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日期:2017/3/1  来源:本站  点击数:
沙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围绕“资源变资本,资本化资金,资金强资源”的思路,加快林业“公司化、合作化、股份化、家庭化”的改革进程,让林农得到更多的改革红利,努力解决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难题,促进了林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12月沙县被农业部等13个部委列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试验区。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推进林业“四化”进程
沙县经历了三次林改。早在2005年,一些村将村集体林,按当时人口数平均分给村民。由于经营面积小,有的村民把分到的林地转让给他人,也有的村民对山林一砍了之,加上许多村民外出开小吃店或务工,出现了山地抛荒。2011年进行第二次林改,陆续收回林地,创办集体林场。但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从苗木种植到成材砍伐,需要二三十年,见效慢,有些集体林场还因缺资金管护不到位,造成经济收益低,缺乏经营积极性。2014年12月以来,进行第三次林改,对集体林场进行股份制改造,采取公司化运作,将林木资产变为资本,资本化作资金;实行林改的村,全村所有的村民都以林地经营权入股,成为股东,分红按人口均分,享受分红的村民随每年人口自然变化而发生变动,体现公平公正。改制后的林业股份公司,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可以依法领取林地经营权证,作为银行抵押贷款证,公司运营的资金缺口能及时得到解决。全县林业的公司化、合作化、股份化、家庭化的“四化”改革进程持续推进,已经建立的新型经营主体有林业公司9个,股份林场9个,林业专业合作社76个,家庭林场121个,托管合作社26个。
实行林地有序流转 促进林业规范管理
县政府制定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管理办法,切实维护林地流转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赋予林地实际经营人在权属证明、林权抵押、林权登记等方面权益,促进林地由分散经营向经营能手集中,便于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发放林地经营权证工作进入常态化,已发证68宗9244亩。富口镇吉瑞家庭林场卢家群,从林权抵押获得30万元贴息贷款,用于发展立体林业,种植果树苗木1500株,养殖蛋鸡1.2万只,各类鱼10万余尾,年产值520万元。
实施收储抵押贷款 提供坚实资金支撑
为加大金融机构对林业扶持力度,促进林权资产资本化,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县政府办公室印发沙县林权收储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经办主体县森林资源收储管理公司与县农商行合作,开立收储资本金账户,并存入500万元作为收储业务的资本金,降低合作银行的放贷风险,同时,创新开发了林地经营权证、中幼林、毛竹林等林权抵押新型贷款,拓宽了林权抵押贷款渠道。目前,已发放贷款10笔1510万元。沙县富口沁园家庭林场杨孙忠,去年用300多亩林地经营权和400亩中幼林作抵押贷款30万元,解决了林地初、中期管护资金。同时,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细叶青蒌藤,去年收入15万多元。
推进资源资本运作 实现不砍树也致富
围绕森林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金,引导林农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建立新型林业投融资体系,盘活森林资源,实现不砍树也致富。一是创新林业金融产品,在林权贷款的基础上,拓展花卉、苗木、竹林、经济林及林下经济产品抵押贷款,开发林产品电子仓单质押、存货质押等新产品。二是推进林权登记、评估、收储、交易、融资等“五位一体”林业资源交易平台,与全市、全省、全国资源交易平台对接,使全县林业经济电子商务化,推进林产品流通市场信息畅通、规范、高效。三是实行森林保险制度,对商品林、生态公益林以及未成林造林地上的树木实施森林综合保险,每亩保费1.25元,每亩保险金额为600元。在保险期内,若发生森林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富口镇38家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经营面积4.3万亩,占全镇商品用材林面积的47.9%,其中省级示范社金楠专业合作社已承接25户林业托管业务,每户年可分红3000元。沙县新园林业有限公司从事森林资源培育、林木采伐、林产品收购等,森林经营面积达6000多亩,毛竹山承包2000多亩。2015年村民人均股份分红收入100元,让林农得到实惠。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促进林农增产增收
沙县积极探索开发周期短、见效快的林下经济新品种、新模式。如林下套种细叶青蒌藤可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共同发展。富口镇依托林业公司,打造林下种植细叶青蒌藤苗木精准扶贫创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山地、苗木由公司出资,种植管理由贫困户承担,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保护价订单收购,转移贫困户种植风险。该镇还组建由30多位贫困户组成的“富民”劳务服务队,牵线缺工的苗木公司、家庭林场等,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全镇建成了500亩细叶青蒌藤苗木创业基地,每亩种植收益460元,为每户贫困户年创收1.3万元。“富民”劳务服务队已完成劳务输出800多人次,创造劳务收入6.4万元。
当然,沙县深化林改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林权抵押贷款,只有农商行介入,须向其他银行拓展。林下经济种植品种不多,规模不大,应引进更多适宜的林下经济新品种,形成产业效应。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开发新项目,如森林旅游、“森林之家”,发展果树,兴办养殖场等,切实解决好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难题。
(作者单位:沙县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