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0年

打好老区欠发达村致富攻坚战

日期:2011/2/27        来源:本站        点击数:

——福州市老促会“十二五”工作主要思路

20101111在莆南宁福四市老区工作联谊会上的发言)

福州市老促会会长  吴又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福州市老区经济和社会面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老区乡(镇)、村在经济建设总体发展的带动下,已接近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但是,仍有一部分地处偏远山区的老区乡(镇)、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部分老区村不加速发展,今后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农村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矛盾将更显突出,这与福州市作为海西建设中心城市整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老区欠发达村不加速发展也影响福州市农村小康奋斗目标的全面实现。福州市老区办、老促会分析了老区经济发展形势,认为加速欠发达村经济发展,是当前老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应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必须集中力量打好一场老区欠发达村致富的攻坚战,从2007年开始已采取以下一系列措施:

(一)对老区欠发达村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从调查情况看,这部分老区村绝大部分都位处偏远山区,其共同特点:一是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生产发展;二是生产水平低,结构单一,仍然是自然农业经济为主,缺乏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三是村财空壳,入不敷出,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四是新农村建设滞后,村貌依旧或改变不大。按照这四个条件,各县()区摸底共有153个村,作为当地今后应该加强的工作重点。而市老区办根据村财收入在2万元以下,2007年人均收入在4085元以下为标准,通过摸底,全市共有经济欠发达老区村120个。

这些欠发达老区村要解决问题,实现面貌有较大改变需要投入多少财力呢?最近,据市老区办初步了解汇总,就罗源、永泰、平潭、闽侯、晋安5个县(区),已列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项目567个,需要投入资金25730万元。主要是自然村的道路硬化和桥梁建设、饮用水、水利设施,还有文化、医疗设施等,其中用于发展生产的投入需要8199万元(主要是改造茶园、垦复毛竹、造林种果、改造低产田、发展食用菌和养畜业等),占总投资的32%。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对老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总的看,扶持水平与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还不相适应。罗源县对1982年至2006年的24年间,扶持老区的情况作了初步统计,平均每个老区村得到的扶持资金约3200元,这样的扶持水平根本不可能改变欠发达村的面貌。区位劣势,经济基础差,知识人才欠缺,缺乏自建能力,加上长期扶持力度不足,这是部分老区村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

(二)促进各级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老区欠发达村建设2007年,就加大老区欠发达村扶持力度问题,我们主动向市委提出专题报告和建议,向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反映情况,先后与有关县(市)区主要领导接触面议,要求加大对老区欠发达村的扶持力度。为贯彻落实省两办54号文件精神,福州市和各老区县(市)区政府除了全面部署加速老区建设外,都决定每年从当地财政中拨出专项经费,扶持老区欠发达村建设。福州市级老区助建经费由原来的200万元增加到300万元(明年又增加100万元为400万元),福清、长乐、连江分别在县()财政中每年安排100万元,罗源县50万元,闽侯县、晋安区也筹资安排每年各100万元,专项用于扶持欠发达老区村建设。这样,全市各县(市)区安排用于老区欠发达村的专项助建经费每年共有550万元,加上市级目前的300万元,合计可达850万元(明年可达950万元),这是有史以来我市为老区欠发达村拨出数额最大的助建专用资金,用好这项资金,将会为老区欠发达村发展解决一部分实际问题。

市、县(市)区老区欠发达村助建经费拨出后,都由各县(市)区老区办与老促会通过调研,提出项目和资金安排,经当地财政部门审核后下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长乐市老促会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老区欠发达村建设。为了用好这一专项资金,今年5月,长乐市老促会陈依霖会长带领民政局、老区办等单位领导,深入11个老区乡镇(街道)及其11个老区欠发达村,开展实地调研,就要求解决的饮水工程项目进行讨论,通过调研,已确定给江田镇下沙村、松下镇午山村等8个老区欠发达村各815万元的老区饮用水工程扶持资金,共75万元。当日,上报市政府,经批准,85,长乐市财政局、民政局、老促会以长财社【2009237号文下发,要求“各相关(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接到助建款后,要认真组织检查,实行按进度验收,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福清、连江等各县(市)对扶助老区欠发达村专用资金也都作了专项安排,这都将有力促进老区欠发达村的经济发展。

(三)帮助老区乡(镇)村提出重点建设项目,争取纳入县(市)区总体规划,特别纳入“十二五”规划,争取中央、省建设资金支持。从2009年开始,各老区县(市)区就积极争取提出老区欠发达村建设项目,争取列入当地总体规划,如福清市老促会去年提出把通往罗汉里水泥路修建和小麦岛建设项目列入规划和当年建设计划。罗汉里道路硬化列入计划后,随之安排了财政预算,当年就拨出100万元资金,投入施工续建。最近,福州市老区办、老促会在市委常委、统战部长王玲同志(市委指定由其联系老促会)主持下,又专门召开了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就“十二五”期间,老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建设重点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问题进行了专题部署,要求在项目上要狠下功夫,抓紧提出系列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十二五”规划,争取中央、省按中部地区的政策待遇给予资金扶持。市老区办接着又召开各县(市)区老区办主任和全体干部参加的专题培训班,研究规划生成老区建设重点项目,争取列入“十二五”规划。市老促会对偏远老区镇(乡)、村的重点建设项目也进行调研,帮助研究提出方案。如连江县长龙镇现有10500亩低产茶园,目前种植福云茶,由于质量差,管理粗放,每亩年收入只有800元左右;如垦复改造后,种上优质茶金观音,每年收入可达4000元。但改造10500亩茶园需要投资4000多万元,我们建议镇党委和县委作为老区欠发达村建设重点项目,提出方案,列入“十二五”规划,争取中央按中部地区扶持政策给予资金支持。这方面工作做好了,老区欠发达村面貌将会加快改变。

(四)按照倾斜、优先政策,争取各部门和全社会支持老区欠发达村建设。老建委撤销后,福州市采取由老促会、老区办通过调研,提出老区社会经济建设存在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议市政府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把要求解决的问题提请各部门列入工作计划,安排解决。如去年4月,市老促会组织5个调研小组,分赴连江、长乐、罗源、福清、永泰等县(市)欠发达老区村开展调研,对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经汇总并提出建议上报后,市政府由陈奇副市长主持召开了有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会上就调研提出老区村存在的饮用水、自然村通路、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科技下乡等问题,分别交由各部门研究解决。今年9月份,在市委常委王玲同志主持下,又决定由市民政局负责协助市老区办建立由原市老建委成员单位参加的联席会,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老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交办事项后,由市委督察部门跟踪督察,推动落实,以调动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促进老区欠发达村加速发展。同时还号召全社会支持老区建设,为了争取部分龙头企业到老区欠发达村投资建设,要求各老区乡(镇)提出招商引资项目和合作意向,然后由市委统战部、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组织部分企业家,与老区乡(镇)、村见面,召开对接会,签订合作协议,争取一批龙头企业到老区村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实行规模经营,发展新兴产业。另外,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到老区村开展帮扶助困活动,如市(县)老促会提出要求调整增加老区欠发达村挂钩帮扶单位,市和各县(市)区最近经调整,已决定在连江、罗源、闽侯、永泰县23个老区欠发达村安排了新的挂钩单位,并下派人员驻村帮扶。市委统战部在开展“百企联百老”帮扶活动中,市、县老促会提出百名特困“五老”要求帮扶,经研究已确定其中70名列为企业联系的帮扶对象,企业将给予补助解决生活困难。同时号召社会各方面力量,在老区开展慈善助学助困活动,帮助解决老区欠发达村医疗、卫生、助学、养老等方面问题。

以上是福州市老促会、老区办在促进老区欠发达村建设发展方面,已经进行和正在筹划进行的几项工作。“十二五”期间,老促会工作的战略目标是加大促进力度,争取经过五年努力,在当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实现老区欠发达村经济社会面貌有较大改变,达到接近农村经济发展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