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6年

真扶贫扶真贫小康路上并肩行

日期:2016/9/26        来源:三明宁化老促会        点击数:

真扶贫扶真贫小康路上并肩行
——宁化县老促会对全县精准扶贫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06-12来源:宁化县老促会作者:林宗河浏览 9次【字体:

宁化是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全国精准扶贫整村推进的试点县,为推进这项工作,县老促会于4至5月先后用一周时间,组织四名正、副会长和秘书长深入到县农办、农业局、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5个部门和石壁镇、杨边村;淮土镇、禾坑村;曹坊镇石牛村;治平乡彭坊村、坪埔村等4个乡镇5个村,听取了9位领导汇报,召开7场座谈会,实地走访12户贫困户,对全县精准扶贫整村推进情况进行调研。

宁化县共有贫困户7720户22756人,其中扶贫户3838户13259人,其他五保户、低保户等3882户9497人。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艰巨。2014年以来,全县建立“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成绩显著。当年脱贫1778户5513人,脱贫率为24.2%。2015年,在健全“348”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着重抓了四个方面:

一、把上级扶持“落”到实处。

上级扶持是精准扶贫基本保证和坚强后盾,要用足用好上级扶贫攻坚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2015年根据上级扶持的项目,着重是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居住和公共服务条件。一是改善生产条件。2015年投入3000万元,基本完成5340亩高标准农田设施,实施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5100亩,推进6个乡镇防洪工程建设和2个乡镇水源改造工程。二是改善住房条件。一方面,依托造福工程搬迁改造,2014年,完成造福工程危房改造3200户,其中异地搬迁改造670余户,1000余人。设30-50户集中安置区8个,百户安置区6个。新建五保互助幸福园3个,安置贫困户、五保户64户。2015年完成异地搬迁改造771户,新建3个30户和1个50户集中安置区。另一方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石壁镇杨边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动,初步实现“农区变景区、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村民变股民”的目标,打造“房屋美、田园美、文化美、生活美”的村庄环境。三是改善公共设施。突出抓好贫困村便民服务代办点、规范化卫生所、农村书屋、农村体育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强化贫困村公共服务保障,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石壁镇杨边村和淮土镇禾坑村,只见一排排红瓦白墙三层式农家小院内花香扑鼻,一条条宽阔平坦的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清洁灶、空调、电冰箱等现代化家用物件一应具有。村委会管理大厅、便民办事窗口、调解委员会、警务室、老人活动中心、农民休闲广场等为便民服务配套设施十分规范和完善。群众异口同声称赞: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扶贫政策好!四是用活扶持资金。宁化县各级领导十分重视用好用活上级扶持的专项资金。石壁镇杨边村把上级扶持1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办两件事:第一,用50万元建立大棚15亩,以年租金5万元租赁给福建省石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优先聘用杨边村5名贫困对象就业。第二用100万元“量化折股”资金注入福建葛藤凹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占公司50%股份,公司预计每年纯收入30万元。该村每年将村集体所占股份受益的60%,按人头平均分配给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预计人均可收益1500元。淮土镇禾坑村被列入三明市扶贫改革试验区,拥有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该村利用这笔资金建起了占地500平方的钢筋结构厂房,连同旧村部,一并以每平方米180元租金租给鞋面加工。同时安排10名贫困户就业,月工资2千多元。曹坊镇石牛村以本村经营能手为骨干,办起了“王中王”辣椒合作社,该社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和周边县5个乡镇,该村用上级扶持的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量化入股“王中王”辣椒合作社。2016年该村入股分红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5户130人,每人每年平均可增收1000元。

二、把自我扶持“干”到实处。

时代已把老区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老区人民群众发扬扶贫攻坚的老区精神,把国家扶持、社会扶持当作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以向上进取的志气和务实创新的精神,创建老区自我发展新业绩。着重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发展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客家小吃、薏米、河龙贡米、油茶、獭兔等5个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促进贫困户就业和发展生产,增强自我脱贫能力。截至目前,建立了10万亩河龙贡米基地、18万亩淮土油茶基地、五万亩宁化薏米和6个贫困村獭兔养殖基地,带动1000余个贫困人口从事特色产业经营。二是发展来料加工。出台《宁化县精准扶贫“家门口就业工程”来料加工项目补助试行办法》,对带动6个以上贫困人口就业的来料加工经纪组织给予5000-30000元不等的扶持补助,鼓励来料加工企业到贫困村,利用旧村部、旧学校、旧仓库开办加工点,优先推介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目前,全县贫困村已发展鞋面加工、电子配件加工、农产品加工等来料加工点50余个,帮助30个村21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三是发展经济活力。挖掘贫困村潜在资源,盘活废旧宅基地资产,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整合了3.44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贫困村贫困户将耕地、林地入股农林大户,通过保底收入,盈利分红,增加资产性收入。目前,全县贫困户耕地入股1万亩,林地入股3万亩,激活贫困户经济发展活动。四是发展信贷担保。依托省市政策,成立小额信贷促进会,为贫困户提供5-20万元以内信贷担保,全县已完成扶贫小额信贷担保8720万元,为贫困户发展经济提供了扶持资金。五是发展经济组织。去年以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家庭农场28家、家庭林场4家,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林场总数达到485家。茶油、薏米和贡米是宁化的“三枚国家地标牌”,过去都是农户零星种殖,自产自销,上不了规模,形不成商品。近两年来,县、乡重视完善种殖管理模式,实行“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产品研发——基地示范——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联动,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化路子。河龙乡成立了贡米专业合作社,2014年,该社与厦门大都世纪进出口贸易公司对接,该公司与80多户贫困户签订了种殖300多亩高端贡米合同,原来每50公斤价位120元,与公司签订合同后,公司按每50公斤200元收购,贫困户每亩可增收500元。去年,该乡引进了中华国际(台湾)生物产业公司,投资6000万元,年产万吨薏米系列,年销售收入1.5亿元,又安置200多名贫困户就业。淮土镇成立金糯薏米专业合作社,吸收了25户贫困户入社,该社在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上为贫困户提供四大服务,一是每户免费提供优质品种0.8斤;二是每亩免费供应专用复合肥100斤;三是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四是实行定时、定点收购。即:每年10月1日至15日,在城老上茶厂统一收购。使贫困户在发展薏米特色产业中吃了“定心丸”达到种植放心,销售安心。淮土镇还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美林生态公司进行茶油品种改良,使茶油产量每亩由品种改良前的8公斤,提高到20多公斤,增加3倍。调研组走访了凤山村贫困户罗永亮,他高兴地说,从引进新品种以后去年我家收了1500多公斤茶籽,榨出250公斤油,现在油价每公斤可卖到120多元,仅这一项可收入3万多元。

三、把社会扶持“引”到实处。

社会扶持是老区扶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可雪中送炭,又可锦上添花。县委、县政府号召全社会参与“精准扶持献爱心”活动,争取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帮扶贫困户。4月上旬由省侨办和市政府主办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内外架桥精准扶贫对接会”在宁化召开,应邀53位侨商参加会议,并实地考察精准扶贫对接项目,签订了“握手家乡,共谋发展”的结对帮扶协议,并通过了“公益投资,精准扶贫,奉献爱心”的倡议,取得很大实效。近年来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社会贤达对贫困学生的捐资助学活动,据统计,华为公司、红十字会、地税局、电信局、县老促会、关工委等单位平均每年捐助贫困生50万元以上。县老促会每年向162个贫困生发放17万元助学金,每人1-5千元。5月上旬,县残联为20名低保户、残疾户赠送价值五万元的肢残行走辅具,还为30名残疾儿童每人捐助2千元。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城7号楼,建筑面积2334平方米,投资2000多万元,开设了“精准扶贫客家小吃培训中心”,设有培训室、实践操作间、体验店等免费培训贫困户。去年以来,已培训贫困户学员689人,学成后,贫困户自主与他人合伙开办小吃店141家,还为384户贫困户学员推荐到各类餐饮店帮工。治平畲族乡彭坊村宏旺专业合作社和邓屋村永盛专业合作社联合集资互助基金,对46户贫困户实施贷款贴息扶持和减半入股基金,按股分红,在两家合作社支持下,年底可脱贫。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城南中心学校教师王琴秀一直帮扶“五保户”吴常隆、张素琼等,每逢传统节日,她总是带上猪肉、大米、面条、牛奶、食油和300-500元红包看望老人。得知吴常隆老人爱看新闻,把自己新买的21英寸彩电送给他,并帮助安好接收器,供老人排除孤独。

四、把加强领导“抓”到实处

扶了谁,只是一个结果;谁在扶,怎么扶,才是源头。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把精准扶贫挂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并建立以下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精准扶贫联席会。有38位县、乡主要领导参加,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移发和副县长陈朝利召集,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

二是建立精准扶贫管理中心。宁化县在全省首创建立精准扶贫管理中心,各乡镇、村相应成立精准扶贫服务站(点),健全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全县贫困户达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县有数据库”并录入全国贫困户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三、选派干部驻村任职。2015年,选派了63名省、市、县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或主任助理,为贫困村争取了较大的项目资金,使原有74个空壳村有35个摆脱困境。

四是确立了帮扶对子。县委、县政府派出了2153名县乡干部(其中处级38人),与3838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具体要求:县处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6户、正科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5户、副科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4户、乡镇机关站所干部每人帮扶3户。

        五是明确了帮扶目标。帮扶人必须摸清贫困户贫困原因,确立脱贫的目标和措施,帮助贫困家庭确定一项自我发展的主业和技术;到2015年全县所帮扶的对象要有1/3以上脱贫,到2017年再有1/3以上的贫困户脱贫,到2020年帮扶对象基本脱贫。只有当帮扶对象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且达到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方可视为脱贫,由帮扶人员提出申请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后解除结对帮扶关系。

六是制定帮扶制度。即对贫困户实施大病援助、因灾救助、学生就学帮扶、小额信贷担保、农业科技服务、创业就业帮扶、劳动力互助、思想激励、五保户和低保户帮扶、结对帮扶等十项制度。

七是强化工作考评。把帮扶活动列入单位和干部个人考核内容,每个结对帮扶人员每年联系走访贫困户不少于4次(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及时登记“宁化县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贫困农户情况信息”,帮扶情况每年分别在所在单位和帮扶的村进行公示。县委农办加强对结对帮扶工作的指导和考评,建立全县农村精准扶贫信息系统,做好帮扶信息的跟踪反馈。县委组织部、县效能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工作结对帮扶对象不满意的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要进行问责追究。

(宁化县老促会:林宗河(副会长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