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0年

陈罗革命基点村的问题与对策

日期:2011/3/27        来源:本站        点击数:

新罗区老促会

20101116

 

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陈罗革命基点村,地处海拔500左右的丘陵地带,有186户,635人,耕地面积644亩,林业面积40720亩,其中毛竹9491亩,有煤矿资源,距城区30公里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交通不便影响生产发展。全村人口分布在内科、内外陈山、罗桥、蔡家寨、盂窋5个自然村,是铁山镇最多自然村的一个行政村,头尾相距24公里,只有通往蔡家寨自然村4公里的公路已实现硬化,还有20公里是破烂不堪的村道,严重影响生产的发展。

2、“家长陪读”带来的问题不可低估。据统计全村有“陪读家长”103(幼儿园43人,小学35人,初中25)占全村总户数60%,这些人要到30公里岩城陪读,家长居住房间租费每月要300元左右,加上生活费用300余元,每月固定花费不下600元。一位陪读家长深有感触地说,让孩子读到大学,我们全家是要苦几年,但不上大学,整个家就要苦一世,天下哪个父母不望子女成龙成凤,为了子女成长,我们家长不惜血本也要让子女求学。

3、留守在村的人都是老弱病残。据统计目前在村常住人员只有100人左右,占全村总人口16%,为什么留守村的人会这么少,村干部回答:一是进城当“陪读家长”;二是为了支付陪读费用,无奈外出赚钱;三是由于诸多因素,村里种植业、养殖业没有搞好,致使许多村民外出赚钱。村主任林仁南说,现在常住在村的人都是老弱病残,没有劳动力,农村要发展是一个很突出的实际问题。

由于存在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生产发展,全村农田644亩,其中正常耕作保持稳产的只有204亩,低产的240亩,山边田受山猪糟塌荒毁的有200亩。低保户有1028人,长期贫困家庭有32户。全村砖木结构的新房不上10幢,90%村民居住在打土墙的旧房里,饮用山坑地面水,看电视是各户自行安装锅盖才能看到电视,但看不到闽西电视台的节目。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把发展毛竹生产作为增加村民收入重大举措。该村有毛竹9491亩,户均50亩,人均15亩,如此大面积毛竹资源,确实是陈罗村人民经济来源之宝,创毛竹丰产是增加村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一条短平快的致富门路。但是,过去村民对毛竹粗放管理,平均每亩毛竹收入才50元。村两委面对这一问题,决定把发展毛竹生产作为村民的致富门路,增加农民收入重大举措,其措施三条,一是举办毛竹丰产高效培训班,请专家讲毛竹丰产实用技术课;二是分发给每户一份《毛竹丰产高效培育技术要点》资料;三是组织村民参观毛竹丰产示范点。村民陈永乾于2008年创毛竹丰产示范点50亩,仅三年来,亩立竹量由80支增加到170支,胸径由7.5寸增大到9寸,原每亩平均收入150元,增加到380元,实实在在的成效让周边的竹农看在眼里,动在心里,不少竹农跟着干。村干部算了一笔账,通过科学育竹,每亩增值200元,全村人均年收入就可增加3000元。鼓不打不响,账不算不明,不算迷迷糊糊,一算清清楚楚,村民纷纷反映说要把大面积的毛竹资源转变为经济来源,今后我们再也不能端着“金饭碗”往外地讨饭吃。从而,激起村民劈竹山的积极性。今年6月以来,全村劈竹山清除杂灌木,清洁竹林地面积达百分之百,把清除的杂灌木进行埋青或堆沤,促其腐烂分解,成为毛竹的好肥料。并要求区林业局明年分配该村“毛竹重点村800亩示范”的指标一个。

2、关于4个自然村公路20公里硬化问题。为了筹集铺水泥公路资金,采取向小煤矿老板赞助一点,村财挤一点,村民捐赠一点,铁山镇政府帮一点,老区与扶贫办出一点,有关部门补助一点,分期分批先易后难逐步实现硬化。

3、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在种好水稻的同时,种植好蔬菜,并充分利用这里山坡地多,水源足,土层厚的优势种植水果。据调查七十年代时期,蔡家寨自然村的农民大面积的种植柑橘,成为龙岩闻名的柑橘村。事实证明,这里是种植水果的好地方。在大力发动村民种植柑橘、水蜜桃、葡萄、杨梅、柚的同时,村领导要求“村两委”、共产党员、团、妇、兵干部带头种植水果,把荒山变为水果山。

4、发展养殖业。为了发展家庭养殖业,村要求每户养殖鸡、鸭、兔30羽。张天明副主任说:“现在9000多亩竹山都已劈尽杂木,清洁了林地,为竹山养鸡打下良好基础,我打算在竹山养乌鸡,并带动村民在竹山养鸡。”这里有4万余亩山场是养蜜蜂的好地方,但是该村只有个别人养蜂,为了发展养蜂,请区养蜂协会领导来村传经送宝,把养蜂逐步发展起来。

5、“陪读家长”的问题。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采取同一个自然村的家长,子女又同一个学校读书的,可以采取轮流担任“陪读家长”的办法,一位家长可以照顾二、三个子女,这样既可减少费用,又可腾出劳力发展生产。

6、关于搬迁问题。村两委班子为了搬迁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铁山镇党政领导,也决定在隔口村老桥附近建农民新村,将山区片的革命基点村的村民搬迁到新村居住,但村民盼了好久,等了好久,至今还未开工动土,要求各级党政加予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