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0年

柘荣县老区九个基点行政村的调查思考

日期:2011/4/4        来源:本站        点击数:

今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到福建省闽西革命根据地亲切看望干部群众时说:“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遵照总书记的嘱咐,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张素秋会长的带领下,深入东源乡岚中、桃坑、上泥、山场、完店、王家山,黄柏乡陈家山、倒流水,宅中乡坪坑等9个老区基点行政村走走看看,入户与群众交谈、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形式,开展老区村新农村建设调研。我们深切地感到,在党和政府各项扶持政策的帮扶下,老区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我们所到之处,第一感觉就是路好电通。近10年来,柘荣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实施“五通”工程,实现道路硬化,加大水、电、电话、电视、广播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公共设施建设,为老区人民营造生产生活的新环境。光老区公路硬化,县委和交通部门投入大量资金。9个老区基点行政村至2008年底全部实现公路硬化,除了东源乡的岚中、桃坑、完店、山场在省道、县道沿线沥青路面(即黑色硬化)外,其余5个村的公路硬化24.9公里,总投入近700万元(其中:黄柏乡的陈家山村3公里,投入63万元;倒流水村6公里,投入170万元;东源乡的王家山村2.2公里,投入46.2万元;上泥村8公里,投入240万元;宅中乡的坪坑村5.7公里,投入171万元)。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和重视,落实对老区倾斜的优惠政策。

二是老区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据初步统计,9个老区基点行政村,39个自然村,共有807户,总人口3339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在千元以下,2005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09年,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东源乡的岚中、山场二个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我们所到之处,发觉破木瓦房逐年少了,砖木混凝结构的新房逐年增多了,房前屋后的垃圾臭水沟少见了,厅堂道路水泥硬化随处可见,令人感受到一股新农村、新景象的气息。我们走村串户,与群众促膝谈心,他们感触最深的就是:“党的老区政策好,政府实实在在办好事,花钱给我们筑路送电,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

然而,深而思之边远,老区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首先,人气不旺。我们所到的9个老区村,所见的尽是妇孺老弱留守者。兰中村总人口614人,长期外出300多人,再加外出的季节工,在家留守者不及一半;黄柏乡倒流水村,总人口613人,在家留守者不及220人,陈家山村总人口202人,在家留守者不及90人;宅中乡坪坑村总人口286人,而留守者不及50人。况且,留下的尽是些老弱病残者,流走的是青壮年,是老区建设的主力军。劳动力严重流失,直接影响老区新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老区村的经济边缘化现象愈来愈严重,差距越拉越大。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5282元,而9个老区基点行政村没有1个村达到全县人均水平,甚至还有5个村在3000元以下。黄柏乡陈家山村,2004年人均收入3500元,2009年人均收入2500元;宅中乡坪坑村,2004年人均3100元,2009年人均2600元。近几年来,全县115个老区村,在党和政府老区政策的倾斜帮扶下,迅速发展阔步前进,而9个基点行政村却是人气锐减、经济建设停步不前。

老区基点行政村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生产生活立地条件差。9个老区村地处东源、宅中、黄柏等乡的边陲,山高岭崇,39个自然村座落在山坡上,山窝里,大多数都处于地质灾害高发地带。黄柏乡的陈家山村,处在两山对峙的峡谷里,是省级挂牌地质灾害点。每次台风暴雨来临前,乡两委都要下大力气动员举村搬迁到乡中心校,而且这个村属于雷击区,电视、电年年维修,年年中断,隐患极大,属于不适宜人居的村落。边远的老区村,山高水冷、土地贫瘠,劳动强度大,回报效益低,长期以来过着十分艰辛的日子。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门,也吹醒了山里了,开始懂得了“树挪死、人挪活”的道理,与其在大山里过着“买盐还等鸡下蛋”的苦日子,不如出去闯一闯碰碰运气。于是,走广东、闯江浙,渐渐形成了一支走出大山的劳务大军。进入21世纪,逐渐向县城关、毗邻县市霞浦、福安转移,有不少农户举家迁徙,留下的尽是老弱病残者。39个自然村,已有10多个成了无人居住的空壳村。劳力大量的流失,土地也逐年抛荒,即使春耕农忙时节,劳力回村赶个农时,也是处于有人种、无人管状态,农业生产总是有减无增。9个老区基点行政村,近10年来,都曾有市、县领导和部门挂村扶贫,但年年扶贫年年脱不了贫。黄柏乡倒流水村,几年来,是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挂村扶贫点,筹集了近百万资金,为村民实施“五通”工程,然而成效甚微。我们走进村,真有点“空村唯啼鸟,落日不见人”苍凉之感。20082009年,县老区办、老促会也挂点扶贫倒流水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筹集几万元,发动群众种植黄观音、金观音优质茶、发展太子参、木瓜等药材种植以及雷竹、黄花菜等引进新品种。到头来,几率为零。据群众反映,政府为我们想得周到,我们想做却难以做到:开茶园,没劳力,要雇劳力(邻近已无劳力可雇)不划算,是得不偿失;种太子参、木瓜,还不够野猪糟塌,有种无收。扶贫如何扶点点上?我们也是一筹莫展。一提到野猪危害成灾,老区村群众几乎读“猪”色变,这几年,野猪繁殖太快,都是成群结队出来糟塌幼笋、农作物,破坏力很大,赶又赶不走,打又打不得,因为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群众感到十分的无奈。

其二,边远的老区村资源缺乏,尤其是人才资源奇缺。从我们对9个老区村调查中不难看出,为什么老区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如此之大,经济发展如此缓慢与艰难,大量劳力的外流,发展失去最基本的人力资源。十几年来,村两委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说来,选出来的班子成员,都算得上是村里的经济能人,指望他们能带动村民发家致富,摆脱贫困,早日奔小康。然而,这些村主干,大部分迁居在城关,本身属于“流动人口”,每天也骑着摩托车“早出晚归”,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跑资金跑项目,很想为村民办点实事。一旦评不上“全县十佳村干”,转干无望便泄气了。所以村官成了“跑马灯”,换了一届又一届。城郊乡坑里老区村的党支书吴国增说得好:“不怕条件差,就怕班子弱。班子弱与强不在你文化程度高不高,而在于你心里有没有村民!”吴国增支书一任就是30多年,他带领村民发奋图强,打拼出一个全县“小康明星示范村”。相形之下,老区基点行政村,差就差在班子。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扶持老区村建设的力度不算小。宁德市委原主要领导挂点在陈家山村,支持近百万元实施“五通”工程,帮助村委建立“土鸡山地放养场”,养了几千的土鸡,还办了“凉席加工制作厂”,曾销往福州、福鼎等地。然而,不到两年,市挂职的村支书走了,几千只土鸡也不翼而飞,凉席加工机器也卖了。市政协副主席余上富挂点东源乡山场老区村,扶持几十万元,开发了400亩板栗种植基地,结果有人种无人管,到该施肥季节,市中院挂村干部将化肥挨家挨户送到群众家,甚有群众将化肥不送板栗地上撒,却偷偷往自己的田头送。2002年,县老促会挂点在东源乡王家山村,争取到资金20多万元,为新村补上“五通”这一课。2003年,协助村办起了羊场,引进四川良种羊,盖了羊舍,雇了二名专业牧养员。不到一年,50多只羊因出水痘而相继死光。究其原因主要是牧养员缺乏科学养羊知识,一感染疾病就束手无策,任其蔓延而亡,50多只羊竟成了科盲的牺牲品,老促会扶持项目也随之而告终。由于种种的原因,边远的老区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上远远地掉队了,而且越拉越远。

农村奔小康,边远老区怎么办?总不能永远成为千帆竞发侧畔的沉舟、万木争春中落下的病树?

据上所述,是当前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促进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给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决策时提供参考。

其一,建议县委或县政府的分管领导组织老区建设委员会委员和老促会单位理事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闽西老区“2·13”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帮助老区加快发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帮助和支持老区,是加快老区发展,不断缩小老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同时,要认识老区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绝对不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更不是短期行为,要改变过去老区建设与扶贫计划等的模糊认识。过去,有关部门也费了很大的劲,为老区撒了不少钱,结果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治穷。今后,有关部门应深入老区,组织调查,认真研究分析,从老区实际出发,采取出行之有效的措施,不能再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老路。

其二,建议有关部门帮助老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鼓励老区村发挥自己潜优势,政府在有关政策措施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譬如东源乡完店村,地处海拔900,适宜发展早季蘑菇生产,目前已有一定规模(2009年,发展早季蘑菇50万平方尺,户增加2万元),政府部门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建立早季蘑菇生产基地,将会成为我县第二个早季蘑菇生产专业村(鸳鸯头是第一个早季蘑菇专业村)。上泥村有丰富的辉绿岩矿产资源,据初步勘察,矿体长20公里,宽150200,矿石储量23亿立方米,苦于无资金和技术,目前仍是“藏在深山无人识”。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引进一、二家稍有实力的企业,与上泥村共同开发,陈家山、王家山村、坪坑等村毛竹资源丰富,帮助引进一些加工企业;兰中、桃坑、倒流水等村山地多、草地广,适宜畜牧业的发展,发挥后发优势,打造具有“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专业老区村。

其三,重视人才培养,尤其要强化老区村两委成员的培训。不仅县、乡两级要办,有关部门也要办,多渠道举办农业、科技、营销等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两委成员执行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四,老区村两委成员要经常与外出人员保持联系,逢年过节返村之际,村委可以召开恳亲座谈,笼络感情,激发他们爱乡之情,鼓励他们离乡不离土,多关心家乡的事业,多支持家乡的建设。

当前,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已成为老区工作响亮的主旋律,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已成为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实际行动,关心老区支持老区,推进老区建设,为加快老区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老区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柘荣县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