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美丽老区村

白云山中小村美

日期:2017/5/18        来源:宁德福安市老促会        点击数:

白云山中小村美

          ——晓阳镇首洋打造“生态+旅游”走富路

                          林耀琳

 

春日时节,从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西麓的福安市晓阳镇往金钟山深处行车约20分钟,便抵达目的地首洋村。首洋村位于“闽东第一高峰”白云山南部,它蛰居于层层山峦中,与溪流、群山构成和谐的空间环境,风景秀美迷人。

这里曾经是叶飞、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这个曾经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再一次焕发风采:村街宽敞整洁、村巷幽深清静;老农舍古树参天、新楼房前花圃飘香……

                           “恩树”红豆杉  见证峥嵘岁月

沿着一条整洁的村道入村,只见村口两棵十几米高的红豆杉,像两个好客的村妇在此欢迎着来往的过客。

相传六百年前,首洋的陈氏开基始祖迁居首洋时,就发现了这入口处的两株珍贵名木。不知什么时候,它们中地势较高的一株被雷击出了个大洞。洞高约3,宽度可容纳45人。在村中先民的悉心呵护下,这棵红豆杉与相邻的另一株红豆杉一样长得郁郁葱葱。当地人说:这两株红豆杉分一公一母,树干空的那株为母,另一株为公。而母的这株,又称“恩树”。这树名是闽东革命先辈叶飞所取。

当年在革命鼎盛时期,首洋村的革命运动闻名遐迩。国民党的剿共八十师特派一个营常驻晓阳镇,针对首洋村革命根据地进行不定时的扫荡。“1937农历五月初五,敌人乘革命者回家与家人团圆过节之际,对整个村子进行围剿,挨家挨户搜查革命者。”97岁高龄的老人陈立言说起那段历史,甚是清晰。革命先辈叶飞为了疏导群众,将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不料自己身临险境。正在紧急关头,他看到了那株母红豆杉,便灵机一动,藏进树洞内并用稻草掩饰,最终躲过了一劫。村民为了掩护叶飞,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民党气急败坏,在村里展开疯狂屠杀,全村死伤十多人。”陈立言说。叶飞脱险后,与村民们见了面,指着该树十分感慨地说:“它对我有再生之恩,故名曰:‘恩树’”。他还为此赋诗一首“红豆生南国,闽东独一枝。虚心为革命,万古最相思。”从此,这株红豆杉也被称为“恩树”。

除了村口的那株“恩树”, 革命时期,当年的首洋村已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有首洋苏维埃政府、后方医院等。这里的村民有着极高的革命热情,拿起锄头便是民,放下农活是革命。除叶飞外,还有曾志、陈挺、范式人等革命领导人也都在此领导过革命。

                                           好支书带头  穷村奔富路

“来到首洋山,吃饭番薯干,下饭咸菜干,做客破衣裳。”这是一首曾经流传于首洋村周边的民谣。说起首洋村,在福安的版图上,可以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但她的身上却集聚了诸多山区农村的典型元素——“老”,老区基点村;“边”,20多公里蜿蜒山路,距离集镇最远,下辖的自然村更是分散在大山里,交通不便;“穷”,资源匮乏,传统产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收入。

1997年,从四川来到晓阳的邱天兰当上了首洋村的村支书。“村里是不是没人了,选个女的当书记,还是个四川妹。”当时村里许多人质疑。”顶着压力和非议,邱天兰暗下决心,要用发展赢得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发展农村经济入手。夫妻俩开垦荒地,率先引进“福云六号”茶叶,两年后茶叶喜获丰收,价格比传统茶叶高出了几倍。自家生活改善了,夫妻俩手把手传授乡亲们种植技术,短短几年全村共发展福云系列茶叶1000多亩,仅此一项就使户均年收入增至5000元以上,村民发展热情高涨。邱天兰又带领村民发展种植太子参、生姜、杉木、反季节蔬菜,集体经济和群众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97年,村里翻修学校,建设资金出现困难,她把自家准备盖新房的杉木捐了出来;2000年,村里修公路资金缺口,邱天兰二话不说把盖房子的钱垫了进去。公心换来民心,十年风雨任职路,邱天兰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拥护,原来最反对她当支书的几个老人,成了村里最支持她工作的人,邱天兰成为村里值得信赖的“领头人”。首洋村被评为“全省农村家园清洁活动”示范村、“福建省文明村”和“省级美丽乡村”。

2014年,首洋村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入200多万元,解决了群众反应最迫切的交通不便、安全饮水等难题。通往山外的公路通了,村中又建起了小学、花圃、凉亭、村级文体活动中心……首洋村逐步成为一个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崇尚文明的小康之村。“这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投入100多万元完成河道整治,村口公园建设。你们看,村中的小溪原来是倒垃圾的污水沟,现在变成了风景优美的鲤鱼溪。我们的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了!”村民陈庆兵说起首洋的变化喜不自禁。

“首洋村已从过去单一依靠种粮,改变为以茶叶、太子参、生姜为支柱产业,兼发展水果、毛竹、蔬菜的新农村。”邱天兰介绍。2016年,首洋村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太子参种植200多亩,生姜种植100多亩,人均收入接近1.5万元。

 “生态+旅游”  首洋前景无限

因了群峰的重重阻隔,有了沟壑的道道环卫,这深山腹地的山村显得格外宁静。春日时节,走在卵石砌的岸边的村道上,有风轻轻吹过枝头树叶,一种稔熟的乡野气息扑面而来,心便寻到了栖息地。一条清澈的小溪绕村而过,把黄白结合土屋后青绿的山和蓝天白云全映在水中,小溪展现一幅立体的山村风情画。

春日,与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景区毗邻的首洋村新南方佳木基地,2000亩有机生态茶园格外清新、优美,满眼青青的茶园,犹如给大地铺上了锦绣毛毯。山风拂过,那一道道绿色的弧线,翩然颤动绿嫩嫩、水灵灵的风韵。茶庄园里游步道、小木屋设施齐全,游客在这里既可感受乡村旅游带来的快乐,还可以体验采茶、制茶过程,学习茶艺茶道。每到周末,吸引了许多城里人享受“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的惬意自得。

首洋村是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的两个景区——金钟山和龙亭峡谷所在地。有金钟寺、锁泉寺、首笕村、首洋村等总共12个景区111个景点,是不可多得的自助徒步旅游好去处,高海拔让夏日来此的人们感受难得的清凉。金钟山迷人的龙亭峡谷,发源于周宁境内的官山山脉,流经首洋村后与长洋溪汇合,蜿蜒奔向下游的闽东水电站。谷底与金钟山顶的落差近500。峡谷两岸峭壁直立,景观尉为壮美。

尽管环境优美,但是因为地处偏远,这几年受城市化的影响,村里许多年轻人离开村庄到城里工作买房。村民清楚地认识到,首洋的发展在于借助白云山大开发的东风,以气候和生态优势,探寻绿色农业秘籍。

2016年,返乡大学生陈诚创办宁德市白云山一号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吸引70多农户加入。社员发展400亩有机稻种植,酿制高山红酒,制作地瓜粉扣,产品统一打上“白云山一号”商标。“去年合作社社员生产的2000担高优质生态大米销售一空。今年开春,村里生态大棚葡萄增加了100多亩。大家铆足了干劲要融入大旅游格局,将致富路越走越宽嘿!”合作社负责人陈立锦说。

 

福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201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