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5年

福建省老促会派员到永春县考察美丽乡村建设

日期:2015/4/17        来源:本站        点击数:

福建省老促会派员

到永春县考察美丽乡村建设

 

489日,福建省老促会蔡德奇、吴志中、程丹和泉州市老促会黄太平、万伟龙等一行前往永春县,在县老促会李铁民、陈章煜、林翠琼陪同下,实地考察了桃城镇洛阳村、岵山镇北溪村、蓬壶镇观山村、玉斗镇云台村,与村干部和群众交谈,并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颜全胜、县农办副主任许育明等座谈,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调研组认为,这四个革命老区村三年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坚持扶贫开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环境整治相结合,统筹规划,同步实施,见效明显,村民收入较快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都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其经验值得各地借鉴;永春县从2012年起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已有40个县级示范村、161个乡镇级示范村,并被确定为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永春县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全面推进、重点培育、打造品牌。制定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建立“合格村、示范村、精品村”三个不同等次的创建管理目标,实施“治污、美化、绿化、创新、致富、和谐”六大工程,按“点-线-面”推进的思路,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村点出彩,线上美丽,面上整洁的建设目标。坚持“一村一策、突出特色”的原则,着力打造“田园风貌型”、“特色文化型”、“生态旅游型”、“滨溪休闲型”、“造福新村型”、“产业带动型”等“一村一业、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主题鲜明的美丽乡村,重点培育示范典型。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由点及线,串线成面,打响永春美丽乡村建设品牌。

二是理念引领、规划引导、措施保障。坚持以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为总目标,以民生、民居、民俗为落脚点,以“貌、形、质、本、魂”为内在要求,确立顺应自然、顺应规律、顺应民意的理念,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城市人向往、农村人留念”的幸福家园。按照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鲜明、公共服务健全、乡土文化繁荣、农民生活幸福的目标要求,坚持村庄建设“三不”原则(即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标准、不拘一个建设模式)和乡村景观建设“三多三少”原则(即绿化多种树少种草、小路多石头少木头、材料多乡土的少城市的),从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乡村建设详细规划。加强政策支持,出台“1+10”配套文件,建立健全美丽乡村提升推进“八个一”措施:一个目标考评体系、一份产业发展规划、一套卫生管理办法、一批专业合作组织、一个便民服务网络、一批文体娱乐项目、一套社会管理机制、一套保障服务措施,使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持续发展。

三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每年拨出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和1700万元的环境卫生补助经费。按照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各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一年一个参观学习主题、一次大型会议部署、一期专题讲座培训引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家园美化绿化,创建美丽家庭。鼓励和引导企业家、侨胞侨亲支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推出“金佛手美丽乡村贷”,发放信贷资金3.8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大投入。同时筹建美丽乡村建设基金,共筹集基金495万元。三年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7.5亿元。

从永春县有关部门了解的情况看,美丽乡村建设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村庄的创建范围仅局限于美丽一角,没有持续延伸拓展,后续项目少,巩固发展创建成果还需要做很大努力;资金缺口大且渠道单一,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还不够强,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缺乏产业支撑,乡村旅游设施不配套,旅游业效益不明显;绿化管护简单粗放,基本上处于“重建设、轻养护、搞突击、疏长效”的粗放型管护状态;此外还存在农村规划和建设人才短缺,村级集体经济支撑乏力,村民的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