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老区历史 >农民武装暴动史

福建农民武装暴动史绩(连载之一)

日期:2010/12/20        来源:本站        点击数:

红旗卷起农奴戟
       福建农民武装暴动史绩(连载之一)
 
□ 乐山 今生
编者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汉族的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统治”、“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为了帮助人们了解福建革命老区历史,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依农民武装暴动时间前后顺序,连载我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发生过十几起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农民武装暴动的伟大功绩,以飨读者。
 
平和暴动 
打响八闽农民武装暴动第一
1928年3月8日由中共平和临时县委领导的平和暴动,是福建最早响应中共中央八七会议,打响工农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那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之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支持下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新军阀统治。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权力,恢复了大革命之前的各种苛捐杂税,巧取豪夺,造成广大农村生产萎缩,经济凋敝,广大农民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生活极端困苦。共产党顺应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决定建立农民武装,领导农民走上土地革命道路。
早在1926年10月,曾在毛泽东任所长的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中共党员朱积垒,受中共广东区委派遣,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的身份回到平和九峰,创办平民夜校,开展卓有成效的农民运动,于12月在家乡上坪组建了全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制定了组织章程,提出了“政权归农会”和“宜同心,宜协力;不劳动,不得食”的响亮口号。随后,全县农会发展到20余乡、入会2000多户。并于1927年9月建立了中共平和临时县委和县农民协会,朱积垒任书记兼会长,抽调农会30多位青壮年会员组成工农自卫常备队。
1927年12月,中共福建省临委根据10月15日中央关于“在闽南各县依目前主客观条件应即开始暴动”的指示,确定平和为暴动第一区、先动作,并派罗明到平和指导工作。年底,国民党第十一军经平和开往广东,地方当局任意增加挑夫名额,敲诈勒索,仅长乐乡就被派去30余人,索去许多钱,尔后挑夫又被关押在县署监狱,以备再次征用,激起农民义愤填膺。于是,平和县临委因势利导,组织长乐、上坪、葵山等地600多农民到县署示威请愿,要求释放被押挑夫和减租。县吏慑于农会的强大声势,遂释放了被押农民,答应减租30%,签发了文告。这一胜利鼓舞了农民的斗志。
1928年1月29日,平和县临委在长乐乡召开各党支部联席会议,成立第一区农会,部署抗捐税斗争。由于保密不严,各乡农民代表及赴县城购物农友被捕8人。县临委和县农会便于2月12日改在秀峰乡召开第一区农民代表大会,决定组织工农革命军,公开提出“打倒国民党”、“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工农兵”、“建立苏维埃政权”等口号,派人前往邻近的广东饶平、大埔联络,请以实力相助。会后分头发动群众,仅长乐乡就有500多农友参加,准备暴动。
2月24日,平和县临委开会决定在党内成立暴动委员会,7人组成,朱积垒、罗育才任正副总指挥,正式成立“福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一团”(团长朱积垒,参谋长由南昌起义留下的干部王炳春担任),下设10个大队,每百人设党代表1人,制订了攻打县城计划。当天即向省委报送了《关于决定发动暴动的情况报告》,省委批准了平和暴动的部署。同时,平和临委把计划告知饶平、大埔县委,他们都表示赞同。其中,饶平派出五六十人的“洋枪队”、大埔派出农民自卫军和永定派出“铁血团”等前来参战。
暴动日期原定2月28日,因准备不及,变更4次,最后定在3月8日。
3月7日下午,平和县临委和暴动委员会召集独立一团10个大队和饶平、大埔、永定3路援军等共1000多人在长乐乡庵边埔举行誓师大会,宣读了作战命令,连夜分途向县城进发,限于8日晨6时之前抵达城郊预定地点。
3月8日凌晨6时,朱积垒按原定计划发出攻城信号,开始冒雨进攻:一路由罗育才率工农革命军5个大队及永定“铁血团”攻打北门,朱积垒率攻城指挥部随北路军到北城垣指挥攻城;一路由县委领导人陈彩芹和参加过广州起义的饶平县委委员徐光英率革命军特务连、两个大队及饶平“洋枪队”主攻反动势力集中地西门;另一路执行声东击西任务的朱恩、王炳春率农军及大埔助战部队负责攻打东门并埋伏南门。顿时,号声、枪声、火炮声、喊杀声惊天动地,震撼全城。国民党守敌警备队、保安队猝不及防,仓促应战,被击毙10多人,仓惶向南门逃窜。原负责埋伏南门的农军因雨受阻和途中受民团袭扰,待赶到南门时敌人已逃走了。
暴动队伍攻进县城后,迅即砸开监狱救出同志和农友20多人,焚烧县署和监牢,组织街头演讲,张贴标语,没收土豪劣绅财产分给贫苦群众。但因农军缺乏严格组织训练,相当一部分暴动队员以为攻下县城已经胜利无事,便自由行动。当天下午,逃敌发现农军武器装备甚差,便于4时左右纠集反动武装反扑。暴动指挥部发现情况后,便组织队伍与敌人血战。因朱积垒在攻城时负伤,加上雨天农军大部分火药枪不能使用,战斗难于坚持,于是决定主动撤离县城。在饶平“洋枪队”掩护下,大队人员撤回长乐山区,在闽粤边界坚持游击战争。

3月15日,中共平和县临委派遣叶锦章向省委报送暴动情况。省委极为重视,立即发表了《为平和工农暴动告士兵同志》书和《平和暴动 宣传大纲》,庄严地指出平和暴动是“福建农民自动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是“整个中国革命潮流的一支”,是“土地革命在福建开始的信号”,对平和县临委的工作表示满意,并对攻打县城后采取游击战争的策略也作了肯定,号召“全福建工农兵士跟着前进,以搏得最后的胜利”。平和暴动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在福建省委的号召下,闽西、闽北、闽南、闽东、闽中各地紧接着爆发了十几次农民武装暴动,从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为夺取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