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6年

自觉融入,精准施策,共促革命老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日期:2017/3/1        来源:本站        点击数:

自觉融入,精准施策

共促革命老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莆田市老促会  莆田市老区办

一、成效和体会

(一)重点带动,补齐短板

莆田市近几年扶贫攻坚的一项举措是“重点带动、补齐短板”。市委市政府选择50个老少边岛重点贫困村(其中老区村29个,占58%),作为近三年精准扶贫带动开发的工作重点。由市领导挂钩、市直部门和在莆的央属省属单位(含国有企业单位)共同帮扶、选派市直机关干部驻村任职,针对各村的“短板”“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帮扶三年”的举措,啃下了全市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硬“骨头”,破解制约贫困村脱贫致富的瓶颈。

(二)造福工程,助推发展

扶贫攻坚中,结合“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建设集中安置点100多个,其中省级示范点12个,完成造福搬迁5.6万多人,投入建设资金13.5亿元,造福工程也促进了老区村的建设,形成了白沙镇坪盘村、常太镇马院村、大济镇乌石村、西天尾镇林山村等新型老区农村(社区)。2016年,全市计划继续对15个符合搬迁条件的偏远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涉及搬迁农户6042722人。同时,镇、村干部积极谋划产业脱贫新路子,发挥自然区位优势,开发油茶园70多亩,种植油茶4000多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了造血功能。

(三)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做大一产。立足“农、林、水”等资源做文章,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林下经济、特色种养业,加快发展茶果、林业、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二是做活二三产。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三是开发电商产业。2015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已突破6个亿。

(四)保障民生,和谐建设

2015年,市政府共提高了6项民生保障标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20%,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革命“五老”人员生活补助等都有了新的提高。革命“五老”人员生活定补提高到930/月,原老区草湖、白伏两个耕山队队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450/月、革命“五老”遗偶350/月。

二、思路和举措

(一)自觉融入全市脱贫攻坚主战场,带动革命老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

1、做好建档立卡促脱贫。坚持通过5个方面加强贫困对象识别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一是专题培训,明确目标。二是突出民主、群众认同。三是进村入户,仔细甄别。四是部门比对、纠偏纠错。五是边缘从宽、应扶尽扶。

2、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通过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海则海、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等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与贫困户联动齐动,多渠道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

3、加快转移就业促脱贫。将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提供“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等优惠政策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增强就业技能,增加务工收入。

  4、探索财产性收益促脱贫。莆田市有近半贫困家庭丧失或没有劳动力,加快探索建立健全财产性收益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由县区设立平台,盘活贫困户的资源、资产、资金。

5、实施造福搬迁促脱贫。将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列为2016年市级为民办实事头号项目,全年计划完成造福工程扶贫搬迁10000人。

6、落实低保兜底促脱贫。将无法通过开发性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给予兜底保障;适时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和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建立城乡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互通共享信息平台。

7、完善医疗救助促脱贫。2016年,医疗救助对象的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0元。对因病致贫返贫的,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实行重特大疾病优惠补偿,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偿后,剩余自付部分超过2万元的合规医疗费用按照100%给予补偿,封顶20万元,当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住院合并封顶65万元。

8、实施发展教育促脱贫。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加大教育扶持,除义务教育外,学前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也要免除学杂费,高校毕业提供就业保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考上高校的子女,优先列入高校贫困生助学金资助范畴,并由各县区(管委会)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就学补助,切实解决因供子女上学而致贫的问题,阻断贫困代际遗传。

9、提高生态补偿促脱贫。2016年,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每亩提高到21元,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保护人员,增加贫困人员保护生态和治理水土流失的劳动报酬。

10、提升关爱工程促脱贫。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形式,开展精准化、个性化帮扶。

11、深化挂钩帮扶助脱贫。前三年帮扶的50个老少边岛贫困村,自2016起,由所在县区领导接手挂钩,市直有关部门继续牵头,开展为期三年的回访,对新确定的38个贫困村,实施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市领导挂钩帮扶,全面推进8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

12、发展集体经济促脱贫。积极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模式,重点推广特色产业、土地流转经营、租赁经营、服务创收、村庄整体托管经营、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六种带动增收模式。

13、完善基础设施助脱贫。着力推进贫困地区公交、供水、供电、燃气、垃圾污水处理等的联网对接,确保2018年前贫困村所在乡镇公交客运覆盖率达到98%以上,通电率、通电话率、通广播电视率、安全饮水率、通村公路和硬化率均达到100%。加快贫困村人居环境建设。

14、加强组织建设助脱贫。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行“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继续落实好“六要”群众工作法。

15、加快智力输送助脱贫。健全党员干部驻村任职和驻村蹲点工作机制,加大对贫困村科技扶持力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落实“雨露计划”培训。

16、集聚社会力量助脱贫。一是加快村企结对帮扶。二是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三是创新“互联网+扶贫”工作机制。

17、强化政策支撑保脱贫。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二是落实土地优惠政策。三是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四是完善人才管理制度。

18、强化扶贫队伍保脱贫。市里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建立健全与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相适应的各级扶贫开发队伍和机构,充实配强扶贫开发工作力量。

19、强化四级联动保脱贫。建立四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整合各级驻村蹲点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及村两委、农村“六大员”等力量,建立一支有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乡镇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或专职村务工作者组成的相对固定服务队伍。

20、强化督查问责保脱贫。执行“月工作例会、季情况分析、半年督查通报、年度述职考评”的督查问责机制,每半年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市效能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组织开展督查,以问题为导向、以推进为目的,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各县区每年要向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告脱贫攻坚工作履职情况,接受督查考核。出台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考评办法,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强化督查考评得成效。

(二)学习贯彻好中办发64号文件与省委省政府24号文件,促进我市加快出台推进老区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精准指导老区攻坚阶段的脱贫工作

中办发64号《指导意见》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提出了三方面的工作重点、八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了六方面的支持政策,要求在五方面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24号《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老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省定扶贫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莆田市“加快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虽然也涵盖了老区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方方面面,但对老区村更有针对性的精准施策,突出对老区村的特点和难点施策,还有进一步细化的必要。因此,围绕中央、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我们还要积极与老区村、老区群众加强联系,急老区人民之所急,及时反映他们的心声,主动建言献策,促进我市加快出台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让我们老区脱贫攻坚与全市无缝对接,全面融合,同步推进,同步建成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