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基层动态

柘荣老区的“和事佬”工作侧记

日期:2014/5/22        来源:网上来稿        点击数:

柘荣老区的“和事佬”工作侧记

20133月,柘荣县楮坪乡创建了全市首个草根“和事佬”工作室,1年多的时间里,就发展“和事佬”55名,成功化解了山林权属纠纷、旧宅基地纠纷等乡村群众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58起。如何借助民间力量,省时、省钱又省心地将矛盾纠纷在一线?楮坪乡草根“和事佬”工作室的经验值得借鉴。

  巧用“能人” 智断邻里小矛盾

  “在农村,邻里之间免不了磕磕碰碰,如果小矛盾调解不及时,就容易酿成大纠纷。”今年73岁的原楮坪乡人大主席雷良兴退休后经常回老家茶湾村住住,他是第一个应聘的草根“和事佬”。

  就在今年2月初,村民雷某生和雷某坤因为家门口垃圾该由谁清理的事争吵不休,正在村口自家菜地里下肥的雷良兴得知情况后便快步赶来,雷良兴见俩人各持一只扁担,怒目圆睁,事态有升级之势,雷良兴以长者的姿态压低了声音说到:“清理垃圾是小事,我知道你们是放不下面子,那就我这老头儿给你们清理吧。”话音刚落,两邻居都流露出了尴尬的表情,雷良兴顺势引导,“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想想过去,逢红白喜事,谁没有需要谁帮忙的时候。”此时,两人已觉惭愧,雷良兴见机,提议两家各出30元雇用一名群众清理,并答应协调划出一小块地作为公共垃圾场,两人当即表示认同,还互相认了错。

  善用“强人” 威除村际大纠纷

  近年来,随着农业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乡村边际间矛盾纠纷多且复杂,而群众难以跳出村界及宗族看问题,一旦发生纠纷难以一时处理,甚至酿成冲突,则需用“强人”促和。

  今年3月初,福建天禾露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需流转土地1997亩用于开发佳鲤湖项目时,楮坪乡湖头村与富溪镇北岭村因山地确权问题产生纠纷,两村群众聚集现场,争吵剧烈,矛盾一触即发。

  “谁带头闹事,出问题谁第一个追究责任!”当时,嘈杂的现场,被向来雷厉风行的退班村干、湖头村“和事佬”江茂松一声大喝,顿时安静了下来。

  眼看势态稳住了,江茂松提议双方各选派代表6人协商解决,并建议对存在争议的地界以能查阅到的有关方面的记载或契约为依据进行确认。

  之后,江茂松又对双方代表讲述了历史沿革、时代变迁、政策调整等方面道理,还请来了县国土部门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踏勘、丈量、指界,再邀请县领导见证双方共同划定界线,最后双方满意地签订了《山地纠纷调处协议书》,圆满调处了两村多年来遗留的相邻山地山界纠纷。

  妙用“亲人” 情解利益纷争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往往涉及项目征地,“三杆两线”迁移等工作时,总有个别村民为了个人利益不断提出无理要求或制造工群矛盾、干群矛盾,影响工作开展。

  “经验告诉我们,破解此类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打感情牌’,毕竟人都是讲感情的。”“和事佬”郑学明说。去年,仙岭村在硬化村道时,一村民以经过其房前那段路原来土地未被征用,要给予补偿为理由阻止施工,村干部们对其几番劝说无果之后,联系了其在外经商的叔叔,因为该村民的两孩子几年前上学时,得到了其叔叔的资助。叔叔了解情况后,只和他通了一个电话,问题就解决了。

  社坪村“和事佬”张兴容说:“像电话线、电缆线需经由民房附近架设,野外架设输电线路作业需经过山地,难免对群众的树林或青苗造成小面积毁坏,一开始也有个别村民提出无理的索赔要求,但是同宗同源甚至就出自一家的‘和事佬’出面,用亲情感化说服,问题都会很好解决”。

  创新“和事经” 倍添和谐“因子”

  “对于‘和事佬’的选聘,我们有一套规范。”楮坪乡党委副书记黄友忠介绍说,草根“和事佬”全部来自楮坪籍的领导干部、经济能人,常住乡村的退休干部和退班村干,及家族长辈、村医等,通过群众“找”、上门“请”、村干“推”等方式,由其中身体健康、为人正派,且具有一定文化和法律知识又热心群众工作的人士组成了“和事佬”工作队。

  “草根‘和事佬’工作室在开展工作当中还逐步建立了一套机制。”黄友忠说,首先是建立协调机制,配备了乡综治、司法、派出所、民政、安办、计生、国土等所站负责人为“和事佬”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其次是建立三项联动机制,对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问题由“和事佬”工作室每周汇总一次上报乡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协调处理,而乡村治安群防群治队在夜间巡查期间一旦发现矛盾纠纷与不稳定问题,则及时联系属地“和事佬”,由“和事佬”出面协调处理,对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事佬”们还有一套联席“会诊”制度,事先研究对策,备好多套解决方案,使临场能兼顾各方,应对自如,确保无一调解过程中激化矛盾。

  “现在,楮坪的群众有什么矛盾争执不下,第一时间不是报警,而是找‘和事佬’。”楮坪村村民韦岩住如是说。(郑德冬 陈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