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瞻仰安少亮烈士故居

日期:2016/4/19        来源:南平武夷山市民政局        点击数:

瞻仰安少亮烈士故居

 

 

 

在武夷山革命史中,有这样一位革命人物,生长在书香世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不满捐棍的敲榨勒索,毅然抛弃国民党警官职位,回乡革命。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革命生涯,却史册丹青,被党史界誉为:崇安早期革命的北乡农民运动领袖。他就是——安少亮。

阅读安少亮的传记,我被安少亮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深深吸引,总想到岚头际下村走访,瞻仰烈士故居,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激励建设美丽新岚头。

受安少亮烈士之孙惠林的邀请,包括大安红色义务讲解员张珍秀老师在内的几个党史爱好者,在116日的一个寒气透骨的早晨,乘车到岚头际下村。村主任王忠华早已在村部等候我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王忠华主任介绍道:安少亮是崇安早期革命的著名烈士,是岚头村的骄傲。村里计划把安少亮烈士故居建设岚头革命村史馆,融入岚谷乡黄龙岩红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

尽管天气寒冷,但丝毫不减我们瞻仰安少亮烈士故居的热度。路边的小草傲然挺立,如同烈士的精神永不倒。在去安少亮故居的路上,小草在寒风中摇曳着,像是对我们招手致意,为安少亮烈士而感到自豪。

当我们走到安少亮故居,门前杂草丛生,大门紧闭,可以看出多年没有人居住。那精致的门墙砖雕让我们感觉到安少亮祖上耀眼辉煌。安惠林说:“太爷安媚老是前清贡生,以教私塾为业。太爷爷基业雄厚,为四个儿子盖了大小规格一样的四幢房子,目前,只剩下安少亮这一幢,其他三幢在战争年代被敌人放火烧毁。”听完安惠林的介绍,印证了有句崇安老话:黄柏潘、岚头安。

推开大门,走进房屋,房屋空荡,瓦砾碎砖遍地,只剩下四周墙壁,还有火烧的痕迹。大厅、厢房、天井的结构轮廓还能依稀可见。我们在故居内走动交谈,缅怀安少亮为革命付出的牺牲和作出的贡献,钦佩安少亮优秀的革命情操。

为了革命,安少亮抛弃诱人的国民党长汀县警官职位,带领乡亲抗捐抗税,投入工农革命运动中去。不顾环境险恶,把自己的家作为革命活动中心,徐履竣、陈耿、徐福元、左诗赞等早期著名革命人物都在他家多次会议,酝酿革命斗争。19282月,安少亮还是在自己家中由徐履竣介绍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928日的第一次上梅暴动失败后,敌人大举反攻,安少亮的家遭受敌人纵火焚烧,故居四周火烧痕迹就是例证。

19292月,为巩固第二次上梅暴动成果,崇安县委攻打五夫失利后,安少亮不顾个人安危,带着弟弟安钟如等少数几个民众队员翻越铜钹山赶赴江西弋阳寻找方志敏请求支援。由于岚谷反动土豪的告密,安少亮不幸被捕,牺牲于江西河口镇,时年44岁,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弟弟安钟如也连同被捕,坚持咬住是一位挑夫获得释放,1930年在建阳牺牲。

安少亮还是一名为崇安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革命烈士。早在19279月,安少亮在县委、县农会的指导下,在际下建立了工会、农会等革命进步组织,进一步点燃了北乡农民革命烈火。19286月,首先在北乡岚谷建立农民自卫武装 “民众会”,使“民众会”运动由北乡向崇安四乡蓬勃开展。为了加强民众队的革命纪律性,安少亮在县委的领导和筹划下,统一草拟了《民众队捕办反动派条例》、《民众队处罚条例》等重要法规,增强了民众队的组织纪律性,使更多的乡民加入民众队,壮大了民众队队伍,为日后成立红军打下基础,闽北红军五十五团第一连是以北乡民众队为基础组建的。

1928925,安少亮带领民众会拘捕民愤极大的捐棍彭猴猴,在北乡岚谷街尾召开群众斗争大会,罚大洋、造武器,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闽北首次农民暴动的序幕。并以北路指挥的身份,参加9281929129两次上梅暴动。

为了保卫暴动成果,安少亮带领民众队多次抗击敌卢兴邦和驻浦城吴鼎元的军阀、以及民团对暴动中心区域上梅的进攻。因此,安少亮领导的北乡是上梅暴动全面发起的一个起点和重要基地,是随后诞生红军五十五团的摇篮,和即将诞生崇安县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后方。

我们在安少亮故居仔细观察。火烧的痕迹让人回想起革命环境的残酷恶劣,每一块砖头,每一颗小草,每一个木块都是真实的语言,似乎在对话安少亮的革命英雄事迹。四周的墙壁仿佛是安少亮伟岸身躯的化身,在熊熊的革命烈火越烧越坚强,流尽生命的最后一滴血,铸就成一座不朽的革命丰碑。

安少亮丰富的革命斗争事迹是留给岚头村重要的革命历史资源,每个岚头人的血液都流动着红色基因。安惠林说:自己一直被爷爷的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感染。为了继承爷爷的高尚的革命品格,开设在市立医院对面的餐馆坚持为65岁以上看病老人免费用餐。我听后,深深地敬佩着。

岚头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基点村。至今保留着农会、工会、民众会、崇安县委、闽北特委、吴烨烈士纪念墓碑等许多革命遗址。安宇是岚头村另一位著名革命人物,是崇安党组织的创始人,担任过崇安特支、崇安县委的宣传委员。

在土地革命和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岚头是坑口到黄龙岩的革命联络点。在抗日战争时期,岚头曾经是全县中共崇安县委、闽北特委的驻地,是基本地区隐蔽基地,岚头党支部是十八个全县党支部之一。抗日宣传队还到过岚头进行文艺演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是主要抗日游击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是闽北游击纵队的活动区域一直到解放。

陪同瞻仰的岚头村书记裴良荣告诉我们,在岚头村众多的革命遗址中,安少亮烈士故居是重要的革命遗址,非常适合建设岚头革命村史馆,从故居背后翻过一座山就是横源村,与黄龙岩红色旅游相连接,是岚头村发展红色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的优势,希望我们多多挖掘革命史料,丰富革命内容,把红色资源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岚头村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武夷山市民政局  汪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