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3年

事在人为 创新发展

——一个失地失海老区村奔小康之路的调查

日期:2013/6/5        来源:泉州市老促会        点击数:

事在人为 创新发展

——一个失地失海老区村奔小康之路的调查

 

    泉州市老促会 

               联合调查组

                                  泉港区老促会

 

 

 

 

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上西革命老区村,是福建石化基地油码头所在地,现有码头5个,其中10万吨级码头2个,5万吨级码头3个。全村917户,人口2847人,12个村民小组。改革开放前,村民主要靠内海捕捞和近海滩涂养殖及农业耕作为主,是一个人多地少的沿海小渔村。改革开放的春风给上西村发展带来良好机遇,但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1988年以来,福建石化基地10万吨级油码头和泰山石化码头的建设,使全村90%以上的耕地和近海滩涂海域被征用,据统计,累计征地576亩,征近海滩涂海域4875亩。村民赖以谋生的资源几乎丧尽,人均耕地仅0.05亩,近海捕捞和滩涂养殖也全部停产停业,群众的生产生活没了着落。面对失地失海的现实,上西村“两委不等不靠,开拓创新,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和改革经营管理模式,带领村民采取借地生蛋,发展传统产业,投资入股,创办企业等办法,致力发展经济,增加村财和村民收入,走上了富裕小康之路。2012年村财收入15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1.9多万元。上西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村”、“福建省卫生村”、“福建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福建省敬老模范村”和泉州市历届的“文明村”、“富裕文明村”。

一、善谋划,发展传统产业

近海捕捞和滩涂养殖是上西村的传统产业,是村民增加收入的“看家本领”。面对耕地和近海滩涂海域等资源因石化建设被征用,村“两委”通过各种关系牵头向邻近的莆田市、惠安县及毗邻村承租海域滩涂3000多亩,最远的租赁海滩离村40多公里。同时出台了系列优惠措施,如村免费为养殖户进行滩涂清淤,架设输电线路和建设供养殖小船停靠的小码头,鼓励村民走出去发展近海养殖。目前全村从事海带、鲍鱼养殖的养殖户达123户,其中海带养殖面积达3500多亩,成为泉州市最大的海带养殖基地,户均收入达10万多元。

为了促进海水养殖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村里引导成立泉港区鑫农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350万元。合作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通过对社员提供服务,提高了养殖技能,降低了生产成本,保障了社员的权益,提高了经营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发展养殖事业。目前全村6070岁的老年人也参与到海水养殖的加工行业中,海带收成季节还雇请外地劳动力近千人。村民收入的60%以上来自海水养殖业。

二、调结构,培育新型产业

为了提高村民收入,上西村“两委”在带领村民巩固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开辟新的就业渠道。首先是引导村民将征地、征海的补偿款用于发展生产上,根据村民熟悉海情的特点和地处石化工业区的优势,引导村民将征地补偿款的40%、计800多万元投资参股组建泉港首家民营企业“泉港兴通船务有限公司”,从事油品运输,变海上捕捞为海上运输。到目前发展到拥有大小油轮21艘、5万多吨位的船队,从业人员400多人,其中本村村民84名,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仅2012年公司为国家上缴税收850多万元。同时,公司还与有关单位联合创办泉州市泉港航运职业中专学校,培养航海人员,为海洋运输输送人才。其次是村“两委”利用炼油厂征地赔偿款集体提留资金,投资180万元创办“泉港区上福针织厂”,安排300多名女青年就业,为村财增加收入250多万元。三是搞好传统产业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随着传统产业的发展,2003年村委会投资500多万元创办了“泉州市鑫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以海洋食品深加工为主,年加工鲜海带近5000吨,产值达1000多万元,安排失地村民400多人就业。公司被泉州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被福建省评为“无公害产品基地”,产品多次荣获全国、省、市金奖。在“泉州市鑫盛海洋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村民自发集资又创办了2家民营海带食品加工厂,扩大了村民的就业门路。

三、谋实事,兴办民生事业

上西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关注民生事业,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着力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近几年投入800多万元用于改路、改水、改厕、排污、安装路灯和建骨灰堂等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容村貌的美化、绿化和亮化。村庄道路全部实行硬化,免费为村民安装自来水设施。同时投入250多万元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为村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优美环境。二是加大对教育、卫生的投入。近几年投入500多万元改善小学办学条件,每年对学习成绩优异学生进行奖励,至今举行19届的奖学奖教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全村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380多名,其中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有6名。三是关心弱势群体。募集资金成立村慈善基金会,对因病因灾的困难户和残疾人给予救济,防止因病因灾而返贫。对7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给150元的养老金。四是努力减轻村民负担。村财每年为村民支付社保、医保各一半的经费,同时还对271位计生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各购买一份保险。

现在上西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社会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成了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上西村人将充分发挥老区精神和智慧,向更高的发展目标冲刺,努力打造新时代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