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人物

仓山吴厝村走出的潜伏者

日期:2016/2/29        来源:福建日报        点击数:

仓山吴厝村走出的潜伏者

 

  在仓山螺洲镇吴厝村1号院,一座外观普通的两进木结构院落这两年游客逐渐增多。院子不远处是吴氏宗祠,宗祠进门左墙上,悬挂一幅吴石将军肖像。曾经,他的代号是“密使一号”。正因是密使,早期吴石并不为人所知,甚至连亲属邻里都知者寥寥。而随着早两年电视剧《潜伏》的热播,作为余则成人物原型的吴石浮出水面,其英雄功业和坎坷人生渐为人知。

  1898年,吴石出生在福州一户平常人家,幼年曾就读于福州开智小学。辛亥革命爆发,吴石毅然投笔从戎,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白崇禧、张治中等是同期同学。吴石后来在国民党陆军大学任教多年,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不少高级将领。

  在抗战中,面对国民党的贪腐、物价的飞涨以及民众生活的困苦情形,吴石常流露出失望的情绪,发出“国民党不亡无天理”的哀叹。国共合作后,吴石开始接触中共。通过同乡何遂和老友吴仲禧的先后策动与引导,他认识了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中共领导人,最终成为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解放战争时期,身居国民党军事首脑机关的吴石,在辽沈、平津、淮海和渡江战役,以及解放南京、上海、杭州和进军福建过程中,都根据党中央的命令,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为这些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长年投身革命,吴石几乎没有时间回家。据其子吴韶成回忆,吴石常拿一本《孟子》,用福州话教孩子们高声朗诵,以此聊解乡愁。1948年,他最后一次返乡。当时,我军逼近南京,国民党政权撤退时,一批军事机密档案原本要直接撤往台北,时任国防部史政局局长的吴石建议暂移至福州。福州和平解放后,这批珍贵的档案由其随从参谋完好无损地交给了福州市军管会。

  1949年,国民党迁台。吴石赴台出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继续潜伏,是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最高级别的情报人员。投身孤岛的吴石在危机四伏中,仍提供了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舟山群岛和大小金门《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置图》等极其重要的军事情报。

  无奈,吴石赴台未逾半载,中共台湾省工委就被破获,叛徒的出卖导致吴石暴露。不久,吴石即在台北遭枪决,终年57岁。1975年底,病中的周总理提及不能忘记在台湾的朋友,特别点出已经牺牲的吴石将军。同年,为表彰吴石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特殊贡献,国务院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994年,吴石和夫人的遗骨被合葬于北京。如今,一生漂泊客死他乡的英雄有望落叶归 根。吴石的4名子女曾表达了在家乡祭奠父亲的心愿,希望将吴石的骨灰迁回福州。据悉,福州拟打造吴石烈士纪念园,目前已初步选址新店镇益凤村,等待英雄“归来”。根据初步设想,届时规划设计将按“生态化、园林化”的标准,修建吴石纪念广场、陈列馆等烈士纪念设施,二重山处可作为文林山陵园分园,用以安葬散葬烈士等,将其打造成主题公园式的城市名片。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规划论证,力争在明年清明节前完成吴石纪念园的前期工程。

  此外,仓山也在积极筹建吴石烈士纪念馆,地点就选在螺洲镇店前村。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此还专程前往郑州拜访吴韶成老先生。得知家乡要为父亲建纪念馆,吴老先生拿出了珍藏多年的父亲遗物,包括吴石将军的照片、书信手稿、印章等。目前,已搜集到部分吴石将军翻译、编写的军事书籍以及100多种有关吴石将军的报刊、史料。这些珍贵的遗物未来将在吴石烈士纪念馆中对外展出,向人们展示这位潜伏虎穴的“红色情报官”的传奇一生。(记者陈梦婕

  (原标题:仓山吴厝村走出的潜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