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老促会会长张振福一行到大田考察
柘荣英山村建成福建省首个红豆杉公园
日期:2014/12/10  来源:网上来稿  点击数:
柘荣英山村建成福建省首个红豆杉公园
蜿蜒曲折的阶梯,错落有致的绿地,平整光滑的石桌,苍劲古拙的古树……12月7日,笔者来到柘荣县英山乡英山村村尾,原先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已经变身为一座红豆杉公园,一百多株红豆杉正散发着阵阵清香,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光。
“这块红豆杉树林处于斜坡地势,又在英山村村尾,村民们为了方便,都将垃圾往林下倾倒,日积月累就变成了垃圾场。一到夏天,蚊蝇飞舞,臭气熏天,那个气味实在让人受不了。”英山村支部书记杨蕊描述道。
“现在公园建好了,我每天吃完饭都会过去走走,不单是我,早晚都有很多人来锻炼,整治后环境变好了,空气变清新了。”村民杨大爷笑着说道。
为什么曾经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垃圾场,一下子变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公园呢?
“去年,柘荣县将英山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点,按要求每个建设点有一个休闲公园,而这片林子古树名木繁多,将它建成公园,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解决垃圾扰人的烦恼,红豆杉多,所以命名为红豆杉公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个公园终于初见模样。”杨蕊说道。
因为地势原因,垃圾场改造公园困难重重,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挖掘机无法到场,单是请人清理树林、河道垃圾就耗时300多天,花费3万多元。村里从挂村单位、“一事一议”项目等多方筹得资金70多万元,为节省开支,该村还经常派人四处蹲点,收集各工程废弃边角料用于公园建设。红豆杉公园共占地十多亩,从2013年公园动工自今,三期工程已全部竣工。该村还准备在红豆杉公园旁边建立一个樱花基地,目前已向村民租地30多亩,并购买了种苗。
建了公园,原先的垃圾怎么处理?杨蕊帮我们找到了答案。
前年,柘荣县建成垃圾处理场,在全县范围内按“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县处理”的程序,建立起“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去年底,英山村专门聘请了一名保洁员,每天清晨,保洁员就开始收集垃圾,等垃圾转运车到了,将垃圾运到县垃圾处理厂。而村里还将卫生保洁纳入村规民约,要求做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河道河滩无白色污染、无农业废弃物,每个月进行卫生户评比。(李旺贵 潘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