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福鼎市沙埕镇发展现状纪实
日期:2013/7/18  来源:宁德福鼎市老促会  点击数:
沙埕镇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福鼎市沙埕镇发展现状纪实
沙埕镇位于福鼎市东南部,东与苍南县沿浦镇毗连,东
南临东海,为闽浙海岸交界处。全镇共辖有22个村(居)3.7万人,80%人口从事海洋渔业生产。沙埕港作为重要的军港,港内驻有导护三大队、流江岸勤部、海警三大队等3个副团级以上单位,岭头雷达连、台山岛海防九连、沙埕边防所及白露边防所等4个副营级以上单位,是福鼎市驻军单位最多的乡镇。
沙埕港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孙中山所著《建国方略》将沙埕港位列为当时中国十大名港第三位。沙埕港面朝东海,军事战略位置十分显著,距离台湾基隆港仅142海里,历来都是海防最前线。早在解放初期就有海岛渔民敌后拥军,协助驻守台山列岛的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殊死对抗,歼灭国军残余势力的故事。后又有一群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南镇女民兵,她们苦练精兵、团结战斗在半岛,被世人称作“铁姑娘”,闻名于闽浙边界。矗立于沙埕镇城仔里山坡上的“奇袭沙埕镇纪念碑”,作为沙埕镇优良革命传统的一个具体体现,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积极作用。该碑由福建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叶飞生前亲笔题写,是为了纪念一九三五年闽东独立师奇袭沙埕事件,2005年被定为福鼎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如今,沙埕镇党委、政府立足驻军部队多的特点,弘扬爱国拥军传统,以争创双拥模范镇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双拥工作,走出了具有沙埕特色的双拥新路子,实现了军地之间的互利双羸。因双拥工作突出,2013年沙埕镇被推荐为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近年来,该镇克服种种发展瓶颈,紧紧抓住环沙埕湾开发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渔业立镇、港口强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民生稳镇”战略,突出海洋经济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渔业资源,壮大工业经济。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07亿元,渔业总产值11.37亿元,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16元。截止到今年5月份,已完成固投12261万元,完成全年度计划的40.6%,同比增长59.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09万元,完成全年度计划的45.2%,同比增长46.2%。
一、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海洋经济稳步发展。
作为全省“十强渔业镇”的沙埕镇,海洋资源丰富,海岸线长80公里,海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拥有1.4万多亩的浅海和滩涂,近海水域较好,生物种类多、近海水域良好,适宜多品种、多模式、立体化养殖开发。近几年来,沙埕积极调整海洋捕养结构,通过更新养殖品种、引进深水养殖、大网箱养殖技术,海洋渔业取得了较明显的进展。一是通过发展养殖业,在浅海范围内合理布局,解决养殖用海、工业用海和军事用海的矛盾,大力推广发展网箱养殖和海带、紫菜、海参养殖。去年全镇共有各类养殖网箱2.4万多口,海带、紫菜等水产养殖面积1.3万多亩,养殖产量达2.8万多吨。二是通过稳定捕捞业,大力发展有利于保持渔业资源、提高捕捞效益的灯光诱捕、远洋运输等作业方式,去年10月份刚刚将渔船换成250马力,每次出海可以放300至400多引网,主要捕捞参、鱼和海蟹,全镇共有远洋灯光诱捕船只34余艘,2012年渔业捕捞产量达7.9万多吨。
二、全面推进港口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沙埕港是沙埕镇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资源,沙埕镇政府明确表态沙埕发展的出路在港、空间在港、希望在港。近年来沙埕镇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网格化交通运输体系,为当地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目前沙埕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一级渔港1座,二、三级渔港11座,国家中心渔港项目预计今年可以开工建设。为全面提升水路交通一体化的格局,沙埕镇立足实际,加快步伐实施港口建设“三加一”工程。“三”即:全面推进5万吨码头和沙埕港物流码头建设,加快推进钓澳壁5-10万吨码头建设项目落地;“一”即:积极筹划采取BT模式建设南龙疏港公路。
沙埕镇立足港口优势,紧紧抓住“一园十区”建设机遇,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坚定不移地践行临海临港产业发展道路。沙埕港杨岐作业区16#泊位5万吨码头项目、琅珰山沙埕港物流码头等项目正全速推进。拟引进的钓澳壁5-10万吨码头和国家级帆船帆板水上运动基地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魅力港湾。
沙埕港海岸类型丰富,拥有独特的滨海地质地貌,沙滩面积达400多亩,发展滨海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小白鹭旅游度假村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度假和休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滨海特色旅游景区,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达10万多人次,荣获“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台山岛以其特有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特色,在2013年首届“福建省十大美丽海岛”评选活动中夺得桂冠,随着知名度不断提升,台山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登岛观光旅游或休闲度假。冬瓜屿、鸟岛、雨伞礁、石鼓山和莲花屿等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已列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四、深入弘扬拥军传统,军民共建成效显著。
从部队驻地开始,沙埕镇就持续不断地开展爱国拥军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军民共建之路。通过大胆创新形式,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中深化双拥共建工作。一是注重思想交流和物质支持。在“八•一”、春节期间,镇政府邀请驻军部队和武警官兵到镇上参加座谈会,相互之间友好地谈问题、商大计、议发展。通过交流了解,镇政府主动帮助驻军部队解决战备、训练、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相继为部队解决看电视难、饮水难等问题。二是注重精神引领和互动。每年沙埕镇都会邀请部队官兵到镇村、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和法律讲座,强化干部学生的拥军意识和法律意识。并在六一节、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共同举办爱国教育活动,带领中小学生走入“奇袭沙埕港纪念碑”教育基地、台峰德育基地,重温当年红军为祖国为革命英勇斗争的光荣事迹,激励广大青少年和镇村干部珍惜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子弟兵。三是注重发挥优势和成效。沙埕镇因地制宜发挥驻军部队与村(居)共建优势,使军民共建工作深入人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比如每逢“八一”建军节,台山村都举办军民座谈会,给常年驻在岛上的部队子弟兵送去慰问金。村民还经常自发地给部队提供鱼、虾等海产品,改善部队伙食。驻地官兵则每月帮助村里打扫村道,帮助渔民把小渔船拖到岸上避风,并将自己种的蔬菜送给困难群众,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多年来,部队把驻地当故乡,视当地群众如父母,赢得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厚爱;而当地群众则把部队当依靠,视官兵如儿女,让部队官兵感受到人民的亲切关怀。
福鼎市老区建促进会
201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