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遇难题逐一而解 保和谐持续发展
日期:2013/10/14  来源:南平武夷山市老区扶贫办  点击数:
遇难题逐一而解 保和谐持续发展
洋庄乡坑口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一直以来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制约坑口的社会经济发展。如今只要一进入坑口村,便可以看到崭新的坑口村“三农服务中心”显耀的进入眼球,“革命老区基点村”七个大字清晰的映入眼帘,给人以旧貌换新颜的感觉。这一切可喜的变化,正是村两委逐一解决难题带来的发展。
再复杂也要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长涧源、车盆坑是坑口两个较大的自然村。竹山权属争议纠纷属历史遗留问题,几年下来一直未得到解决,导致几片竹山无法生产使用,给两个自然村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村两委干部携手共进,进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宣讲政策、答疑解惑;认为情况再复杂也要将此项问题解决好。群众来访时村干部热情接待,耐心倾听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在挂点单位的帮扶下,确立“搁置争议、先行生产”的原则,调处了长涧源、车盆坑两自然村遗留已久的竹山纠纷问题。目前,该竹山已完成了今年的生产工作,5000多亩的毛竹山给村民带来了300多万元的丰厚经济收入。
再困难也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好。长涧源自然村巷道由于使用年限长,大部分路面已不同程度下沉断裂破损,路面形成坑槽,一旦遇上大雨极易造成漫水,给村民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车盆坑自然村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村民所生产的木材、毛竹及建房材料都堆放在村口右侧一块坪地上,一旦下雨就变得泥泞不堪,且该坪地有逐年沉降趋势,因此该工程的建设也迫在眉睫。为方便老区村民出行,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村里积极争取资金,投资23万元完成长涧自然村巷道及排水系统建设,投入资金5万元完成车盆坑坪地700多平方米水泥地面建设。
再麻烦也要把村民交通安全落实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已成为村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坑口村许多村民没有经过专门的摩托车驾驶培训,驾驶技术不规范,极易造成交通事故隐患。周忠钦作为市交警部门下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对村民交通安全关心体会最深。针对该村村民不易集中接受培训的实际,及时向市交警大队领导汇报,申请采取主动上门培训的办法,进村给农民进行培训,受到了广大村民朋友的欢迎,目前已为村民办理摩托车驾照40余本。大大提升了村民驾驶摩托出行安全系数。
武夷山市老区扶贫办 汪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