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老促会会长张振福一行到大田考察
深切怀念王直将军
日期:2014/8/15  来源:《红土地》  点击数:
深切怀念王直将军
宗 禾
2014年4月7日7时30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原福州军区副政委、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一、二、三、四届顾问王直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福州逝世,享年98岁。
王直将军1916年7月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原名王汉清,读小学时老师为他取名王直,鼓励他做个正直的人。1929年春,朱德、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入闽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王直当上儿童团团长。1931年5月,年仅15岁的王直在朱德直接指引下参加了红军,翌年加入共青团。因王直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不久调到师政治部宣传队工作,负责写标语和画画,参加苏区反“围剿”斗争。1933年春,王直在红都瑞金街头墙上画了两幅漫画:《送郎上前线》、《“围剿”红军》,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苏区人民支援红军、打击敌人的情形,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看后非常高兴,赞扬说:“这漫画画得好,不识字的人也能看得懂。”1934年4月王直转为中共党员。随后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历任团政治处地方工作干事、组织干事、参谋,军分区宣传干事、连指导员、政治处主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秘书、交通总站站长等职。
抗战时期,王直历任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三团、四团政治处主任,四团政委、六师十六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四十七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政委,苏南第一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政委,苏浙第十纵队三支队政委,随后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旅政治部主任,十六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华东第十二纵队三十五旅、人民解放军三十军八十九师政委、上海浦东军管办事处主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朝鲜战争爆发后,王直奉命入朝作战,任志愿军二十军八十九师政委、二十六军政治部主任,曾率部参加了第二、四、五次等战役,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那时,朝鲜北部山区,气温降至摄氏零下30度左右,天寒地冻,战士每人只发一套棉衣,还缺200多条棉裤,没有帽子、手套和棉鞋。就在这时,二六七团在柳潭里、新兴里阻击战中缴获了敌人3000余条军毯。王直立即想到,把军毯剪开用于战士们包手和裹脚,可以解决防冻问题,以保存有生力量,却遭到一些同志的反对。他力排众议,亲自下令把缴获的所有军毯剪成小块给指战员们包手脚用。这一果断措施,深得广大指战员的拥护。在随后的战斗中,这一做法越来越显示出威力。由于当时补给不济又缺乏严寒条件下的作战经验,其他部队自然减员普遍在千人以上,唯独八十九师仅有400多人。后来兵团和军首长得知该师采取的紧急防冻措施,一致赞扬王直工作做得好做得对。在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王直与师长余光茂、副师长曾照熙、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罗代周迅速研究部署后,身先士卒,立即率领二六五团,不畏艰难地翻越海拔1300多米高的香榆山峰,抄近路追上南逃之敌,终于将现代化装备的美军第三师七团二营大部歼灭,生俘美军80余名,其中少将副团长1名、尉官3名;毙敌200余名(含中校营长);击毁和缴获坦克、汽车40多辆,各种火炮8门,轻重机枪20余挺和数百件战利品;击落敌机1架,活捉上尉飞行员1名。接着,他们连续作战,乘胜追击逃敌,又击毁和缴获敌汽车100多辆,毙敌100多名,俘敌300余名。八十九师在剑山岭战斗中所取得胜利,受到兵团首长的表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作报道。尤其是王直热爱朝鲜人民,多次不顾个人安危,抢救危难中的人民群众,资助当地贫困群众渡过难关,兵团首长称赞他是个模范政工干部。曾在全国热映的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文清)主任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型来自王直。
回国后,王直任解放军三十一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福州军区公安军政委、福建省军区副政委、二十八军政委,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副政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授少将军衔,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王直曾五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善画画,办画展,出画选专集,并著有《从闽西到浙西》、《艰难的历程》、《弯弓射日》、《忠于信念》等著作。
离休后,王直将军满怀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深情,自1994年1月起连续四届担任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多次联合许多老将军、老同志联名就保留老区工作机构,将福建省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列入享受国家中西部地区政策待遇、扶持老区苏区加快发展等重大问题,向省委、省政府和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议,基本上都被采纳,为老区苏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老区苏区人民感念不忘。
王直将军走了,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情系老区人民所作出不可磨灭的功绩已载入史册,他那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将永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