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建阳区为红色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日期:2016/5/23  来源:南平建阳区老促会  点击数:
南平市建阳区为红色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日前,南平市建阳区委区、政府为中共福建省委驻地遗址、闽赣省委驻地旧址,中央红军第七军团二十师五十八团驻地旧址和王助牺牲地遗址等7座纪念碑和两座纪念亭落成,纪念碑和纪念亭的落成将永远铭记革命先辈、先烈为拯救中华所做出的流血牺牲,为创建共和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既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辟了场所,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不可多得的风景。
中共福建省委驻地遗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实行“北联南剿”之“方略”派重兵对我游击区和省委机关发动多次军事围攻。在敌强我弱态势下,省委机关及其武装,大多运动于闽赣边的崇山峻岭之中。
1942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移驻书坊太阳山下的南门丁厝村,10月又被迫迁驻太阳山。这期间,省委开办以曾镜冰为校长的第五期武夷干校,从各游击区和城市抽调骨干上山接受整风整训,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哲学及整风文件,分析了当前形势。武夷干校的开办,加深了各级党组织对马列主义普通真理的认识,增强了党员党性观念,提高了战斗力,是福建党组织思想组织建设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943年4月,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发动第三次军事围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省委机关被迫分批撤往闽中。
中共闽赣省委驻地旧址 位于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诸母岗,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力红军被迫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调集10万重兵,对闽北根据地进行地毡式清剿。面对敌人的血腥屠杀和残酷镇压,闽北党组织在与党中央隔绝的情形下,与敌展开殊死的斗争,拉开了三年游击战争的序幕。
1936年6月,中共闽赣省委在崇安岚谷黄龙岩重新组建,黄道任省委书记,曾镜冰任组织部长。省委下辖闽北分区委、闽中分区委、抚东分区委、闽东北特委等4个分区委和4个军分区。9月初,省委机关移驻建阳白塔山,
1 1月初,被迫撤到麻沙与黄坑交界的五里考带,后迁到黄坑诸母岗,直至1937年7月7日日寇入侵中国,抗战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抗日统一战线形成止。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共闽赣省委,独立支撑,顽强坚持,保护革命阵地,保持革命武装,保持革命组织,赢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建立的15块游击根据地之一。
中央红军第七军团二十师五十八团驻地旧址 位于南平市建阳区漳墩镇杭头,1934年8月,中共闽赣省委所属红军第七军团二十师师长黄立贵率五十八团(后为闽北独立师)八百余人,从崇安兵分两路挺进建(瓯)松(溪)政(和)地区开辟根据地,建立建松政、区、乡三级苏维埃政府。期间黄立贵师长率红军一部驻扎泔洋村,并成立了泔洋乡苏维埃政府。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黄立贵师长率闽北独立师两次推进该地区作战,沉重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巩固了根据地。
1934年8月,红七军团二十师五十八团,攻克将口回潭、水吉后,分两路进入政和,在政和东平凤池建立了建(瓯)松(溪)政(和)县委、县苏。9月,县委、县苏在漳墩杭头成立杭头区委、区苏,何德生任区委书记、陈生奴任区苏主席。
王助牺牲地遗址 位于南平市建阳区徐市南搓东坑头,王 助(1914—1941):福州市亭江象洋村人。193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是闽北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福建省委主要领导人之一。
1941年4月,日寇攻陷福州, 9月为发打通闽北与闽中的路线,以便南下开展坑日游击战,省委指派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长兼军 委会副主席王助率林兆荣支队挺进建瓯,顺昌、南平恢复和开辟据点。 21日中午,队伍途经徐市南搓东坑头时,遭土匪伏击,王助和支队长林兆荣不幸牺牲。
王助的牺牲是中共福建省委的一大损失。为纪念这位功绩卓著的革命活动家,省委于同年四月决定将建(瓯)松(溪)政(和)特委命名为“王助特委”、武装支队为“王助支队” 。 ( 南平市建阳区老促会 哨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