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考察调研 >2013年

重点扶持 整体推进

日期:2013/5/23        来源:泉州晋江市老促会        点击数:

重点扶持 整体推进

——晋江实施市领导老区村现场办公制度调查

(晋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实施情况

晋江是福建省重点老区县之一,现有2个革命老区镇(内坑、安海),92个革命老区村(其中老区行政村52个、自然村40个),分布于全市13个镇(街道),涉及人口202787人,占全市户籍人口五分之一。全市有革命“五老“人员1080人,现尚健在161人。

老区是晋江基本县情之一,其地位和作用对全市大局影响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一系列扶持老区村发展的文件,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其中一大举措就是坚持实施市主要领导每年12次老区村现场办公制度。帮助老区村谋划脱贫致富突破口,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一制度从2007年开始至今连续6年从未间断,先后有9个老区村受益。据统计共下拨资金达2451.4万元,项目覆盖交通道路、饮水工程、村委会办公大楼、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卫生设施、学校等。

调查表明实施这一制度有三个特点:

一是见效快。把有限的扶持资金相对集中,一年重点扶持一、二个老区村,见效快、效果好。

二是制度化。2010年晋江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这是晋江市第五个加强革命老区建设专题文件。文件强调,“市委、市政府要坚持每年1-2次深入老区村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首次把现场办公制度正式写入文件,以地方政策的形式固定下来。2012年,市委、市政府在《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年1-2次到老区村现场办公,分管领导每年到3个老区村现场办公。”近6年间市委书记换了三任,但这一制度不因人事变化而变化,一直坚持着。

三是得民心。每次市主要领导带队到老区村现场办公,村子就像过节似的,人们奔走相告,涌向会场或现场争相目睹这一幸事。村民群众深受鼓舞,党员干部倍受鞭策,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老区人民”。

 

成效与做法

在调查中我们惊喜地发现9个老区村通过现场办公,都取得明显的成效,归纳起来有下面几方面:

一、规划先行准确定位。市领导每到一村都把规划先行放在首位。督促、引导老区村做好经济发展、设施建设的定位和规划。而且要求建立完善“一张图纸管到底”的规划管理制度,维护其严肃性。9个老区村都能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涵盖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布局等一整套规划。

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据统计扶持修建水泥路达15公里,整治水利工程3200米,3个老区村实现自来水全复盖等。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功能。如:罗山樟井社区原来沟壑阻塞,交通十分不便,与石狮市区仅有数公里之隔,却接受不到城市辐射带动作用。2008年市领导现场办公,找到制约发展的瓶径问题。拨款180万扶持修路,打通发展大动脉。如今樟井社区至省道308线连接线已经建成,带动社区及周边村落经济发展。原来村里只有2家工厂,现在中、小企业已有5家,还有几家家庭作坊式制衣厂。

除此之外,现场办公还催生一系列公益社会服务设施。据统计,创建村委会办公大楼4处,面积4870;老人活动中心33630;文化活动中心5处,35254;菜市场4处,9692;投入302万元翻建扩建学校。

三、村容村貌明显改观。9个现场办公村普遍开展以亮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等“五化”的美丽乡村建设。花大力气治理“脏、乱、差”,建立垃圾收集点,配备专职保洁员。对禽畜进行圈养,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如:科任老区村现场办公后村庄面貌大变样,村里迎来了第一个村级公园。走进村庄到处草木葱郁,景观错落有致,充满生机和活力。

在现场办公的9个村中,2012年度晋江市级示范美丽乡村评比中磁灶镇苏老区村荣获“一等奖先进示范村”,龙湖镇南浔等 5个老区村被确定为美丽乡村候选村。

四、凝心聚力社会参与。在政府资金及政策扶持带动下,老区村干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据调查9个老区村发动群众通过捐资等形式筹集的资金达3533.88万元,相当扶持资金的1.4倍。

2010年市领导到磁灶苏老区村现场办公拨款300万元扶持村里新农村建设9个项目,随后苏村又发动村民自愿捐资900余万元建起了学校、休闲广场、村委会综合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全村自来水管网全复盖,新建3座冲水公厕,装上16个视频监控点,绿化面积达50亩以上。由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

2012年市领导到龙湖南浔老区村现场办公,拨款300万扶持该村7个项目建设,该村干部又自加压力增加3个项目。缺口资金拟发动海内外乡亲捐助。目前意向捐资额已超百万元。

2012年市领导到英林镇柯坑老区村现场办公,拨款300万扶持五大民生工程。该村除发动群众募捐外,还计划通过盘活村存量资产及土地进行融资,计划总投资约2500万元,是9个现场办公村之最。

 

问题及分析

1、发展资金缺口仍较大。毋庸置疑,市委、市政府扶持老区建设力度很大,但由于当年的老区村多数存在于交通不便、相对闭塞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普遍相对滞后。还由于多数老区村村财收入偏低,据农业部门的提供的数字,2012年老区村平均村财收入17.88万元,大大低于全市平均收入32.50万元,甚至有的老区村不足万元。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重。据调查300万元只能建10米宽的乡村水泥路4公里。因此老区建设仍有困难,有的村举债建设,个别村出现“半拉子工程”。

2、村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调查中发现有些村干部,特别是一、二把手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开拓精神,凡事身体力行,能办事,办成事,不出事。相比之下,有个别老区村干部艰苦创业的精神较差,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没有钱不办事,甚至给了钱也办不成事。缺乏克服困难,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勇气。

3、扶持产业培育和造血功能的项目较欠缺。从9个现场办公村来看,政府扶持的重心仍注重交通道路、村政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硬件公共产品,而有助于产业培育和造血功能的项目不多,因此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老区村农民收入及增加村财积累的问题。

 

思考与建议

一、要从组织上为老区村经济发展提供保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肩负着改变老区村面貌,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加快老区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所以,首先要把老区村的领导班子建设好,选准致富带头人。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具有较高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又有经济头脑、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懂科学会管理,敢闯敢干的开拓型人才选拔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对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的经济欠发达村或不适应村,可选派优秀干部到该村挂职。

 二、把握好现场办公村对象选择。为确保政府扶持资金及政策落到实处,实现扶持资金效益最大化,建议在对象选择上实行三个优先:班子素质较高,经济欠发达老区村优先;班子素质好,群众热情高,客观条件通过现场办公可较大改变面貌的老区村优先;老区行政村优先。

三、做好扶持项目筛选。由于老区村相对贫穷落后,改变落后面貌紧迫而艰巨,也由于老区新农村建设起点较低,发展进程更为长久。在项目筛选上,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适当超前,又要量力而行。避免“半拉子工程”及严重负债。

项目筛选要重在解决增收门路,重在与产业相结合。把有助于产业培育和增强造血功能的项目列为重中之重加以扶持。要对扶持项目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保证扶持项目选得准、上得快,效果好。

四、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福建省促进老区发展条例》明确指出:促进老区发展应当“实行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增加资金投入总量是财政支持革命老区村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表明,当前扶持老区村建设可支配财力还是相当有限的,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不足以满足老区村生产和经济发展资金所需,必须建立有效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融资体制,继续加大现有帮扶渠道、资金和项目的倾斜力度,不断拓宽老区村发展所需资金的路子。

                                 2013年5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