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永定县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
日期:2011/3/27  来源:本站  点击数:
永定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
近年来,永定老区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在省市老区办的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春节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老区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建设老区、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6月底止全县老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247.6元,其中基点行政村农民实现人均现金收入3740元,高于全县平均的492.4元。超过基点村平均数3740元的基点村有161个(全县基点村266个)。
在老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问题
1、老区观念在淡化,轻农意识露苗头,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一些干部仍认为老区是落后的代名词,难以较大发展。有的认为对老区倾斜政策,是像挑水浇石头一样,难以见成效。“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政策难落实到位。不同程度存在着“种田没效益,务农不能增收”的思想认识。有的基层领导认为招商引资办工业是考核的硬任务,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工业发展上,而农业欠重视。部分干部群众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对老区新农村建设干劲不足,力度不大。一些村“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克服困难,改变落后局面的信心和勇气。搞农业生产仍习惯于粗耕、粗种,对先进农业技术接受难、推广难。
2、老区农民增收难度大,人均收入差距较突出。
务工,由于不少农民的素质及技能偏低,工资待遇难以较快提高,给今后持续增收增加难度。务农,受到市场、自然、规模、成本、科技及重视程度等因素制约,出现务农难以增收的现实问题。在老区农民中存在着贫富差距大的问题。目前,仍有9个基点村人均现金收入低于2000元,而收入高的达到6000元以上。
3、老区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仍突出。
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还很不相适应。大的自然村、基点村的道路建设、安全用水、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仍然是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突出问题。我县仅从基点村看,道路未硬化的任务还有
部分村班子战斗力不强,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老区村多属偏僻山村,自然村等,居住分散,加上大量劳力外出务工,有些村两委离村外出,客观上给村级基层组织开展工作带来难度,出现了部分村级战斗力不强的现象。同时,有些老区村两委干部年龄偏大,自己挺不起腰杆,难以身体力行。有的村干部艰苦创业精神差,安于现状,年年占位,江山依旧,没有钱办事,给钱也办不成事。
4、发展资金仍然缺乏。
党和政府对老区关心扶持很大,但由于基础设施差,经济困难,要想搞建设,发展生产举步维艰。如国家补助硬化公路,老区乡、镇、村难以配套,有的甚至欠债无法偿还。有些群众想扩大种养业,想创业,资金不足,束手无策。
不少老区村的村财薄弱,有的还负担一定的债务,我县仅基点村还欠款4577万元,给村级班子开展工作带来更大困难,也加剧了基层组织建设的难度。
二、加快老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老区发展快与慢,好与差,关键在于各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工作能力。胡锦涛总书记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千方百计增加老区农民收入的这个核心,立足本县实际,实施“四个突出、四个推进”战略,促农民增收。
1、突出主导产业,稳步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坚持把畜牧、水产、蔬菜、林竹、果茶、烟草等六大主导产业和竹业、红柿、六月红芋、茶叶、瘦肉型猪、棉花滩渔业等六大特色产品作为全县结构调整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因地制宜、抓好示范、培育优势产业。2、突出项目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永定今年开展“项目建设活动”,为契机,加强农业项目开发工作。一是做好海西政策对接项目储备工作;二是实施项目带动,以“永定县农产品加工园建设项目”为载体,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指导,促进农产品工业发展;三是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完善原5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机制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3、突出农民培训,推动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劳务输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鉴于务工农民技能低或单一制约务工收入提高的实际,必须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拓展农民培训领域。当前,必须突出抓“阳光工程”和“创业培训”,把农机使用和维修、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特色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等作为培训的重点项目加以实施。一是加快构建农村服务平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教育和培训服务与原已建立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一起,及时将强农惠农政策、种养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和防汛气象预警传送到农户,发挥科技信息为民增收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技术干部、村主干、农村六大员、实用技术带头人的作用,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服务农民。引导农民创新思路促增收。如金丰片区旅游景区的农民,引导他们发展“农家乐”等服务,增加收入。还要引导外出农民返乡创业带动周边农民促增收。
(三)加强典型示范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一要继续做好示范村的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当前,在不断完善已完成的全县155个示范村规划基础上,做好每年的新示范村规划;二要抓好把示范村拆旧建新、村庄绿化、公共道路照明、完善基础设施和发展主导产业结合起来,把“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乡风文明”及“管理民主”结合起来,还要把新农村建设与“造福工程”建设、地质灾害搬迁等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全县279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对迫切要求建新房的农户,要引导他们按规划建设,防止出现新的滥建乱盖问题;三要以高陂镇被列为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湖坑镇、下洋镇被列入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把龙潭镇作为县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四要认真实施“造福工程”。目前,我县还有28061人需要搬迁。
(四)继续抓好老区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突出问题。
应围绕“一路、两水、三建设”的思路来解决。“一路”就是道路。目前,全县行政村都已通硬化道路,但就基点自然村仍有141个未通路,共有
为此,各级政府要集中扶持资金,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突出问题,突破“瓶颈”制约,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进一步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不但要坚持在当地选贤、下派挂职、大学生当“村官”等做法加强老区村的基层组织建设,还要继续探索党员核心网络建设和分散党员管理办法,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视农村“六大员”的培训教育,提高“六大员”在老区建设中的带头作用,进一步发挥服务老区的职能。
(六)积极争取倾斜政策,认真解决老区建设和发展的资金问题。资金短缺是制约老区发展和老区农民生产的主要因素。解决发展资金问题主要思路是:
1、积极争取中央、省的倾斜政策。
永定县是原中央苏区县,中央规定可参照西部政策享受相关扶持。为此可组织相关部门的专门人员分头向省、中央争取扶持资金,如农业部门和老区办要请省农办和省老区办对我县相关项目给予倾斜。
①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审条件给予放宽,资金扶持力度给予加大。
②增加山海协作资金扶持项目申报企业数,把永定农产品加工园区列入山海协作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项目。
③对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区——永定县高陂镇列入亚行贷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④增加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的资金扶持。
⑤受我县未列入贫困县的影响,过去省每年下达我县“造福工程”搬迁指标少,仅1000人左右,这与我县尚有28061人的未搬迁数相比,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恳求省委农办增加我县安排“造福工程”搬迁指标,以加快我县搬迁进度,加快改变搬迁农民的恶劣居住环境。
各相关部门和乡镇领导须认真挖掘中央西部政策的“黄金”,争取更多资金为我县老区发展所用。
2、认真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解决农村贷款难题,可继续完善和创新如下举措:
①发展担保机构为“三农”贷款提供担保。
②积极发展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
③开展资金互助和农民联体担保贷款。
④推行惠农卡贷款。
⑤开展以住房抵押贷款业务。
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信用社体系建设。
除以上外,还可以鼓励外出乡贤、老板、能人为家乡发展,公益事业建设出智、供技和捐款,以弥补老区建设的资金不足、技术缺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