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沧区挖掘红色资源 活化革命精神
日期:2017/2/23  来源:厦门市老促会  点击数:
厦门海沧区挖掘红色资源 活化革命精神
厦门市海沧区具有丰厚的红色人文积淀。在烽火连天的的革命战争年代,厦门海沧的革命老区基点村的人民和仁人志士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共海沧区委重视“三红”教育,将保护和挖掘红色资源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林文生亲自挂帅,区委副书记分工负责,区民政局具体抓落实,并且采取有关措施确实落到实处。
从去年10月份起,按照区委的部署,海沧区相关部门正在对辖区内的东头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修缮提升,重建陵园围墙,建设主题雕塑和浮雕墙。同时对辖区内的5个革命老区基点村建设纪念设施,力争今年内完工。1933年起,革命老前辈彭冲副委员长便与其他地下党员一起在海沧新垵新江小学教书育人,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92年彭冲副委员长曾重游故地。1947年至1949年,毛穴广村的林天成、林水龙等人在中共地下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农民夜校为掩护,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展积极分子入党入团;在解放厦门岛战役中,霞阳村民杨有明、杨有福驾驶帆船,冒着枪林弹雨,不惜流血牺牲把解放军将士送上厦门岛。海沧区的鼎美、古楼、毛穴广、新垵、霞阳等5个村庄的村民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凝聚成了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些革命精神在当今新的历史时期对提升全区上下精气神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海沧弘扬革命传统、坚定革命理想信念的强大精神动力,增进海沧的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影响群众文化素养,让理想信念的火种代代相传。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中共海沧区委的领导和具体部署下,海沧区民众积极行动,根据各村的特点,计划在霞阳、新垵、毛穴广社、建设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在鼎美村部设立宣传壁画,将“古楼农场”的红色文化与知青点建设相结合;在新垵小学的旧址建设“耕读文化园”融入辖区历史,目前已经完成方案设计,今年底将革命精神活化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厦门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林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