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洞乡洋贝、光彩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日期:2017/12/12  来源:龙岩市老促会  点击数:
象洞乡洋贝、光彩革命基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脱贫攻坚情况调研报告
武平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7年4月21日
4月18日,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区办一行4人,在县老促会会长方锦兴同志带领下,深入到我县象洞镇洋贝、光彩两个革命基点村调研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脱贫攻坚实施情况。采取听取镇村领导介绍、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入户访谈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重点走访了10户贫困户(其中:已脱贫6户,未脱贫4户)和实地参观了洋贝村大棚蔬菜基地和光彩村茶园、林下经济种养基地等,通过同贫困户面对面交流,谈情况、说体会、提建议,掌握和了解该镇及洋贝、光彩两个革命基点村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认为扶贫工作标准高、步子稳、措施实、力度大、成效好,镇村两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领导重视、指挥有方、科学统筹、精准组织、产业主打、综合施策、强势推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全镇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318户766人,其中国定239户515人,省定79户251人。2016年已脱贫175户400人,占脱贫人数的52.2 %;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122户299人,已全部验收并已发放补助。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17户152万元。洋贝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34人,其中:国标45户112人,省标7户22人,2016年已脱贫33户82人,占脱贫人数的61%;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16户29人,已全部通过验收、发放补助款。光彩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202人,其中国标48户121人、省标21户81人;2016年已脱贫45户144人,脱贫人数率占71.2%;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35户86人,已全部通过验收并发放补助款。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9户26万元。
2、光彩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46户150人占贫困人数74.26%,因残3户占贫困人数的4.95%,因学1户4人占1.98%,因缺技术1户2人占贫困人数0.99%,缺劳力3户5人,占贫困人数2.4%,缺资金4户13人占贫困人数6.43%,因其它原因8户占4.95%。其中因大病致贫原因占大多数。
3、洋贝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因病21户75人占贫困人数55.9%、因残3户12人占贫困人数8.95%、因缺劳力14户17人占贫困人数12.7%、因缺资金2户6人占贫困人数4.48%、因其它原因10户23人占贫困人数17.16%。其中因病致贫人数占一半多。
二、扶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革命基点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项目实施。
2016年上级扶持光彩村48万元,新建光伏发电60千瓦,投产后每年可为村财收入7万元。洋贝、光彩2个村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去年2个村分别投入100多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兴建农民文化公园,修筑沿河道路,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去年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拆除大部分猪舍,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邻里之间和谐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社会治安稳定和谐的新景象,使广大干部对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充满了信心。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2个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洋贝村养猪转产户练进堂、练荣文等户,去年县里开展“百日会战”攻坚,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拆除经营10多年猪场,投入200多万元,建立和种植91.5亩大棚蔬菜基地,吸纳本村贫困户到蔬菜基地务工,增加收入。光彩村返乡创业大学本科生陈坤华,毕业后,曾在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评估中心工作,尔后到泉州经营效益较好的一家房地产评估公司,赚到钱后,他不忘家乡建设,于2009年在本村张天堂海拨500米高的山地上投资开发种植茶叶面积达125亩,在采茶期间,组织本村贫困户13户20多人采摘茶叶,每天可为每个贫困户劳务收入200元左右,为该村贫困户提供了便利的就业门路。又如:光彩村贫困户谢卫坤,因家人长期患病导致贫困,但他人穷志不穷,去年申请扶贫小额贷款3万元后,兴建了家庭农场,经营鱼塘3亩多水面,养鱼3000尾,去年销售收入1万元多元;鸡场年出栏象洞鸡1000多头,收入2万多元;鱼塘养水鸭收入3000多元,该户家庭农场当年就收入3万多元,还有劳务收入1万多元,全家4口人,收入4万多元,人均收入1万元,实现了当年脱贫摘帽。
(三)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为了做好“雨露计划”培训工作,镇村两级党政高度重视,深入调研检查指导培训工作,2016年共组织了60多名贫困户参加“雨露计划”培训,邀请了3名农业专家对福建白兔、象洞鸡饲养、柚子栽培等方面技术授课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增强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以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的政策落实。
镇党委、政府,村两委高度重视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工作,做到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确保了贫困户易地搬迁工作强力推进。2016年县下达易地扶贫搬迁任务122户299人,现已通过验收。通过镇村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扶贫搬迁对象的意愿下,光彩村7户13人在村级集中安置点统一新建,安置点主体工程全部已封顶,配套设施已全面启动。目前,洋贝、光彩两个村贫困户易地搬迁造福工程已全部通过上级验收,补助款全部发放到位,贫困户易地搬迁对象普遍较满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镇、全村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一是镇村二级成立了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攻坚任务,将责任落实到村组和帮扶挂钩干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落实。二是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组织贫困村干部培训,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攻坚能力。三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等活动,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镇村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镇村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并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村上下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基点村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村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开发与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茶叶、养鸡、养羊、养鱼等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每个村选准1-2个既能为村财增收,又能为本村群众,特别是为贫困户实现增收的好项目、好产业,从而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着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科普知识,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认真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切实做到扶贫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并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该镇及洋贝、光彩两个革命基点村2016年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全面脱贫和实现小康目标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一是2016年全镇还剩下143户366人未脱贫,洋贝村还剩19户52人未脱贫;光彩村还剩24户56人未脱贫;因灾因病返贫现象还比较严重,扶贫形势依然严竣。
二是2016年脱贫户未脱贫主要原因:1、因病返贫;2、项目实施差;3、一部分人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靠、要”思想严重;3、缺劳力,缺资金。如:洋贝村未脱贫户练德涵,家庭人口2人,因其老母亲患病长年卧床,需要他本人护理,无法脱身组织家庭收入,导致当年未能脱贫;又如:洋贝村未脱贫户练永田,全家3人,劳力1个,没有实施产业项目,2016年全户仅种2亩水稻,根本没有组织其它经济收入,因而去年也没有实现脱贫。
三是仍有一些贫困户思想观念滞后,不思进取,自身脱贫能力不强。
四是市、县、镇三级扶贫帮扶挂钩部门和挂钩帮扶干部的帮扶力度不够大,帮扶资金少,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多,需要加大帮扶力度。
五是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不足,贫困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
五、对今后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扶贫攻坚,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向上多争取资金,重点解决好贫困村、革命基点村的通路、水、卫生、造福工程搬迁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项目引进来,把贫困户、扶贫资金与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让项目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六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总之,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通过既具体、细化又全面系统的工作制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当作与自己戚戚相关的亲人,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痛,对贫困群众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做到真帮、真扶,为群众的“致富梦”和“小康梦”携手努力,齐心合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早日过上更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