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条例》 促进老区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 加快老区发展
日期:2013/12/12  来源:厦门市老促会  点击数:
坚持统筹推进 加快老区发展
——厦门市革命老区基点村布塘村发展纪
五显镇布塘村位于厦门市同安区东北部,北临新圩镇上宅村、南邻洪塘镇龙泉村,距同安城区仅6公里,地处五显、洪塘及新圩三个乡镇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辖10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80户、3600多人,耕地面积3300余亩,是重要的紫长茄种植基地。作为革命老区基点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布塘村以“工农并重、民生改善、生态和谐”为发展目标,抓住城东工业区(二期)开发建设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坚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加速发展。一直以来,农业生产都是布塘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未改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村民收入。2007以来,在布塘村两委的带领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投入512.5万元水泥大棚基地设施建设2050亩,布塘村开始因地制宜发展大棚种植,引进的紫长茄品种第一年就给村民带来了显著的收益。在看到设施农业、高优品种带来的好处后,村两委及时组织村民成立五显镇布塘蔬菜协会,开展规模种植和科学种植,帮助村民及时掌握种植技术、了解市场需求、开拓销售渠道,避免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在同安区民政局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80万元开挖抗旱大井2口,同时配套电灌站两座,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输水管1890米,架设输电线路800米,解决陈钦辽自然村5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加上近年来市、区农业部门投入资金158万元修复田间机耕路15公里等基础设施,形成田间交通道路、渠道灌排网格化布局,实现了输水管道联通互供,遇旱能灌遇涝能排,旱涝保收,发挥灌溉、运输、防洪等综合效益,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几年来,布塘村的紫长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效益日益提升。布塘蔬菜协会已发展成为拥有会员386户,协会把发展紫长茄作为“一村一品”,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多亩,每亩年产值达1.5万元,全村年收入仅紫长茄达1500万元。在市老促会的支持下,投入水利设施10万元,增设2座抽水站10万元,且整修8公里田间道路25万元,改善农田灌溉面积,村民的收入便大幅度的增加。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布塘村积极抓住五显和同安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辖区内同安城东工业区(二期)开发建设步伐,带领广大村民积极配合市、区政府征地工作,为企业落地建设发展积极创造条件。2011年以来,先后有景徽饮料、保沣实业等较大规模企业顺利落户,促进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布塘村的零售、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了村民收入。
二、坚持统筹兼顾,民生保障日益强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布塘村始终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努力将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村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布塘村两委深入群众、走街入户,详细了解村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将修建村间道路、整洁村容村貌、帮扶弱势群体、化解邻里纠纷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逐步加以落实解决。在上级的资金、政策支持下,2006年以来,布塘村先后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共计1180万元,道路硬化:新村建设25条,约9.8公里;村村通3条,约4.5公里,目前布塘村的各自然村之间都通水泥路,为村民生产、生活、出行提供极大的方便。
积极配合政府开展自来水进村入户工作,2005年底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投入资金182万元实现全村通自来水,保障了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在市老区办、市委农办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争取到2012年市级老区建设重点村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容环境和村民生活环境。全村村民的全民医保由村委会统一交,确保参保率达100%。重视帮扶关心弱势群体,结合每年的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传统节日,70岁以上老人每年200元敬老费,并与镇志愿者组织合作,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弱病残及孤寡老人提供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帮助和服务,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如今布塘村篮球场、健身场所各均相继配套4个,阅览室、图书室、多媒体阅览室各1个,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增进农村和谐环境。
三、坚持永续发展,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在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同时,布塘村坚持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大工作重点持之以恒不断完善。在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积极配合开展总投资2亿多元的东溪流域整治工程,及时交付工程施工用地,确保工程施工进度,为发挥东溪防洪、灌溉、景观以及环境保护等综合效益提供了支持,有效改善了全村农业生产的基本环境;积极配合区镇各级部门,开展洁净家园、爱国卫生运动等活动,整治村庄内垃圾随意堆放、污水任意排放以及各种脏乱现象,极大地改善了村庄内部及周边的环境卫生状况,提升了村庄品位。
厦门市同安区老区办 叶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