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0年

南安市老区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日期:2011/3/19        来源:本站        点击数: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老区意识观念淡薄。改革开放后,人们把思想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第—要务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老区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老区人民的光辉业绩进行宣传,老区意识、老区观念不断在淡化、消失,老区人民的光荣革命斗争精神未能很好得到进一步的弘扬和继承。

2、基础设施较薄弱。由于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很多老区镇、村都在山区,地处偏僻,地理条件差,交通通讯设施落后,长期封闭,缺乏与外界联系,自身既无法发展也难以接受外界的辐射,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帮扶力度,但因为历史欠账太多和自身条件的制约,老区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以2007年为例,全市20户以上的老区自然村,还有179.3公里未通公路,584.45公里公路未硬化,原硬化的公路多数品位又较低,路面较狭窄,有的已需维修或拓宽;未通程控电话的有12088户;未通自来水有54538户,未通有线电视的有37114户。

3、发展不平衡。由于各种条件的影响,老区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说,处于山区的老区落后于沿海、平原地区。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水头镇文斗村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8459元,而眉山乡太山村当年的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2684元,沿海的水头镇文斗革命老区村人均纯收入是处于山区的眉山乡太山革命老区村3.15倍。差别相当悬殊,发展很不平衡。

4、扶持力度不够。改革开放以后,尽管各级政府对山区老区也进行了资金补助,技术扶助,但由于老区地理条件差,历史欠账多,所以,政府的补助扶持资金远远不足以促进由区老区的发展。据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上级财政补助南安老区的扶建资金538万元,中央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89万元,两项合并算,平均每年约30万元左右,而南安老区村132个,老区人口达63.44万人,面积842.91平方公里。僧多粥少,平均每年每村0.2万元,对于原来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底子薄的革命老区来说,要做好帮扶,促进发展,只能是杯水车薪。

5、财政体制不合理。南安市是老区县(市),人口150万,虽是省十强县(市)之一,2009年市财政收入近30亿元,但人均财政收入也只有2000元,可以说仍属吃财政饭。据统计,南安从1993撤县建市到2009年的16年间,上级没有拨任何城市建设资金,由于市建制与县建制上缴财政金额标准不同,反而共向上级财政多缴25亿多元。这对本来市财政就困难的南安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老区建设投入困难重重。

6、国家建设补助标准不合理。在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中被拆迁的房屋、征用的土地赔偿中,尤显不合理。据了解,南安的丰州、霞美等地,有的跟泉州市只一条田埂、一墙之隔,赔偿标准却不同。比如,泉三高速公路的拆迁补贴,属泉州的每千方米赔偿850元,而属南安每平方米只能得到600元的赔偿;被征用的土地属泉州的每亩赔偿4万多元,而属南安的每亩只能赔偿3.1万元。同一地区不同的赔偿标准,明显很不公平。

7、观念较为守旧。南安老区,多数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部分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群众缺乏拼搏精神和冒险胆量,思想观念上较为保守,创新意识较欠缺。

二、意见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弘扬革命精神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老区宣传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宣传工作的主要内容。要针对老区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机制手段,使老区宣传体现时代性;要组织精心策划,拓展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老区宣传工作;具体要做好:一是要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多种场合,大力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也要担负老区宣传的责任,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关心老区、关心老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教育下一代人要学习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遗志,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四是要加强革命纪念馆、纪念碑和革命史迹馆场的保护,利用这些基地和场所,对参观旅游者进行宣传,扩大革命老区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五是党校对党政在职干部的培训,要把弘扬老区精神列入教育内容,促进广大干部真正认识省情、市情,认识革命老区这一红色品牌。六是要引导、指导老区人民进行自我宣传,宣传革命斗争史实、英雄人物的事迹。利用本地人文资源优势,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

2、加大建设力度,提升老区经济水平

1)要突出特色,培养一批农业品牌。大力推广“公司+农户”的做法,努力拓展农副产品市场,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占有率,提升老区农业经济水平,增加老区农民收入。

2)进一步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老区的土地、资源、人力等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发展老区的民营企业。重点帮扶、培植,精心打造老区企业自己的品牌。争取拥有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老区龙头骨干企业,促进老区经济早日快速腾飞。

3)要加大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老区发展提供保证。要加大对老区的道路、水电、通讯以及一些事关民生的基础设施的维护和建设力度,为老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4)加强城镇化建设,聚集产业人口。要努力推进老区的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提高老区的城镇化建设水平。

5)挖掘红色旅游潜力,实现旅游产业化。要充分利用老区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怡人,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的优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特别是红色经典旅游,使之成为振兴老区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3、加强老区的扶持力度,推进老区的全面发展

要加大力度做好老区发展的帮扶工作。一要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认真做好与中央对我省老区扶持政策的衔接工作,积极做好项目的申报、储备和跟踪落实工作。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闽委办〔200754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把老区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中,出台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帮扶手段和实施规划的意见,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三是继续开展“山海协作”,沿海经济发达乡镇,要与山区老区乡镇结成对子,进行对口支援。四是要组织社会各界,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开展关心老区、关爱老区人民活动,动员他们踊跃捐资捐物,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4、财政政策上对老区倾斜

南安市是福建省重点革命老区县(市),中央也明确规定可以享受中部优惠政策,建议上级应取消对南安市建制财政上缴制度,按县建制的标准上缴,或将上缴的这部分资金作为老区建设帮扶资金返还给南安。

5、实行同一赔偿标准

对于因国家建设需要被征用的土地或要求拆迁建筑物等的赔偿标准,同一地区要实行同一标准。如果实行同一标准有什么不妥,那么对老区也要倾斜,进行另行补贴,让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群众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6、更新观念、勇于拼搏,提高经济收入

一要加强老区村级班子的建设,注意选拔有创新意识,拼搏精神,能为群众办实事,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发展致富的人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要坚持选拔大学生到老区任“村官”的制度,把科学文化知识带到老区;继续坚持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帮扶老区建设发展。二要加强对这部分老区人民思想观念转变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精神,自觉树立敢拼搏才会赢的思想观念。三要有意识组织老区人民,特别是经济较不发达的乡村代表,到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获取经验,促进思想转变,观念更新。四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训,运用各种手段和场所,大力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普知识,提高广大老区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南安市老区建设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