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人物

纪念习仲勋:《习仲勋传》披露习仲勋的家庭生活与家风

日期:2013/11/14        来源:玉田分会        点击数:

习仲勋教育女儿“夹着尾巴做人”

 

《习仲勋传》披露习仲勋的家庭生活与家风

 

今天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六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从昨天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综合频道播出。昨晚806分播出第一集《烽火陕甘》和第二集《纵横西北》。

中央文献出版社不久前出版发行《习仲勋传》下卷,为纪念习仲勋同志,人民网文化频道精选书中的部分章节,讲述习仲勋同志的家庭生活与家风,讲述他与夫人齐心风雨相伴,对孩子言传身教,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家人的故事。

 

习仲勋与妻子

夫妻鸿雁传书  被称作“革命的两地书”

 

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八日,习仲勋与齐心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在陕北绥德结为革命伴侣。刚结婚,习仲勋就对齐心说:“从此以后,我们就休戚相关了,但是我不愿陷在小圈子里,今后我可能在很多方面照顾不了你。”齐心深爱着丈夫,但她更理解丈夫,知道他肩上的担子很重,都是自己克服困难,从没有要求丈夫和组织上更多的照顾。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忙于革命事业,习仲勋与齐心分多聚少,只能鸿雁传书。

一九四四年到一九四九年,齐心大部分时间在绥德县和延安的农村做基层工作,参加过历次土改。这时习仲勋担任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常在延安,夫妻相隔几百里,长时间不能团聚。习仲勋常常只能写信给齐心,一方面传递思念之情,一方面鼓励她安心基层工作。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农村是一个大学校,是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如果能做好一个乡的工作,就能做好一个区的工作。”

齐心的好友伍仲秋偶尔看到了这封信,惊讶而又好奇地说:“这哪里是夫妻通信?简直是革命的两地书呀!

夫人衣着简朴  习仲勋笑言:“土比洋好!”

受习仲勋影响,齐心多年来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务院机关经常周末晚上举办一些活动,在一次晚会上,有人看到齐心衣着简朴,议论说:“习副总理的夫人,怎么穿着那么土啊!”齐心回家说了这件事,习仲勋诙谐地笑着说:“土比洋好!

习仲勋担任国务院领导后,由于齐心工作单位离家远,与家人团聚只能是周末和节假日,几乎没有随丈夫参加过公务活动。有一次周恩来问习仲勋:怎么老是见不到齐心同志呢?他建议,齐心同志可以副总理夫人身份参加外事活动。但这样的活动,习仲勋仅让齐心参加过一次,那就是蒙古总统泽登巴尔夫妇访华时,按照国际礼节,由齐心陪同习仲勋出席了接待活动。

一九七八年四月,习仲勋出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年底任第一书记,一九八○年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其间多次率团出国访问,按规定齐心是可以以夫人身份陪同前往的。可是,习仲勋严格要求齐心,让她谨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此齐心十分理解,也从来没有提出过陪同丈夫一起出国的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习仲勋在广东工作将近三年,后在珠海、深圳休养十多年,齐心竟然连近在咫尺的香港、澳门都没有去过,最远也只去过深圳的沙头角。

 

习仲勋与子女

姐弟最喜欢的游戏和父亲玩“骑马”

 

习仲勋是一个职业革命家,把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上。然而,他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也有着常人一样的情和爱。

一九四九年三月一日,他和齐心的第一个女儿在延安桥儿沟出生,后来姥姥邓耀珍说:“孙女在桥儿沟生,就给她取名‘桥桥’吧!”当时,习仲勋正在西柏坡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接到女儿出生的电报,非常高兴。回到延安后,他高兴地把女儿抱在怀里看个不够,望着女儿稚嫩的小脸笑个不停。工作之余,常常把未满月的孩子抱在怀里兴奋地走来走去,一次孩子尿了他一身,他笑着说:“子尿不臭,子尿不臭。”齐桥桥自小聪明乖巧,习仲勋对她疼爱有加,齐桥桥也挚爱着父亲。习仲勋离开工作岗位休养时,时任武警总部办公室副主任兼外办主任(副师级)的齐桥桥毅然主动放弃仕途,在家专门照顾父亲十多年。

二女儿在西安出生,取名“安安”,每日与姐姐形影不离,分外亲热。习近平、习远平两兄弟小时候天资聪颖,志向远大,好学上进,招人喜爱。习仲勋尽管公务缠身,但业余时间总会尽量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感情。那时候文娱活动比较少,孩子们周末从学校回来,和父亲玩闹嬉戏,这是习仲勋最开心最惬意的时刻。

星期天只要有空,习仲勋总会陪着孩子们玩。齐桥桥和习安安跳皮筋时,一头拴在树上,他牵拉着另一头,笑眯眯地看着姐妹俩玩耍,只要孩子们不停下来,他从不撒手。

姐弟四人最喜欢和父亲玩“骑马”的游戏,习仲勋趴在地上让孩子们骑在背上,驮着他们从桌子底下钻来钻去。有时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孩子们向他“进攻”,他把姐弟四人一个个掀翻,还从大到小摞在一起。每逢洗澡,孩子们故意跑开,和父亲一起玩“追击战”,习仲勋拿着撑门帘的长竹竿满院子追,院子里撒满嬉闹声,直到把孩子们一个个“摁”进澡盆,他才满足地坐下来休息。像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喜欢不时地逗孩子玩,有时候把他们逗哭了又赶忙去哄,尽显天真童心。

 

教育孩子从小节俭  衣袜“接力”穿

 

习仲勋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他言传身教,从点滴做起。他经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饭时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捡起来吃掉,一丁点也不浪费,吃到最后还要掰一块馒头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净。这种无声的教育,使孩子们都养成了不浪费一粒粮食的好习惯。孩子们的衣服和鞋袜大都是“接力”着穿,大的穿旧了,再让小的穿。齐桥桥上初中时,母亲齐心把炼钢时穿过的一件大襟罩衫给她穿,上面有不少被钢花烫出的洞眼。齐桥桥穿过的衣服鞋袜再给她妹妹安安和弟弟近平、远平穿。孩子们习惯穿旧衣服,穿着新衣服反倒觉得不自在,因为同学们穿得都很朴素。以至于习仲勋后来给桥桥做工作说:“你是女孩子,还是要穿好一点。”

习仲勋还非常注意保护环境,节约水电,经常教育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厉行节约。习家人节俭行为出乎人的意料。习仲勋习惯用浴盆洗澡,每次洗完澡的水留着让孩子们再洗,然后还要用澡水洗衣服。家里厅堂的灯晚上一般很少打开,他要求房间里只要没人,一定要随手关灯。在外面散步时看见地上有烟头,他都会俯身捡起,扔到垃圾桶里。在他的影响下,家人一直保持着随手关灯、节约用纸、拧紧水龙头、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不仅儿女们一直保持着,就连孙辈们也继承了爷爷的这些好传统。

 

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  不允许搞特权

 

习仲勋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不允许搞任何特权。齐桥桥小学毕业升初中时,报考了北京一○一中学和河北北京中学。由于一○一中学学风好,齐桥桥很想上,但是成绩比一○一中学的录取线差了零点五分。习仲勋试探地问:“要不要我去打个招呼?”齐桥桥知道父亲不会做无原则的事,看似征求她的意见,实际上是在考验她,更不会为她说情,因此她明确地回答:“考上哪儿就去哪儿”,高高兴兴地去河北北京中学上学了。

虽然学校食宿条件较差,离家也只有一站路程,但习仲勋仍然坚持让齐桥桥吃住在学校,和同学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学习,保持平民本色。那时习仲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名字经常出现在报纸上,习姓又很少见,很容易让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联想到习桥桥就是习副总理的女儿,习仲勋为了避免学校因此照顾女儿,就让她改随母姓,家庭出身也由“革命干部”改为“职员”,齐桥桥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习仲勋蒙难下放洛阳期间,齐桥桥带着小弟习远平去探望父亲。一天,他们到工厂小卖部去买苹果,售货员知道他们是习仲勋的子女,出于对习仲勋的敬重之心,专门挑了大个的给孩子们,回家后姐弟俩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却受到严肃批评,习仲勋硬是让孩子们把大个的苹果退了回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习仲勋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这是他一生中职务最高的时候,这时他对子女教育要求更加严格。那时,一些干部子女利用父母的地位和影响经商捞钱,有的违法乱纪、触犯刑律,严重损害了党的威信,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习仲勋对此十分忧虑,他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纠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端正了家风,才能树起好的党风。

 

家风严到“不近人情”谢绝子女调“好工作”

 

习仲勋家风之严,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他和前妻生有习和平、习乾平、习富平(习正宁)两女一男。

女儿乾平“文化大革命”前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他说:“还是不要调她去好。你这个光大公司名气大,众目睽睽,别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后来他将此事告诉了乾平,女儿委屈地说:我是学外语的,到光大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点事情,有什么不好?习仲勋严肃地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乾平继续留在《国际商报》工作,后来出了几次国。当时出一次国很不容易,而且还可以低价购买一些进口家用电器。习仲勋知道女儿多次出国的事后,就要她说清出去的理由。父女俩为此在一次吃饭时燃起“战火”,女儿顶撞说,我是记者,我是学外文的,出国是工作需要。习仲勋忽地站了起来,把筷子一摔,高声说道,哪有那么多的工作需要?不要什么行为都加上工作的名义!直到女儿表示今后不再随便出去,要踏踏实实工作后,他才消了气。

儿子习正宁,是“文化大革命”前中国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的高才生,毕业后分配到陕西户县山沟里一个国防科研单位工作,一干就是十三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刚恢复的解放军后勤学院急需从军内外选调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习正宁各方面的条件都符合要求,被选中并迅速办理了调动手续。就在快要报到之前却起了变故,原来习仲勋得知此事后,没有与儿子商量就让学院撤回了调令。习正宁想不通,认为这完全是正常的工作调动,与父亲没有任何关系。习仲勋深知儿子当年是因他的牵连而在毕业分配时受了影响,但他这次还是让陕西省委做工作,要儿子继续留在原单位。他说,不能让人说我习仲勋刚刚恢复工作就调儿子回北京,如果那样做就会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儿子习正宁病故  家人一直都隐瞒着他

 

习仲勋的家庭不仅有欢乐、融洽、和谐,也有忧伤和酸楚。

女儿习和平聪颖秀丽,恬静文雅,为习仲勋所疼爱,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是习仲勋难以抹去的心痛。

儿子习正宁在海南省任司法厅厅长期间,工作积极努力,正当大有作为之际,不幸于一九九七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习家每一个人尤其是对年迈的习仲勋是莫大的打击。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一直都隐瞒着他。久而久之,不见习正宁回来,又没有任何消息,不免产生疑虑,当他问起时,都被家人与身边工作人员遮掩过去。以后他再没问起过,把对儿子的思念深深埋藏在心里。

习仲勋和齐心经常鼓励儿女多读书、多学习,为人民作贡献,每过一段时期都要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一次,当着儿女们的面,齐心对他们说:“家中的小事不能影响工作。”习仲勋听到后却严厉地说:“大事也不能影响工作!

(转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