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立足区位优势提升发展新格局
福鼎市沙埕镇——着力打造渔业立镇港口强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民生稳镇战略
日期:2013/6/27  来源:宁德福鼎市老促会  点击数:
立足区位优势提升发展新格局
福鼎市沙埕镇--着力打造
渔业立镇港口强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民生稳镇战略
沙埕港地势险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曾列为当时中国十大名港第三位。是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是我省渔业十强镇之一、“双拥模范镇”。位于福鼎市东南部,东与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毗连,东南临东海。水路距基隆港142海里、距温州80海里、距福州107海里。海岸线长80公里,陆域面积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港域纵深36公里,辖区内深水岸线可布置泊位。港口外锚泊地最深处在北关岛附近,进港的主航道在南关岛以东,一般情况下,万吨轮船可抵达金屿门,5000吨轮船可抵长屿,500吨轮船可抵内港八尺门。由于港阔水深且有群山庇护,故沙埕港成了天然的避风港,通常能避12级强台风。[1耕地面积10903亩,其中水田2911亩,旱地7992亩。全镇共有19个村和3个居委会,119个自然村,总户数8960户,总人口3.75万人。全镇80%的人口从事海洋渔业生产。
当前人们对海洋经济认识的不断深入,沙埕是我市耕海牧渔已是数千年的渔业作业历史习惯,在现实社会的变革,他们以适应当前的心态、宽阔的视野来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跨越发展。但由于我省传统渔场大幅缩小;国内外水产品市场筑起重重安全壁垒,加之近年渔业资源不断减少,这给“住海”、“吃海”、“靠海”的渔民带来极大的难处。
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环沙埕湾开发机遇,调整思路并确立“渔业立镇、港口强镇、工业富镇、旅游兴镇、民生稳镇”的发展思路,突出海洋经济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渔业资源,壮大工业经济。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07亿元,渔业总产值11.37亿元,工业总产值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16元。截止到今年5月份,完成固定投资12261万元,完成全年度计划的40.6%,同比增长59.7%已实现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09万元,完成全年度计划的45.2%,同比增长46.2%。
从1993年至设立“避风点、劳务点、贸易点”以来,各项工作开展健康有序,口岸对台经贸、交往交流发展迅速,台轮停泊、台胞进港数量日增。近几年来,共接待来港避风和劳务贸易的台轮6799船次,接待台胞17937人次,输台渔工劳务达20573人次,地方税收入1000多万元,创汇近700万美元。
蓝色海洋渔业产业:使该镇着力调整渔业生产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积极推行蓝色产业战略,发展深水大网箱养殖,提高抗风浪能力。至2005年全镇发展30口抗风浪式深水大网箱,初步形成了网箱、藻类、贝类、虾塘、蟹类五大养殖基地。200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11.11亿元,其中农业7.35亿元、工业1.2亿元、建筑2977万元、运输6666万元、餐饮15969万元。2005年水产品总量达14.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180元。
沙埕渔业的快速发展还得力于注重新技术引进,他们一方面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官城、南镇、水岙等自然村发展大马力的现代化钢质渔船,捕捞范围从台山以东的238海区向更远的深海海域扩展,推进了远洋捕捞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倡导推广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引进鱼类新品种,大力养殖市场上热销鱼类品种,提高竞争力。保障项目建设,并用好这个平台,推动海上养殖可持续发展,促进渔民增产增收。
一是着力打造渔业立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抓住省、市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契机,发挥沿海优势,做好海洋功能区域规划调整,加大养殖区规划管理力度,全力推进国家中心渔港建设,继续扶持水产品养殖和流通产业,着力构筑沿海蓝色产业带。
沙埕港地处闽东渔场,位于台湾暖流和闽浙沿岸流交汇处,海岸线长80公里,海域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水深多达60米。一是内陆径流又带来有机质和营养盐,为海洋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水温、盐度适宜,更是各种鱼、虾、蟹、贝、藻和珍贵海产生长繁殖、栖息索饵的好场所,也是经济鱼类南来北往适温徊游必经之地。沙埕港海域水深港阔,底栖、浮游生物众多,水产资源丰富,一年四季均可捕捞。二是浅滩、浅涂资源丰富,水质肥沃,生物种类繁多,对发展海水养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镇浅海面积将近10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二分之一。丰富的浅海浅涂资源为浅海鱼类和滩涂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场所,是天然的水产养殖基地。三是目前共拥有捕捞船只1648艘,其中30吨以上221艘、50吨以上95艘、100吨以上23艘,还有远洋灯光诱捕船只50多艘,远洋捕捞能力逐年提升。全镇每年的水产品总量达到14.7万吨。
二是着力打造港口强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港口、码头、公路和海堤等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筑“三加一”的码头建设布局。不断扩大港口规模,加强公共码头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以港口和项目建设带动沙埕跨越发展。
近年两岸交往逐渐加强,台湾旅游同业公会、渔业同业公会多次来沙埕港考察,还有不少台湾同胞回乡投资创办企业、兴建学校、公路等公益事业。今年1-10月份,进港避风台轮407船次、劳务98船次、避风台胞1171人次、劳工713人次,创汇26万美元。
沙埕港系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是东南沿海著名的天然避风良港,港面宽阔且水深20米以上,伸入内陆达36公里,终年不淤,万吨轮船进出不受潮汐影响。目前境内拥有的国家一级渔港码头建设项目,沙埕港杨岐作业区泊位16个,5万吨码头。还有南镇的二级渔港和敏灶、大白鹭、黄岐、王谷、岙腰等的三级渔港。国家农业部立项的沙埕中心渔港建设项目在进行中,将建设万吨级码头,拥有仓储、加工、修造配套功能的新区。拟引进的澳壁5---10万吨码头和国家级帆船板水上运动基地项目,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是着力打造工业兴镇。大白鹭、敏灶、川石等下片村紫菜养殖业发展较快,鲜紫菜产量逐年提高,养殖面积达13000多亩,紫菜加工厂达20余家,年产干品达2.8万多吨,,全镇共有各类养殖网箱2.4万多口,经济效益明显增长。我镇通过重点扶持斌成水产品公司、荣兴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沙埕斌成水产品公司加工生产的“醉虾”、“咸干大黄鱼”等系列产品远销上海、温州、福州等地水产商会,出现了南镇、大白露、敏灶一批水产营销专业村。同时船舶修造业、渔具加工等产业逐步走上规模化的发展轨道。
四是着力打造旅游富镇。我镇拥有面积达400亩的小白鹭海水天然浴场及周边多处沙滩,新建了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2012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由外商投资的小白鹭旅游渡假村正在大力建设中。此外,还拥有一批滨海自然地质景观与休闲观光渔家特色的旅游景点,如:台山海岛雨伞礁、沙埕港莲花屿、鸟岛、南镇石鼓洞等。革命传统,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不可磨灭的战功,一九九五年十二月福鼎市委,市政府在沙埕城仔里山坡上建有一座是解放后第一任省委书记叶飞生前亲笔题的“奇袭沙埕镇纪念碑”,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了积极作用。2005年,“奇袭沙埕镇纪念碑”被定为福鼎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础。2012年荣获“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013年首届“福建省十大美丽海岛”评选活动中夺得桂冠。
五是着力打造成民生稳镇。 该镇上下注重办好民生实事,着力改善民生。凡涉及民生问题,无论它有多小,都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一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家电下乡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努力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让更多群众享受惠农政策成果。凡下拨农村公路建设、饮水工程、扶贫等资金到各村,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渔民素质提高工程,着力促进农户创收增收。二是关注困难群体。重点关心五保低保人员,确保农村低保金月度发放到位,特困户、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的优抚金落实按季发放,积极推进“农村五保幸福园”建设。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挂户(残疾人)制度,帮助特别困难的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加紧跨海引水工程海底故障管道修复和岙口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是深入推进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加强南镇村老人活动中心建设,抓紧建设3个篮球场,积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沙埕中心小学教学楼危房改造,力争年底完成新校舍主体工程的建设。
他们加快与宁德现代海洋渔业发展取得联系,力争在“十二五”末宁德的海洋经济达到500亿元的规模,在“十三五”末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沙埕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紧密依靠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意图,全面谋划发展,突出渔业主导地位,积极服务渔业生产,探索发展现代渔业,为实现现代的滨海和谐强镇目标而努力。
福鼎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办公室 黄友进
201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