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0年

福安老区在海西建设中前进

日期:2011/4/4        来源:本站        点击数:

福安市老促会刘秉辉

(201011)

20095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决定。国务院“若干意见”中,特别突出福建老区,给广大老区人民很大的鼓舞。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翼,市委、市府深刻认识到海西建设的发展战略,对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也为全市老区创造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迅速行动,制定实施意见,加快对接融入海西建设和环三都澳区域发展中。海西建设化春风老区热土呈异彩

福安市是福建省老区的重点县()之一,土地革命时期,是闽东革命的中心和发源地。老区分布全市18个乡镇3个办事处、2个开发区,有老区行政村430个,自然村1886个,分别占行政村和自然村总数的90.2%和91%。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委和市政府领导下,老区生产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脱贫致富奔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147.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跃居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第三位。总产值比19781.87亿元增长90倍。2009年财政收入10.5亿元比19790.10亿元增长近百倍。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13元,比1984313元增加20多倍。老区面貌变化步伐加快。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为老区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全市430个老区行政村,自2000年以来,通过上级的支持和广大群众的努力,已基本实现“五通”(通路、通电、通自来水、通广电、通电话)。这是广大老区从贫穷落后走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建设最主要的一环,使全市老区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得以逐步实现。2009年,我市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有314个村,占老区行政村总数的73%,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贫困村2个,占0.46%。全市老区基点行政村60(另有一个甲甫林场不是行政村),人均纯收入5460元,比2008年的5066元增收399元,比20063665元增收1795元。其中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线以上的13个行政村,占基点行政村总数的21.6%。年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行政村有溪柄镇的立峰村和赛岐镇的狮子头村,分别是8633元和7712元。

工业兴市和工业强市带动了老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福安市委、市府十多年来突出“工业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思想。工业化既是一个县域经济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是推动老区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目前我市有电机电器企业800多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较大船舶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人。2009年工业总值248.88亿元,增长11.3%。这两大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带动了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经济覆盖面达40多万人。目前,福安城区人口近30来万人,三分之二都是老区进城务工人口,70%以上居住新房。

工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秦溪洋、甘棠洋、湾坞洋都是福安革命老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土地革命时期直至解放,湾坞、赛歧、甘棠这片老区还保留着几个中共地下党支部,坚持革命斗争,为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老区村也在海西建设和环三建设中再立新功。目前湾坞乡已成为我市的排头兵。今年1-4月份全乡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48亿元,增长179.4%,并被列入环三建设核心区和滨海新区建设。该乡充分发挥具有火车站、高速公路互通口、海运便捷、腹地开阔等优势,依托湾坞工贸区发展载体积极推动工业经济大发展。目前有火电、冷轧硅钢、镍合金、铝合金和造船等12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或部分建成投产,投资总额达208亿元,安排用地7550亩。该乡高度重视抓好招商引资,在积极参与市里组织的各种招商活动基础上,大力动员全乡各界人士走出去,牵线搭桥,组织起庞大的招商引资“关系网”,争取引进更多新项目。目前,又有28个项目落地湾坞,投资总额55亿元,计划安排用地3500亩。其中韩国DPC变频设备项目,计划投资7000万美元,用地200亩,投产后预计产值20亿元。湾坞乡即将改为镇建制,今年总产值将达百亿元以上(相当一个县城经济规模),明年争取实现200亿,三年后争取产值达500亿元。

城阳乡秦溪洋工业区2000多亩地,现有落户工业企业100多家,从过去荒凉的小平地变成工厂林立的热闹的工业区,不辜负秦溪村革命老前辈、苏维埃政府主席连立楷烈士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伟大理想。叶飞同志战斗负伤和闽东特委书记詹如柏烈士英勇就义的赛岐镇,已成为省定城镇建设试点之一,将来与甘棠镇连成一片成为老区新兴的区域。这一片沿海老区乡镇,现已成为闽东著名的船舶制造基地和罗江工业区。闽东最大的造船企业,丛贸造船厂也在闽东革命领导人、原新四军六团副团长、闽浙赣区军事部长阮英平烈士的家乡——顶头村的海滩上构建。船坞密布,塔吊林立,10万吨以上的巨轮不时下水,鞭炮轰鸣,彩绸飘舞,锣鼓喧天,为老区增添了喜庆光彩的声色。数以万计的老区务工群众,活跃在电机、船舶、建筑和服务业等行业中,月收入可达10003000多元。

现代农业为老区农村发展披上新装。全市老区绝大部分在农村,共有山地200余万亩(其中林地150万亩,茶园30多万亩),耕地33.5万亩,广大老区群众的主要农事活动就是种植业和养殖业。

2009年农业总产值36.5亿元,其中茶叶、水产、水果、畜牧四大特色优势产业24.7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茶叶是福安农业一大产业,福安工夫茶享誉海外有180多年的历史。2001年,福安市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十大茶叶产地”称号。2009年,“坦洋工夫”茶通过国家标准审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全市农产品国家品牌“零”的突破。全市种茶的行政村400多个,茶叶经济涉及人口43万,占全市65万人的69%。2009年茶叶总产量2.74万吨,产值约10.9亿元,其中红茶3000多吨,产值约4.46亿元(商品值7.6亿元)。重点老区潭头镇,是我市茶叶的重点乡镇之一。潭头镇后洋、上坪洋等8个老区基点行政村全年依靠茶叶收入为生。每户仅茶叶收入一项年均万元以上,多的户收入达3万元以上。“大白茶”、“福云六号”、“福云七号”是前几年农村当家的茶叶品种,为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起过很大的作用,但品种老化,品质不佳。近几年来种植各种乌龙茶效益较高。甘棠镇老区基点村观里村十多年来培育茶苗出售,去年全村培植茶苗400亩,年纯收入百余万元。每户年植新茶2亩,亩产值2-3万元。

葡萄种植是老区平原地区的一大产业。“福安巨峰”葡萄是省级名牌,并获得全国优质果银奖,被称为“建海峡西岸葡萄之乡,树全国果业发展楷模”。全市种植葡萄200多个行政村,面积4万余亩,每亩平均收入3000多元,产值达1.2亿元。闽东老区著名的溪柄镇以及赛江下游的6个乡镇种植葡萄最多。溪柄镇老区立峰村是闽东苏维埃政府主席马立峰烈士家乡,全村耕地800多亩,几乎全部种植葡萄,几年来经济收入逐年增长,2009年人均纯收入8633元,超过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2520元,村貌建设为之一新。老区松罗乡这几年广种葡萄,群众经济收入普遍增加。湾坞乡半岭老区基点村地处沿海高山,近年种植葡萄400多亩,人均收入从20063602元,增至2009年的5571元。该村老区群众谢荣基老人种植葡萄不到1亩,由于精心管理,收入达1.2万元,超值的收获使他喜不自禁。

水产养殖也是福安老区的一大特色。全市有海滩及近海水面18.1万亩,其中滩涂6.9万亩,适宜养殖鱼、虾、蛤、蛏、紫菜等,2009年产值9.36亿元。下白石镇行洋老区基点村2601300多人,有海滩3000多亩,养鱼及滩涂养殖蛤、蛏等年收入1000多万元。2009年人均纯收入6918元。全村新建房屋100多座,大大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畜牧业发展拓展了老区致富门路。2009年畜牧业产值4.85亿元,年底生猪存栏数11.7万头,牛4100头,羊12400头,鸡、鸭等42.95万头,兔3.07万头、蜜蜂1.8万箱。老区基点村松罗乡满洋村、溪柄镇立新村、溪潭镇马山村等都是养猪专业村,年出栏生猪1000多头以上,全市年出栏生猪21.26万头。此外,还有养鸭、养鸽、养牛、养羊专业户,种植茭白、芦荟等专业村等。全市成立各种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12个。

林木、毛竹也是福安老区的一大宗收入。全市老区有森林160万亩(包括毛竹),2009年产值12.47亿元。潭头镇下洋村、康厝乡象地等老区基点村,去年林业收入均达数十万元或近百万元。

老区文教卫生、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均获得很大发展,真是异彩纷呈。用活党的好政策老区发展更美好

老区的发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重视,得益于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贯彻落实老区各项优惠政策和惠农政策。近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出中央1号文件,制订和颁布了支农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帮助“三农”的发展,使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省、市也制订和出台许多支持老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有力地支持老区建设。福安市委、市府历来十分重视老区和老促会工作,几年来市委常委会议每年都听取老区和老促会工作,研究情况,作出决定,不断加强老区和老促会工作。2009年,全市投入支农项目资金1.24亿元、比上年增加1652万元,发放支农信贷2246万元、小额扶贫贷款3600万元,落实农资直补1583万元、良种补贴246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46万元,此外,还有粮耕面积补贴、沼气补贴、造林、种植新品种茶叶油茶补助、电机电器下乡补贴等等。今年1-4月份,仅农村户口购买电机电器下乡商品3.8万多件,享受财政补贴金额960万多元。还有大量资金用于支持文教卫生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减免农民负担,农民获得很多实惠,为广大老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建设和谐社会,进一步夯实了发展的基础。

面对海西建设和环三发展战略目标赋予的历史责任,福安市的发展,市委市府谋划福安市发展新的目标。全市计划35年打造年千亿元工业产值,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10强,使福安形成闽东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旅游文化和教育医疗等5大中心,向基本构建滨海山水园林城市的主体框架目标前进。从而,进一步带动全市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辜负前省委书记、省老促会会长伍洪洋同志和省老促会副会长吕居永同志,于20035月到福安老区进行调研并给省委写的“闽东之行的思考”一文中,对福安工业发展寄予的希望。“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将使福安老区在海西建设中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