江老区村呈现高颜值,提升软实力,吸引外来游客,发展乡村经济,为老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

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

考察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

考察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瞻仰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烈士亭

参观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参观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

王玉宝会长在秀屿区座谈会上讲话

闽中革命领导人林汝楠

【 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介绍】

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宫前自然村。

1929年夏,吴承斌在珠江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党员,同年成立中共珠江支部,戴天宝任书记,委员林文忠、林姜堂、林文凤。之后,中共珠江支部在三座厝建立据点,发展革命积极分子加入莆田沿海游击队,参与开展武装斗争。1940年,三座厝林焕章参加闽中海上游击队后被留在地方当交通联络员,负责革命同志上下往来的接待和护送等工作,从此,三座厝成为莆田沿海的重要联络站。1943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曾镜冰由黄国璋、张伯庭陪同到莆田沿海考察革命据点,住在三座厝联络站。1946年11月,中共闽中特委派林汝楠回莆田协助中共莆田地方组织负责人杨杞松整顿恢复莆田沿海基层党组织,发展游击武装力量,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斗争,在沿海组建一支100多人的群众武装。期间,林汝楠回到家乡珠江发展了一批新的力量加入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斗争,三座厝参加革命的人员中有6人先后为了闽中革命事业的胜利而献出宝贵的生命。

珠江联络站旧址三座厝为清代民居,坐东朝西,由前、中、后3座五间厢大厝呈纵向排列,中间以左右对称的护厝相衔接,组成纵长85米、横宽33米的封闭型建筑群,总建筑面积2805平方米。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林氏宗祠介绍】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林氏宗祠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5组。
1927年7月,中共莆田地方组织在珠江开展活动,进行革命宣传,发动群众,成立农会,进行减租减息和抗捐抗税斗争。1929年中共珠江支部成立后,积极发展进步群众加入革命队伍。同年11月,中共莆田县委委员陈兆芳、吴承斌在莆田沿海地区建立一支四五十人枪的游击队,陈兆芳任队长、吴承斌任副队长。在游击队活动过程中陈兆芳采取了“分散从事生产、集中打击敌人”的斗争方式,在当地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抗捐反霸斗争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效地发动并锻炼了群众。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游击队在当地建立了月塘、濑垞、珠江等10多个革命基点村,从此,珠江村成为莆田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
1946年,中共莆田地方组织负责人杨杞松在忠门地区秘密串联发动,重建游击队。同年11月,中共闽中特委派林汝楠回到莆田沿海协助杨杞松恢复和扩大沿海地区的武装斗争,建立了北高、珠江、忠门游击队,1947年2月,统一组建为莆田游击队,4月并入闻中游击纵队(亦称戴云纵队)。同月,黄国璋、林汝楠等按照中共福建省委命令,率领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7月,闽中游击纵队在戴云山被重兵围困而失利,罗迎祥、高祖武、林金英、戴天宝等指战员壮烈牺牲,队伍损失严重,仅来自珠江的游击队员就牺牲了14位。戴云山转战失利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对闽中地区进行重点“清剿”。全地区有200多名党员干部和游击队员骨干惨遭杀害,其中以福清、莆田损失最为惨重。莆田的北高、珠江、西亭、溪安、常太等基点村,遭到轮番“搜剿”,基点村群众为此付出了重大牺牲,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为林氏宗祠,单层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当地党委和政府在珠江林氏宗祠建立了纪念室,1992年修建了珠江革命烈士亭,2010年又对纪念室进行重新修缮。
闽中游击队珠江中队旧址林氏宗祠于1997年12月被莆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7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莆田市党史教育基地,2012年11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摘自莆田市革命遗址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