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5年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老区发展

日期:2015/12/28        来源:泉州市老促会        点击数:

 创新工作机制  促进老区发展

——泉州市建立老区村联系点工作制度的情况

泉州市老促会

 

一、缘 由

泉州市有8个老区县(市、区)〔其中安溪、南安、永春、德化4个县(市)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为“视同中央苏区”的老区县(市)〕,56个老区乡镇,954个老区村,户籍人口2543万人。老区村数和户籍人口分别占全市的38.9%37%,土地面积5507.5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0%。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来,泉州老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领导下,经过“十五”期间“举全市之力,攻贫困之坚”的攻坚战,率先在全省实现了“五通”,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又开展了“思源回报”活动,认真落实“老区优先,适当倾斜”政策,加大了老区的扶贫力度,使老区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走进了快车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经济状况有明显好转,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贫困面大大缩小。但由于许多老区村地处高、偏、边、远、散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地理条件较差,加上历史欠账较多,经济社会发展仍较滞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不平衡。全市尚有7%左右的老区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下。二是不协调。多数老区村以传统农业为主,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区村资源相对贫乏,人才奇缺,有些资源要整合开发难度也很大,调整产业结构,招商引资非常困难。三是不景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有些老区村已被边沿化,农村人口外流,已出现了一些空心村。如德化县实施大城关战略后,聚集了全县80%多的人口,现在很多农村只有极少数留守老人,出现有路没人走,有田没人种,有酒没人喝(指婚庆喜事请客难),有校无学生的现象。我们在调查该县的水口、南埕两个镇时,发现全镇虽各保留一所小学,而学生分别只有8名和9名。不景气还表现在老区村经济结构单一,要想突破比较困难,发展现代农业可望不可及。现实告诉我们要在2020年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老区,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深刻含义。

党的十八大为今后发展绘制了新蓝图,为老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对老促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对此,我们在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新常态下老区工作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老促会的宗旨、职能,在征得县(市、区)老促会的同意后,决定建立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与老区村挂钩联系制度,在挂钩联系村中开展为期三年的“发展特色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和提高村民收入”为主的强村富民活动,首轮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14个老区村作为两级老促会的挂钩联系点,每年组织人员深入联系村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共商发展大计,理清发展思路,谋划发展项目,协助联系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并对所选择发展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做到年初有调研部署,年中有检查督促,年终有总结验收,努力探索老区村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为促进老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二、成 效

1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挂钩联系的14个村中有8个村共投入资金668.44万元,占投资总数的10.56%,用于发展生产,壮大特色种养殖项目,形成了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产业。如安溪县山格村的淮山产业,举源村的茶叶产业,晋江市坑园村的蔬菜苗木基地,南安市深村的中药材基地,云山村的油茶基地,永春县吾江村的大麻笋基地、培民村优质枇杷产业等。永春县培民村有400多亩旧枇杷园,因品种退化产量下降影响村民积极性。经过三年扶持,在省农科院支持下,培育嫁接6种优质枇杷苗穗成功,现已着手改造全村的旧枇杷园,使之成为优质枇杷产业基地。晋江市坑园村将抛荒近20年的850亩农田进行复耕后,流转承包给晋江黑牛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成蔬菜基地和名贵苗木基地,既有效解决土地抛荒问题,又解决了40多名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2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各挂钩联系村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是加大道路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等三方面的建设。据统计,14个联系点三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56.19万元,完成51个建设项目。其中投入通村公路提级改造和自然村公路硬化1174.28万元,占投资总数18.56%。投入农田水利建设435万元,用于修复水渠水坝和小水库清污加固,占投资总数的6.88%。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村容村貌整治1046.91万元,占投资总数的16.55%。如鲤城区金龙街道龙岭社区,投入了300多万元用于环境整治,建成生活污水氧化处理塘,农家小公园,停车场;拆除旱厕、鸡鸭圈和临时搭盖,改造成绿地和小花园;在道路两侧种上景观树,建设文化走廊,使社区的环境得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成为泉州市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泉州市美丽乡村游最佳线路之一。石狮市卢厝村投入352.1万元开展以村菜市场为中心的脏、乱、差整治工作,使整个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成为省级文明村。村民无不交口称赞说:“老促会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

3、改善了民生保障事业。为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各挂钩联系村立足实际,根据群众需求和资金筹措情况,按先易后难次序实施民生项目。安全饮水是德化县龙翰村村民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市、县两级的帮助和资金扶持下,铺设管道达16000米,建设蓄水池、过滤池、消毒池等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喝上放心水。惠安县辋川镇峰南村、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永春县吾丰镇培民村,安溪县长坑乡山格村等4个老区村为了丰富群众的文体生活,共投入资金429.48万元,建成四座集老年健身、娱乐、学习、养老为一体的老年活动中心,配置了健身活动器材和文化娱乐设备,丰富了村民的文体生活。

4、增加了村财和村民收入。通过引导挂钩联系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联系点村财和村民收入得到提高。鲤城龙岭社区,在战争年代是地下党泉州机关所在地,如今建有“龙岭红色文化藏品展示馆”,是省级国防教育基地,泉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挂钩联系中,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农业观光生态园、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园,休闲度假园等,使“红”“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乡村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给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村财和村民收入逐年得到明显增长,2012年村财收入10万元,2013年达45万元,2014年达到56万元,今年预计可达80万元,比挂钩联系前增长了7倍。2014年的村民人均纯收入18000元,比2012年的7000元翻了1.5倍。泉港区黄田村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实现从传统种植养殖向规模生产转变,逐步走向品牌经营,目前拥有万亩林果基地,万只珍稀动物养殖基地,300亩茶园,数千箱蜜蜂,一个鲟鱼养殖场,一个蜂蜜加工厂,一个矿泉水厂和一个茶叶加工厂,实现了生态农业多种开发经营,促进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2014年村财收入达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89元,比挂钩联系前的2012年分别增长了26%50.6%,三年跨了一大步,2015年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据统计,14个挂钩联系村,在挂钩联系前的2012年,村财平均收入为14.5万元,建立挂钩联系点至2014年,村财平均收入达25.59万元,平均增长76.54%。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2656元,达12356.86元,增长27.39%,达到或超过所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

5、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建立联系点,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安溪县山格村通过扶持淮山专业合作社,使淮山产业从零星散户小面积种植到连片整村种植,并通过成立淮山专业合作社、淮山协会、淮山产业技术研究会,建立加工厂,开发生产淮山系列产品,推动了规模化的生产和经营,形成了产业链,有力促进淮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8个乡镇8万多人从事淮山的种植,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年产值超过4亿元,成为安溪县继茶叶之后又一绿色产业。该淮山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社。永春县吾江村通过扶持建设大麻笋初加工厂,解决了麻笋的销路,推动了本村扩大种植面积,还带动了周边马垵、半岭、坑园、枣岭、培民等村庄以及邻县南安诗山部分老区村扩大了麻笋种植面积,推动了当地麻竹产业发展。

三、启 示

启示一:建立联系点,必须选择一个两委班子团结开拓有战斗力的老区村,主要负责人必须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勇于担当,这是做好挂钩联系工作的组织保证。安溪县山格村原村主任,现安溪县淮山协会会长、安溪县山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主义同志,在担任村主任期间,与村支部书记陈文杰带领村民把“鞭炮村”变为“淮山村”,进而影响推动全县淮山产业发展,为安溪县淮山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又如洛江区马甲镇西头村原支部书记林志专同志,积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成绩突出,被推荐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被录用成为脱产干部。但还有极个别村,由于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思想比较保守,所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三年来,虽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为此,我们向相关的县(市、区)和相关乡镇提出建议,今年村级换届选举时要选好领头人,配好两委班子。

启示二:建立联系点,要挖掘资源,建立平台,这是发展经济的基本要素。老区村绝大多数分布在偏远山区,地理条件虽然较差,但生态环境比较好,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只要善于挖掘潜力,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以开发利用,就能闯出一条新路。南安市云山村地处海拔500600米的山上,油茶曾是传统产业,后因种种原因荒废了。建立挂钩联系后,我们认为云山地理自然条件适合种油茶,应将这项传统产业恢复起来,因此,就支持发展油茶,先在300亩集体山地种植,长势不错,明年就可挂果试产。群众看到了发展油茶的前景,也纷纷加入,今年又改造200亩旧油茶园,计划23年后把现有的荒山都种上油茶,打造成千亩油茶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有发展平台,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就是现代农业很好的发展平台。安溪县举源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是全国的示范社,该社不断创新合作社运营模式,率先试水“合作社+”行动计划,通过牵手家庭农场、合作高端基地、对接龙头企业、联盟品牌电商、联合科研院校,充分发挥茶叶合作社纽带作用,不断拓展空间,对接市场,科技兴茶,把茶叶基地打造建成原生态旅游茶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荣获安溪县铁观音有机茶发展贡献奖、中国茶博会优秀品牌,并被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定为教研示范基地。

启示三:建立联系点,必须取得上下共识,才能形成合力。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经过认真探讨,认为在新常态下要促进加快发展,必须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挂钩联系,以点带面,才能更好地发挥老促会参谋助手,拾遗补缺,添砖加瓦的作用。认识一致了,劲往一处使,就能形成合力,取得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为:一是建言献策,取得支持。市领导对市老促会采取适应新常态的工作机制给予充分支持,市委书记,时任市长的郑新聪接到市老促会关于增加老区工作专项基金的报告后,批示每年给市老促会增加4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挂钩联系工作。安溪县领导采纳县老促会建议,每年给每个挂钩联系村3万元的配套资金支持。乡镇也给予适应的资金支持。惠安县委书记肖汉辉同志根据县老促会的建议带领县直有关部门到挂钩联系点现场办公,帮助解决污水处理和老年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同时将挂钩联系村列入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给予扶持。鲤城区的龙岭社区,是该区唯一的老区革命基点村,被列为挂钩联系村后,区委书记苏庆赐同志极为重视,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对龙岭的“输血”与“造血”问题,发出两份区委红头文件,区政府也召开两次专题会,形成两份“会议纪要”,专门成立“加快龙岭革命基点村发展领导小组”,区委书记亲任组长,使龙岭社区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二是筹措资金,助推发展。三年来,为了帮助挂钩联系村发展,市、县(市、区)两级老促会共下拨了155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确定了52个发展项目,带动了6326.69万元的资金投入,村均投入451.91万元,推动了14个老区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入村宣传发动,与老区村干部群众共商大计,调动挂钩联系村群众弘扬老区精神,投身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同时也调动了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为了完成项目建设,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14个挂钩联系村的乡贤和村民为建设项目共捐资达3902.11万元,占投资总数61.68%。只有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挂钩联系村的经济社会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启示四:建立联系点,必须加大宣传,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在实践中,我们十分关注挂钩联系村的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总结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三年来,先后总结撰写了《组建股份合作社  打造老区茶叶品牌》、《整合资源助跨越  健全机制助发展》、《一个带动产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为老区村脱贫致富操劳终生》等多篇材料,介绍了举源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管理经验;全面介绍了龙岭社区发展变化的经验;介绍了安溪县山格淮山产业发展的经验。该调研报告被安溪县委办公室加编按语在《安溪调研》全文刊发,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宣传推介被群众亲切称为“大山深处领路人”的陈其伟同志的事迹。

陈其伟同志是泉港区涂岭镇黄田村原党支部书记,他弘扬老区精神,一心为民,踏实干事,带领群众,谋发展求变化,走出一条具有黄田村特色的致富路,使黄田村由市级重点帮扶村,发展成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今年又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其本人也先后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和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7月,因积劳成疾,猝逝于工作一线。市老促会在他逝世后向市委提出在全市开展向陈其伟同志学习活动的建议,市委作出在全市开展向陈其伟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上下向陈其伟同志学习。

当前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一个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老促会肩上的责任更重,任务更艰巨,老促会工作必须顺应大势,服从大局,抓住机遇,把为党和国家分忧、为老区人民解困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尽心为党的宏伟大业添砖加瓦。我们将进一步总结建立老区村联系点的工作经验,使这项工作成为我市老促会的工作制度,并通过制度的创新,带动我市老区建设促进工作持续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