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历史 >老区革命史

柴山村里话英雄

日期:2015/10/28        来源:宁德福鼎市老促会        点击数:

柴山村里话英雄

 

  

烈士黄章兴旧居

 

                  这块土地上发生过的热血事件永远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消失。

 

站在柴山村的道路上,就能看到远处的城区。

在革命斗争环境处于最困难的时候,革命者面对敌人的刀枪,有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的却经受不住考验,甚至成了可耻的叛徒。从6月中旬开始,我们重走红土地,重温革命岁月栏目的采编人员已经走过了12站,在那里我们听闻了许多那个年代的革命群众的英勇事迹。周山、三门里、茗洋……福鼎境内的有一批又一批群众为保卫境内革命根据地而英勇献身。前几天,我们又前往另一个老区基点村——柴山村,它和青山岭一样是现桐山街道岭头村的一个自然村。

前往柴山的路和青山岭一样,弯弯绕绕,部分路面坑洼狭窄。环顾四周,只见高山绵恒。与我同行的朋友笑言:真够偏僻的,适合隐藏。听说,在革命年代这里只有三幢房子,住着16户人。也就是这个边区小村,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是鼎泰区的一个地下交通站,也是边区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一个秘密据点。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还发生了震惊边区的血染柴山事件。而在这段历史里,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黄章兴。

1935年,黄章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鼎泰(福鼎、浙江省泰顺)区委秘密交通站交通员,参加了闽东、浙南游击区的土地革命斗争和三年游击战争。闽东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后,黄章兴受命坚守柴山交通站,任柴山村党支部书记。从此,柴山村成为了边区党组织秘密活动的根据地,黄章兴的家也成为地下交通站。郑丹甫、林辉山、陈辉、蔡爱凤、王烈评等人都常在这里落脚。

因为家里常常接待革命者,对革命也是耳闻目染,黄章兴的儿子——黄忠楼、黄忠民也加入了革命队伍。放哨、站岗、送信,与敌人斗智斗勇,这些对他们说来说简直是手到擒来。次子黄忠民参加浙南游击队,在浙南游击战斗中屡建奇功,成为全国战斗英雄。而村子的其他人,也在黄章兴的影响下,一次又一次地掩护革命同志,粉粹敌人的围剿

柴山人躲过了土地革命时期国民党的围剿,却在全国人民团结抗日的时候,遭遇了新一轮的清剿

原来虽然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但是那时的国民党顽固派仍不断掀起反共行动。福鼎境内的国民党顽固派甚至还成立了清剿队,配合县保安团对福鼎根据地进行清剿

194112月,福鼎县委书记郑衍宗、鼎泰区委书记王烈评等十多个同志到柴山活动,被人发觉后,遭告密。福鼎清剿队倾巢出动,包围柴山村。郑衍宗、王烈评等人那时候已经转移到何坑中栏岗,而黄章兴、黄忠楼、黄忠灿、黄忠松等12名革命群众身份暴露,落入敌网,被捆绑着连夜押到岭头,开始严刑拷问。

我们柴山的烈士有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当时敌人用鞭子抽打,用枪托猛砸,逼问他们在此活动的革命干部的姓名、去处、联系办法,可黄章兴等人谁都没吭声。说起这段,村民张祖国言语中满是钦佩与自豪。

和我们看过的那些红色电视剧一样,敌人见没法从中套取情报,便将黄章兴射杀。原以为如此这般,便能威慑到其他群众,却没想到,黄忠松、黄忠楼等人宁死不屈。无奈之下,敌人唯有将这11名被捕的人压到县里,投入县城王府爷岗监狱,继续轮番逼供。黄忠楼、黄忠灿两人于1942年春因酷刑染疾,在狱中牺牲。黄忠松于1942年秋因酷刑染疾被保释出狱,回家不久因病不治牺牲。其余人均被关到三至五年才被释放。黄章兴的妻子并没有因为丈夫和儿子的牺牲而畏惧,恢复了地下交通站,继续接待过往的革命同志,直至抗战胜利、边区解放。

对于柴山的先烈,鼎泰区委书记王烈评同志著写的《披沙揀金——闽浙边区革命斗争亲历记》中就提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革命,担负起站岗、放哨、带路、送信等任务,甚至配合游击队打土豪等工作,在敌人来搜捕我们时,他们积极想办法保护同志们脱线,而自己遭敌人逮捕时,无论在刑场上、法庭上或者监狱里,都保持大无畏牺牲精神,绝不泄露当的秘密。当遭受敌人严重摧残后,也毫不畏惧,仍然为革命而继续活动。

柴山,这块边区小小根据地,屹立在丛山之中;这里的群众,前辈为革命抛头颅洒鲜血,后辈勤勤恳恳。回头看看烈士黄章兴的家,原址已成废墟,而不远处的新家,现在也已是人去楼空。如果不知柴山的革命历史,路过此地,也就只会发出城镇化发展如此迅猛的感慨而已。

参考史料:《浙闽边区革命斗争史话》、《披沙揀金——闽浙边区革命斗争亲历记》。

 

福鼎市老促会

2015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