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的调研报告
日期:2017/12/12  来源:龙岩市老促会  点击数:
关于开展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委、县政府:
为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大局,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办发(2015)64号和闽委办(2016)24号文件精神,切实发挥好老促会的监测评估作用,根据县老促会今年的工作计划和市老促会的工作部署,四月下旬,县老促会会同县老区办开展了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情况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在河田镇余地村、古城镇梁坑村选择了10户各种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5户已脱贫,5户尚未脱贫。调研采取听介绍、看资料、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革命基点村脱贫攻坚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余地村
该村有265户,11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占6.04%),61人(占5.27%)。其中国标11户41人,省标5户20人。2016年已有5户18人实现脱贫。此次调查了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2户已脱贫)。具体情况:
(1)廖新明:全家4口人,2亩耕地。因田少,缺劳力,2015年人均收入3270元。2016年在南山肖坊租地13亩种植槟榔芋,收入1.8万元,人均收入达4503.5元,实现脱贫。
(2)丘元发生:全家4口人,2.5亩耕地。因子女均上学,仅靠种田,2015年人均收入2550元。2016年在村两委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丘元发生安排到将乐钨矿就业,每月收入2500元左右,加上其妻打零工和扩大槟榔芋种植,人均收入达8115.50元,实现脱贫。
(3)丘水昌:全家5口人,3亩耕地。因3个子女有2个上大学,1个尚未就业,仅靠夫妻两人种田,收入少,负担重。2016年靠种植槟榔芋,人均收入2660元,尚未脱贫。2017年计划种植10亩槟榔芋,安排2个子女就业,今年可实现脱贫。
(4)李书仁:全家4口人,0.9亩耕地。因2个子女年幼,妻子患席汉氏综合症,仅靠其本人搞装潢装修的收入,2016年人均收入3096元,尚未脱贫。目前,其妻的病情有所好转,医疗保险已经落实。
(5)蔡烧火:全家4口人,1亩耕地。1个儿子脑膜炎后遗症,1个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1个养女正在择业。由于2个儿子患长期慢性病,成年而未成家,虽已就业但收入低。2016年人均收入3225元,尚未脱贫。去年在村干部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进行了易地搬迁,新盖了住房60平方米,但未来得及验收,待2017年申报。今年可实现脱贫。
2、梁坑村
该村有331户,116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占4.53%),55人(占4.70%)。其中国标12户39人,省标3户16人。2016年已有9户34人实现脱贫。此次调查了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3户已脱贫)。具体情况:
(1)廖马仔妹:全家6口人,3亩耕地。户主本人已经71岁且重度失明多年,妻子年迈体弱,孙子、孙女年幼,儿媳照顾一家老小,仅靠儿子一人在外打工维持生计,2015年人均收入2980元。2016年,经村干部介绍,其儿子进入长汀新东华服装厂工作,月工资达4500元。同时,为户主申请残疾补助每月150元,两位老人养老保险每人每月110元。2016年人均收入达3925元,实现脱贫。
(2)曾纪先:全家4口人,2亩耕地。户主现年67岁,体弱多病,其妻2015年底因病去逝,孙子年幼,靠儿子打工、儿媳务农,2015年人均收入2735元。2016年,其儿子在厦门物流公司就业,月收入3000元,儿媳在本县安踏公司上班,月收入2000元,同时户主享受养老保险每月110元,人均收入达4038元,实现脱贫,同年实行易地搬迁,新盖住房100平方米,改善了住房条件。
(3)陈永华:全家5口人,3亩耕地。其母68岁,无劳动能力;儿子、女儿在县城上小学,其妻在县城照看孩子无收入,全家仅靠户主打零工维持生计,2015年人均收入2734元。2016年,户主本人已在龙岩就业,月收入5500元,其妻也在企业上班,月收入2000元,人均收入3907元,实现脱贫。
(4)傅马水生:全家3口人,2.8亩耕地。户主现年45岁,2015年11月被山石砸伤,经多次手术仍未治愈,导致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其妻因照顾病人无法外出务工,儿子年幼,全家无任何收入,生活非常困难。2016年,村两委安排养蜂能手进行一对一帮持,发展蜜蜂养殖。同时帮助申请大病医疗救助,争取将全家纳入低保。2016年人均收入2758元,尚未脱贫。下一步,村两委拟加大帮扶力度,并发动村干部为其捐款解困。依靠政策兜底实现脱贫。
(5)童水木:全家2口人,0.5亩耕地。户主现年70岁,其妻64岁,两人均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两个女儿已外嫁。2016年村,两委安排养蜂专业户为其授养蜂技术,并为其解决蜂蜜销售问题,引导发展养殖蜜蜂,人均收入2689元,尚未脱贫。2017年,在鼓励其发展养蜂的同时,为其申请一类低保,每人每月235元,养老保险每人每月125元,二女结扎计生户补助每人每月200元,2017年采取政策保障兜底的方法脱贫。
二、好的做法和经验
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在革命基点村调研中发现其主要特点:
1、健全档案资料,落实帮扶责任
各村均建立了规范的信息库,记录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详细信息,既翔实准确,又实行动态管理,真实反映了帮扶工作的进度情况。在调查中,村干部介绍的工作情况非常到位。余地村党支书丘广春、梁坑村党支书傅烨和大学生村官赖丹妮等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扶贫挂钩的责任落实较好。县检察院检察长陈上翼、党组副书记钟文等8名干部挂钩余地村的16户贫困户。他们经常进村入户,与贫困户促膝谈心,宣传扶贫政策,其商脱贫措施,为其排忧解难,得到贫困户的一致好评。原检察长工作调动后,接任的检察长陈上翼立即与3户贫困户挂钩联系,开展帮扶工作,防止了帮扶脱节。
2、扶贫项目落实进展比较顺利。
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各村均制订了精准扶贫措施。河田镇人大副主席、挂村 领导吴传毓与余地村两委研究制度了“产业发展扶持一批、优势产业引导一批、致富能人带动一批、造福工程改善一批”的扶贫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余地村贫困户蔡烧火打算进行易地搬迁,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村主任钟腾长为其垫付材料款和工资,组织人员帮助盖起了新房。梁坑村贫困户廖马仔妹计划发展河田鸡养殖业,但缺乏资金购买种苗。负责挂钩帮扶的县人保局干部黄铉凯及时送去50只河田鸡种苗,帮助启动扶贫项目。
3、扶贫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各级政府制订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各村和挂钩干部都进行了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余地村利用易地搬迁的扶持政策,去年改善了9户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建起了新房,且有7户完成了验收。梁坑村也有3户贫困户进行了易地搬迁。据了解,其它的扶贫政策基本落实到位。
4、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县老促会帮助余地村制定了打造“红旗不倒的地方——余地”规划,发展红色文化、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产业支撑四大块板。为大力发展槟榔芋种植产业:一是发动全村村民在保障粮食自给的情况下种植槟榔芋,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引导种植大户到周边地区包括邻近的江西省租地种植槟榔芋,扩大规模:三是组建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销售队伍,负责本村和周边地区槟榔芋的销售,远销至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形成了品牌。该村副主任丘荣荣去年销售槟榔芋盈利10多万元,并带动了一批人致富。贫困户廖新明正是通过种植槟榔芋实现了脱贫。这一特色产业帮助许多余地人实现了“娶新娘、盖新房”的致富计划。
梁坑村耕地少、竹林多,他们在1.5万亩竹山上做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去年开始,在竹林下种植了近千亩的姜黄、三叶青等药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他们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蜜蜂养殖,组建了两个专业合作社,并带动了缺乏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养蜂。目前,全村蜜蜂养殖达2000多箱,年产值200多万元,形成了特色产业。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建议
1、特殊困难群体占了一定比例。
这次调查的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致贫的主要原因:因病2户、因伤1户、因年老体弱1户。这些特殊的困难群体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靠组织发展生产脱贫非常困难,主要还得靠政策兜底,采取保障措施帮助脱贫。
2、部分脱贫户经济基础仍较脆弱。
经过一段时期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部分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实现脱贫。但其中一些脱贫户的经济基础并不牢固,脱贫也只是低水平,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或其它客观原因,就有可能出现返贫。因此,要对脱贫户继续予以帮扶,“扶上马送一程”,使其稳定脱贫。
此外,,调查中发现,“等、靠、要”的思想仍在个别贫困户中有所反映。
3、应正确处理工作质量和时间进度的关系。
中央提出用五年时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各地都在加快步伐,确保按期或提前完成任务。有的村安排在2017年提前实现脱贫目标。建议加强检查指导,帮助各村实事求是地确定工作目标,防止盲目攀比,在保证脱贫实效的前提下,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
长汀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7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