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6年

发挥老区资源优势 促进同安旅游业发展

日期:2017/2/28        来源:本站        点击数:

发挥老区资源优势  促进同安旅游业发展

——同安区老区建设促进会  郭友民

同安别称“银城”。自古有“海滨邹鲁之地,声明文物之邦”。同安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县,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现有土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辖6个镇、 2个街道办事处、2个农场、1个开发区、81个行政村、44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1万(其中外来人口37.6万)。彭德清将军、李剑光、尹利东等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曾在汀溪镇北部山区开辟游击区,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建立苏维埃政权,汀溪镇汪前村成为安(溪)南(安)永(春)德(化)红色区域的一部分。中共闽粤赣边区厦门市委机关曾在阳翟学校图书馆组织 “五老”人员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同安区委、区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抓,以乡村特色旅游为突破,把红色旅游融入滨海休闲游、历史文化游、温泉生态游、乡村特色游、工业游等五大旅游集群。弘扬老区精神,发挥同安自然与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优势,发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缔造,着力打造厦门市的生态休闲与文化旅游中心,助力同安发展新跨越。目前同安拥有44A级景区,23A级景区,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接待单位,3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四星级“森林人家”,2家省级观光工厂,3个“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8个“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自2010年以来,全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2016年前7个月,同安区接待游客595.8万人次,比增25.9%,实现旅游收入16.2亿元,比增37.9%

一、红色游与特色游相结合,增强乡村旅游的活力。

随着“美丽厦门”和“富美同安”建设的持续推进,同安区委、区政府立足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绿色、生态发展的“美丽机遇”,做足“美丽文章”,大力发展红色游与乡村特色游,造福老区人民。

“厦门生态第一镇”,汀溪老区镇围绕“富美同安”的发展定位,运用老区山水画廊和红色资源,紧扣“绿色发展”主题,深化转型发展,以党建富民强村为核心,以“百姓富、生态美”试点建设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打造“全省乡村旅游第一品牌”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红色、生态、养生、旅游”发展定位,建设六大红色旅游乡村特色游集群(即汀溪顶村、堤内村的生态山体休闲特色游;荏畲、西源村的青少年户外体验特色游;褒美、古坑、路下村的陶瓷文化和宗教文化特色游;隘头村的温泉养生特色游;前格、半岭村的森林峡谷与海丝文化特色游;汪前、五峰、造水村的红色旅游和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特色游),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与乡村特色旅游,绘就“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乡村特色旅游的自然天堂。

 漫步百亩花海,穿行茶马古道。前格村的菊花海在镇资金的扶持下,依靠村民主动参与,形成大片菊花,渐次开放的独特景观,返璞归真的田园风光。2016年元旦,一片菊花海,让前格村成了全市最火的地方之一。用美丽吸引人气,用人气转化为财气。这个仅有634人的村子,元旦3天迎来了超过42000人次的人流,游客消费达20多万元——共同缔造在前格村成为了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汀溪老区镇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顶村村为示范,先行先试,探索出一套可持续发展,一套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体制机制。顶村村在支部的带领下,由村委会发动、村民自愿成立的顶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引领村民共同致富,并制定《顶村民宿合作社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民宿由村委会统一管理,游客入住统一安排,收入统一分配的规定,防止互抢客源、互相压价等不良竞争行为的发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有入股份的村民每间房月平均收入1000多元,年收入达10多万元。2012-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600元提高到23000元。在顶村的辐射带动下,堤内村充分利用村的旧校舍,在市区配套资金的扶持下,建成乡村旅游客服中心。

汀溪镇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乡村旅游特色村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61.5%,加大力度推进北部生态彩廊的建设,积极培育前格茶马古道及森林公园、伊甸园、造水流枫溪风景区、褒美文山郊野公园、玉云农庄等,汪前村的彭德清将军的旧居燕雀堂、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二支队的藏身洞的红色旅游景区、顶村的“顶上人家”、五峰的“德安古堡”、古坑的“房车公园”“前湾”、造水的“听溪农庄”、西源的“汤里温泉”等“一村一品一特色”的旅游景点已具规模;打造“海丝”文化品牌,依托褒美古民居的保护与修复,吸引文创青年进驻褒美古厝开设陶瓷创意工坊,强力推进珠光青瓷非物质遗产等古文化的挖掘,半岭闽南特色村落、珠光青瓷窑址、隘头海通码头古渡口、褒美匣钵体古厝,形成“海丝”主题文化带。

2014年以来,汀溪镇先后举办了“乡约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在最美的杜鹃花季遇见最美的你”、“最美乡村汀溪越野跑”、“前格油菜花写生大赛暨古道登游节”、“第二届褒美芋头节”、“厦门全民健身同安山地车爬坡挑战赛”等大型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年国庆黄金周,汀溪镇各乡村旅游景点共吸引游客5.97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营业收入约318万元。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汀溪镇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96元,同比增长20%。汀溪镇荣获“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称号,前格村、造水村、荏畲村分别荣获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顶村村和五峰村获评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汀溪镇目前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的村已达5个。顶村村先后获评“2014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五峰村先后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汀溪镇的一个品牌和支柱性产业。

二、推进新项目建设,丰富旅游资源

同安区委区政府不断提升同安的旅游品质,从供给侧发力,进一步优化存量、提质增量,丰富、整合产品体系,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需求,频出大手笔。抓住同安湾这条拥有红树林、人造沙滩等诸多景观要素滨海旅游浪漫线动工建设的契机,加快推进滨海旅游浪漫线,同安湾高端酒店群建设步伐。其中,万豪酒店预计2016年底开业,特房波特曼酒店预计2018年营业。以中国非物质文化为主题的全新概念主题公园的厦门方特“东方神画”预计于2016年年底开业。位于汀溪镇荏畲村的万丰青少年拓展基地占地面积1100亩,总投资3.4亿元的青少年交流活动创意中心、综合馆、户外拓展培训基地、温泉度假酒店正在规划建设。大力推进落户在汀溪镇汪前村投资80多亿元的厦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打造成为5A景区,产业发展旅游观光,市民休闲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同安区委、区政府通过“旅游+文化和宗教”的融合,挖掘孔子文化、开掘闽王文化、苏颂文化、朱子文化的内涵,结合“四山两寺一庙一影城”(大轮山、梅山、北辰山、罗汉山、千年古刹梵天寺、梅山寺、孔庙、同安影视城)和古道、古墙、古窑址、古村落,培育有品位、有特色的文化景区、文化街区、文化旅游综合体。通过“旅游+工业”的融合,推动古龙酱文化园和通士达光影体验馆等企业开发工业观光游,进一步丰富了旅游资源。

三、完善基础配套 串联旅游资源

同安目前拥有三十多个国字号及省级旅游产品,但它们分布面广,星罗棋布。形成全域旅游的新格局。这就要解决旅游通达问题。同安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对外交通网络的建设,依托厦漳泉同城化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对接、融入厦门市快速交通体系,着力构建“五纵三横”区域交通网络。滨海西大道、厦安高速莲花出口建成通车,同集路提升改造、国道324复线等重要交通项目建设也在快速推进。同安区已将旅游道路规划纳入《同安区公交规划》中,村村通公交车,解决了各旅游景点的交通连接,串连旅游资源。厦门岛外风景道同安西源村至顶村村的路段已建成通车,风景道全长8.24公里,宽度3米,建设慢行道、观景休息台、绿化、安保等设施,游客可一路健身、游玩,享受不同的旅游体验。同安区政府去年投入近3000万元建设同安城区东西溪沿岸6.5公里的慢行系统,将串联同安孔庙、古城墙、古牌坊、龙门楼等历史文化古迹,同时连通双溪公园、银湖公园、苏颂公园三大公园,并建设慢行道,绿化道,艺术小品,夜景工程,让市民游客体验“绿色出行,慢生活”的惬意。

同安湾漫长的海岸线和优美的滨海环境是同安湾新城最大的文化旅游资源。滨海西大道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整合串联滨海酒店群、滨海旅游浪漫线、美峰生态公园、华强方特梦幻王国、丙洲文化旅游岛、丙洲水道等旅游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同安湾旅游度假产业。

四、加强生态建设 夯实旅游基础

几年来,同安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瞄准生态强区建设要求,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助力同安山水保持山清水秀,并在全域旅游的带动下成为“金山银山”。同安区委、区政府坚持“生态立区”,实施“绿色工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坚持以产业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协调共进;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打造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工业跨越式发展与节能减排目标同步实现。全面清除河面垃圾和河道淤泥,修建护坡;汀溪镇的西源溪、五峰茂林溪、造水流枫溪正抓紧整治,将打造成汀溪生态水系走廊;推行“河长制”,促使地方重视河流的整治和养护;成立39支溪流养护队伍,河道保洁覆盖率100%。同时,开展生猪退养、污水管网建设、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治理、洗砂场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实现双管齐下,标本兼治。经过努力,同安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获评“国家生态区”,为同安打造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中心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