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老区服务老区积极促进老区又好又快地发展
日期:2011/3/27  来源:本站  点击数:
仙游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 王顺藩
仙游是革命老区县,县域面积1815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个街道、5个管委会、325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106万人。全县共有老区乡镇12个,老区行政村186个,老区乡镇、村分别占全县乡镇、村总数66.7%和57.2%。为了促进革命老区更好更快地发展,多年来,仙游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老促会的指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主动找准工作切入点,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在加大老区宣传、促进老区政策落实、推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几年来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宣传老区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更是老促会的一项长期十分重要的工作。县老促会坚持把对老区的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认真抓实抓好。撰写文章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县老促会深入贯彻落实上级老区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电视台、《仙游新闻网》、《红土地》、《福建日报》、《湄洲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老区的革命精神、宣传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和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老区建设的氛围。为了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老区建设的辉煌成就,县老促会在认真调查总结基础上,撰写了《“双创强基”,推进老区又好又快发展——仙游县老区建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上报省、市老促会,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编的大型文献《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一书也收录了县老促会撰写的《仙游老区新辉煌》一文。同时,我们积极配合省《八闽红土地》大型纪录片拍摄组来我县拍摄老区新面貌的纪录片在省电视台播放,从而宣传老区,扩大影响。修复重要遗址进行宣传。仙游是闽中游击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1927年仙游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中共上宫支部,同年底成立了中共仙游县委,是福建省较早成立县级党组织的县份之一。1930年,创建了仙游第一个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108团。1943年春,中共闽中特委(原称闽南特委)进驻仙游,为省委机关南迁闽中打下基础。1943年8月至1944年6月,省委机关先后进驻仙游上湖底、高阳、东湖等地开展革命斗争活动,仙游一度成为省委领导全省抗日反顽的指挥中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仙游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县老促会同志积极倡仪对一些革命遗址进行修复,县委、县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先后投入资金修缮了一批反映我县革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革命先烈、爱国人士活动的旧居旧址及历史纪念馆。每年组织学生、干部、工人等50多万人次学习参观,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贯输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建碑授牌进行宣传。为了进一步加大革命老区村的宣传,县老促会与老区办通力协作,为全县186个老区村制作“革命老区村”铜牌,并由县委、县政府举行授牌仪式。2009年7月,又在园庄东坪村隆重举行“中共闽中工委三台龙”交通站旧址揭牌仪式,当年曾在此领导开展地下革命活动的省老促会会长许集美同志亲自为该牌题字。深入基层宣传。多年来,县老促会组织革命“五老”人员深入到乡村、学校、机关宣讲100多场次,宣传老区精神,宣传老区光荣传统和革命先辈的光辉业绩,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要不忘老区,回报老区,弘扬老区革命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深入调研,促进更快发展
县老促会注重开展调研活动,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及时帮助老区解决存在的有关问题。是围绕中心深入调研。为了总结先进老区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为全县老区村建设提供借鉴,县老促会深入到西苑乡柳园村、石苍乡高阳村和园庄镇泗洋村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调查了解,并撰写典型村的材料进行广泛宣传,推进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县老促会又对老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了《当前老区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提供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围绕人民关心的问题深入调研。针对老区群众对村道建设、饮水安全等反映强烈的问题,县老促会和交通、水务等部门同志深入有关乡镇进行了解,对老区村道路、饮水安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类,并提出分别用五年和二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县老区村道路建设、群众饮水安全的具体方案上报有关部门和领导,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仅用5年时间,全县完成了“村村通”工程,老区村实现道路全部硬化,广大农村的资源、劳动力、绿色产品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老区经济发展。同时,在二年多时间里,老区群众安全饮水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围绕老区脱贫深入调研。为了推进贫困老区村发展,县老促会对全县贫困老区村进行调查分类,积极向上反映,要求市、县领导挂钩扶持贫困老区村。近5年,有33个老区村得到市领导挂钩扶贫资金4000多万元,对推进老区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园庄镇岭北、东坪、义路、六户四个老区贫困村,在县、市老促会的大力推动下,实行了市领导挂钩老区村联片扶贫开发,建立了老区扶贫开发基金120万元。二年共投入资金870万元,改善了基础设施,调整了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该地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去年,县老促会通过对园庄镇岭北等老区村联片扶贫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调查后,撰写了《贯彻“两办”〈意见〉精神加快老区建设步伐》的调研材料,在全市老促会联席会议上交流。
(三)情系老区,多办实事好事
县老促会情系老区,服务老区,无私奉献,努力为老区人民多办好事实事。认真做好“五老”人员来信来访工作。县老促会对革命“五老”人员来信来访反映的事情,都能认真梳理,能帮助解决的尽力帮助解决,或转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或按有关政策耐心解释,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每年春节配合有关部门慰问革命“五老”活动,帮助解决“五老”人员的具体困难,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做好老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从2002年起,县老促会认真做好一年一度黄仲咸助学金的发放工作。严格按照推荐、审核、公示、申报、审批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资助对象的确认工作,切实把为老区人民培养人才的大好事办好办实。做好老区村补报工作。根据“五老”人员的多次反映,县老促会认真核查有关资料,及时向省、市反映我县漏报的老区乡、村名单。省老区办根据我县材料,重新认定增加我县23个村为老区村,增加1个老区乡镇(度尾镇),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为今后老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极扶持老区公益事业。县老促会成立以来,为老区公益事业建设直接参加募集资金300多万元,县老促会会员还为老区受灾群众捐资11万多元。同时,县老促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帮助老区乡村修建学校、村道,经常组织科技、医疗、文化“三下乡”活动,为老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
(四)深化学习,加强自身建设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增强做好老区工作的适应性,县老促会同志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组织学习党和政府有关老区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国务院《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老区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学习仙游革命史,深化对老区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考察闽西革命老区后,县老促会积极宣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努力做好加快老区发展、改善民生的促进工作。二是加强作风建设。老促会的同志严格要求自己,不计名,不求利,不吃老本,积极主动地做好同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争取各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同时,充分发挥老促会各成员单位和团体会员的作用,不断增强老促会的生机和活力。三是加强沟通联谊。县老促会不断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互相沟通工作信息;经常与其他区老促会沟通联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二、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坚持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是做好老区工作的关键。老区建设促进会开展工作,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国务院有关老区发展的方针政策,在“促”字上努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发展思路,是老区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要坚持“因村制宜、各展所长”的原则,积极帮助老区村发挥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以增加群众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老区经济。我县把集聚全县最主要旅游资源、占县域面积二分之一的钟山、游洋等7个老区乡镇划入生态旅游经济区,把老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脱贫致富与扶贫攻坚结合,是加快老区建设步伐的有效措施。多数老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老区人民的许多困难,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部门要把老区脱贫致富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帮助老区人民尽快走上富裕道路。
(四)加大宣传,动员全社会为老区发展出力,是建设老区的有效途径。要通过多种形式坚持不懈地宣传老区,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老区人民的感情,把依靠政府重点扶持和动员社会力量帮扶结合起来,促进贫困老区更快发展。同时,通过宣传,不断激发老区人民继往开来建设老区的信心和斗志,再创老区辉煌。
三、今后的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县老促会将继续发挥“宣传、促进、协调、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国家扶持老区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民生不断改善。
一是要继续做好老区宣传工作。要充分运用已有的宣传工作机制,宣传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在新农村建设中后进变先进、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宣传老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模范人物和新风尚;宣传党和政府扶持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帮扶老区的感人事迹,使老区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人人心中铭记老区、感情萦系老区、世世代代传承老区精神的浓厚氛围。
二是要继续搞好调查研究。一方面要搞好老区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调研,抓住机遇,加快老区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要搞好典型调研,既要总结“小康村”建设的先进典型经验,也要对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典型进行调研。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党委、政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三是要继续为老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要积极争取对老区的政策支持,关注并跟踪相关部门落实国务院《意见》中对老区应该享受中部的优惠政策,继续跟踪省“两办54文件”和市委“31号文件”执行情况,促进老区优惠政策不断得到落实。同时,要继续做好走访慰问革命“五老”人员活动;继续做好黄仲咸助学金发放工作;继续促进和帮助老区村各项民生工程的建设。
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