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老区在行动
日期:2016/7/3  来源:三明市老促会  点击数:
精准扶贫,老区在行动
陈生雄
革命老区过去是闹革命的好地方,如今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
5月17至18日,笔者跟随市老促会领导走进原中央苏区县宁化,亲身感受这个县淮土、曹坊两地老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火热场景和喜人局面。
精准识别,让真正贫困户得到帮扶
扶贫扶谁?如何让真正贫困群众得到帮扶,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这个问题过去一直困扰着当政者。
淮土镇地处宁化县西南部,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牺牲和贡献,被中华苏维埃授予“扩红模范乡”荣誉称号。由于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贫困问题比较突出。
穷则思变。淮土镇在开展脱贫攻坚中,摸索出了一套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好办法,经过上级总结,成为可参照可复制的扶贫样本。这就是受到大家认可的“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这套办法,镇村采取“一申请、两比选、三公示”,做好贫困对象的识别工作,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432户111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77户552人,低保贫困户181户481人,五保贫困户74户85人。使真正的贫困户得到了扶持;按照“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动力”等,细化分类了致贫原因,为有针对地开展帮扶提供了可靠依据;根据不同致贫原因,采取了“结对帮扶型、创业培育型、入股分红型、资产盘活型、基地托养型、订单带动型、资金互助型、搬迁改造型”等措施,做好做实贫困对象的帮扶工作。
村干部告诉我们,有了这套识别机制,再也不要为了扶谁不扶谁而头疼了。
勇于担当,坚决完成脱贫使命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
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曹坊镇党政领导迎难而上。
书记、镇长亲自担任扶贫工作领导组长和副组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细化扶贫开发方案,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召开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议,推动扶贫开发工作落实。
在该镇的石牛村、三黄村,村部的墙上挂的《结对帮扶一览表》十分醒目,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贫困属性、致贫原因、帮扶人姓名、单位名称、联系电话一目了然。
据镇干部讲,2014年以来,曹坊镇共有县、镇、村三级干部195人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其中,县处级3人,县直单位62人,镇干部60人,专业技术人员29人,村干部36人,覆盖了全镇所有的697户贫困户,做到了家家户户有帮扶干部,有脱贫计划,有脱贫措施,有脱贫成效,帮扶工作落实。淮土镇禾坑村一个村就有4名县直机关干部、4名镇干部、3名农技干部和省国土资源厅驻村干部在村开展结对帮扶。
对帮扶干部有明确的帮扶要求。如曹坊镇要求,每名帮扶人员一年至少4次到户,每年扶持资金不少300元,同时动态记录好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帮扶办法,找准帮扶路子。不脱贫不脱钩。
产业扶贫,成为贫困户脱贫利器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劳动技能是促进贫困户实现脱贫的重要方法。
淮土、曹坊两镇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小吃培训等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新型农民,提升贫困农户就业创业能力。为鼓励和支持贫困户从事客家小吃,两镇为贫困户优先安排免费培训,免费制作牌匾,在享受县里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镇财政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对贫困户在县外开标准店的奖励5000元,普通店的奖励300元。
政府的关心支持激发了贫困农户的创业热情。淮土镇2015年就有154人参加客家小吃培训,其中贫困户25人,开客家小吃店58家,其中贫困户3家。不少人实现了当年脱贫。
要实现真正脱贫,让贫困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有一个相对固定较高的收入,显得十分重要。
两镇以发展“短、平、快、小”产业为抓手,在立足“粮、烟”两大支柱产业基础上,着力抓好工业企业,为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提供平台。
曹坊镇石牛村以本村经营能手为骨干,办起了“王中王”辣椒合作社,该社已覆盖全县8个乡镇和周边县5个乡镇,该村用上级扶持的1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量化入股“王中王”辣椒合作社。2016年该村入股分红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5户130人,每人每年平均可增收1000元。
目前全镇有工业企业4家(森宝化工、福仙化工、曹坊砖厂、永银矿业);农业企业21家(王中王辣椒、三星山药、新农果蔬等12家专业合作社;贻然园、燕丰、桂美园等8家家庭农场),实现了不能外出的贫困户基本上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就地脱贫。
淮土镇禾坑村被列入三明市扶贫改革试验区,拥有5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在镇书记邱华东的指导帮助下,该村利用这笔资金建起了占地500平方的钢筋结构厂房,连同旧村部,一并以每平方米180元租金租给鞋面加工。鞋面加工点2014年12月投入生产,有60余人参与就业,其中贫困对象10人,月工资2千多元。同时,厂房出租村每年可收取租金15000元作为村财收入。2015年本村第一书记魏伟恒牵头,成功引进福建省禾森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村建设农业休闲旅游体验项目。项目运营后可提供45人就业,同时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公司量化折股,通过股份分红增加贫困户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
政府兜底,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
对五保贫困户和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如何保障他们的生活。两镇对五保贫困户通过“两供养”方式(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实现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通过“两保障”(低保、医保)低保政策兜底实现脱贫。淮土镇禾坑村建设幸福公寓,解决没有能力自建新房的五保户、特困户等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幸福公寓占地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7平方米,总投资220.3万元,共有17套公寓房,设有食堂和医疗服务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现有5户五保户、低保户入住。
开始精准扶贫工作两年来,曹坊镇两年来共有307户108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帮扶实现脱贫。淮土镇2015年一年实现脱贫280户926人。该镇禾坑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贫困人口196人,其中当年脱贫13户共53人,2015年脱贫25户共83人。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老促会副会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