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美丽老区村

珠光宝气 熠熠华彩

——“老区美丽乡村”上塘村在前进

日期:2014/10/28        来源:莆田秀屿区老区办        点击数:

珠光宝气  熠熠华彩

——“老区美丽乡村”上塘村在前进

 

上塘村是莆田市革命老区村,是我国第一个“银饰之乡”上塘珠宝城所在地,共25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739户,总人口14836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80亩,2012年被列入全市首批城乡一体化试点村之一。

2007年,上塘被中宝协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银饰之乡”;2010年被授予“福建省特色商业街”、“福建省文化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2013年,秀屿区被授予“中国银饰之都”称号,上塘珠宝城同时被授予“中国银饰城”。如今,上塘已是福建省最大的金银珠宝集散地,成为继深圳、义乌之后的全国第三大银饰交易市场和国内最重要的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基地之一。

一、脱胎换骨,破解发展瓶颈

上塘本是一块贫脊的土地,但历史注定要在这里写下辉煌的乐章。上塘村的沧桑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上塘人从推销金银首饰和模具开始,在老家初步形成了“珠宝一条街”,珠宝加工产业在这里初现端倪。第二阶段是21世纪初,上塘村独具慧眼地把村里的废转盐田开发成金银首饰市场,使原来的盐碱地变成全国闻名的“金银滩”,从此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第三阶段是2006年,上塘进入全面建设提升阶段,利用周边1500多亩的废转盐田,致力打造综合性的工业园区珠宝城,为上塘整个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从此,依赖盐碱地艰难谋生的上塘人彻底告别了以农耕为主的生存状态,而这种生存状态也改变着上塘人的经营意识和思维方式。

二、筑巢引凤,呼唤民资回归

穷则思变的上塘人在夹缝中竞争崛起,充分发扬革命老区精神,终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莆田市实施“民资回归”的号角声中,一大批在外从事金银珠宝的莆商纷纷回归。上塘珠宝城在抓好规划建设的同时,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众多加工企业以组团投资的方式进驻上塘珠宝城,面向全国进行广泛招商。金银首饰正以莆田“七度”银饰有限公司为龙头,宝石加工以莆田“义兴”珠宝为龙头,石雕加工以莆田市“泰扬”石雕有限公司为龙头。这种创新的投资方式吸引着在外从事金银珠宝首饰加工企业纷纷回乡投资。

近年来,原来在四会、揭阳、梧州、平洲等地经营珠宝首饰的近5万人莆商纷纷抱团回乡投资发展,推动了上塘片区整体面貌的快速改观。现有园区内80%以上的企业和商户由回归的莆商创办,并带动了临近4个乡镇10万多人在全国各地从事金银珠宝首饰加工、销售。

三、拓宽渠道,助推产业集聚

上塘珠宝城内产业链完整,不仅有珠宝金银加工企业,还有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经营企业,中间的研发设计机构,下游的配套产品,如首饰包装、电子衡具、生产机械、模具生产等。园区还配套规划了珠宝交易中心、主题公园、展示中心、服务中心、星级酒店等。

园区的品牌带动和产学研结合优势明显,不仅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办学,设立了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上塘校区(已获批为二级学院),还与莆田学院结成了“产学研”合作单位,培养技术人才。同时引进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高级人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既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从而实现双赢。

南来北往的众多客商常年进出上塘,每天直达全国各省的班车达28车次,并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货物的流通又引发了周边物流业快速发展,产业的转型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家政服务业也应运而生。珠宝城的规模集约效应推动了一大批家庭作坊、散户向园区集中,逐渐形成了以银饰产品的设计、加工、贸易为主的金银珠宝特色园区,也创造了“买全国卖全国”、“无金生金”、“无银生银”的商业奇迹。

四、提升品质,共创宜居家园

上塘村由破落的乡村蜕变而来,原本杂乱的农村风貌与时尚的珠光宝气并不协调。在“幸福家园”建设中,除了走产业模式外,上塘还借机、趁势改善居住环境,力求“形态田园化、生活城市化、福利均等化。”

上塘村着手对4000米绕村河道进行治理,打造活水“玉带”。通过推进“十配套工程”,完善“水电网路河污”六网建设,突出学校、公园规划,转变群众生活方式。全面开展社区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了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以及户外健身活动设施,完善教育配套设施,推进上塘小学整体搬迁工程建设,同时实现自然村村道“村村通”。完成农贸市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休闲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周边群众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此外,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处理网“六网一体化”建设,努力打造成现代宜居田园新村,商贾云集的珠宝城形成了“鸟飞鱼跃随双棹,云影天光共一舟”的自然美景。(秀屿区老区办朱淑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