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历史 >农民武装暴动史

福建农民武装暴动史绩(连载之三)

日期:2010/12/20        来源:本站        点击数:

红旗卷起农奴戟
福建农民武装暴动史绩(连载之三)
──上杭蛟洋暴动
□ 乐山 今生gg
蛟洋是闽西上杭县北部的一个大乡村,与龙岩(今新罗区)、连城县毗邻。在大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中共上杭支部于1926年12月成立,随即成立了县工会、农民协会、妇女会、学生联合会等群众团体。为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党组织利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1927年3月下旬在上杭城关开办了“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招收闽西八县160名学员参加为期45天的系统学习。1928年3月成立的中共上杭县委,同时在蛟洋建立了北四区区委,领导了这一带20多个乡村开展农民运动。
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1928年春后田暴动后,调任中共上杭县委宣传部长的邓子恢到达蛟洋,深入农村,办夜校,建农会,从领导农民取得实际利益入手,提出了“二五减租”的口号,向地主索回当年收缴租谷的二三成。此时,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法政专科的傅柏翠,本是蛟洋地主家庭出身,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到蛟洋,成为农会领导人之一,并与邓子恢一起从事农民运动。傅柏翠率先退租、办平粜、查存粮,影响很大。蛟洋和附近乡村的地主被迫效法。农民们从斗争中获得了实际利益,看到了团结斗争的力量,纷纷加入农会,使农会实际成为乡村的人民政权。为了进一步扩大斗争,蛟洋党组织和农会建立了农民自卫军。他们收缴民团和地主的枪械,下令禁止粮食出境,公开抗纳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及反动驻军的饷款,形成了初步的割据局面,引起了地主和军阀的恐慌。
同年3月间,福建省防军第2混成旅旅长郭凤鸣,伙同上杭县知事翁赞平和土豪劣绅,不断对北四区农会施加压力,强行指派蛟洋捐款千元大洋,农民协会坚决反对,分文不缴。4月初,邓子恢看到蛟洋农民运动很有成绩,已经具备实行赤色割据和土地革命的条件,建议举行暴动。但由于内部意见不一致,邓子恢的建议未被采纳,延误了暴动时机。
5月间,国民党上杭县政府限令北四区农会“克日解散交出共党分子”。在党的领导下,北四区农会表示坚决反抗,并扩充农民自卫军,有800余人奋勇加入敢死队,他们歃血立誓,决心誓死战斗。郭凤鸣看到农会坚决不屈服,便决定以武力镇压。
1928年6月25日清晨,郭凤鸣调遣驻上杭的钟铭清团两个营和驻连城的罗藻之补充团,分别由丘坊和芷溪的民团带路进犯蛟洋。蛟洋农民自卫军2000余人在中共上杭县委书记郭慕亮(郭柏屏)和傅柏翠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暴动,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他们埋伏在村口,用土铳土炮抵抗国民党军的进攻,激战几个小时,打死打伤敌兵二三十人。因力量悬殊,火力不足,农军分成两路撤退至苧园、郭车一带深山,并在傅柏翠带领下到森坑、大坪、巫坑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郭凤鸣部占领蛟洋后,大肆劫掠,3天烧毁民房七八十座,民间粮食财物被洗劫一空,各乡村民众纷纷避居山野。不久,被打散的农会干部和农民自卫军又重新集结,组成一支100多人的精干武装。8月间,在中共上杭县委领导下发动了稔田农民武装暴动,再次遭到郭凤鸣部的镇压。上杭县委被迫率领部分暴动队伍转移到上杭与永定边界开展游击战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