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5年

沙县解决“三农”贷款难的问题有新办法

日期:2015/12/25        来源:三明市老促会        点击数:

 沙县解决“三农”贷款难的问题有新办法

——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做法与成效

        沙县老促会

 

201112月,沙县被农业部、人总行、银监会和保监会等四个部门列为全国6个、福建省唯一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县。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创新机制,优化服务,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普惠制改革,逐步形成了沙县模式——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解决了农户贷款“担保难”和“贷款贵”问题,营造了诚信光荣、守信得益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一、主要做法

㈠村级牵头,农户出资。在县金融办和农商行统筹下,由村委会牵头组织实施,以“自愿、互助、诚信”为原则,以村民出资为主,能人捐资、政府注资为辅等多种渠道筹措担保基金。担保基金创建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议定后,经县金融办核准,到县农商行申请开立基金专户。符合条件的农户按每户一万元或两万元进行基金募集。同时成立担保审批小组,由村主干、村会计和两名入股农户代表组成,负责对农户贷款的审核报批。

㈡建档评信,信用挂钩。建立农户经济档案,按照“一户一册”的原则,逐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农户贷款额度实行信用等级和出资额相结合的办法,获评A级信用等级的贷款额度为出资额的两倍;获评AA级的为出资额的三倍,获评AAA级的为出资额的五倍。如获评AAA级的农户,出资一万元的,最高可贷款五万元;出资两万元的,最高可贷款十万元。

㈢运作规范,方便快捷。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实行封闭运行,动态管理。即基金只为本村出资村民贷款担保,在其所担保的贷款全部清偿前不得解散或用于其他支出;农户存的基金自存入起一年内不得支取,享受定期存款利息。实施快捷审批流程,入股农户根据信贷需求提出借款申请,担保基金根据授信情况和农户实际情况进行担保审批,并签订“担保合同”,县农商行按规定程序五日内发放贷款。农户在授信额度内仅需办理首贷手续,年度内一次审批,循环使用,随用随贷。收回款项再贷时更便捷,从提出申请到贷款审批,发放只需一天即可完成,深受农户欢迎。

㈣利率优惠,支农有力。基金贷款利率按当时同档基准利率上浮30%执行。民间私人借贷利息1.5分,而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只需65,相比利率下降85,优质信贷用户在收回再贷时可以享受更低利率和授信倍数再提升优惠。

㈤加强监管,风险可控。各村加强政银村沟通协作,严把农户准入关,对出资农户资产、信用、品行联合审核,对于有赌博、赖账等不良记录的农户不准加入基金。对首批入股农户资金使用、生产经营、偿还能力再审查,剔除不合格的入股农户。同时,引入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小额借款人定期寿险业务,保险费按贷款数额的3%收取,由县财政与个人按21出资,以预防意外风险发生。

二、主要成效

㈠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沙县开展金融改革试点以来,以普惠金融为方向,以信用评价为基础,以盘活资源为重点,以合作互助为增信,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着力解决“农户融资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的难题,不断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力争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改革红利。随着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入,沙县的金融组织更加完善,金融产品更加丰富,金融供给更加充足,有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据统计,201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9.6% ;财政收入12.22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29亿元,增长0.7%2014年沙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首次进入十强县。

㈡疏通农户融资渠道。青州镇涌溪村村民张礼明,从事房屋建设、水利工程、道路交通等工程承包。过去常为贷款发愁,自己出身农民,要找公务员担保贷款难上难,只好向私人东借西借,张家几千元,李家一万元,而且利息又高,月息15,他绞尽脑汁,跑断了腿,也难以筹到款。近年来,村里成立融资担保基金,贷款容易了,贷款额度也越来越高,利息越来越低。他2012年贷款5万元,2013年贷款10万元,2014年贷款15万元。而利息从开始的65,下降到57,解决了承包工程的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的难题。每年工程纯收入达20多万元。

高桥镇新坡村村民陈发木,几年前,土地流转100亩,每年种植西瓜两季,冬季种菜。购买种子、肥料、农药及雇工的工资,需要流动资金10多万元。当时,为了投资,求着当公务员的亲戚朋友签字担保才获得3万元贷款。近年来,成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不用求人担保,更便捷了,而且利息很低。他每年向村融资担保基金贷款1015万元。解决了愁贷款的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抓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取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每年纯收入达1520万元。

高桥镇官庄村村民徐振林,是沙县小吃业主。他说:“经营沙县小吃,租店铺需要资金1020万元,加上店铺装修,雇小工工资等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过去因找不到公务员担保贷款,只好向私人借款,不仅数量少,而且利率高(月息15)。如今,有了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每年可贷款1015万元,方便快捷,而且利息低(月息57)。真是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帮扶帮在点子上,是农民创业的“助推器”。

(三)融资方式继续朝着有利农户方向发展。尽管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已让许多农户获得红利,但因为村级金融担保基金需每户村民出资2万元入股,许多贫困户照样贷不到款。最近,沙县在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基础上,由县乡(镇)两级注资10万元,成立扶贫担保基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无需入股资金,就能申请贷款。高桥镇官庄村村民陆清玉,几年前,她丈夫意外身亡,家有2个老人,3个孩子,生活十分困难。通过扶贫担保基金,陆清玉从信用社获得一笔贷款,在村干部一对一的帮扶下,她将贷款用于投资浙江的一家小吃店,按小吃店的生意,每月分红5000多元。这笔贷款,将改善陆清玉一家生活。

一些村因为有贷款需求的村民较少,无法成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沙县又在青州镇试点,成立乡镇一级融资担保基金,把无法成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村民全部统筹到乡镇担保基金的服务对象中来。消息一传出,青州镇3个未设立融资担保基金的村,就有55户农户申请加入乡镇统筹基金,让这些农户也能及时贷到款,也能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如今,在沙县金融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目前,全县已有67个村成立担保基金,累计发放贷款3940笔,贷款金额达3.46亿元。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建立了信用档案,百姓都用心呵护自己的信用,这么多笔基金担保贷款都能按期归还,至今没有出现不良贷款现象。”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㈠建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村干部要宣传发动、入户调查,对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农户贷款进行审核,签订贷款等费用大,误工多,建议农商行下拨一定的业务活动经费,以保证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㈡建议县财政每年从“三农”资金中划出一块资金,用于扶持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作为基金的风险金,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㈢从事种、养业的农户,不仅有市场风险,还会有自然风险。为此,建议保险部门要加大农业保险的力度,帮助农户提高抗风险能力。

 

(执笔:黄其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