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历史 >老区革命史

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念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八十周年

日期:2013/5/2        来源:南平市老促会        点击数:

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念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八十周年

南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为什么南平十县(市、区)称为闽北革命老区?为什么已是中央苏区的闽北县(市、区)还要申请确定为原中央苏区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中央和省上有什么倾斜政策?闽北各级党政领导和人民如何发扬苏区光荣革命传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好美丽家园?这些问题就是本文为纪念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80周年的主旨,并以此文与闽北人民共勉。

 

 

 

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

 

一、闽北苏区的崛起及其影响

 

 

 

 

 

 

闽北,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福建省北部,现辖武夷山、邵武、建瓯、建阳4市和浦城、松溪、政和、顺昌、光泽5县及延平区等十个县(市、区),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现人口313万人。

闽北地处闽浙赣3省边陲,西北部的武夷山脉,群山叠起,雄甲东南;东北部的仙霞岭依偎环抱,与东南部的鹫峰山连臂拱卫,构成一道天然屏障,俗称“八闽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重要;境内高山丘陵密布,旧社会交通闭塞,河流阻隔,虽为“八山一水一分田”,但相对来说,盛产粮食、木材及各种经济作物,沿闽江富屯溪、建溪两岸河谷,如南平、洋口等地经济尚活跃,是闽北人民揭竿闹革命的有利地域。

 

 

闽赣省委所在地遗址

 

 

国民党政府的残酷统治在闽北播下了烈火干柴,经在外学习的闽北籍知识分子将马列主义星火传播到此,便烈焰腾空。19267月中共第一个支部在建瓯诞生,接着于1928928日在崇安(今武夷山)浦城边界暴发震惊全省的“上梅农民暴动”,1928年又暴发了建(瓯)松(溪)政(和)边区“路下桥”农民暴动。

193051,闽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崇安诞生;193010月建阳苏维埃政府诞生,接着建(阳)浦(城)、广(丰)浦(城)、邵武、光泽、建(瓯)松(溪)政(和)等县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19338月中旬,由彭德怀为司令、滕代远为政委的“东方军”挺进闽北,攻占了南平峡阳、王台、夏道、顺昌洋口、漠布、谢屯、大干等地,并在这些乡镇建立了基层苏维埃政权,与此同时,闽北的革命武装力量红军、游击队等也迅速壮大。闽北苏区烈火蔓延,惊动了蒋介石,他赶到建瓯坐镇,镇压与东方军密切接触、接洽谈判的十九路军,妄图扑灭共产党燃起的星火。闽北苏区的崛起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是毛泽东“武装割踞,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思想的探讨和重大实践;是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战略思想和闽北斗争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因此闽北苏区被赞誉为“毛泽东式”、“方志敏式”的苏区;闽北苏区同样是闽北共产党人黄道、黄立贵、徐履峻、杨竣德、陈耿、杨则仕等革命先辈和闽北人民的伟大创造。

 

 

闽北分区政府礼堂

 

二、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后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1933426日下午1时,中央人民委员会第四十次常会,由邵式平同志报告,“经详细讨论认为闽赣苏区地方广大,在政治、军事上均占重要地位,争取这一广大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实为夺取抚州,进攻南昌的必要条件,因此议决将建(宁)、泰(宁)、黎(川)、金(溪)、资(溪)、光(泽)、邵武、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间一带地区划为闽赣省,立即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以邵式平、顾作霖、万永诚、余泽鸿、毛泽民、钟世斌、肖劲光、周建屏、黄道、薛子正、陈荣洲、方志纯、王伙子、张光发、吴家远、包维贤、刘才英、钟光荣、钟宝光、曾昭茗、李德胜、邹琦、黄立贵、彭皋、刘炳龙等25人为委员。以邵式平、顾作霖、万永诚、钟世斌、毛泽民等九人为主席团,邵式平为主席。对该省目前中心任务及工作方针均有具体指示。”据以上文件及其后的革命斗争史实、闽北苏区自此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后,在地域上、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政权建设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闽北革命烈士纪念碑

 

地域上,闽北苏区位于赣东北和中央苏区的中部地段,是两块苏区必经的“桥梁”,越过武夷山,北联信江,跨过邵武樵川,与建(宁)泰(宁)黎(川)贵(溪)连成一块,既是中央苏区的一翼,又是赣东北苏区的南疆,因而,这一地区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和苏区中央局所重视。

闽赣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大本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苏区腹地建立的这个中央苏区省,纵横300多里,地跨两省五地(市)、坐拥数百万人口,区域范围即今属福建、江西两省的南平、三明、抚州、上饶、鹰潭5个地(市)的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将乐、沙县、崇安、光泽、邵武、建阳、浦城、松溪、政和、顺昌、延平、黎川、资溪、南丰、南城、金溪、广丰、上饶、铅山、贵溪等26个县。

闽赣省是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是连接赣东北苏区的纽带和通道。东进可威胁南平、福州;西出可直逼抚州、南昌;南伸可支持赣南、闽西;北面与赣东北相接,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被称是是中央苏区战略的钥匙,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在火红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亲临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的许多重大战役也在这里进行。19332月至3月,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指挥下,灵活地运用了前三次反“围剿”中的经验,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优势兵力,在黄陂、东陂战役中歼敌近三个师,俘敌师长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期间,中央红军先后收复建黎泰苏区和信抚苏区,打通了与闽北苏区的联系,使三块苏区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为了争取这一区域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央决定设置闽赣省,直属于苏区中央局领导,这使闽赣省的地理位置区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在政治上,19334月至193410月,在归中共闽赣省委领导后,闽北分区委书记黄道担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在25位闽赣省革命委员会的委员中,闽北分区党政军领导黄道、薛子正、曾昭茗、李德胜、邹琦、黄立贵、彭皋占了七位。邵式平为闽赣省革命委员会主席,闽赣省在应用毛泽东的“武装割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等理论方面创造了典型范例,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扫荡了闽赣地方封建军阀等恶势力,给黑暗中痛苦挣扎的人民带来了希望,扩大了共产党和中央苏区的影响。

在军事方面。19336月成立的闽赣省军区,肖劲光任省军区司令兼政委,闽赣省军区主力部队有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建黎泰独立师。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被委任为二十一师师长。闽北红军1800余人,被编入由粟裕担任师长的二十师五十八团。省军区下辖有:抚东军分区(司令员郭如岳),建黎泰军分区(司令员李德胜),闽北军分区(司令员薛子正)。地方武装有:闽北独立团,邵光独立团,信抚独立团,闽中独立团,闽赣基层游击队及各县的独立团、营、游击队等。在军事上,闽北苏区主力部队由于其兵力众多编入闽赣省军区后,增强了闽赣军事力量,从而增强了中央红军的战斗力。

19336月,中革军委决定在红一方面军内成立红七军团。闽赣省委接照中革军委的决定,作出了创建红七军团的决议。闽北苏区创建了一个“崇安营”,参加组建红七军团。同年7月,红七军团成立,肖劲光为军团长兼政委,原闽赣省军区所辖的十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三个师,成为红七军团的主力部队,闽北红军1800余人参加组建的闽赣省军区二十一师五十八团,成为红七军团二十师五十八团的部队。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亦成为红七军团二十师师长。与此同时,闽北崇安300多名青少年响少共中央局号召,开赴黎川编入少共国际师,武装上前线,为中央苏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批兵员。

闽北革命武装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序列,统一归红七军团直接指挥,在中央苏区范围开展军事斗争,取得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战绩,开辟了不少新区。其中在黎川、光泽、邵武三县交界地区建立东方县,成立了东方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在军事上为中央苏区闽赣省建立了强大的革命武装,为巩固与发展中央苏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亦作出重大牺牲,受到中共闽赣省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在经济方面。闽北苏区所属各县苏维埃政府努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从多方面筹集了大批经费、粮食和副食品等支援闽赣省和红七军团,保证了闽赣省苏维埃政权建设和红军作战的需要。据不完全统计,闽北苏区进入中央苏区闽赣省期间,闽北认购公债20万元,采办食盐10000斤,棉花,布匹6000元。闽北为中央互济总会筹集谷子1300石,为中央红军筹稻谷2000担。据崇安、建阳、邵武、光泽4个县苏区政府统计,崇安苏区支援中央苏区布鞋1332双,草鞋5395双,2601斤,鸡蛋257个,猪肉132斤,大米100担,认购公债10万元,采办食盐2000斤,棉花、布匹1000元。建阳苏区认购公债1万元,提供食盐2000斤,棉花、布匹各1000元,借谷700担,募集谷子200石,还有大批布鞋、小菜、大米等军需物资。邵武苏区为中央苏区提供大量的粮款、物,仅粮食达120多万斤。光泽苏区上缴税款45万大洋,租赁款23万大洋,将没收拍卖款50万大洋上缴中央苏区。浦城苏区,其他各县苏区在完成认购公债、采购粮食、物品等方面都为闽赣省作过许多贡献。中央苏维埃财政部长毛泽民(毛泽东弟弟)到俗称“小福州”的经济相对较优裕的顺昌洋口,当地苏维埃政府和人民提供了大量的粮食、食盐、食品、药品、棉布运往中央苏区,其中筹集银元达30万之巨。闽北苏区对闽赣省经济方面的巨大贡献,成为中央苏区史上的一大亮点。

在政权建设方面。闽北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在闽赣省委领导下,首先努力依靠工农群众、关心民生建设,从而巩固红色政权。各级苏维埃政府组建工会、农会、青年团、妇女解放委员会、儿童团、反帝大同盟、互济会、商会、贫农团等等,依靠这些基层组织最广泛发动群众、管理社会,整个苏区社会面貌一新、富有朝气。各级苏维埃政府、内部机构精悍,机构完整严密,所设的财务部、劳工部、卫生部、教育部、司法部等机构工作人员少而精,广泛地开展文化教育,创办了列宁小学,开展体育活动,举办了体育运动大会,建立各级卫生组织,开展群众性防疫等卫生运动。苏区政府处处依靠人民群众,事事想着人民群众,一切出发点都是“人民”二字,因此人民群众愿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红色政权,使得红色政权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巍然屹立,这在中外古今历史上都是不可言喻的。

三、市委和各县(市、区)委高度重视申苏工作

20074月起,中共南平市委、南平市人民政府组织领导有关县(市、区)政府开展申苏的各项工作,各县(市、区)也紧锣密鼓地布署该项工作。市委首先成立了南平市申苏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副组长,组织了以市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由有老促会老领导参加的、由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老区办)等单位组成的办事机构。200954日武夷山、邵武、光泽、建阳,201138日浦城相继被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认定为属于中央苏区范围。在申报苏区县过程中,从国家领导,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到省委领导、省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省老区办等部门领导都极为重视闽北申苏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到北京汇报工作,或和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沟通,陪同上级申苏考察组领导调研老区情况,瞻仰革命遗址,和老区人民拉家常,拜访革命“五老”,做了大量工作。各县(市、区)党史办、老区办、老促会和各有关部门一道艰苦工作,摸清老区底子,查清历史遗址、澄清历史事实,做好档案整理、材料编纂等项工作。苏区各县(市、区)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以高昂的革命热情,维修革命历史遗址,保护革命历史文物,为成功申报中央苏区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什么要申苏?被确认为原中央苏区县意义何在?

首先,我市是福建革命策源地之一,从大革命时代起这里就革命风云汹涌,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这里就是消灭国民党反动派的战场,并连获捷报;在抗日战争中,这里组建了新四军第五团,数千闽北子弟奔赴抗日前线;在解放战争中,这里坚持游击战争并配合解放大军解放闽北,支持全省解放事业,被誉为“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根据1979年民政部和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在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的地区为革命老区;根据1983年省计委、省老区办联合下文规定的,即解放战争开始至南下大军渡江(19494月)以前开辟的游击区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坚持武装斗争时间达一年以上的地区亦为革命老区。因此全市十县(市、区)都是革命老区。按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对于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过苏维埃政权,且红色政权在当地存在6个月以上的老区称为苏区,在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创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称为中央苏区。因此闽北十县(市、区)亦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肌体,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从19334月至193410月,苏维埃红色政权在这片土地上坚持挺立达一年零六个月,闽北各县(市、区)苏区就是中央苏区的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这是实事求是,恢复历史本来面目,充分肯定闽北党和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丰功伟绩。闽北苏区和全国其他苏区一样既有较早发起革命、较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共性,也有紧靠中央苏区,易于接受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优势;有以方志敏为代表应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的一批革命家,其发动的革命战争决战决胜,功绩显赫。恢复原中央苏区县荣誉,才能告慰为奋斗在九泉之下的烈士英灵和无数革命先辈。2011年由中共中央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78页写到:“19289月,闽北崇安农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起义。19302月成立闽北红军独立团。”这是对闽北革命历史贡献的充分肯定,是闽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其次,主要是为发扬光荣传统、开创闽北发展新局面。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丰富的党史资源,闽北苏维埃的诞生、归并中央苏区、壮大发展过程的史实,是革命先辈留给南平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体现苏区历史价值,开创闽北跨跃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中央和省上历来对革命老区无比关怀,对老区的政治、经济等政策从来是倾斜的,给老区的资金支持从来是丰厚的,特别是对老区中的原中央苏区县爱护倍至。以近年为例,从国家层面来说,201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0126月,国家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印发《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等文件。从省级扶持老区发展的政策来看,2007年省委、省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省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2011年省委、省政府又以[2011]30号文件颁布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121日由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福建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又给老区的发展确定了法规保障,这些政策和法规给老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注入了不竭的源动力。市委、市政府在20074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实施意见》、201212月又颁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在老区建设发展上又给了明确的指示、指导,更多的关心和厚爱。这就是老区苏区的现实价值。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契机,我们老区各级党委政府应当积极跟进,主动对接、认真学习政策、研究政策、用足政策,用好政策、用活政策、切实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闽北的苏区县、老区县在经济项目,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上获得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上大量的专项资金、物资的倾斜支持,仅2012年全市利用老区苏区政策争取资金84亿元,比2011年增长25.5%。争取中央、省上预算内投资项目830项,补助资金13.3亿元。

四、纪念节日,汲取教益,形成合力,奋力建设美丽老区

纪念节日,我们应进一步形成建设老区的社会合力,做好申苏后续工作;应认真学习苏区老区政策,对接政策,实现老区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梦想。

1、要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全国两会文件,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建设的重要指示。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习近平总书记说:“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建立了红色政权,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要进一步抓好农村扶贫开发,切实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市委书记裴金佳书记122在全市老促会换届大会时要求说:“要提高认识,重视老区的工作,按照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政策,在项目、资金、政策方面继续支持老区建设和发展。”这些是我们认识老区,建设发展老区的指针,我们要学习弄懂中央、省上近年连续出台的老区政策,市委、市政府关于老区建设的具体指示,用以宣传、武装老区的各级党员干部,让政策精神进入老区群众、进入千家万户。

2、闽北各级领导要认识老区,宣传老区,学习老区精神,保护老区荣誉,合力建设老区。老区是光荣、老区是优势,老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克服那种一提到“老区”二字,仿佛那是“落后”、那是“保守”的代名词,仿佛一提到老区,就会影响招商引资,影响改革开放的环境。这种认识上的片面性一定程度上使我们应用老区政策受到局限。我们要努力学中央、省上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老区政策,提高对老区的深刻认识,没有老区人民的英勇奋斗,奉献牺牲就没有共和国的今天;同样没有老区和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就难有未来中国梦的完美实现。我们全社会,各部门各行业应当坚持运用好老区政策,满腔热情一如既往地支持老区,把闽北红土地建设得更加灿烂辉煌。

3、应认真汲取老一辈革命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建设红色政权的宝贵经验。我们应抓好今天老区的政治建设、民主建设、政权建设、法制建设。在庆祝闽北苏维埃划归中央苏区80周年的有重大意义日子,应认真研究苏区史,学习当年苏维埃政权,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坚持群众路线,爱民亲民的作风。当年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闽北苏区先后召开了四次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苏区坚持人民民主制度,各级苏维埃政权由苏区人民普遍选举产生,重要的事情问计于民,人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投票表决选举自已的代表,我们今天应更好地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社会主义事业将更加兴旺。

4、应深刻认识并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摆在首位,坚持经济建设不动摇。苏维埃政府在抓军事斗争为中心的同时,坚持抓红色区域的经济建设不动摇。面对纷繁复杂的斗争形势,苏区政权把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摆在中心工作位置上,制定和采取了把发展农业作为首要任务;分到了土地的苏区农村实行劳动互助,开展生产竟赛;苏区政府实行科学种田,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成立银行,提供信贷,大力发展国营经济,发展贸易等方针政策。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红色政权十分关心群众生活,广大工农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生活也获得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当时苏区的粮食、食油、蔬菜自给自足,群众无比信任党和苏维埃政府。既使在强敌压境的同时,苏维埃政府仍然坚不可摧,因为红色政权身后是百万翻身的老区大众,人民群众是其深厚的根基!这是我们今天应当汲取的宝贵经验,千万不能偏离经济建设的轨道,千万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要让老区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

5、建设精简、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人民满意,江山永固。要借鉴苏维埃政权的精简、务实、高效、廉洁的精神,打造我们的各级政府机构,建设人民满意的负责任的政府。据资料考证,根据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有关条例规定:乡级苏维埃政府配备不脱产的工作人员3人。城市县级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配备19人,县苏维埃政府25人,省苏维埃政府90人。省、县、区、乡政府许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根据地的建设辛勤工作,扎扎实实,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密切联系群众,为老区百姓办实事、好事,老区干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感人故事。从中央苏维埃到闽北地、县、乡苏维埃非常注意廉政建设,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把反腐反贪作为一项重要的斗争列入议事日程,建立包括司法监督、党政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在内的监督机制,得到人民的坚决支持和拥护,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八十周年,这是个富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市委、市政府于200971日召开了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暨闽北四县(市)成功申报中央苏区县大会。大会表彰了市委党史研究室、武夷山、光泽县等一批市、县机关有关先进单位,表彰了市老促会顾问郑长裕、市老促会会长廖荣元等一批先进个人,大会总结了闽北申苏成功得到了中央、省上的关心,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是广大干部、特别是老同志心血和汗水凝聚出来的。如今五个县(市)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其余五个县(市、区)申苏工作也在申报待批之列。申苏并不是我们的目的。申苏意味着闽北历史上有过殊荣,但今天闽北老区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市委提出,当前正处于闽北贯彻中央十八大精神,加快发展的关健时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全市老区干部和老区人民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实现全面小康,以申苏工作为契机、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努力推进闽北绿色生态示范区又好又快发展。

就总体而言,我市老区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苏区老区政策的全力倾斜,由于各部门的关心支持,老区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批新农村拔地而起;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社会民生良性发展。但是由于原经济基础薄弱,相对于其他中央苏区县,我们争取中西部政策较迟,因此老区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基础设施仍不完善,社会事业不够健全。我们要乘十八大的东风,在纪念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80周年之时,抓紧学习中央、省上领导的指示精神,做好政策对接,拼盘优化经济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项目;做好闽北绿色生态、红色文化、武夷大旅游文章,实现闽北老区发展新跨跃。全市各级党组织、各级政府和全市人民要振奋精神,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的指示,夺取新时期改革发展的新胜利,圆中国梦,给老区人民以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3年4月24日   

 

注释:

苏维埃  俄文COBET的音译,意即会议或代表会议。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1907年革命时期创造的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组织形式。为列宁所发现、肯定和发展。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成为苏联权力机关的名称。

“在中国,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所领导的各地人民革命起义,即从代表会议为工农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在江西、福建的中央和全国各个革命根据地由工人、农民、士兵等阶层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各级政权。当时人民向往俄国十月革命,并仿效俄国人民称呼自己的政权为“苏维埃”,并把政权所在的根据地称为“苏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士兵等组成的政府,即为苏维埃政府;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武装力量亦仿效俄罗斯红军的称呼,称为中国工农红军。

以上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上册第1289

《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一集第54页注释第6条。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中央出版社2011年版278页。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1月8)

 

 

 

中共闽赣省委和闽赣省委员会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