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6年

打造花卉产业 实施精准扶贫

日期:2017/3/1        来源:本站        点击数:

打造花卉产业  实施精准扶贫

陈桂芳  邓国清  李青畴

清流县嵩溪镇元山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近年来,在村两委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突出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培育“一村一品”花卉村,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先后被授予省级“一村一品”花卉村、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平安清流先进村”、“四宜四无”和谐发展村等称号,还被农信社、邮储银行、农业银行三家金融机构评为“信用村”。2015年村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5828元,花农人均纯收入达26500元;贫困人口从2008133722人,减至2015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662人,有7户可望于2016年脱贫,2018年将实现全村脱贫。

加强班子建设 创新发展思路

元山村辖8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3671506人,有耕地1640亩,林地2.67万亩,经济上原来以种植水稻、烟叶为主,村民收入低。自2008年被列为省、市、县扶贫开发重点村以来,省、市、县先后下派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连续挂钩帮扶,并通过换届选举,把有思路、能做事、肯奉献、理念新的人才吸收到村两委班子中,带头发展花卉种植,做给百姓看,带着百姓干,在增强村级组织运转活力的同时,提升村民致富的理念和本领。

在调查摸底、党员干部带头试种的基础上,村两委瞄准种鲜切花的发展良机。2008年时,村里只有6户种植花卉,其中3户是党员、2户是村民代表。村两委决定,2009年除了县财政对搭建花卉种植大棚每亩补贴5000元外,村再补每亩1500元,鼓励村民投身这个新兴的阳光产业,当年大棚种植花卉的面积增加了100多亩。同时,制定了元山陈段片千亩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一步到位、农户联种、土地置换等土地流转方式,集中连片开发千亩花卉种植示范基地,46户参与的贫困户,已有43户实现脱贫。

突破融资瓶颈 加快发展步伐

融资难是制约村民发展花卉产业的瓶颈。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天天往银行跑。受村两委诚意的感动,县邮储银行信贷部到元山召开村民与银行互动的座谈会,试验性的对村民采用5户联保的方式,1户可贷款3万元,同时村两委也成了贷款银行的义务督促还贷员。多年来,元山村没有一起不良贷款记录,得到了银行的信任。如今已有多家银行参与对元山村民的贷款,每户贷款额度从原来3万元提高到15万元,仅2014年村民贷款就达3000余万元,其中贫困户900余万元。

2015年“5.19”洪灾后,村民还贷,恢复生产,需要大量资金。元山村通过走访贫困户、困难户,召开贫困户代表及村民代表会议,共同商讨精准扶贫,成立了“元山村级产业扶贫创业担保基金”,对上级下拨的精准扶贫资金实行量化折股,用于担保基金。现在,有13户贫困户通过该基金担保贷款65万元,解决了创业融资难的问题;产业大户也通过该基金担保贷款260万元,进行产业升级。该基金与银行合作,由银行让利,每年增加收入8万元以上,既保证了精准扶贫资金不流失,又使村财和贫困户、困难户增收,产业大户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 推进发展升级

元山村民充满创业激情,从无到有建成千亩花卉产业基地,2009年以来成立了9个花卉专业合作社。花卉专业合作社对生产材料实行统一购买,规模效益明显,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收入。合作社自创销售网络,拓宽市场,推销鲜切花产品,节省了中间流通费用,增强了价格优势,特别是在花卉采摘旺季,依据来自一线的行情调节产品组合,不仅大大提升了市场的竞争力,而且降低了市场风险。去年宏兴花卉合作社将鲜花卖到了韩国、日本。

元山村党支部引导建立“一个不落下,要富大家富”的“三帮扶”机制:一是党员能人帮扶困难户。以党员设岗定责为抓手,科学设置致富带富岗、产业提升岗、帮扶关爱岗,党员能手主动认岗、领岗,与贫困户“结亲”帮扶,并要求做到“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大户帮小户”,由花卉专业合作社牵头,采取“大户带小户,老户帮新户”的模式,牵手结对,通过资金、技术、人力上的帮扶,带动小户、贫困户参与发展,实现“一户带多户,多户帮一户”,互助发展,共同致富。三是示范村帮扶贫困村。通过“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示范村带动周边村”,派出花卉产业大户,跨村创建花卉基地,实现村带村共同发展,也增加了元山村民花卉种植面积和经济收入。

 

(作者单位:清流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