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黄栀子是老区人民致富的“金栀子”
日期:2013/1/1  来源:宁德蕉城区老区办 老促会  点击数:
黄栀子是老区人民致富的“金栀子”
----参观福鼎市贯岭茗洋村黄栀子有感
蕉城区老区办 老促会 戚仕浩
12月25日,天寒地冻,寒气逼人。蕉城区老促会会长叶协进,区扶贫协会会长林庆周,区老科协付会长,高级农艺师陈美英带领老区基点村,重点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主任等一行21人。赴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实地参观取经,学习这里农民种黄栀子致富脱贫的经验
福鼎市黄栀子种植历史悠久,以贯岭镇为中心,带动9个乡镇种植面积达15000多亩,年产栀子果超万吨,占全国三分之一,产值近亿元。成为老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农业支柱产业。特别是近两年,在当地林业,扶贫协会等部门邦助下,引进深加工企业和外地销售网络,大大提升价值,贯岭镇茗洋村成为全市最大的黄栀子市场。已吸引周边乡镇的栀农和全国各地客商前来交易。
从高速路分水关进入闽浙交界的贯岭山区,只见郁郁葱葱的黄栀子满山遍野成片成片地铺满山坡和田边地头,远处望去一片,青绿青绿的分不出哪是栀子哪是茶园,近处只见绿树丛中点点黄,栀子花果是那样鲜嫩那样美丽,它和茶园林地争奇斗艳,让人们沉浸在天然绿色的享受中。十几公里的环山绕行。,看到的是绿色的山林,茶园和黄栀子,以及新开发的整齐的黄土山坡地,真的还见不到一片抛荒地,这真让我感到惊呀,从茗洋村情简介中了解到,这就是该村农业发展实现的“四个一千”:即1千亩槟榔芋;1千亩有机茶;1千亩黄栀子;1千亩其他经济林。据统计这“四个一千”已给村民带来1500万元的经济收入,加上其他收入,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达8050元。对于闽浙交界分散的老区村,734户3131人的茗洋,能做到高度凝集人心,消灭荒山,人气大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在村委楼明亮的办公室里,福鼎市扶贫开发协会常务副会长李逸洲,副会长谢乃发,贯岭镇翁副镇长以及村里翁书记,热情地毫无保留地向我们介绍发展黄栀子生产情况和切身感受。翁副镇长说,:“黄栀子,是传统的中药材,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含有黄色素,可以提炼天然的食品色素。采用扦插种植,定植后2至3年结果,6至7年进入盛果期,挂果年限一般为25年左右,价格每公斤6元以上。是一种栽培简单,管理粗放,药食两用的特色农产品。”他还告诉说,当前黄栀子特别火热,苗种市场价格一天一变,原先每株8角至1元,现在种苗全部脱销,就是出2元钱也买不到。许多远地客户只好望树兴叹。黄栀子种植四个特点:一是易种,不论山坡地,边角地,插花地套种都可以;二是易管,粗放管理,一年除3至4次虫,施少量肥就行;三是效益高,花,果,茎,根全身是宝。一般栀农户均收入5至6万元,每亩产量达1500斤至2000斤就收入过万元;四是适宜广大山区土琅要求。翁副镇长希望黄桎子能给贫困山区老区人民带来希望和富裕。
通过座谈和实地参观,许多老区村干部看在眼里,爱在心理,拿在手里,早就按耐不住了。他们巴不得就购买苗种回去就栽。虎贝乡南岭基点村是蕉城区比较后进的村,这次来参观的村民副主任黄金宋说,出来前在家里整理旧茶园地5亩,翻新后计划种茶,现在要想改种黄栀子,就怕今冬没苗供应,希望老促会,扶贫协会能邦助解决。华镜村党支书阮元滚手里拿着一株黄栀子树枝说,你看,我先下手为强,通过主人同意带回去让村里人看看,我也准备与村民主任都试试。上洋村党支书吴宇德决定要试种5亩。八斗村种植户吴亨清,猴盾村畲族干部钟荣奎和雷富民经实地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好项目,比种茶叶还好值得堆广。
在返回蕉城区的车上,区扶贫协会林会长和区老促会长叶协进分别表态,如果参观者带头种3至5亩,在购买种苗的资金上予以适当支持和邦助。
2012,12,26