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村企共建促发展 精准帮扶促脱贫

日期:2018/1/19        来源:宁德福鼎市老促会        点击数:

  村企共建促发展  精准帮扶促脱贫

  ——福鼎市点头镇大坪村精准扶贫典型培育村工作简介

 

一、基本情况

福鼎市点头镇大坪村地处白茶核心产区,距离市区不到20公里,10个自然村,全村521户,总人口1900多人。大坪村自然历史资源丰富,马冠溪是点头母亲河的源头,流域6.5公里的七斗岗溪、双头溪穿村而过,森林覆盖率约为92%村内有古官厅遗址、两座保存较为完整的清末古民居等,尤其所产茶叶久负盛名,据大坪翁氏族谱记载,早在清乾隆时期就有种茶产茶。现有茶叶种植面积7100余亩,2007年国家农业部“国优”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落户本村。大坪村文化底蕴丰厚,清雍正、乾隆年间,曾考取父子三进士功名;大坪马冠自然村走出的教师就多达30多名。自2014年大坪村被确定福鼎市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以来,大坪村的白茶广场、走廊景观灯、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通过集体茶厂、茶园出租等方式,增加村财收入,2016年,村财收入突破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0多元。

    二、主要成效

1. 因地制宜地编制村庄规划,村庄环境整治和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建成了1200多平方米“白茶广场”,架设路灯32盏、铺设步行道200、村内水泥道路硬化12公里,村入口及主干道沿线的民房外立面改造55户,修缮农村古民居一座、污水收集管网铺设1600多米,新建了一座水冲式无害化公厕和一座生态公厕,修建垃圾池3个,配备垃圾桶30个,实现了垃圾集中全面收运、定点堆放,村容村貌整洁美观、焕然一新。持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将农村宗祠改造为幸福养老院,建成66平方米文化长廊,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尊老敬老、奋发图强、勤俭节约、崇尚法治等文化氛围。

2、村企共建促发展,发挥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村内拥有10家茶叶加工企业,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1家黄栀子专业合作社。2009年,省级龙头茶企业天丰源茶产业有限公司旗下“六妙”白茶庄园生产基地落户本村,茶叶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通过该公司引荐,2016年福建正清和茶产业有限公司也落户本村。同时,完成了村集体旧茶厂改造,增加村财收入,村两委还通过争取开茶节举办地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村龙头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在村企共建下,茶叶种植加工、良种育苗成为大坪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2016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与2009年相比,实现了翻番。

3、依托茶业特色、打造独特的茶旅线路。大坪村拥有农地面积12844亩,其中茶园面积7121亩,占55.44%;特色农业茶苗扦插、黄栀子种植面积为650亩。“六妙”白茶庄园生产基地核心区占地面积321,内有自然萎凋大棚2万平方米、竹匾1万多个、特色窑藏白茶窖等,已成为大坪村白茶种植、采摘、生产加工、制作体验的精品生态旅游观光区,列入宁德市级茶旅线路。同时,马冠溪原生态野炊、烧烤游基地--逍遥谷已基本完成建设。随着环太姥山旅游线路的开发,将一定程度上将带动村民旅游收入的增加。

    4、坚持基本政策精准到人,帮扶力量精准到户。大坪村有贫困户62户,其中低保户2641人,五保户1415人、孤儿22人;2016年通过入户调查摸底、精准识别,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2072人,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根据致贫的原因,为他们制定合理的“一对一”帮扶政策,做到“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助其早日脱贫。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为其办理医疗救助保险,减轻其就医费用负担。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结合村企共建,动员村企吸收其就业。目前已有3户贫困户到村企就业。对有养殖等特长的贫困户,积极为其争取扶贫贷款资金。共为8户农户争取32万元扶贫贷款资金并引导他们合理利用扶贫资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已脱贫1343人。

    5、强化抓党建带队伍促村建。围绕农村“168党建工作机制,积极带队伍促村建。通过新老党员结对帮扶学习、优势互补,村党员、村代表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提升了参事议事的能力。通过强化党务村务公开,推行村级重大事务 “一事一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党员带头示范,跟踪管理村建项目,结对帮扶精准扶贫户等,一些惠农的政策得到落实,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经验启示

大坪村的发展取得初步成果表明,实现贫困村造血式脱贫,增强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是关键,推动村民发展理念的更新是基础,对接发展扶贫产业是核心。

    一、加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强化党务村务公开,推行村级重大事务 “一事一议”, 形成工作机制,以凝聚民众智慧,增加工作透明度,消除群众的隔阂和误解,不断增强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村两委成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二、进一步转变村民发展理念。大坪村的发展过程中,三旧复垦、征用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企业供地等,村民曾不理解也不支持,甚至存在谩骂、威胁工作人员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局面,村干部多次入户做思想工作,讲解有关发展思路,带领相关村民多次到邻近柏洋村、焦城等地参观学习,拓宽村民视野、转变发展理念,令其在思想上接受并理解村两委工作,才取得了现如今的发展成果。

三、开展“村企共建、产业扶贫”活动。贫困村、贫困户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发展问题,精准扶贫的核心也是对接产业扶贫,产业发展不上去,精准扶贫成果也得不到巩固。优化整合扶贫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村域产业,为贫困户生产经营的领路,才能带动贫困户多种渠道创收增收,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四、发展提升

1、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主线,持续加强村庄环境整治,把省级地灾点七斗岗自然村的整村搬迁至大坪中心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积极引导偏远自然村的村民向中心村聚集。

    2、打造特色茶业休闲旅游产业。积极争取省级旅游重点扶贫村建设,依托大坪村茶产业特色,并结合马冠溪逍遥谷原生态野炊、烧烤游,打造独特的茶旅线路。

3、持续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通过积极发挥村两委带头示范作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使村两委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主心骨。

4、深入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进一步倾听群众呼声,加大惠农富农强农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转变村民发展理念,激活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开展“村企共建、产业扶贫”等举措,带动群众增收脱贫,确保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