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历史 >老区革命史

福建苏区在长征战略酝酿实施中独特贡献的几点思考

日期:2016/9/26        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数:

福建苏区在长征战略酝酿实施中独特贡献的几点思考

    闽粤赣边纵队老同志代表参观展览 

    

开幕式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在酝酿长征时进行了系列部署、谋划,并报共产国际获得批准。在中央实施战略转移实施过程中,福建苏区军民积极响应,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东线战场和敌后迟滞敌人,并千里远征北上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行动,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传奇——长征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一、福建苏区成为筹集军需物资“模范区”,为长征提供物力支持。

    福建苏区物产丰富,粮食充足,工商业发达,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顺利实现战略性转移提供了物质保障。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长汀是中央苏区的工商业中心,开办了一批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有各种商店300多家;创办了一批国营、合作社工业,拥有几十家工厂和手工业作坊,号称“红色小上海”。宁化则是中央苏区重要的产粮区,物产丰饶,为中央苏区提供了“千担纸,万担粮”,被誉为“苏区乌克兰”。1934年6月2日,中央向中央苏区的各级党组织发出指示信,要求“紧急动员24万担粮食供应红军”,长汀、宁化等苏区县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征发、借谷和开展节约运动等办法收集粮食。

    据当时《红色中华》报道,长汀共完成借谷任务67717担,比计划数超额8717担;宁化县在任务下达后的第一个月征粮7480担;8月18日后,在半个月时间内,又征集了3.4万担粮食,及时将粮食送给红军。长征前夕,宁化县又为红军筹集货币15万元,鞋1万多双,军衣1000多套。为积极筹款和赶制斗笠、草鞋、被服等军需用品,兆征县仅1934年7月就筹款17000余元,长汀县赤南区一次就编织了1700余双草鞋慰劳红军,才溪妇女仅6个半月就完成布草鞋1600多双、菜干2000多斤、米70多担支援红军。

    此外,据1934年2月、3月《红色中华》报道:“长汀县共收公债粮谷子8000担,土地税谷2000担。”、“汀东县收集土地税谷子有上万担。”、“兆征县推销公债109684元,比原定102000元超额7000多元,征收土地税谷子3221石。”明溪县苏1934年6月开始大力开展支前工作,动员群众筹集粮食1000多担支援红军。

    为紧急动员群众筹集24万担粮食支援红军,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刘少奇号召后方机关工作人员每月节省三升米,他倡议将省委机关大锅饭改用饭包蒸饭。刘少奇为了节约粮食,一天三餐改为两餐。这些做法,推动了全省节约粮食。“设在四都的福建军区后方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在节省运动中共节省1139元送交前方”。1934年10月3日,红九军团集结汀州进行4天休整,在长汀的中央被服厂第二分厂生产并发给全军指战员每人斜纹布等棉衣、夹被、鞋子等物。红军斗笠厂仅1934年生产几个月产量超过20万顶,保证红军指战员长征时每人一顶斗笠。福建苏区人民努力生产,节衣缩食,为即将到来的长征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准备。

    二、福建苏区成为“扩红”“模范区”,为长征提供人力保障。

    福建苏区人民有参加红军,支援红军的光荣传统。成千上万的福建英雄儿女在长征前夕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红军的队伍中,为中央红军出发长征,顺利实现战略转移提供了可靠人力资源。

    在中央苏区“红五月”扩大红军的突击运动中,福建人民积极响应踊跃参军参战,掀起了“猛烈扩大红军”的热潮。如长汀红坊区荣获福建省苏“扩大红军模范区”称号;河田乡青壮年全部参加红军,获得“为保卫苏区而战”奖旗;宁化全县13万人口,先后参加红军的有1.3万多人,青壮年中不到2人就有1人是红军,涌现出了禾口、淮土“扩红模范区”;上杭县自1929到1934年红军长征,参加红军的达15254人,如南阳区不完全统计,“扩红”2500多人,占当时全区人口14000的17.8%;连城1934年前的七个月,参加红军1000多人,新泉县2600多人,新泉模范团1000多人。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第五次反“围剿”前夕,清流地方武装如独立团、游击队等以连、排或整个游击队为单位参军的就有600多人。反“围剿”开始后,清流又有2450多人参加红军。温坊战斗之后,福建军区从长汀、上杭紧急动员新战士约2000人补充到九军团。松毛岭阻击战中,福建军区动员新战士1600人,从长汀濯田开到钟屋村补充到九军团参加战斗……长征出发时,中央红军8.6万人的队伍中,福建子弟兵约占1/3近3万人。

    三、阻敌东线,千里征伐,为红军顺利长征提供东翼战略支撑。

    1934年9月9日,国民党军队力图从东线突破,进攻中央苏区政治中心瑞金。中央和中革军委组织中央红军进行阻击。在歼灭敌第九师精锐第五十团、重创第三师,取得温坊战斗胜利之后,红九军团、闽西红二十四师和闽西地方红军游击队坚守松毛岭一线。9月23日,敌军第八十三、三十六、九3个师向松毛岭发动进攻,双方发生激战伤亡惨重。到了九月二十八日,中革军委命令九军团撤出战斗,转移到钟屋村待命,由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军区部队坚守松毛岭,继续阻击敌人。松毛岭阻击战迟滞了敌人的进攻,确保了东线阵地,为中央和中革军委部署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

    闽西红二十四师和地方红军、游击队接替中央主力红军在闽西的全部防御任务,浴血奋战,迟滞了敌军向中央苏区腹地的反攻,有力地掩护了党中央、中革军委、中央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9月30日,撤出阵地的红九军团在钟屋村观寿公祠前的草坪上召开了数千人参加的群众大会。随后,红军指战员挥泪告别苏区父老,全军兵分两路,从钟屋村出发开始长征。10月初,红三军团第四师及军团医院等部队从宁化出发,踏上长征的漫漫征途。

    为了策应红军主力转移,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福建的行动开始于1934年7月6日。先遣队由中央代表曾洪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率领,下辖第十九、二十、三十四师及独立团,共6000多人,其中福建子弟兵3000多人,先后纵横福建17个县(市),进行了数十次的战斗,消灭和牵制了国民党军,掩护了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推动了福建革命斗争蓬勃开展,为长征做出了贡献。

    同时,福建军区的红八团、红九团奉中革军委之命,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消灭了所经之地的反动武装,建立了大片游击根据地,为后来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提供了侧翼掩护的作用。

    长征开始后,留在闽西的军民以不足7000人的地方武装,有效地牵制了敌人8个师的大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并同南方其他游击队一起同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筑起了中国革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