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人物

辞官归家当平民 清廉俭朴家风长

——老红军陈妹伱的长存风范

日期:2017/8/1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辞官归家当平民  清廉俭朴家风长

——老红军陈妹的长存风范

   陈妹伱,又名杨玉福( 19101月——19821月),福建省福安市上白石镇山头境村人;是闽东仅有两位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之一。作为一名人民功臣,全国解放后,陈妹伱多次婉辞组织的重任以及关怀照顾,毅然回到故乡,成为最基层普通一员;回归故里之后,他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辞官归家当平民,坚守清廉俭朴家风,在当地广为传扬。

   “人民功臣”辞官当平民

  陈妹伱,出生于一个穷苦贫民家庭,年幼丧父,10岁的他,就帮母亲挑起生活的重担,打短工、做零活,换些口粮补助家里。

   1932年,陈妹伱秘密参加了闽东工农游击队;193410月,来到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跟随游击队辗转闽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后被编入彭德怀为军团长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当年陈妹伱随部队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在长征途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长征途中,陈妹伱与右路军红三军团的战友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冲破国名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委,从广西全州、兴安之间渡过湘江;尤其是红军准备强渡嘉陵江,造船扛木头时,他不怕苦不叫累,偌大的木头,扛起就走,扛了一趟又一趟,被战友们喻为活着的“薛仁贵”。穿越茫茫沼泽地之时,陈妹伱冒着突如其来的狂风骤雨、冰雹大雪以及可能随时深陷泥潭的险境,始终走在队伍前头,虽几次陷入泥潭,但最终脱离险境,为后续战友探出一条安全路径;长征途中,他不顾自己伤病在身,扶老携幼,过雪山时一位战友冻伤滑倒,摔断手臂,陈妹伱扶着他坚持翻越雪山。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冲锋陷阵勇猛杀敌;冒着枪林弹雨运送物资,保障前线军需给养;参加辽沈、平津战役,多次荣获“劳动模范”奖章和“人民功臣”勋章。新中国成立,陈妹伱受到毛主席接见,组织多次要安排他职务,可他却“功成不受禄,长揖归田庐”,回到家乡投身地方建设。

  如今的陈妹伱故居,仅存残墙断垣,仿佛诉说着,这位老红军“不带半根草去”的清廉史实。说起陈妹伱革命不为当官、永葆农民本色的事迹,现任山头境村党支部书记陈石庆,感慨万千回忆道:那是195010月,陈妹伱回到村里的次日,就扛起农具下地耕作,乡亲们听说他荣归故里,便有人问他:“你跟毛主席打天下,立战功,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接见,究竟当了什么官?”他笑呵呵回答:“革命哪能为了当官。”并指着一位老汉反问:“你当初参加游击队,打土豪闹革命,难道想到今天为了当官吗?毛主席说了解放全中国,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现在才刚刚开始呢,解放了我们农民也有奔头,更应该回来同大家一起建设家乡。”

  当时,党组织想委以他重任,陈妹伱却跟领导说回家乡是自己的夙愿,毅然脱下一身戎装、解甲归田,从黑龙江省佳木斯荣军医院,回到阔别17年、万里之遥的山头境村。多年没有音讯,家人以为他早已去世。姐姐闻讯赶紧搬掉家中悼念他的亡灵牌位,姐弟俩抱头悲喜交集。

  据陈妹伱家人回忆,后来,部队又派人到村里动员他到四川省军区工作,到达上海后他又改变主意,铁心回乡参与家乡建设。

  1952年,在组织的再三劝说下,鉴于再推辞有负组织对自己的信任,陈妹伱才先后担任上白石食品公司组长、上白石区副区长;1957年调任福安县文化馆馆长,福安县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821月逝世,享年72岁。

  老红军后代是百姓

  陈妹伱养育有42女六位子女,都在平凡的岗位工作,没有一位是国家干部。

  对这些子女,陈妹伱从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向组织要求给孩子安排好的工作岗位或者给予照顾;其小儿子,还是在他百年之后,县里领导特地“关照”,招进罐头食品厂当上一名普通工人的。长子陈云明年愈花甲,至今还是山头境村一名普通的农民。时近中午12时,村干部知道陈云明山上干农活快回来了,就带我们来到陈云明家等候。

  来到陈云明家中,这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民房,没有高档的家具和家电,热情的云明妻子是位农家妇女,给我们泡了一杯自做的绿茶,品尝一口,但觉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沁入心肺。憨厚腼腆的陈云明,一身穿蓝色的工人制服,脸上和手脚均沾满了泥土,问起父亲未给他安排工作有无怨言,60多岁的他还像小孩怕见生人那样,脸黝红着说不出话。我们问其父亲是怎么教育他的,陈云明才慢慢开启思绪的窗口:陈云明是1959年在他5岁之时,陈妹伱从当时福安专区的一家福利院领养出来的;他说自己虽然没有工作,但不怨父亲,而是要感谢养父,没有养父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现仍在上白石镇当职工、年近六旬的二儿子陈云光永远记着难以忘怀的两件事:那是当年19岁的他想去参军报效祖国,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岗位,可是由于自家是居民户,参军名额有限,欲请父亲出面找人。然而,父亲就是开口,反倒说,政府能叫你去你就去,不能去就不要去!

  其他的几个儿子、女儿,不是农民就是普通工人。陈妹伱生前,对前来看望他的老上级和老战友就曾说过,这不是很好吗,咱家本来就是泥腿子;这就叫回归“本源”,很好很好……

 俭朴一生清廉传家风

  陈妹伱一生生活勤俭朴素,病重住在省高干病房期间,再三嘱咐医生“少花钱”、“不要用贵重药品”。当县领导到医院探望时,他还一再请求出院,不给政府添麻烦。

  当年,福安县政府在县城所在地城关,为其建了一座新楼房,多次请陈妹伱搬进居住,可他都以国家正在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而婉言谢绝,依然住在山头境村老房屋。每月到城关领工资,他也不愿坐班车报销车费,都是靠一双过草地、翻雪山,练就的铁脚板来回奔波于福安县城和山头境之间;他说,现在国家穷要节约每一分钱啊。这就是陈妹伱艰苦朴素的性格。

  陈妹伱不仅严禁借用自己的名义托关系走后门安排工作,还对孩子的教育同样十分严格,他常常向孩子讲述以前自己清贫的故事,希望孩子们知足常乐,“名利淡薄一点、权利淡化一点、钱财淡漠一点、交友淡雅一点。”陈云光至今难忘的是,一次晚上大家围着桌子吃饭,父亲看着桌上略显丰盛的菜肴,不禁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艰苦岁月,马上吩咐陈云光及孙辈:“一个鱼头要配几餐饭,要学会知足。”

  讲起老红军陈妹伱清廉朴实、勤俭节约、不求当官的家训家风故事,山头境村人不论男女老少都皆有口碑,总能想起点点滴滴,人人交口称赞。有人说陈妹伱“抠”:有工资,还要子女们省吃俭用,一个鱼头配几餐饭;有的乡贤说陈妹伱“傻”:身为共和国功臣又是离休干部,医疗费公家全额报销,生病却不住高干病房;还吩咐医生不要用贵重药品,少花钱!这就是一位的老红军、老革命前辈陈妹伱的高风亮节。

  “父亲经常以明代《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育我们,在外面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能向国家政府伸手,应该靠自己双手艰苦创业。”对父亲的教诲,作为长子的陈云明时刻铭记在心,从未向政府要一分钱,而是默默无闻地耕田种地;现在他的几位子女长大成家立业了,陈云明也以爷爷的一生俭朴为典范,来教育子女。至今,陈云明的几个孩子也是在外打工谋生,没沾过爷爷的光,而是为有这样一位爷爷感到自豪。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山头境村这块红土地正以陈妹伱老红军的家训家风哺育着千千万万的父老乡亲,勤劳朴实,诚信为民。古人诸葛亮在《戒子规》说得好:“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不正是老红军陈妹伱家风的真实写照吗?愿这方热土在党的富民政策下蒸蒸日上,愿陈妹伱的家训家风源远流长,永放光芒!(作者:黄喜祖、叶子清、吴其文)

福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7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