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美丽老区村

老区村的变迁

日期:2017/8/10        来源:南平邵武市老区办        点击数:

老区村的变迁

邵武老区办:李小元

一、  基本概况

邵武市桂林乡横坑村位于桂林乡西北部,是革命老区村,分别与闽、赣两省的泰宁、建宁、黎川三县接壤,全村9个自然组,12个村民小组,共478户、1886人。全村土地面积3.58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2万亩、毛竹林面积2万亩,公益生态林0.73万亩,耕地面积0.2万亩。全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笋、竹为主。号称“入闽第一村”,几年来横坑村在桂林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老区村人民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小事抓起,依托自然山水的优势,通过优势整合,结合传统文化与自然休闲观光做大做强,在挖掘乡土的农耕文化,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平水上做文章。使横坑村从一个偏远无人问津的老区村落,打造成接待量每年达3万人次高校写生基地,接待团体、散客1万旅游人次。近年来,先后获得“南平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福建省首批传统村落”荣誉称号,201611月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现已获批,目前正在申报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二、乡村旅游特色

(一)建筑风格独特。现保留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60多座以及大量的古廊桥、古刹、古塔、古巷等旧址,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90%。所有厝院毗邻相建,古建筑颜色为灰白色的砖、红赤色的瓦,各具特色,厝院均为三进大厅,并带有院落。院落大门和大厅门,均以条石为框,门框三围浮雕松鹤,彩绘祥云,十分气派宏伟,是典型的闽北传统建筑风格。村中心的三大院厝门楣上分别书有“云汉为章”、“鸿门祥瑞”、“桂樟接福”等门眼。进入各厅,堂、室、楼、厨布局合理。每个大厅均有花岗岩条石铺就的天井,并配有石雕鼓型花台柱,台柱上搭有石板,形成花草盆景架。特别是每家的厨房,都有整石雕琢而成的水缸,都被鬼斧神工般安放在家家户户厨房的角落,或接竹枧引自的山泉,或储饮饲牲畜的泔水,由此可见嵘衢祖先生活的恬适。

(二)文化底蕴深厚。横坑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村,仅凭现存史料,保存在祠堂及散布在各房大厅的匾额,就有“文林郎”、“武林郎”、“翰林郎”、“儒林郎”、“修职郎”、“解元”、“岁进士”、“贡元”、“选魁”等,还有奉旨恩授国子监太学生及福建钦命提督学政岁试送入泮宫等高中捷报数十张,足见嵘衢黄氏过去输出贤良之多。有列入邵武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石刻“鸿磐”和黄氏家庙;有江西省主考官杨中办学授课的流芳书院;有两省四地莘莘学子科举考前祭拜祈福的魁星阁。此外横坑还有祁佑年年丰收的社公殿,有祈福求安的观音堂,将军殿,还有一座千年古刹福云刹。无论是宗教场所还是敬祖家庙,这些古建筑无不展现出嵘衢黄氏文化的厚重积淀,无不显示出嵘衢坊历史上的兴旺发达,无不昭示着嵘衢黄氏的尊师重教的文化。这些古廊桥、古刹、古塔、古巷等旧址,还有镇守山水的四大奇石(钟、鼓、旗、锣),以及散落在村内的水车、石磨、石缸等经历史考究、都是革命老区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瑰宝,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人文价值。

(三)生态环境优美。横坑森林覆盖率达到92%,毛竹占一半以上,村口风景林保留了上千年的红豆杉、闽楠,水杉、池杉和银杏等乡土珍贵阔叶树种。横坑村设有水源保护地,生活饮用水无污染,经专家检测水质很好,是纯正的山地泉水,同时也是闽江的发源地。全年平均气温15度,空气质量优越,生态环境保护较好、负氧离子富足、是绝佳的避暑胜地、休闲养生之地、长寿之地。在突显古村落和特色艺术写生基地的基础上、村里加大了土地的流转,种植了百亩荷花,建立莲子采摘园,建成生态观光农业,丰富旅游体验项目。

(四)民风乡风淳朴。村民们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种植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粮食和蔬菜,自给自足。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能做多团结一致,互帮互助。每次到横坑村写生采风的游客都能受到村民热情的接待,村民们经常为游客免费提供板凳桌椅,热水热茶,村民们淳朴的乡情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五)旅游活动丰富。傩舞,是古人祛疫除鬼的一种仪式,形成于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秦汉时期已非常盛行。横坑村的傩舞,是以驱疫逐鬼、祈福禳灾为主要目的,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以舞蹈动作走村串巷。横坑村遗存的傩文化保留的是原始的傩舞,不仅保留和传承了中原傩文化,而且保留的是只有舞蹈动作没有剧情和说唱的纯傩舞,是名副其实的傩文化活化石。此外,横坑村保留了19种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有乡村打糯米糍粑、擂茶、迎新年舞龙灯、包粽子、煎花饼、采莲子、摸田螺等。

(六)写生氛围浓厚。横坑村是桂林乡高校写生基地重要的创作点,自2013年基地创办以来,每年接待高校师生3万人次,与50多所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并授牌,涉及服装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摄影、绘画、美术等专业。每年创办人文艺术诗画鉴赏、书画作品展览、摄影、雕刻和艺术作品创作比赛。组织了“美丽苏区诗化邵武”书画大赛活动,60多幅精美桂林风光摄影作品进行展览。国家专职画家林荣生带领北京大学山水工作室学员二十余人,为期十天的山水写生,发表了名为“春行林间”书画展。著名山水画家郑百重、国画画家张培武、中国顶级学府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省内福建师范美术学院、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培训班等院校创作团队慕名来横坑进行艺术写生。

三、乡村旅游要素

(一)标牌齐全在村入口位置设置了全景图,游客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横坑村大致的地理环境。在村口设有生态停车场2个,停车方便快捷。另外在道路交汇口设置指引牌,方便游客了解旅游线路。在古民居和景点的门口设有情况简介,方便游客了解景点的历史和文化。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设置的位置科学便捷。

(二)规划科学。我们挖掘横坑特色人文历史、自然生态、古村落等各项资源,委托武夷学院教授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规划的目标是:打造成为闽北特色的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总体规划分二期建设,2016-2018年近期将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2019-2025年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建设避暑山庄和乡村文化体验馆。儿童乐园、垂钓区、乡村戏台等,总体建设按规划分步实施。

(三)管理健全。目前已完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设有旅客接待室,休闲室,导游室,展览厅和影像厅进一步提升横坑的接待能力。一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行环境整治工作管理机制。以户为单位,在道路清洁、门前三清、垃圾清运等方面按照网格化管理,实行责任到户到人,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二是规范旅游管理工作机制。成立福建横坑古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制定服务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建立党员联系点,设立游客投诉电话,应急处置机制。是创新经营的模式,借助景区的资源,积极调动农民积极性,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旅游就业90%是当地的村民。

(四)保障齐全。横坑紧紧围绕着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方面做文章。吃住:七家清新客栈、农家乐,日接待容量200余人,另外横坑还有以星级宾馆标准建设的小木屋3座,设有标间4间、单间1间,生活物品一应俱全。:横坑连接朱洋高速口,目前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单车道改双车道项目,建成后能改变横坑旅游交通的现况。游:有一条精品旅游线路:从古村入口-百亩荷花塘-小木屋-龙桥-风车-垂钓区-黄氏家庙—鸿磐-云汉为章-流芳书院-桂花楼-基地楼-四大奇石-石巷石街。购:在游客服务中心内设有土特产超市,游客在这里可以购买自己喜欢的土特产,主要是当地的一些笋干,出仓笋、明笋、鱼子笋等笋系列产品,金线莲、香菇、食用菌类、米酒等。娱:在流芳书院配有室内KTV,提供娱乐休闲场所,游客服务中心也有设置影视厅、书画作品展示厅。此外横坑村还配生态停车场、有村级卫生所、便利店、写生商店、土特产商店、村级公共wife,广电网络等设施,一应俱全。

横坑古村在上级部门、乡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乡村旅游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横坑的写生基地已吸引省内外50多所高校师生前来写生,打响了横坑古村的品牌,在全省具有一定的旅游影响力。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交通不够便捷。横坑连接朱洋高速口17公里,但山路弯道多而窄的交通状况制约旅游的发展。二是游客量不够。横坑村是高校基地重要的写生点,吸引了每年高校师生6万人次,但散客和自驾游受交通等其他因素的制约,游客量受到影响。三是古建筑保护力度亟待加大。横坑村已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留了60余座明清时期富有闽北典型特色的古建筑。

几年来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横坑老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靠的是党的富民政策对老区村的倾斜,靠的是老区村人民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靠的是有一个强有力党支部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