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围绕“四大经济”搞好城市建设 造福老区苏区人民
日期:2014/6/20  来源:南平政和老促会  点击数:
围绕“四大经济”搞好城市建设
造福老区苏区人民
——政和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在县住建局调研纪实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突破“四大经济”总体部署及建设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目标要求,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市规划、市政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保障性住房、给排水能力、园林绿化、道路照明、景观提升、垃圾污水处理等方面都有了新提高是,城市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工作,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措施,实施积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推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规划区面积从2010年的33.89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2010年的4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5平方公里,人口从2010年的4.5万人发展到在的6万人,城镇化水平从2010年的38%提高到现在的42%。主要表现在:
1、城市规划工作有新提高。先后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一城两镇”提升规划,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渡头洋、南庄洋、官湖洋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一城两镇”综合交通、城镇垃圾处理体系、城市供水、防洪排涝、管道天然气、城市消防、绿道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城西新区、渡头洋新区城市设计,完成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以及佛子山、洞宫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市政基础设施有新改善。建设和完善一批市政基础设施,仅2012年开展城市建设“百日大会战”就安排城市建设项目31项,总投资26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6亿元;2013年继续开展城市建设战役,安排城市建设项目45项,总投资71亿元,年度完成投资18亿元。完成迎宾大道、解放街、县医院河边路、星溪北路、为民路综合改造,建成胜利洋主街、胜利洋绿道、福地步行街、城东大桥、珠山湾大桥、解放大桥、开发区1、2号大桥。新建政和广场、文化中心、电影院、电视台、文化馆等,完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主街供水管网和排水系统改造,动工建设原水管道工程,完成城区LED路改造及部分认景工程建设,塔山公园、飞凤山公园、七星公园、熊山森林公园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在旧城改造方面,有7个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其中迎大道工程已交付使用,七星水轮机公司改造、县医院路口片区改造项目已动工建设,东门电影院、印刷厂片区、东门干货市场片区已公开出让,科技局片区已基本完成安置工作。在新区建设方面,胜利洋新区开发建设进展顺利,渡头洋新区征地工作已接近尾声,规划作为城市综合体。
3、建筑市场管理有新提高。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强化招投标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工程公开招标率100%。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融合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和安全站。坚持从源头抓起,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实施强化监督管理,定期组织现场检查、抽查和督查。全县建筑施工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工作质量合格100%。
4、房地产开发有新加强。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做到成熟一片、开发一片、成效一片。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严格房地产市场准入、项目审批、商品房预售制度,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福地心苑、东方家园、胜地心苑一期工程等楼盘相继竣工交付使用,七得国际广场、胜利洋二期、三期、东门电影院片区、印刷厂片区开工建设。整顿和规范房地产管理和交易市场,融合县房产管理所和房地产交易管理所,加强房地产交易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5、住房保障工作有新突破。成立了住房保障工作领导工作机构,制定《政和县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规定》、《政和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政和县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和《政和县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2011——2014年省市安排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作协3050套,总投资2.6亿元。目前,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开工率100%,配租配售率100%。
6、城市管理水平有新提升。一是加强市容环境整治。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政和县城市管理暂行规定》、《政和县城区门前三包管理暂行规定》、《政和城区交通管理暂行规定》、《政和县建筑垃圾弃土管理暂行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开展城区道路综合整治和首批18个公建单位立面改造;完成城区环卫保洁、管道天然气项目、LED路灯改造、公交站台建设、广告经营权等市场化运作;完成城区跨街大型广告牌拆除;建成了东门早市交易市场、西门停车场。二是加强城市景观建设。完善公园绿地、广场绿化、胜利洋绿道、迎宾大道景观带等,绿化彩化主街及市政桥梁。三是加强违法违章建设监管。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城区个人建房管理的通告》,全面部署打击“两违”工作,至目前为止,已拆除“两违”面积29613平方米。
7、乡村规划建设有新举措。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目标,不断加大乡村规划建设力度,改善人居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村庄规划。先后完成全县8个乡镇124个村庄规划及11个美丽乡村规划提升;二是重点抓好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安排美丽乡村项目共11个,今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又安排美丽乡村“千村整治、百村示范”项目12个,总投资3600万元。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铁山东涧村、岭腰锦屏村、铁山镇铁山村、杨源乡杨源村、石屯镇石圳村、外屯乡古元村建设成效明显,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存在主要困难问题
我县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我县城市建设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加之受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制约,致使城市建设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规划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编制了县城总体规划、小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但规划体系尚未形成,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二是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路网没有展开,停车场、市场容量不足,公共绿地少,供水管网老化,雨污没有分流;三是旧城改造难度大。拆迁补偿标准高,安置成本大,旧城成片改造步履维艰;四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业、娱乐业、饮食业功差,发育不健全,档次标准低,特别昌宾馆等服务设施滞后;五是经营城市理念不够强。经营城市层次不高,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城市特色不明显;六是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没有形成。形成合力不够。
三、下阶段工作设想
今后一段时期,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突破“四大经济”总体部署和建设一个有归属感的城市目标要求,以完善城市基本功能、满足市民基本需求为落脚点,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拉开城市框架,做大做强、做精做美中心县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规划先行,绘就城市发展蓝图。一是抓好“一城两镇”提升规划;二是抓好城西新区城市设计;三是抓好道路交通、城市生态、城市景观、小区设计、建筑单体、灯光夜景等规划。
(二)机制创新,做好经营城市文章。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资源经营作为推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地养城、聚财建城的路子。以房地产项目带市项目,做到开发一片,市政设施完善一片。
(三)多措并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一是改造旧城,实现旧城面貌新改观;二是建设新区,实现城市框架新拓展;三是加大投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
(四)城乡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落实村庄规划好、建筑风貌好、环境卫生好、配套设施好、绿化美化好、自然生态好、管理体制好的要求,逐步扩大美丽乡村建设覆盖面。
(五)建管结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依法管城,依法治城。成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下设城区直属执法大队、石屯片区执法大队、铁山片区执法大队,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力度。通过努力,实现城区“脏、乱、差”顽症基本改观,“两违”建设理象基本治理,交通秩序基本到位,广大市民基本满意的目标。
与会顾问及理事在听取了局长卓陈庆对住建局工作介绍后,先后积极发言,一致认为县住建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局领导带领全局员工的不懈努力,采取了多种积极措施,在改革发展和创新机制上有很大的突破,工作出色,成绩显着令人欣慰。主要表现在:一是认识明确,思路清晰,在经营城市理念上有创新;二是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宣传准确,把政和作为生态旅游县建设;三是真抓实干,城市建设有新变化,建设起点较高。同时从关注关心政和建设和发展角度提出了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逐步转变市民理念,形成共建共享的氛围;二是要在制定规划,执行规划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大管理力度,三分建土分管,城建管理要立足平时,落实实处,集中整治,联合执法,在“联”字上作文章。
最后,会长林志孔做了总结讲话,对住建局工作思路清晰,班子得力,管理到位,成绩显著给予肯定,并对今后城市建设工作提出建议:1、要抓好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做到规划一张图,管理一个法,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规划要有科学性,前瞻性,现实性;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科学规划和突出重点及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原则;要善处理为三个关系,即建设和发展,长远和眼前,改造旧城和新区开发关系,切实做到“四个结合”,市民居住,市场商店,社会服务,生产生活相结合,努力实现在规划上突出一个“高”字,建设上突出一个“精”字,建设风格上体现一个“特”字,街道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2、搞好部门协调,做好综合治理,真正达到商入店,摊进场,贸归市,还路于车,还路于民的治理目标。3、完善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政和南有青龙山公园,西有塔山公园,北有熊山森林公园,对公益事业要管理好,保护好。4、搞好美丽乡村建设,达到乡村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各美的要求。5、加强自身建设,培养一支有素质,懂业务,能办事的队伍,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
记录整理:宋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