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历史 >老区革命史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青山岭战役威慑敌胆

日期:2015/10/21        来源:宁德福鼎市老促会        点击数: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青山岭战役威慑敌胆

 

 

  林垂河老人向我们讲起青山岭战役

 

 

  重走青山岭战役发生地

 

 

  刘英等人曾经居住过的老房子

  颠簸在城区通往青山岭的路上,坑坑洼洼的通村路将汽车震得厉害,路面的狭窄让我不用探出头就能随手抓住山坡的高立的杂草。十月中旬的天虽说不闷,但对于上午连续奔走了三个村的我来说,下午两点的太阳也是够呛。尽管又累又困,但一路上岭头村书记轻描淡写的几句描述,让我这趟走访路提了劲头儿。

  和我预想的一样,此次的目的地和以往的革命的点一样,所处的地势较高。这应该是革命战斗中的地理优势吧,站得高看得远,位置偏远,树林密布,易守难攻。

  我们在一个拐弯处下了车,不仔细看,你根本看不出走手边有条小路。这是旧时的官道,也是青山岭战役的主战场。岭头村村书记张祖国指了指已被杂草覆盖的小径。

  拨开杂草,我们一行人踏上了那场继王家山战斗之后,红军在福鼎境内又一次取得胜利的战斗之路。沿路,听着张祖国讲述那段历史。

  19377月间,刘英率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委直属部队驻扎南峰山、青山岭一带。当月9日,闽浙边界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在驻地得到群众情报,称国民党福鼎县保安团派出两个连团兵从桐城出发,到岭头、何坑、库口等地进行清剿。当时回桐城的路有三条,途径青山岭官道就是其中一条。

  午后,国民党福鼎县保安团的人在库口抓了两个群众带路,带着抢来的财物,准备返回福鼎县城。刘英等人得到情报后,立即带领警卫战士和地方游击队员到青山岭察看地形。当时的青山岭和现在略有不同,地形更险要,山高岭陡,通村的官道旁并没有茶园,而是茂盛的竹木。这样的地形是个设伏的绝佳地方。

  待察看地形后,刘英等人认真研究了作战方案,决定以一部分兵力埋伏在青山岭高地,把红军的主力埋伏在上岙岭两侧,让游击队埋伏在鲤鱼山及其右侧山头。参战的人员进入相应的阵地后,迅速伪装起来。附近村庄的群众则自动组织担架队和后勤队,配合红军战斗。

  当时刘英、郑丹甫、王烈平等人都居住在青山岭村的村民家中,群众基础好,所以大家也就跟着他们干,积极配合。我们村有个老交通员叫林垂河,他家也是刘英他们的居住地。我带你去瞧瞧,也听他讲讲那场战役。说着,张祖国就领着我们去寻找林垂河的家。

  走了十多站,原以为刘英等人住过的地方应该也是个破破烂烂,无人问津之所。庆幸的是,这座老木屋经历了岁月的风霜,但依然屹立于青山间。如果这老房子是个年迈的老者,那么他和旁边的砖泥混合的房屋就像是两个世界的。只是他用老态祭奠了过去。

  在老房子,我们并未见到林垂河老人。于是,前往距离老屋不远的小寺庙,见到了他。

  那天大概是下午一两点吧,枪声就响了。”88岁的林垂河陷入了回忆。

  当天下午三时许,敌军果然从上奥村大摇大摆地窜向上岙青山岭。因为之前在王家山吃了亏,于是,敌军先派出一个先行排向青山岭探路,其余的尾随其后。这个先行排已进入伏击圈就被埋伏两侧的红军生擒。后面的人一看前面的情况不妙,掉头就跑。红军则一路追击至上奥溪边。只是当时敌人并不知道,当他们全部进入伏击圈时,埋伏在鲤鱼山头的游击队就已按照部署,将上奥溪边的竹桥拆掉(此桥连接鲤鱼山与青山岭),切断了他们的退路。随即,刘英发出攻击的命令,埋伏在上岙岭两侧的红军同时开火。敌人见后无退路,便拼命往青山岭上冲。早已埋伏在青山岭的红军,立即用猛烈的火力进行阻击。敌军见腹背挨打,便四处乱窜。这时,岭头、何坑、大南山、上岙、青山岭、南峰山等地的群众也前来助战。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鼎泰区游击队使用的全是土枪、土炮和长矛,火力较弱,而在敌方的武器精良。在战斗中,敌连长见势不妙,便带部分残兵涉水过溪,拼命逃窜,并占领了蕉潭洋村附近的有利地形,进行顽抗。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剩余的20多个敌军才从北面突围,仓皇逃回县城。这一战斗,除了逃回县城的和被打死打伤30多人外,其余敌军全被俘。我方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30多支、短枪1支。此战红军轻伤8人,游击队员牺牲1人。

福鼎市老促会 

2015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