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5年

连城县省定革命基点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日期:2015/12/21        来源:龙岩市老促会        点击数:

连城县省定革命基点村美丽乡村

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连城县老促会、老区办联合调研组

 

近来,县老促会会同县老区办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到新泉镇的儒畲村、良坑村,庙前镇的水北村、芷联村,莒溪镇的太平僚村,赖源乡的下村村等省定革命基点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调研。其中儒畲、良坑、太平僚、下村4个村属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革命基点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莒溪镇太平僚村地处国家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腹地,是连城、上杭、新罗三县区结合部。全村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404人。三年来,村两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谐相依、生态相融”的目标,带领全村群众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全村3年来投入400多万元,建公厕2座,建成了农民公园、篮球场、体育健身场、修建停车场4处,2000多平方米,新建太阳能路灯139盏,新建占地60多平方米的村卫生所,新建占地35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新建170多平方米的公益性骨灰堂,将大灌水坝升高1.5米(共170m3),新修大灌梅花岛鹅卵石步行道500多米,七仙女瀑布步行道1.7公里,拆除空心房、危房、旱厕、牛栏、猪圈1000多平方,拓宽道路长150米,宽3米的村水泥路,购置60个垃圾箱,配备了环卫车,有专职保洁员,还种上了樱花、杨梅、含笑、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等观赏树木4万多株。村里还发动群众,按旅游接待标准,扶持办起了32户农家乐、10户森林人家,可同时接待840人餐饮、400多人住宿。全村呈现出一派“百姓富、生态美”的勃勃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深山明珠”。

地处海拔860米,距县城56公里的赖源乡下村村按照“支部强、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好、农民富”的要求,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两委”请有资质的市规划公司进行合理规划,结合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项目推进村民住房改造和提升,拆除危旧房及违章搭盖等10000多平方米;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一是把村尾一座废弃的加工厂改造成占地面积14亩的农民文化公园。二是由民众集资35万元建成名为“富源桥”的景观廊桥。三是依托“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项目建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四是清理河道1.8公里,完成河堤建设200多米,建成拦水坝2座,贴水面小路铺设鹅卵石,打造河道景观,建公园水泥平板桥一座,完成红豆杉观景台建设,建停车场200多平米,公布点一座,戏台1个,凉亭2座,铺设鹅卵石栈道100多米,建河道护栏200多米,安装LED路灯70余盏,购买垃圾桶70多个,聘请保洁员4名。现在该村初步实现了卫生、整洁、水清、岸绿、景美,让前来观光的游人赞不绝口。

未被列入试点村的庙前镇水北村,几年来不等不靠,村两委积极发动群众,努力筹措资金,按照美丽乡村规划,分期施工建设。筹措37.5万元建成了农民公园,筹集24万多元重修了400多米水仙水泥路,在烟草部门的支持下,铺好1.3公里的沿河路,同时还修筑了300多米的新村水泥路,进行了自来水改造、装好了26盏沿河路灯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新建了垃圾池,4个自然村都安排了清洁员。儒畲村、良坑村、芷联村近年来也都结合本村的实际,有了较大的行动,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村容村貌得到了较好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已逐步深入人心,并正在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革命基点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⒈成立组织,加强领导。6个村都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由村“两委”成员任领导小组成员,吸收部分退休干部参加。同时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大会,运用专栏、广播、宣传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美丽乡村的目的意义,有的村如下村村、太平僚村还组织村民代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在全村大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形成干群同创的局面。

⒉着眼长远,高起点规划。村创建领导小组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的实际及2013年制订的实现小康发展规划,为避免重复建设、劳民伤财,他们请省、市有资质的规划公司进行实地测量规划,编制成《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同时,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不断完善,使规划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⒊发动群众参与,多方筹措资金。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革命基点村大多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村财十分困难,有的甚至连村干部的补贴都发不出。美丽乡村建设没有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那将是一事无成,这是不少村干部的共同感受。许多村的环境整治、拆除危旧房及违章搭盖都是群众自觉行动,不少群众自备沙石铺路、清理水沟,或为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赖源乡下村村的“富源”景观廊桥就是群众自愿捐资35万元建成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的投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2013年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分3年共给予100万元的补助,使被列为试点村的良坑、儒畲、太平僚、下村4个革命基点村受益匪浅。

⒋科学使用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美丽乡村建设,要干的事情很多,所需的资金也很多,但可用的资金又有限。村领导小组把所要做的项目交给群众讨论,分清轻重缓急,从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项目先干起,同时在资金上,把政府补助资金、村自筹资金、群众捐助资金集中整合,把钱用在刀刃上,争取干一项成一项,不做半拉子工程,不花冤枉钱。

三、革命基点村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⒈资金困难。在调研中,6个村所反映的困难是资金不足。2013年新泉镇良坑村、儒畲村,莒溪镇的太平僚村、赖源乡的下村村4个村是被县政府列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并承诺给予每村100万无的补助,这些村积极性很高,纷纷行动起来上项目。20131220147月县府办先后发出两个通知,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资金管理作出规定,从2013年~2015年给每个县级试点村共1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334比例实行的以奖代补,当年批复实施项目以奖代补资金,未达到比例标准的剩余资金不跨年度,并规定了各种工程项目的最高奖补标准。这样,2013年的30万元资金村里几乎都不能足额得到,有的工程需要十几万、二十几万,而奖补只能拿到2万,给村里造成很大负担。

⒉技术力量不足。一些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检查督促,但村里没有这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所以质量很难保证。

⒊今年的“7.22”特大洪灾,使一些已经完工的工程又被百年不遇的洪灾冲毁,又给村里增加了困难。

⒋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村财资金还十分困难。

四、几点建议

⒈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每村奖补100万元的资金,在总额控制的前提下,能否根据该村工程项目完成情况,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给予全额奖补。

⒉对比较重要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要组织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现场指导、技术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⒊对今年“7.22”特大洪灾造成的水毁工程,有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帮助修复。

⒋经济发展的难题,村财如何增加收入除村里的自身努力外,县、乡及上级有关部门应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